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商是一回事,传阅此类血腥书籍又是另一回事,岂能混为一谈。”
胤禩没有承认他的双重标准,语气更加苦口婆心。
“九弟也要劝劝保泰为以后考虑。福全伯父去世了,保泰袭了爵位,也要担起这份责来,不能似以往般任性。”
胤禟控制住了,没有直接冷笑出声。这是保泰的府邸,不能让他难做人,就将一些难听的实话噎了回去。
经商与解剖对于老八可不就是两回事。前者能给他带去金钱,后者却会给他带去传统文士的不认同。
有利就笑脸相迎,不得利就踩在脚下,这是廉郡王啊。
胤禟没有心寒,只庆幸自己转身及时。如果依旧跟着老八,眼下恐怕也要被“好言规劝”。
自己不愿意也没关系,毕竟康熙的父爱是有限的。
少一个皇子去分,对于胤禩来说也不是坏事。而没有康熙的认同,多一个弱势的弟弟对胤禩就更不是坏事了。
这种想法或是过于阴暗。
胤禟没有再想,说到底不愿意将曾经的美好记忆全部抹杀。如果所有的往事都被解释成利益得失,岂不是显得自己也很失败。
“来都来了,一起喝一杯。”
保泰打圆场,今年春节就知道胤禟与胤禩的关系大不如前,可不想让两人在自家争执起来。
对于两人的不同来意,其实也心里有数了。
胤禟没有勉强他必须一起支持解剖术,因为裕亲王府不似从前,他没了父亲做靠山,也不能似年轻时任性。
胤禩让他向康熙认错,说是一时鬼迷心窍,现在是迷途知返了。
八阿哥是给主动分析了一番,《心血运动论》说到底李卫捎来的书。哪怕有打赌在前,但细细追究起来,李卫更要承担多一些责任。
‘此子出生民间,混于三教九流之中,难免沾染不良习气。你若是不舍同学受罚,也能在折子上表明态度。以后一起改正就好。’
保泰回想着胤禩的规劝,弦外之音就是把错误根源归结于不懂规矩的李卫。
李卫来自民间,祖上没有官身,这般缺点也解释他怎么胆大妄为到私带不正之书上京。
归因李卫的同时,要是想拉他一把也不是不行,出身的缺点反成了借口转机。以前没学过不知道不能看这般血腥的书,现在求一个改正机会。
八阿哥混淆视听的本事娴熟。
保泰没法说的是李卫不会领情,也根本不需要什么“改过重来”的机会。
这厮就没认为看解剖书有错,在乱葬岗事发后,被要求写反省书时已经亮明观点。
哪怕没得皇上回应,而第二回再被要求对解剖学发表意见,李卫也是毫无犹豫地坚持最初想法,连折子都交了。
李卫不怕被流言蜚语,也不怕仕途受阻,用他的话来说是反正起点不高,再差就是回江南收租度日。
保泰打心底羡慕这份坚持自我。
如此看来,以往比一比谁更会玩,他是输得不冤。哪怕如今犹豫着要如何向康熙表态,也没想要采纳胤禩的意见。
认可李卫的,不仅有保泰。
北郊庄子,结束了一顿晚宴。
武拂衣把李卫请来坐一坐,也让胤祯一起来了。
既然乱葬岗一事被揭开了,而雍郡王认同解剖实践精神,请李卫过府一叙是顺利成章的事。
这顿饭把弘晖与弘昐也给叫上了,夜探乱葬岗成员基本到齐,就差保泰与五贝勒家的弘昇。
没请保泰,因为与裕亲王府着实算不得亲近。
而弘昇年纪尚幼,不请他来,也是不让他陷入两难之境。
理学院不是桃花源,上书房一样不是。
三个皇孙跑去乱葬岗,事后康熙迟迟没有表态原谅他们,近期三人在上书房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皇子、皇孙与高官子弟一起读书,怎么可能每个同学都融洽相处。
母妃的位份高低,母族的强盛与否,阿玛的爵位官职高低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因素。
