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东晋门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是阐述了客观世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顺从客观世界,强调社会观服从世界观。
道德经把客观世界,即道对人的影响力,阐述的淋漓尽致。道与德,以世界观、社会观来规划这个世界,对后世各种思想潮流产生巨大影响。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大道废,安有仁义。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这一句两千年来都被用作批评儒学的话,可是这句是西汉伪造。1993年10月,发现战国竹简,原文为: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伪弃虑,民复孝德。
老子这里讲的全部都是“民”,而不是“个人”,这里的民代表全体的人,即社会。这说明本身老子讨论的是世界观和社会观的关系。
2,释庄
玄学是讨论个人如何在世界中更好地生存,他是研究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因此玄学更加推崇庄子。庄子的逍遥游是人性与世界观关系的代表作。
《老子》书中所写到的‘人’,全部都是民,而不是个体的‘人’。这说明本身老子讨论的是世界观和社会观的关系。到了魏晋时期,玄学家不仅崇尚老子,更崇尚庄子,就是因为庄子从人性论出发,只研究客观世界对‘人’这个个体的影响,讨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强调人性顺从自然,则逍遥,忘我。
《庄子》在历史上,无门无派,游离于各派之外。在魏晋以前,也很少有人提及此书,即使有个别提及的,也是由于《庄子》这本书文采出众,个别语段被引用在别人的文章里。道家一直以黄老为主,并不重视《庄子》。
庄子主讲人性论,是中国自由思想的启蒙。而他的书只有在类似于他的这种高端阶级的大批涌现时,才会被认可。所以,直到魏晋以后,庄子才被已经成熟的士族阶级所重视。在这一时期,《庄子注》才开始流行。
《庄子·杂篇·让王》在许多人看来是最荒诞的一篇。本篇开篇就说道,尧把天下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说,让我来做天子那还是可以的,不过我正患有很深很顽固的病症,正打算认真治一治,没有空闲时间来治天下
舜让天下给子州支伯,子州支伯说,我正患有很深很顽固的病症正打算认真治一治,没有多余时间来治理天下。
舜又把天下让给善卷,善卷说,我处在宇宙之中,冬天披柔软的皮毛,夏天穿细细的葛布,太阳升起时,就下地干活儿,,太阳下山了,就返家安息无拘无束地生活,在天地之间而心中的快意只有我自身能够领受,我又哪里用得着去统治天下呢可悲啊。”
不管是支父还是支伯,他们都不会是普通的人,应该本身就是高级的部落酋长。
如果上天对一群亿万富翁说,如果让你选择是当一年的皇帝,还是再活30年。如果这些亿万富翁脑子不进水,他一定不会去做皇帝。而如果找来一百个乞丐,问他们是做一年的皇帝就死,还是继续这样再活三十年?可能会有一部分人站出来选择做一年的皇帝。
因此庄子的言论听起来匪夷所思,其实是因为大众没有达到他那个认知境界。庄子重视生命,享受生活,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做后盾。
对于富有的,有物质基础做后盾的人来说,安安稳稳多活一日,就是在天堂中多呆一日。重视生命,享受生活。
古老的自由学说听起来甚至有些荒诞,但其实就像仁爱、正义,甚至团结。这些学说在起源的时候,都是非常幼稚的。在远古文明中,部族‘团结’甚至靠巫师装神弄鬼来获得。但随着人们的认知水平的提高,他会变得异常光辉璀璨,就像一团胶泥变成精美的瓷器。
魏晋,士族崛起,成为主要‘团体’。玄学也是讨论人生观和自然的关系,因此玄学更加推崇庄子。庄子的逍遥游是人性与世界观关系的代表作。
不得不说,自由派,西方叫个人主义,在人生观上推崇自由有其精彩之处。自由这个观念应被儒学人生观所包容。庄子重视生命,享受生活。
玄学家将《老子》和《庄子》并举,开启了中国的自由学说。当然还很不完善,但对儒、佛产生巨大影响。当人们有了一定的物质保障,脱离温饱时,重视生命,享受生活必然会受到关注。儒佛都不得不重视《庄子》。
3,释玄
到了魏晋时期,庄园经济的成功。士族阶级崛起,他们有了一定的物质保障,脱离温饱后,《庄子》重视个体,享受生活的观点被士族接受。
当人们有了一定的物质保障,脱离温饱时,重视生命,享受生活必然会受到关注玄学家不仅崇尚老子,更崇尚庄子,就是因为庄子从人性论出发,只研究客观世界对“个人”的影响,讨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强调人性顺从自然,则逍遥,忘我。
玄学大成者王弼,从‘人性论’出发,只重视道德经中的‘道’,批评老子的民众服从自然世界的观点是‘崇本息末’。应该‘崇本举末’,重视根本是为了让枝叶生长的更好。认为服从是为了利用,认为人应该掌握和利用‘自然规律(道)’,从而达到个体的自由放达、随心所欲。
王弼接受《庄子》的人性论,不再讨论社会对世界观的服从;而是刻意研究个人(人生观)对世界观的服从和利用。提出:以无为本。
我们骨子里仍然有儒学和无神的基因,因此我们不能对“以无为本”顾名思义。以无为本’实为中国古典自由主义开天辟地!
