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重生]两都纪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萧慎其人,载佑帝信之不疑。先帝临终时钦命的四位辅臣,年老体迈的两位肱骨已在载佑帝亲政后便告老还乡,余下两位,便是萧慎与颜怀信。颜怀信为载佑帝平定八王叛乱时立下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膝下两女又先后执掌凤印,自己位列右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以致其退隐归田,嫡长子颜逊虽年纪尚轻,于朝堂仍旧左右逢源,声名远播。
太子弘夭折,储君之位空悬,朝中各方势力暗流涌动。
载佑帝生就体弱,两年前颜后去世,皇帝意志消沉,茶饭不思,诱发不少旧疾。太医院医正诊脉,服药后见效甚微,唯有叮嘱皇帝陛下切勿操劳,颐养身心。是以,若非荒年旱涝兵灾,皇帝十天半月不上早朝也是常有的事,上行下效,朝臣有样学样地懒怠许多。
今日,太和殿上黑压压一片人头,以绯色官袍为首按文东武西依次排开,朝臣皆外披粗制麻衣手执笏板,恭谨肃穆。
朝鼓鸣,群臣三跪九叩,山呼万岁。
御前总管徐德海上前一步,展开手中犹有墨香的黄色绫锦布帛,捏着公鸭嗓高声宣读。
太子弘年纪弱小,难得温润内敛的性情与颜后如出一辙,深得皇帝疼宠,政务繁忙时亦会拔冗关心一二。虽则痛失自己亲自择选抚养的爱子,皇帝身体每况愈下,知悉不能放任自己沉湎于悲恸中,储君之位亦不可长久空悬。元月初八,府衙开印日,休沐假毕。大小臣工抖擞精神清晨应卯,做足了聆听圣意的准备,饶是如此,仍然面面相觑,几乎瞠目结舌。
满朝文武,唯有左相萧慎与右相颜逊面无异色,镇静沉稳——宦海沉浮历练出来的城府心机是其一,另有其二为主因。
萧慎执笏敛目,皇帝近日喝药卧榻,储君人选是他与皇帝商议的,圣旨更由他亲手执笔,无甚讶异。至于颜逊……萧慎看向颜逊,见他气定神闲分外惬意,想来御前侍奉的宫人嘴舌又不大严密了。
下朝,王公大臣抬脚跨出太和殿的门槛,炸开油锅,叽叽喳喳讨论起来:
“寿王第七子素来端方,我是早有耳闻。”
“宣城郡王的嫡长子周岁宴时我曾有幸见过一眼,钟灵毓秀的剔透模样,想来长大了必不会差。”
人群中不知谁拊掌叹气,痛心疾首:“小郡王与王长子自是合适,可你们说说——已被废为庶民的‘端王’的女儿,宗室玉牒上都没留名的主儿,这谁出的馊主意?”
纵然有开创女帝先河的元朔帝的例子可循,文武朝臣心中认定了唯有宗室子才是继承大统的至佳人选。朝廷局势瞬息万变,前朝有颜逊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有颜祎宝册凤印独霸六宫,两年来,颜氏兄妹里应外合暗度陈仓不知不觉戕害了多少身强体健的宗室子。一个据说还离不开乳娘的奶娃娃,其父端王无权无势,进京入宫不是堪比羊入虎口?
馊主意的始作俑者萧慎从小厮手中接过大氅,听他禀事,眉峰微蹙:“皇后召见张显昭?”
萧慎科举出身,向来喜欢提拔苦寒子弟,张显昭其人他略有耳闻,虽少有才名却屡次名落孙山,也曾经因为疑心科举考官心存偏私查验过他的考卷。才思敏捷是真,年轻气盛也是真,实该好好磋磨磋磨。讨伐小颜后的檄文自江南起,传遍大街小巷,萧慎恐他锋芒毕露惹来祸端,又有心点拨,便将他护送入京。原本是想等府衙开印后再引荐与皇帝,皇帝听闻此事,许是惜才,连夜召见。相谈甚欢,许了他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弘文馆行走。
如此尘嚣甚上的关头,皇后为免皇帝猜疑记恨该避嫌才是,怎么……
萧慎在金水桥上站定脚步,手扶精雕细琢的汉白玉栏杆,望了眼远处在漫天白雪中露出灰蒙檐顶的殿宇,觉得越发捉摸不透中宫那位清冷若幽潭深泉、孤高似九天寒月的皇后殿下。
自元朔帝后,晋朝民风兼容开化,更有丞相温清荷革新吏治,于三年一度的科举取士中另设女科。女子与男子一般,可读四书五经修身治国,可习弯弓舞剑驰骋沙场,几乎再无三寸金莲楚王细腰之粗俗流弊风气。元朔年间,纯元皇后亦常与肱骨权臣、清流名仕于闲暇时会晤笑谈,若非特例,皇后无不可见之人——召见外臣前,禀明圣听即可。
坤宁宫为先皇后居所,皇帝心中牵挂颜后,不忍见物随人亡,另辟了一所规格形制与坤宁宫相仿的宫殿与小颜后。
未央宫。
张显昭入京几日,他不但八斗之才,还颇为熟稔朝堂上的汲汲营营。太子弘夭折,国丧一月,忧国忧民的他血脉偾张冲动之下写了檄文,无意中卷入纷争。萧慎保他,反之,必有人要害他,这个道理他是懂的。男儿有志立于四方,自然不因畏死而缩头缩脑,他这几日只于翰林院与弘文馆之间逡巡,也甚少与人交谈,不过是听了萧慎之言暂避风头,待形势明朗再且行且看。