别说小孩子不懂,出身皇宫与高门大户之中,真能毫不介意各种差距的亦是少数。或是生性豁达,或是被养成了宽和性子。
这点,武拂衣不等胤禛叮嘱,在乱葬岗一事爆发后的第二天就与孩子们严肃分析过了。
康熙不说停课,孩子们就要继续上课。
或是会遭遇夫子与同学的冷待,更严重的是冷嘲热讽,或更进一步有恶意的肢体冲突。
这时就要拿出孟子的名言,《孟字·告子下》写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弘晖与弘昐都认为读解剖书,搞后续实践调查没有错,只是缺少了事前报备的一环。
那就坚持本心,别因为外界的压力就改口。
在宫里遇上了困难找十三叔或十四叔,要真是大委屈就直接找康熙告状,别怕被罚。反正都是在被罚阶段,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了。
不仅提醒了孩子们,也给府内的福晋与李氏做了思想工作,让她们不要强行干涉弘晖、弘昐。
什么叫做强行干涉?就是不了解解剖术,人云亦云认为那是歪门邪道。
如果她们执意认为孩子学这些是错的,起码要先了解哈维的原文写了点什么。
乌拉那拉氏毫不犹豫地表态不想读解剖书,那些内容着实不符合她礼佛的理念,但不会干涉弘晖的喜好。
对于弘晖,她就一个底线要求,孩子活着就好,别做杀人放火的事。至于是否被皇上看中,反倒在其次。
李氏却是不同,对于弘昐去乱葬岗一事是极其不赞成。
武拂衣早有准备,近些年买了各国书籍藏在北郊庄子,立刻就抽取其一给李氏送去。
李氏想要教育弘昐,就先了解儿子究竟读了什么。刚刚好,是到了让她英文水平进阶的时候,是可以接触专业医学类了。
暗暗给李氏定了一个“小”目标。
什么时候制作出全套满汉英的医学词汇词典,那才算她学有所成了。
李氏万万没想到居然会被加重功课,却也没有办法不认了。
乱葬岗事件后,上书房的第一个休假日。
武拂衣把弘晖、弘昐给带回北郊庄子,那里比城内郡王府更为放松。观察孩子们的状态良好,听着他们聊起宫内事也没有预料之外的差池。
所遭遇的排挤,都在胤禛事前写的「上书房108种小动作」中提到。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胤禛也早把应对建议给附上了。
武拂衣却没有照本宣科讲给孩子们听。建议孩子们不妨试一试自己解决,如有瓶颈困难再来询问。
毕竟每个人的性情都不同,将来的路也不可能完全复制长辈的道路,所以不必照搬长辈的选择。
一顿晚宴后,各自散去。
这一顿饭上,也是有了对乱葬岗一事的表态。
事发十天后,弘晖、弘昐、胤祯与李卫都没有后悔,哪怕康熙没给正面评价,至今还冷着他们也无妨。
“目前情况大致便是如此。”
武拂衣在晚餐后找上胤禛,把实时发展告诉了他。“事发十天了,现在你还认为皇上是有意浑水摸鱼地试探?”
胤禛语气肯定,“是的,我认为汗阿玛就是借机观察朝中众人的倾向性。这才十天而已,你想想他对索额图与明珠,就是耗时十个月也是有可能的。”
之所以没说十年,因为康熙已经五十岁了。
不敢说康熙还能有几个十年。不是他不想父亲健康,而是前头的顺治23岁死亡,皇太极也就活了51岁。
这话没必要讲。
胤禛提起另一点,“哪怕汗阿玛不是试探,而是真心认为研究解剖学有错,那也不能向他妥协。有的事认定是对的就要做,不能是墙头草迎风倒。至少,我希望弘晖与弘昐能性情坚毅。”
武拂衣都明白,而持有相同观点。
在某些事上得到康熙的认可固然好,得不到认同也不能妥协,而该是要试图改变他。
不过,这一回应该不必那么麻烦。
也信康熙是在搞试探,赞同胤禛的推论,顺口调侃他。“你倒是没提让十四保持坚毅性格,怕他坚持于创作灵异般狗血故事吗?”
