奇书网 www.qishuwu.cc,血色辛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20章大选前夕(二)
梁启超并不知道,袁世凯的一番话半真半假。
如今,袁世凯与**党的“蜜月期”还没有过去,**党的首领们多数都无意于与他为难。孙文正风尘仆仆,到各地的铁路公司视察,顺便演说他的民生主义。黄兴则赶回了上海坐镇,为着即将来临的国会议员大选做准备。
国民党自宋教仁以下,则在忙着招收党员,指导各地建立国民党支部,对于政府的行政,尚无暇顾及。
而内阁总理赵秉钧又是袁世凯的心腹之人,赵氏内阁也差不多都是袁记人马,对于老袁顺从得很,比起唐绍仪内阁来,此时袁世凯可以说大总统做得十分顺心。
然而,临时参议院的那些临时参议员们,却还是给袁世凯找了许多“麻烦”。
这些临时参议员,多数都是各省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激进的**党人,眼高于顶,目无余子,信奉“议员神圣”,不要说袁世凯,就是孙、黄和宋教仁,也未必能使他们心服。当初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宋教仁出任内务总长的提名,就是他们否决的,孙、黄的对日借款协议,也是由于他们的极力反对,才无法通过。
这个以**党人为主(前同盟会员约占五分之三以上)的临时参议院,自然而然是激进而好斗的,对于政府“先天的”站在一个监督的立场,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就是如此,更不用说如今的袁氏北京临时政府了。
而袁世凯的做派,也有许多方面是让这些前**党大摇其头的。说穿了,老袁毕竟只是一个前清的大官僚,辛亥之前,镇压**党的事情,他虽然没怎么做过,甚至面对前去策反他的**党人,他虽然无动于衷,却也并不为难,但多数**党人打从内心里,是对他不怎么信任的。
更让**党不爽的是,袁世凯与孙、黄晤面之后,政府用人方面却更多的启用前清的旧官僚,而其中的许多人,与**党是不无宿怨的。
这个**党人为主的临时参议院自然要还以颜色,善后借款和北军入陕两件事上的弹劾案,就很让袁世凯头疼了一阵子。
如今,袁世凯东挪西借,虽然财政上不至于像南京临时政府那样没有办法,但依然有着很大的困难。袁世凯没有金手指,他能想到的解决财政危机的办法,无外乎对外大借款,以盐税收入(全国盐税年收入约4750万两)作抵,向六国银行团商借2500万英镑的贷款。
可是,此时,德国已经与武昌方面展开了秘密合作,对于向袁世凯贷款就没有多少热情,而英、俄两国分别由于藏、蒙问题,也有意为难,以致大借款谈判,一直难有结果。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总长,已经由熊希龄换成了周学熙,在周学熙的“巧妙”周旋下,大借款好容易有了点眉目,却又因为条件苛刻、让利太多,在临时参议院遭到弹劾而搁浅。
派兵入陕一事,也引起了很大的波澜。
袁世凯本来打着如意算盘,要把陕西牢牢掌握在北洋军手里,最好顺便... -->>
第220章大选前夕(二)
梁启超并不知道,袁世凯的一番话半真半假。
如今,袁世凯与**党的“蜜月期”还没有过去,**党的首领们多数都无意于与他为难。孙文正风尘仆仆,到各地的铁路公司视察,顺便演说他的民生主义。黄兴则赶回了上海坐镇,为着即将来临的国会议员大选做准备。
国民党自宋教仁以下,则在忙着招收党员,指导各地建立国民党支部,对于政府的行政,尚无暇顾及。
而内阁总理赵秉钧又是袁世凯的心腹之人,赵氏内阁也差不多都是袁记人马,对于老袁顺从得很,比起唐绍仪内阁来,此时袁世凯可以说大总统做得十分顺心。
然而,临时参议院的那些临时参议员们,却还是给袁世凯找了许多“麻烦”。
这些临时参议员,多数都是各省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激进的**党人,眼高于顶,目无余子,信奉“议员神圣”,不要说袁世凯,就是孙、黄和宋教仁,也未必能使他们心服。当初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宋教仁出任内务总长的提名,就是他们否决的,孙、黄的对日借款协议,也是由于他们的极力反对,才无法通过。
这个以**党人为主(前同盟会员约占五分之三以上)的临时参议院,自然而然是激进而好斗的,对于政府“先天的”站在一个监督的立场,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就是如此,更不用说如今的袁氏北京临时政府了。
而袁世凯的做派,也有许多方面是让这些前**党大摇其头的。说穿了,老袁毕竟只是一个前清的大官僚,辛亥之前,镇压**党的事情,他虽然没怎么做过,甚至面对前去策反他的**党人,他虽然无动于衷,却也并不为难,但多数**党人打从内心里,是对他不怎么信任的。
更让**党不爽的是,袁世凯与孙、黄晤面之后,政府用人方面却更多的启用前清的旧官僚,而其中的许多人,与**党是不无宿怨的。
这个**党人为主的临时参议院自然要还以颜色,善后借款和北军入陕两件事上的弹劾案,就很让袁世凯头疼了一阵子。
如今,袁世凯东挪西借,虽然财政上不至于像南京临时政府那样没有办法,但依然有着很大的困难。袁世凯没有金手指,他能想到的解决财政危机的办法,无外乎对外大借款,以盐税收入(全国盐税年收入约4750万两)作抵,向六国银行团商借2500万英镑的贷款。
可是,此时,德国已经与武昌方面展开了秘密合作,对于向袁世凯贷款就没有多少热情,而英、俄两国分别由于藏、蒙问题,也有意为难,以致大借款谈判,一直难有结果。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总长,已经由熊希龄换成了周学熙,在周学熙的“巧妙”周旋下,大借款好容易有了点眉目,却又因为条件苛刻、让利太多,在临时参议院遭到弹劾而搁浅。
派兵入陕一事,也引起了很大的波澜。
袁世凯本来打着如意算盘,要把陕西牢牢掌握在北洋军手里,最好顺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