以无为本,这是自由主义(西方叫个人主义)的开创性学说。大千世界是无的,那什么是“有的”?!
对!只有你我是“有的”,只有‘自我’是有。
玄学家的着眼点不再是社会,而是个体(自我),这是个人主义的起源。
早期个人主义只是把‘人’从世界中突出出来。个人主义者虽然推崇“自我”才是有的,可是玄学家们还没有清晰的推导出来,只停留在‘以无为本’上。这时西方哲学的主流是新柏拉图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提诺的‘一生万物’,将来还要‘万物归一’。很多人解释他的一(theone)其实就是零。西方哲学也是到了启蒙运动之后才开始进入深入的研究。
“以无为本”开启了东方的“存在论”的研究。“存在论”是西方康德所谓的第一哲学的一个主要课题。
我们不要戴着儒学眼镜去评价它,只作一个简单的了解。
个人主义经典名言:我思故我在。(我的怀疑却只肯定了我的存在,其他的还要‘普遍怀疑’)
黑格尔说:“人是从虚无来到世界的存在,意识于是成为‘自为’的存在。”
今天,西方在‘存在论’上最高的阐述来自胡塞尔(1859--1938)和海德格尔(1889--1976)。他们师徒的学说略有不同,而且都非常复杂,但主体差不多。
胡塞尔认为世界是现象(与无相近),只有‘自我’是真实的,一切要“先验自我”。
海德格尔认为从柏拉图开始,便错误的把‘存在’等同于一切存在者,西方哲学在这一错误上越走越远。他认为只有‘自我’是‘此在’。
就是阐述了客观世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顺从客观世界,强调社会观服从世界观。
道德经把客观世界,即道对人的影响力,阐述的淋漓尽致。道与德,以世界观、社会观来规划这个世界,对后世各种思想潮流产生巨大影响。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大道废,安有仁义。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这一句两千年来都被用作批评儒学的话,可是这句是西汉伪造。1993年10月,发现战国竹简,原文为: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伪弃虑,民复孝德。
老子这里讲的全部都是“民”,而不是“个人”,这里的民代表全体的人,即社会。这说明本身老子讨论的是世界观和社会观的关系。
2,释庄
玄学是讨论个人如何在世界中更好地生存,他是研究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因此玄学更加推崇庄子。庄子的逍遥游是人性与世界观关系的代表作。
《老子》书中所写到的‘人’,全部都是民,而不是个体的‘人’。这说明本身老子讨论的是世界观和社会观的关系。到了魏晋时期,玄学家不仅崇尚老子,更崇尚庄子,就是因为庄子从人性论出发,只研究客观世界对‘人’这个个体的影响,讨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强调人性顺从自然,则逍遥,忘我。
《庄子》在历史上,无门无派,游离于各派之外。在魏晋以前,也很少有人提及此书,即使有个别提及的,也是由于《庄子》这本书文采出众,个别语段被引用在别人的文章里。道家一直以黄老为主,并不重视《庄子》。
庄子主讲人性论,是中国自由思想的启蒙。而他的书只有在类似于他的这种高端阶级的大批涌现时,才会被认可。所以,直到魏晋以后,庄子才被已经成熟的士族阶级所重视。在这一时期,《庄子注》才开始流行。
《庄子·杂篇·让王》在许多人看来是最荒诞的一篇。本篇开篇就说道,尧把天下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说,让我来做天子那还是可以的,不过我正患有很深很顽固的病症,正打算认真治一治,没有空闲时间来治天下
舜让天下给子州支伯,子州支伯说,我正患有很深很顽固的病症正打算认真治一治,没有多余时间来治理天下。
舜又把天下让给善卷,善卷说,我处在宇宙之中,冬天披柔软的皮毛,夏天穿细细的葛布,太阳升起时,就下地干活儿,,太阳下山了,就返家安息无拘无束地生活,在天地之间而心中的快意只有我自身能够领受,我又哪里用得着去统治天下呢可悲啊。”