胤禛一改刚才的运筹帷幄,端起茶杯,默默喝茶不说话了。
事发后不久,武拂衣就把所有前因都讲给他听了,包括十四去乱葬岗的真实动机,誓与蒲松龄一较高下。
对此,他只有一句。
让武拂衣看住了胤祯,不开玩笑,这种离谱的真实动机绝不能让康熙知道。
武拂衣眼看胤禛开启回避模式,可不会让他想不说话就不说话。
“禛半仙,你把老三猜得那么准,不如猜一猜别的?我认为皇上肯定知道理学院内有《心血运动论》的半册书,你说皇上会不会通过其他渠道早就读过了?更有甚者,他偷偷摸摸主动编写了一整套更全的解剖书?”
武拂衣先给出自己的判断,“我觉得会。”
胤禛正要说什么,余光瞥见了置物架上的「大吃一鲸」珍珠猪仔。
心念一转,他放下了手中茶杯,语气轻嘲。
“你可真敢想,真以为汗阿玛和你一样兴趣爱好特别?他支持孩子们做什么,不等于本人也要亲力亲为,这些年任谁也没看出汗阿玛有这方面的举动。”
武拂衣有被踩到,“什么叫做我兴趣爱好特别?”
“你能搞出这般造型奇异的礼物,难道还不是爱好特别。”
胤禛毫不遮掩指了指珍珠猪仔,似乎顺理成章地说出赌局。
“要不赌一把。汗阿玛的试探总有期限,之后总能待着机会问他有没有编过解剖书。要是他没有,我赢,你加送一件正常摆件;如果他有编写,就是你赢了。大不了,就是我给你添一件礼品罢了。”
最后这一句,胤禛表示认输送出礼品,他的语气不能更勉强了。
武拂衣应得痛快,“好啊,那就赌一把。”
当结束谈话离开时,她却回头多一眼紧闭的房门。
禛狐狸老谋深算,对于康熙的心思把握精准,真的认为康熙不会主动编写解剖书吗?有没有说反话的可能性?
但可能吗?
说反话,绕了一圈,最终结果也就是能制造一场明知会输的赌局,这有什么意义呢?
武拂衣想到那个可能的答案,眼神一顿。
半晌沉默后,摇了摇头,慢慢悠悠地踏步离开偏院。
一边走,一边仰望夜空。
五月初二,夜深已经看不到月亮。繁星遍天,而每一颗星星都有自己的秘密。
屋内。
胤禛独自一人,他打开了床头柜的抽屉,在一摞厚厚公文的最下方抽取出一张纸。
这张纸不是公文,而是设计稿。
画了一匹恣意奔腾的骏马,是一个月前画好的和田玉摆件设计图,近期将适合雕刻的玉料也已经准备好了。
今日赌局,早知必输无疑。结果也就能理所当然地将骏马摆件送给老鬼了。
费尽周折,故作无意,没有理由。
如果非要给一个借口,就是让武拂衣见识一下什么叫做审美正常的艺术品。
胤禛收好设计图,起身戳了戳珍珠猪仔的鼻子,低声自语。
“设计必输的赌局,不存在其他的动机,只是想找个机会证明骏马摆件能被做得很好看。就这么单纯,你说是不是?”
