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哑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或许论起学问,他尚不是一个能与章太炎、黄侃等老先生比肩的人物;论起本事,也不是一个能与蔡元培并肩的治学能人。他只是一个后辈,但是提起他的事,青年学子却无一不津津乐道。
傅斯年是北大的学生,还在北大预科读书的时候,就做过几件大事——赶走过学问不精的“老教授”——那教授还是章太炎的亲弟子;在胡适刚入北大因风格特别而不被学生接受时,又勇于担当“护花使者”,将他保了下来。
而最后一件事,则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这场震惊中外的学生运动中,傅斯年是当年北大的学生领袖,整个□□的最高指挥人。当时他带领学生直奔赵家楼胡同,控诉签订“21条”的卖国贼,一把火烧了曹汝霖家的房子!这件事有几人干得出来?虽然他后来急流勇退,不再参与□□,也曾因此被人非议过,但终究是个足以名留青史的人物。
这样一个人,虽说现在还在海外学习,未能有什么大成就,可他的未来,却是任何人都不可小觑的。
许宁如果是傅斯年的师弟,人以群分,谁能小瞧了他?
段正歧虽不是读书人,却比读书人还了解这些,对于这些学界风云人物的轶事,向来如数家珍。所以在许宁报出傅斯年名字的那一瞬,他就明白了。
这是威胁,许宁对他的威胁。
许宁既然是傅斯年的师弟,那就也是北大的毕业生。他可能与胡适相交,可能是蔡元培的得意门生,可能曾见识过鲁迅授课时的风采。这样一个人,不说他自身的能力与学识,单是这份人脉,就叫人轻易不敢动他。
所以许宁说:“我师兄是傅斯年,或许你们不认识。”
这句话其实应该这样听——“我师兄是傅斯年,你们动我试试。”
听了解释,副官后脑冒出一层细汗,他想幸好将军没做什么,不然真把梁子扯大了,他们也难办!
副官没怎么读过书,沙场上杀人是一流,文场上捅软刀子却是末流。他只能求教长官:“到底该如何回复许先生?”
“邀请?”
许宁微微诧异。
副官顶着压力,面带笑容道:“是的,我们将军说,既然先生是傅先生的师弟,那就更巧了。将军仰慕傅先生学识久已,若是傅先生学成归国,还望有幸能与他见一面。”
“哦。”
许先生颔首,问:“那信不要啦?”
“既然信已经寄往柏林,那久是难以追回了。将军说与其烦恼这些没根底的事,不如先把其他事做好。”副官说到这里,又忍不住自己多问了一句,“只是不知道若张三少知道了,许先生又该如何物归原主?”
许宁眉毛一挑,似笑非笑道:“谁说张习文,就是原主?”
副官被他这一眼,顿时有些心慌。他急忙想,不成了,我要撂挑子,让将军另外选个人伺候!宁愿天天上场杀敌,也不愿和这些读书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啊!
副官怎么想,许宁管不着,他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既然如此,东西也不在了,我可能回家了?”
“当然可以。”副官道,“不过最近北平风云变幻,金陵也不太平,许先生与其归家,建议您还是待在府上更安全些……”
许宁没指望过能被放走,他就想听副官怎么胡诌,看背后的人怎么想方设法地留自己下来。
“——像是北平,今早刚传来消息,昨天那一番动乱,死了不知道多少学生。”
许宁一愣。
他被关着的几天,还不知道外界已然风云变化。
大沽口被破,彻底激起了爱国青年的愤怒。新的学(xue)运,就是一场新的风雨催生。
3月18日,来自全国,来自北平的五千多民学生,上街游(you)行,抗议八国通牒,要当时北洋临时政府予以强硬拒绝!学生队伍由李大钊率领,一时群情激昂要闯入□□,顿时与国民军发生冲突。而这一场冲突,导致了四十七人死亡,上百人受伤!
死者中有不少学生,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则是年轻的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学生运动的领袖—刘和珍。她惨死时,尚不满二十二岁。而她曾试图为这个国家做的,却比许多虚活数十年岁月的人都多。
惨案一出,全国悲愤,鲁迅先生连夜写下《纪念刘和珍君》——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说到此事,副官就不由头疼。
“为了这事,老将军不知打了多少通电话,催将军赶紧北上。许先生,先生?”
他见许宁神情呆滞,不由探身问切,哪想到许宁却突然伸出手,用力抓住他的胳膊。
“死了多少?北平,死了多少学生?”
“四十七人吧,但还不确定。”感受着抓着自己的力道,副官忍痛道,“先生,您怎么了?”
许宁却已经听不见他的话。他想到方筎生上京前的意气风发,想起他大声告诉自己他的义,想起他年迈的奶奶,想起他的花布包裹。
如果,如果方筎生也是那四十七人之一,此时他是不是正倒在地上,为残酷的现实徒劳流干了一腔热血?