不管是支父还是支伯,他们都不会是普通的人,应该本身就是高级的部落酋长。
如果上天对一群亿万富翁说,如果让你选择是当一年的皇帝,还是再活30年。如果这些亿万富翁脑子不进水,他一定不会去做皇帝。而如果找来一百个乞丐,问他们是做一年的皇帝就死,还是继续这样再活三十年?可能会有一部分人站出来选择做一年的皇帝。
因此庄子的言论听起来匪夷所思,其实是因为大众没有达到他那个认知境界。庄子重视生命,享受生活,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做后盾。
对于富有的,有物质基础做后盾的人来说,安安稳稳多活一日,就是在天堂中多呆一日。重视生命,享受生活。
古老的自由学说听起来甚至有些荒诞,但其实就像仁爱、正义,甚至团结。这些学说在起源的时候,都是非常幼稚的。在远古文明中,部族‘团结’甚至靠巫师装神弄鬼来获得。但随着人们的认知水平的提高,他会变得异常光辉璀璨,就像一团胶泥变成精美的瓷器。
魏晋,士族崛起,成为主要‘团体’。玄学也是讨论人生观和自然的关系,因此玄学更加推崇庄子。庄子的逍遥游是人性与世界观关系的代表作。
不得不说,自由派,西方叫个人主义,在人生观上推崇自由有其精彩之处。自由这个观念应被儒学人生观所包容。庄子重视生命,享受生活。
玄学家将《老子》和《庄子》并举,开启了中国的自由学说。当然还很不完善,但对儒、佛产生巨大影响。当人们有了一定的物质保障,脱离温饱时,重视生命,享受生活必然会受到关注。儒佛都不得不重视《庄子》。
3,释玄
到了魏晋时期,庄园经济的成功。士族阶级崛起,他们有了一定的物质保障,脱离温饱后,《庄子》重视个体,享受生活的观点被士族接受。
当人们有了一定的物质保障,脱离温饱时,重视生命,享受生活必然会受到关注玄学家不仅崇尚老子,更崇尚庄子,就是因为庄子从人性论出发,只研究客观世界对“个人”的影响,讨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强调人性顺从自然,则逍遥,忘我。
玄学大成者王弼,从‘人性论’出发,只重视道德经中的‘道’,批评老子的民众服从自然世界的观点是‘崇本息末’。应该‘崇本举末’,重视根本是为了让枝叶生长的更好。认为服从是为了利用,认为人应该掌握和利用‘自然规律(道)’,从而达到个体的自由放达、随心所欲。
王弼接受《庄子》的人性论,不再讨论社会对世界观的服从;而是刻意研究个人(人生观)对世界观的服从和利用。提出:以无为本。
我们骨子里仍然有儒学和无神的基因,因此我们不能对“以无为本”顾名思义。以无为本’实为中国古典自由主义开天辟地!
以无为本,这是自由主义(西方叫个人主义)的开创性学说。大千世界是无的,那什么是“有的”?!
对!只有你我是“有的”,只有‘自我’是有。
玄学家的着眼点不再是社会,而是个体(自我),这是个人主义的起源。
早期个人主义只是把‘人’从世界中突出出来。个人主义者虽然推崇“自我”才是有的,可是玄学家们还没有清晰的推导出来,只停留在‘以无为本’上。这时西方哲学的主流是新柏拉图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提诺的‘一生万物’,将来还要‘万物归一’。很多人解释他的一(theone)其实就是零。西方哲学也是到了启蒙运动之后才开始进入深入的研究。
“以无为本”开启了东方的“存在论”的研究。“存在论”是西方康德所谓的第一哲学的一个主要课题。
我们不要戴着儒学眼镜去评价它,只作一个简单的了解。
个人主义经典名言:我思故我在。(我的怀疑却只肯定了我的存在,其他的还要‘普遍怀疑’)
黑格尔说:“人是从虚无来到世界的存在,意识于是成为‘自为’的存在。”
今天,西方在‘存在论’上最高的阐述来自胡塞尔(1859--1938)和海德格尔(1889--1976)。他们师徒的学说略有不同,而且都非常复杂,但主体差不多。
胡塞尔认为世界是现象(与无相近),只有‘自我’是真实的,一切要“先验自我”。
海德格尔认为从柏拉图开始,便错误的把‘存在’等同于一切存在者,西方哲学在这一错误上越走越远。他认为只有‘自我’是‘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