作者有话要说:1参考《校以古书——宋代中医学解剖图的立场》,作者·张树剑
————
另,《存真图》原本在战乱中散佚,但是后来郡斋读书志》、《藏府指掌图》、《万安方》等医学典籍,整理复原了它。
——
背景补充:
康熙叫巴多明编写解剖图,一做就是五年。
书成后,康熙对《钦定格体全录》评价:“此乃特异之书,故不可与普通文籍等量观之,亦不可任一般不学无术之辈滥读此书也。”
这书在康熙朝没有广为推广,终是成了深宫里的秘密藏书。
商是一回事,传阅此类血腥书籍又是另一回事,岂能混为一谈。”
胤禩没有承认他的双重标准,语气更加苦口婆心。
“九弟也要劝劝保泰为以后考虑。福全伯父去世了,保泰袭了爵位,也要担起这份责来,不能似以往般任性。”
胤禟控制住了,没有直接冷笑出声。这是保泰的府邸,不能让他难做人,就将一些难听的实话噎了回去。
经商与解剖对于老八可不就是两回事。前者能给他带去金钱,后者却会给他带去传统文士的不认同。
有利就笑脸相迎,不得利就踩在脚下,这是廉郡王啊。
胤禟没有心寒,只庆幸自己转身及时。如果依旧跟着老八,眼下恐怕也要被“好言规劝”。
自己不愿意也没关系,毕竟康熙的父爱是有限的。
少一个皇子去分,对于胤禩来说也不是坏事。而没有康熙的认同,多一个弱势的弟弟对胤禩就更不是坏事了。
这种想法或是过于阴暗。
胤禟没有再想,说到底不愿意将曾经的美好记忆全部抹杀。如果所有的往事都被解释成利益得失,岂不是显得自己也很失败。
“来都来了,一起喝一杯。”
保泰打圆场,今年春节就知道胤禟与胤禩的关系大不如前,可不想让两人在自家争执起来。
对于两人的不同来意,其实也心里有数了。
胤禟没有勉强他必须一起支持解剖术,因为裕亲王府不似从前,他没了父亲做靠山,也不能似年轻时任性。
胤禩让他向康熙认错,说是一时鬼迷心窍,现在是迷途知返了。
八阿哥是给主动分析了一番,《心血运动论》说到底李卫捎来的书。哪怕有打赌在前,但细细追究起来,李卫更要承担多一些责任。
‘此子出生民间,混于三教九流之中,难免沾染不良习气。你若是不舍同学受罚,也能在折子上表明态度。以后一起改正就好。’
保泰回想着胤禩的规劝,弦外之音就是把错误根源归结于不懂规矩的李卫。
李卫来自民间,祖上没有官身,这般缺点也解释他怎么胆大妄为到私带不正之书上京。
归因李卫的同时,要是想拉他一把也不是不行,出身的缺点反成了借口转机。以前没学过不知道不能看这般血腥的书,现在求一个改正机会。
八阿哥混淆视听的本事娴熟。
保泰没法说的是李卫不会领情,也根本不需要什么“改过重来”的机会。
这厮就没认为看解剖书有错,在乱葬岗事发后,被要求写反省书时已经亮明观点。
哪怕没得皇上回应,而第二回再被要求对解剖学发表意见,李卫也是毫无犹豫地坚持最初想法,连折子都交了。
李卫不怕被流言蜚语,也不怕仕途受阻,用他的话来说是反正起点不高,再差就是回江南收租度日。
保泰打心底羡慕这份坚持自我。
如此看来,以往比一比谁更会玩,他是输得不冤。哪怕如今犹豫着要如何向康熙表态,也没想要采纳胤禩的意见。
认可李卫的,不仅有保泰。
北郊庄子,结束了一顿晚宴。
武拂衣把李卫请来坐一坐,也让胤祯一起来了。
既然乱葬岗一事被揭开了,而雍郡王认同解剖实践精神,请李卫过府一叙是顺利成章的事。
这顿饭把弘晖与弘昐也给叫上了,夜探乱葬岗成员基本到齐,就差保泰与五贝勒家的弘昇。
没请保泰,因为与裕亲王府着实算不得亲近。
而弘昇年纪尚幼,不请他来,也是不让他陷入两难之境。
理学院不是桃花源,上书房一样不是。
三个皇孙跑去乱葬岗,事后康熙迟迟没有表态原谅他们,近期三人在上书房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皇子、皇孙与高官子弟一起读书,怎么可能每个同学都融洽相处。