岂料,风头自己找上门来。
枝... -->>
萧慎其人,载佑帝信之不疑。先帝临终时钦命的四位辅臣,年老体迈的两位肱骨已在载佑帝亲政后便告老还乡,余下两位,便是萧慎与颜怀信。颜怀信为载佑帝平定八王叛乱时立下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膝下两女又先后执掌凤印,自己位列右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以致其退隐归田,嫡长子颜逊虽年纪尚轻,于朝堂仍旧左右逢源,声名远播。
太子弘夭折,储君之位空悬,朝中各方势力暗流涌动。
载佑帝生就体弱,两年前颜后去世,皇帝意志消沉,茶饭不思,诱发不少旧疾。太医院医正诊脉,服药后见效甚微,唯有叮嘱皇帝陛下切勿操劳,颐养身心。是以,若非荒年旱涝兵灾,皇帝十天半月不上早朝也是常有的事,上行下效,朝臣有样学样地懒怠许多。
今日,太和殿上黑压压一片人头,以绯色官袍为首按文东武西依次排开,朝臣皆外披粗制麻衣手执笏板,恭谨肃穆。
朝鼓鸣,群臣三跪九叩,山呼万岁。
御前总管徐德海上前一步,展开手中犹有墨香的黄色绫锦布帛,捏着公鸭嗓高声宣读。
太子弘年纪弱小,难得温润内敛的性情与颜后如出一辙,深得皇帝疼宠,政务繁忙时亦会拔冗关心一二。虽则痛失自己亲自择选抚养的爱子,皇帝身体每况愈下,知悉不能放任自己沉湎于悲恸中,储君之位亦不可长久空悬。元月初八,府衙开印日,休沐假毕。大小臣工抖擞精神清晨应卯,做足了聆听圣意的准备,饶是如此,仍然面面相觑,几乎瞠目结舌。
满朝文武,唯有左相萧慎与右相颜逊面无异色,镇静沉稳——宦海沉浮历练出来的城府心机是其一,另有其二为主因。
萧慎执笏敛目,皇帝近日喝药卧榻,储君人选是他与皇帝商议的,圣旨更由他亲手执笔,无甚讶异。至于颜逊……萧慎看向颜逊,见他气定神闲分外惬意,想来御前侍奉的宫人嘴舌又不大严密了。
下朝,王公大臣抬脚跨出太和殿的门槛,炸开油锅,叽叽喳喳讨论起来:
“寿王第七子素来端方,我是早有耳闻。”
“宣城郡王的嫡长子周岁宴时我曾有幸见过一眼,钟灵毓秀的剔透模样,想来长大了必不会差。”
人群中不知谁拊掌叹气,痛心疾首:“小郡王与王长子自是合适,可你们说说——已被废为庶民的‘端王’的女儿,宗室玉牒上都没留名的主儿,这谁出的馊主意?”
纵然有开创女帝先河的元朔帝的例子可循,文武朝臣心中认定了唯有宗室子才是继承大统的至佳人选。朝廷局势瞬息万变,前朝有颜逊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有颜祎宝册凤印独霸六宫,两年来,颜氏兄妹里应外合暗度陈仓不知不觉戕害了多少身强体健的宗室子。一个据说还离不开乳娘的奶娃娃,其父端王无权无势,进京入宫不是堪比羊入虎口?
馊主意的始作俑者萧慎从小厮手中接过大氅,听他禀事,眉峰微蹙:“皇后召见张显昭?”
萧慎科举出身,向来喜欢提拔苦寒子弟,张显昭其人他略有耳闻,虽少有才名却屡次名落孙山,也曾经因为疑心科举考官心存偏私查验过他的考卷。才思敏捷是真,年轻气盛也是真,实该好好磋磨磋磨。讨伐小颜后的檄文自江南起,传遍大街小巷,萧慎恐他锋芒毕露惹来祸端,又有心点拨,便将他护送入京。原本是想等府衙开印后再引荐与皇帝,皇帝听闻此事,许是惜才,连夜召见。相谈甚欢,许了他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弘文馆行走。
如此尘嚣甚上的关头,皇后为免皇帝猜疑记恨该避嫌才是,怎么……
萧慎在金水桥上站定脚步,手扶精雕细琢的汉白玉栏杆,望了眼远处在漫天白雪中露出灰蒙檐顶的殿宇,觉得越发捉摸不透中宫那位清冷若幽潭深泉、孤高似九天寒月的皇后殿下。
自元朔帝后,晋朝民风兼容开化,更有丞相温清荷革新吏治,于三年一度的科举取士中另设女科。女子与男子一般,可读四书五经修身治国,可习弯弓舞剑驰骋沙场,几乎再无三寸金莲楚王细腰之粗俗流弊风气。元朔年间,纯元皇后亦常与肱骨权臣、清流名仕于闲暇时会晤笑谈,若非特例,皇后无不可见之人——召见外臣前,禀明圣听即可。
坤宁宫为先皇后居所,皇帝心中牵挂颜后,不忍见物随人亡,另辟了一所规格形制与坤宁宫相仿的宫殿与小颜后。
未央宫。
张显昭入京几日,他不但八斗之才,还颇为熟稔朝堂上的汲汲营营。太子弘夭折,国丧一月,忧国忧民的他血脉偾张冲动之下写了檄文,无意中卷入纷争。萧慎保他,反之,必有人要害他,这个道理他是懂的。男儿有志立于四方,自然不因畏死而缩头缩脑,他这几日只于翰林院与弘文馆之间逡巡,也甚少与人交谈,不过是听了萧慎之言暂避风头,待形势明朗再且行且看。
岂料,风头自己找上门来。
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