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大秦帝国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们的目光再转到赵国!病入膏肓的赵孝成王不忍撒手西去,他还有事情没有办完,那就是嗣立新君的麻烦事。
客观来说,赵孝成王不是个昏聩的君王。在其执政期间,尽管赵国经受了长平和邯郸之难国力有所衰弱,但他同样重创了秦国,赵国依旧是关东诸国之中军力强大、不容小觑的国家。从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45年,赵国也有了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国力也慢慢地恢复起来。
奈何是,江山依旧在,岁月却把人催老了。
平原君赵胜、平阳君赵豹、前朝遗臣蔺相如、乐毅、赵奢等人都已经故去,只剩下一个老将廉颇。每念及此,赵孝成王就忍不住流泪,感叹流年似水、心中所想的建立王道乐土的事业竟不顺遂。
现在,赵国交给谁?三个儿子谁可主赵国乾坤?赵孝成王赵丹心中无底。
大权交给春平君赵显?赵孝成王轻轻摇头。春平君曾经是他最钟爱的儿子,可以说对他曾寄予了太多的期望,很早就让他担任了假相,与朝臣共同执政历练,可是春平君交上来的答卷却屡屡是不及格。虽然没有大的过错,但他明显是缺少处事的谋略,也欠缺驾驭群臣的手腕。尤其是春平君一直高举高打、当旗子招摇的诸国合纵抗秦政策,到现在也看不出有能够实现的踪影,相反各国关系倒是疏远了。
春平君喜爱纵情山水,酷爱靡靡之乐、美妇娇娃而放浪形骸,桃色绯闻不断,号为“春水烟柳君”。最不可容忍的是:春平君与很多朝中大臣竟然打得一片火热,经常相互宴请聚会冶游,俨然同他们是一群亲密同僚、酒肉加声色犬马的朋友,根本就不讲什么君臣之义。
王权托付给平都侯赵传?平都侯心性诚实忠厚,一门心思就是钻研工程技术、武器铸造、锻造,不喜欢抛头露面,在群臣中基本上没有什么号召力,不客气说就是有点傻。春平君的毛病他没有,但他身上的毛病更要命-----那就是轻信!
谁是王权最大的敌人?是臣子们!对君王巧言令色、溜须拍马的人误事。阳奉阴违、结党营私的人坏事。吃力扒外、勾连外国的是贰臣。貌似忠勇、兵权在握而难以驾驭的人可能会弑君篡位!
当政多年,赵孝成王对国情民风了解颇深的,早年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政策,放弃中原人的宽衣博带和战车战术,换以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和单人骑兵战术,国力大强。赵于东北攻灭了中山国,西北打败了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今呼和浩特托克托县)、雁门(今山西忻州市代县)、代(今河北蔚县)三郡,并从今天的河北张家口到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五原县修筑“赵长城”。
赵国周边皆强国,北有胡人和燕人威胁,西有秦国觊觎,难有楚国、魏国掣肘,东有齐国威慑,赵国人只得团结求生、尚武善战。因为长期处于战争期间,故赵民自幼就有习武之风,全民敬贤士、勇将,历来民风极其彪悍,好恃勇斗狠,不喜事农桑和商业,所以赵地各地都弥漫英雄主义的气息,致使赵民风慷慨、尚武且多侠义之士。
赵国人酷似秦国又与秦国不同,秦卒善战是因为家族连坐之法的逼迫,而赵国士卒善战却是来自光荣传统。
这样的国家和子民是不能用蛮力或文德去驾驭的,必须善用智谋和一个“义”字(也就是武德)。
王权交给小儿子赵偃?赵孝成王也不放心。太子赵偃从小受宠,贪玩不喜读书,练武也是三脚猫的功夫。长大了也没个正形,好酒贪淫,喜欢结交社会九流、杂色人等,其罗致的门客不少,却是个百无用心,难以教化的主儿。赵偃有些小聪明,却不往君王期望的正事上使,一味我行我素,自我逍遥,惹得君王大为气恼,索性也没让他在朝中主事。可是近年来,这赵偃忽然有了转变,居然能扔掉蟋蟀笼子、像模像样地塌下心读书了,一手烂字也有了明显改观,他还给自己请了个师傅---赵禹(也是赵孝成王的宠臣、就是长平之战前解梦的那一位),读些《皇帝四经》和《礼记》什么的。赵孝成王经常听赵禹和建信君楚月等人说太子赵偃学问有了什么长进,等满心欢喜亲自招来一问,却是大失所望------赵偃的学问是掺了水的,能断断续续背诵一些片段却有很多不解其意,原来是浅尝辄止的花架子。再考核其《武经》,他虽也能诌上一通兵法谋略,可依旧是嘴上功夫。
建信君掌管军务就任中枢府之职后,太子赵偃也跟着去磨练,到那里当了个无官职的闲差,平时学学军事识图、起草军令什么的,乐此不疲。
这些儿子怎么样,赵孝成王心知肚明。可是为了宗族血脉、王道传承,他是只能从三人中选取一个做王位继承人不可!