母妃的位份高低,母族的强盛与否,阿玛的爵位官职高低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因素。
别说小孩子不懂,出身皇宫与高门大户之中,真能毫不介意各种差距的亦是少数。或是生性豁达,或是被养成了宽和性子。
这点,武拂衣不等胤禛叮嘱,在乱葬岗一事爆发后的第二天就与孩子们严肃分析过了。
康熙不说停课,孩子们就要继续上课。
或是会遭遇夫子与同学的冷待,更严重的是冷嘲热讽,或更进一步有恶意的肢体冲突。
这时就要拿出孟子的名言,《孟字·告子下》写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弘晖与弘昐都认为读解剖书,搞后续实践调查没有错,只是缺少了事前报备的一环。
那就坚持本心,别因为外界的压力就改口。
在宫里遇上了困难找十三叔或十四叔,要真是大委屈就直接找康熙告状,别怕被罚。反正都是在被罚阶段,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了。
不仅提醒了孩子们,也给府内的福晋与李氏做了思想工作,让她们不要强行干涉弘晖、弘昐。
什么叫做强行干涉?就是不了解解剖术,人云亦云认为那是歪门邪道。
如果她们执意认为孩子学这些是错的,起码要先了解哈维的原文写了点什么。
乌拉那拉氏毫不犹豫地表态不想读解剖书,那些内容着实不符合她礼佛的理念,但不会干涉弘晖的喜好。
对于弘晖,她就一个底线要求,孩子活着就好,别做杀人放火的事。至于是否被皇上看中,反倒在其次。
李氏却是不同,对于弘昐去乱葬岗一事是极其不赞成。
武拂衣早有准备,近些年买了各国书籍藏在北郊庄子,立刻就抽取其一给李氏送去。
李氏想要教育弘昐,就先了解儿子究竟读了什么。刚刚好,是到了让她英文水平进阶的时候,是可以接触专业医学类了。
暗暗给李氏定了一个“小”目标。
什么时候制作出全套满汉英的医学词汇词典,那才算她学有所成了。
李氏万万没想到居然会被加重功课,却也没有办法不认了。
乱葬岗事件后,上书房的第一个休假日。
武拂衣把弘晖、弘昐给带回北郊庄子,那里比城内郡王府更为放松。观察孩子们的状态良好,听着他们聊起宫内事也没有预料之外的差池。
所遭遇的排挤,都在胤禛事前写的「上书房108种小动作」中提到。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胤禛也早把应对建议给附上了。
武拂衣却没有照本宣科讲给孩子们听。建议孩子们不妨试一试自己解决,如有瓶颈困难再来询问。
毕竟每个人的性情都不同,将来的路也不可能完全复制长辈的道路,所以不必照搬长辈的选择。
一顿晚宴后,各自散去。
这一顿饭上,也是有了对乱葬岗一事的表态。
事发十天后,弘晖、弘昐、胤祯与李卫都没有后悔,哪怕康熙没给正面评价,至今还冷着他们也无妨。
“目前情况大致便是如此。”
武拂衣在晚餐后找上胤禛,把实时发展告诉了他。“事发十天了,现在你还认为皇上是有意浑水摸鱼地试探?”
胤禛语气肯定,“是的,我认为汗阿玛就是借机观察朝中众人的倾向性。这才十天而已,你想想他对索额图与明珠,就是耗时十个月也是有可能的。”
之所以没说十年,因为康熙已经五十岁了。
不敢说康熙还能有几个十年。不是他不想父亲健康,而是前头的顺治23岁死亡,皇太极也就活了51岁。
这话没必要讲。
胤禛提起另一点,“哪怕汗阿玛不是试探,而是真心认为研究解剖学有错,那也不能向他妥协。有的事认定是对的就要做,不能是墙头草迎风倒。至少,我希望弘晖与弘昐能性情坚毅。”
武拂衣都明白,而持有相同观点。
在某些事上得到康熙的认可固然好,得不到认同也不能妥协,而该是要试图改变他。
不过,这一回应该不必那么麻烦。
也信康熙是在搞试探,赞同胤禛的推论,顺口调侃他。“你倒是没提让十四保持坚毅性格,怕他坚持于创作灵异般狗血故事吗?”