许宁觉得浑身发冷。
仿若又回到了十年前,他急匆匆地赶回去,却只看到被屠戮的村庄,焦枯的灰烬,遍地的尸野,被砸开的柴房——以及那一地泼墨的红。
nbsp; 或许论起学问,他尚不是一个能与章太炎、黄侃等老先生比肩的人物;论起本事,也不是一个能与蔡元培并肩的治学能人。他只是一个后辈,但是提起他的事,青年学子却无一不津津乐道。
傅斯年是北大的学生,还在北大预科读书的时候,就做过几件大事——赶走过学问不精的“老教授”——那教授还是章太炎的亲弟子;在胡适刚入北大因风格特别而不被学生接受时,又勇于担当“护花使者”,将他保了下来。
而最后一件事,则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这场震惊中外的学生运动中,傅斯年是当年北大的学生领袖,整个□□的最高指挥人。当时他带领学生直奔赵家楼胡同,控诉签订“21条”的卖国贼,一把火烧了曹汝霖家的房子!这件事有几人干得出来?虽然他后来急流勇退,不再参与□□,也曾因此被人非议过,但终究是个足以名留青史的人物。
这样一个人,虽说现在还在海外学习,未能有什么大成就,可他的未来,却是任何人都不可小觑的。
许宁如果是傅斯年的师弟,人以群分,谁能小瞧了他?
段正歧虽不是读书人,却比读书人还了解这些,对于这些学界风云人物的轶事,向来如数家珍。所以在许宁报出傅斯年名字的那一瞬,他就明白了。
这是威胁,许宁对他的威胁。
许宁既然是傅斯年的师弟,那就也是北大的毕业生。他可能与胡适相交,可能是蔡元培的得意门生,可能曾见识过鲁迅授课时的风采。这样一个人,不说他自身的能力与学识,单是这份人脉,就叫人轻易不敢动他。
所以许宁说:“我师兄是傅斯年,或许你们不认识。”
这句话其实应该这样听——“我师兄是傅斯年,你们动我试试。”
听了解释,副官后脑冒出一层细汗,他想幸好将军没做什么,不然真把梁子扯大了,他们也难办!
副官没怎么读过书,沙场上杀人是一流,文场上捅软刀子却是末流。他只能求教长官:“到底该如何回复许先生?”
“邀请?”
许宁微微诧异。
副官顶着压力,面带笑容道:“是的,我们将军说,既然先生是傅先生的师弟,那就更巧了。将军仰慕傅先生学识久已,若是傅先生学成归国,还望有幸能与他见一面。”
“哦。”
许先生颔首,问:“那信不要啦?”
“既然信已经寄往柏林,那久是难以追回了。将军说与其烦恼这些没根底的事,不如先把其他事做好。”副官说到这里,又忍不住自己多问了一句,“只是不知道若张三少知道了,许先生又该如何物归原主?”
许宁眉毛一挑,似笑非笑道:“谁说张习文,就是原主?”
副官被他这一眼,顿时有些心慌。他急忙想,不成了,我要撂挑子,让将军另外选个人伺候!宁愿天天上场杀敌,也不愿和这些读书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啊!
副官怎么想,许宁管不着,他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既然如此,东西也不在了,我可能回家了?”
“当然可以。”副官道,“不过最近北平风云变幻,金陵也不太平,许先生与其归家,建议您还是待在府上更安全些……”
许宁没指望过能被放走,他就想听副官怎么胡诌,看背后的人怎么想方设法地留自己下来。
“——像是北平,今早刚传来消息,昨天那一番动乱,死了不知道多少学生。”
许宁一愣。
他被关着的几天,还不知道外界已然风云变化。
大沽口被破,彻底激起了爱国青年的愤怒。新的学(xue)运,就是一场新的风雨催生。
3月18日,来自全国,来自北平的五千多民学生,上街游(you)行,抗议八国通牒,要当时北洋临时政府予以强硬拒绝!学生队伍由李大钊率领,一时群情激昂要闯入□□,顿时与国民军发生冲突。而这一场冲突,导致了四十七人死亡,上百人受伤!
死者中有不少学生,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则是年轻的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学生运动的领袖—刘和珍。她惨死时,尚不满二十二岁。而她曾试图为这个国家做的,却比许多虚活数十年岁月的人都多。
惨案一出,全国悲愤,鲁迅先生连夜写下《纪念刘和珍君》——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说到此事,副官就不由头疼。
“为了这事,老将军不知打了多少通电话,催将军赶紧北上。许先生,先生?”
他见许宁神情呆滞,不由探身问切,哪想到许宁却突然伸出手,用力抓住他的胳膊。
“死了多少?北平,死了多少学生?”
“四十七人吧,但还不确定。”感受着抓着自己的力道,副官忍痛道,“先生,您怎么了?”
许宁却已经听不见他的话。他想到方筎生上京前的意气风发,想起他大声告诉自己他的义,想起他年迈的奶奶,想起他的花布包裹。
如果,如果方筎生也是那四十七人之一,此时他是不是正倒在地上,为残酷的现实徒劳流干了一腔热血?
许宁觉得浑身发冷。
仿若又回到了十年前,他急匆匆地赶回去,却只看到被屠戮的村庄,焦枯的灰烬,遍地的尸野,被砸开的柴房——以及那一地泼墨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