掌国、治国艰难,赵孝成王很不愿意身后的赵国因为立嗣失误而衰弱下去甚至出现宫室宗庙尽毁的结局,他还是希望能从“矮子”里选拔出一位稍微高那么一点点的人,这个人会是谁呢?孝成王自己也没底。
&n... -->>
我们的目光再转到赵国!病入膏肓的赵孝成王不忍撒手西去,他还有事情没有办完,那就是嗣立新君的麻烦事。
客观来说,赵孝成王不是个昏聩的君王。在其执政期间,尽管赵国经受了长平和邯郸之难国力有所衰弱,但他同样重创了秦国,赵国依旧是关东诸国之中军力强大、不容小觑的国家。从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45年,赵国也有了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国力也慢慢地恢复起来。
奈何是,江山依旧在,岁月却把人催老了。
平原君赵胜、平阳君赵豹、前朝遗臣蔺相如、乐毅、赵奢等人都已经故去,只剩下一个老将廉颇。每念及此,赵孝成王就忍不住流泪,感叹流年似水、心中所想的建立王道乐土的事业竟不顺遂。
现在,赵国交给谁?三个儿子谁可主赵国乾坤?赵孝成王赵丹心中无底。
大权交给春平君赵显?赵孝成王轻轻摇头。春平君曾经是他最钟爱的儿子,可以说对他曾寄予了太多的期望,很早就让他担任了假相,与朝臣共同执政历练,可是春平君交上来的答卷却屡屡是不及格。虽然没有大的过错,但他明显是缺少处事的谋略,也欠缺驾驭群臣的手腕。尤其是春平君一直高举高打、当旗子招摇的诸国合纵抗秦政策,到现在也看不出有能够实现的踪影,相反各国关系倒是疏远了。
春平君喜爱纵情山水,酷爱靡靡之乐、美妇娇娃而放浪形骸,桃色绯闻不断,号为“春水烟柳君”。最不可容忍的是:春平君与很多朝中大臣竟然打得一片火热,经常相互宴请聚会冶游,俨然同他们是一群亲密同僚、酒肉加声色犬马的朋友,根本就不讲什么君臣之义。
王权托付给平都侯赵传?平都侯心性诚实忠厚,一门心思就是钻研工程技术、武器铸造、锻造,不喜欢抛头露面,在群臣中基本上没有什么号召力,不客气说就是有点傻。春平君的毛病他没有,但他身上的毛病更要命-----那就是轻信!
谁是王权最大的敌人?是臣子们!对君王巧言令色、溜须拍马的人误事。阳奉阴违、结党营私的人坏事。吃力扒外、勾连外国的是贰臣。貌似忠勇、兵权在握而难以驾驭的人可能会弑君篡位!
当政多年,赵孝成王对国情民风了解颇深的,早年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政策,放弃中原人的宽衣博带和战车战术,换以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和单人骑兵战术,国力大强。赵于东北攻灭了中山国,西北打败了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今呼和浩特托克托县)、雁门(今山西忻州市代县)、代(今河北蔚县)三郡,并从今天的河北张家口到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五原县修筑“赵长城”。
赵国周边皆强国,北有胡人和燕人威胁,西有秦国觊觎,难有楚国、魏国掣肘,东有齐国威慑,赵国人只得团结求生、尚武善战。因为长期处于战争期间,故赵民自幼就有习武之风,全民敬贤士、勇将,历来民风极其彪悍,好恃勇斗狠,不喜事农桑和商业,所以赵地各地都弥漫英雄主义的气息,致使赵民风慷慨、尚武且多侠义之士。
赵国人酷似秦国又与秦国不同,秦卒善战是因为家族连坐之法的逼迫,而赵国士卒善战却是来自光荣传统。
这样的国家和子民是不能用蛮力或文德去驾驭的,必须善用智谋和一个“义”字(也就是武德)。
王权交给小儿子赵偃?赵孝成王也不放心。太子赵偃从小受宠,贪玩不喜读书,练武也是三脚猫的功夫。长大了也没个正形,好酒贪淫,喜欢结交社会九流、杂色人等,其罗致的门客不少,却是个百无用心,难以教化的主儿。赵偃有些小聪明,却不往君王期望的正事上使,一味我行我素,自我逍遥,惹得君王大为气恼,索性也没让他在朝中主事。可是近年来,这赵偃忽然有了转变,居然能扔掉蟋蟀笼子、像模像样地塌下心读书了,一手烂字也有了明显改观,他还给自己请了个师傅---赵禹(也是赵孝成王的宠臣、就是长平之战前解梦的那一位),读些《皇帝四经》和《礼记》什么的。赵孝成王经常听赵禹和建信君楚月等人说太子赵偃学问有了什么长进,等满心欢喜亲自招来一问,却是大失所望------赵偃的学问是掺了水的,能断断续续背诵一些片段却有很多不解其意,原来是浅尝辄止的花架子。再考核其《武经》,他虽也能诌上一通兵法谋略,可依旧是嘴上功夫。
建信君掌管军务就任中枢府之职后,太子赵偃也跟着去磨练,到那里当了个无官职的闲差,平时学学军事识图、起草军令什么的,乐此不疲。
这些儿子怎么样,赵孝成王心知肚明。可是为了宗族血脉、王道传承,他是只能从三人中选取一个做王位继承人不可!
掌国、治国艰难,赵孝成王很不愿意身后的赵国因为立嗣失误而衰弱下去甚至出现宫室宗庙尽毁的结局,他还是希望能从“矮子”里选拔出一位稍微高那么一点点的人,这个人会是谁呢?孝成王自己也没底。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