胤禛一改刚才的运筹帷幄,端起茶杯,默默喝茶不说话了。
事发后不久,武拂衣就把所有前因都讲给他听了,包括十四去乱葬岗的真实动机,誓与蒲松龄一较高下。
对此,他只有一句。
让武拂衣看住了胤祯,不开玩笑,这种离谱的真实动机绝不能让康熙知道。
武拂衣眼看胤禛开启回避模式,可不会让他想不说话就不说话。
“禛半仙,你把老三猜得那么准,不如猜一猜别的?我认为皇上肯定知道理学院内有《心血运动论》的半册书,你说皇上会不会通过其他渠道早就读过了?更有甚者,他偷偷摸摸主动编写了一整套更全的解剖书?”
武拂衣先给出自己的判断,“我觉得会。”
胤禛正要说什么,余光瞥见了置物架上的「大吃一鲸」珍珠猪仔。
心念一转,他放下了手中茶杯,语气轻嘲。
“你可真敢想,真以为汗阿玛和你一样兴趣爱好特别?他支持孩子们做什么,不等于本人也要亲力亲为,这些年任谁也没看出汗阿玛有这方面的举动。”
武拂衣有被踩到,“什么叫做我兴趣爱好特别?”
“你能搞出这般造型奇异的礼物,难道还不是爱好特别。”
胤禛毫不遮掩指了指珍珠猪仔,似乎顺理成章地说出赌局。
“要不赌一把。汗阿玛的试探总有期限,之后总能待着机会问他有没有编过解剖书。要是他没有,我赢,你加送一件正常摆件;如果他有编写,就是你赢了。大不了,就是我给你添一件礼品罢了。”
最后这一句,胤禛表示认输送出礼品,他的语气不能更勉强了。
武拂衣应得痛快,“好啊,那就赌一把。”
当结束谈话离开时,她却回头多一眼紧闭的房门。
禛狐狸老谋深算,对于康熙的心思把握精准,真的认为康熙不会主动编写解剖书吗?有没有说反话的可能性?
但可能吗?
说反话,绕了一圈,最终结果也就是能制造一场明知会输的赌局,这有什么意义呢?
武拂衣想到那个可能的答案,眼神一顿。
半晌沉默后,摇了摇头,慢慢悠悠地踏步离开偏院。
一边走,一边仰望夜空。
五月初二,夜深已经看不到月亮。繁星遍天,而每一颗星星都有自己的秘密。
屋内。
胤禛独自一人,他打开了床头柜的抽屉,在一摞厚厚公文的最下方抽取出一张纸。
这张纸不是公文,而是设计稿。
画了一匹恣意奔腾的骏马,是一个月前画好的和田玉摆件设计图,近期将适合雕刻的玉料也已经准备好了。
今日赌局,早知必输无疑。结果也就能理所当然地将骏马摆件送给老鬼了。
费尽周折,故作无意,没有理由。
如果非要给一个借口,就是让武拂衣见识一下什么叫做审美正常的艺术品。
胤禛收好设计图,起身戳了戳珍珠猪仔的鼻子,低声自语。
“设计必输的赌局,不存在其他的动机,只是想找个机会证明骏马摆件能被做得很好看。就这么单纯,你说是不是?”
作者有话要说:1参考《校以古书——宋代中医学解剖图的立场》,作者·张树剑
————
另,《存真图》原本在战乱中散佚,但是后来郡斋读书志》、《藏府指掌图》、《万安方》等医学典籍,整理复原了它。
——
背景补充:
康熙叫巴多明编写解剖图,一做就是五年。
书成后,康熙对《钦定格体全录》评价:“此乃特异之书,故不可与普通文籍等量观之,亦不可任一般不学无术之辈滥读此书也。”
这书在康熙朝没有广为推广,终是成了深宫里的秘密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