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大明最后一个太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因为崇祯皇帝朱由检还在世,故而,袁崇焕的平反还未进行。但实际上,朝廷对于此前这一桩公案已经有了态度改变。
这样的改变,首先就从朱慈烺的身上开始。对于袁崇焕,朱慈烺的态度很明确。这是一个忠君爱国的将领,宁远大捷更是举国振奋的大胜,对于大明士气之提升,信心之凝聚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其个人才能固然欠缺,但若说什么卖国通敌,那委实是过于牵强,亦是没有实证。
这样一名统帅被杀遇害,委实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要不是顾及崇祯皇帝的颜面,此事早就平反了。事实上,只要再过一阵子崇祯皇帝的影响力渐渐淡出,平反的事情便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基调定了下来,讨论袁崇焕便不再有什么政治风险。
以至于朱慈烺提出了五年还辽的这个典故以后,众人也只是笑,明白了朱慈烺的关切,却没有觉得这是什么威胁。
“要朕来看,袁崇焕的五年还辽固然是轻率,可比起朝中那些只晓得袖手谈心性的人好太多了。而且……父……罢了。”朱慈烺顿住这个话头,也是失笑。杀袁崇焕,也实在是有些为崇祯皇帝顶锅的意思。
屋内气氛颇为宽松,杨文岳一样是笑道:“圣上多虑了。事实上,我大明与建奴鏖战已然有二十余年了。三年复辽固然是这一阶段的计划,又如何不是我大明这二十余年来前赴后继,这才有的成果?纵然不论此前败绩,从圣上章丘大捷起,亦是两年有余了。这两年下来局势变化,越发利于我大明。三年复辽,不再为奢谈矣!”
朱慈烺说着,也是不由好一阵感叹起来。
回想过往,朱慈烺初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大明依旧是一片亡国气象。
国内灾祸横生,内乱越演越烈。建奴数次入关,几乎将大明当作一头随时宰割的牛羊。朱慈烺出宫之时,谁也不曾相信能有今日气象。他出京师南下之时,更没有想到过会成功练出一部强军。
朱慈烺每天晚上,想的最多的不是功成之后的雄心壮志,而是史书之上写着的结局:被舅父出卖,又被南明皇帝下狱,最终在京师被处死。
但现在,却是一切都转变了。
这样的逆转,有时候想想,反而有些让他觉得不敢置信。
回想了这些,朱慈烺归入正题,道:“有此功绩,也有诸位爱卿的功劳啊。好了好了,咱们说正题。朕看,这还辽令,也的确是时候颁发了。不仅辽南旅顺、辽东凤凰城都已经有了据点,可以招揽辽民回辽。同样,重要的是,这是一个信号。我们恢复辽东的事业,不仅是朕与朝廷不忘失土,立志恢复的功业,更是大明国民兴衰荣辱一体的事业。任何一寸国土都不能少,这不仅生民立业之根本,更关系我大明国防安危。恢复故土,是因为这关系国家安危,是帝国子民安居立业之根本,这是恢复故土有功之所在。”
朱慈烺的立意十分新鲜。
但李邦华与杨文岳都听明白了。
“根据目前所统计,散落在各地的辽民虽然看起来人数众多,但身在异乡,难有余财。是以,依臣所见,可以对辽东故土百姓直接发放土地,不行拍卖。将余下的土地拍卖给其余百姓。如此,即可募集军费,又可让百姓知晓,此乃所有人的事业。最终辽东若能恢复,此刻拍卖的土地定然能够涨价,拍卖之人都能收益。尤其是军中将士,更能为此奋战。”李邦华反应很快,应对让朱慈烺连连点头。
“是这个理。”朱慈烺沉吟了一下。
杨文岳问了一声,道:“若是有奸猾刁民假冒辽民呢?”
朱慈烺笑道:“这点损失么,朝廷还是承担得起的。登记为辽民,那自然会第一时间由朝廷帮助移民到辽南旅顺口、辽东凤凰城等地。那里有的是土地,就缺了开垦的百姓。不管是真辽民,还是假辽民,往后都是辽民,一样是我大明子民。这点心思,朕看都没什么紧要的。”
杨文岳闻言,恍然大悟。
的确,给辽民免费发放土地,一来是弥补这些年来战乱流离失所,二来缓解各地人地矛盾,三来自然就是要让他们安居乐业。
不管是不是伪造辽民身份,其实都是一样,并不妨碍朝廷还辽令的意图。
就算真是伪造辽民,但既然愿意去辽东移民,那又有什么关系?
不管是辽民还是其余各省的百姓,终归是大明的百姓。他们能去边疆开枝散叶,岂不是更利于大明稳固边疆?
想到此节,杨文岳也不在纠结,转而继续将赏格一一厘定。
这是还辽令里另一个重要部分。
全军将士,都可以用军功来兑换辽东的土地。
当然,赏格要怎么个确定,枢密院拟定了计划以后,还是得朱慈烺首肯的。
“斩首一级,得田百亩。斩首之功,为军中大功。得之不易,百亩良田赏格不错,但朕看,不必设定得如此之高。尤其军中兵种众多,斩首的功勋却只有刀盾手方便获得。这与火铳手等兵种不利。这个标准,不防设定得细致一些。立功的法子,不妨再多一些……依朕想,可以数值化显示。军功的划定,也可以用另一个思路。上级下达任务,下级完成任务。按照完成度给与军功。而不是拘泥于斩首之事……”朱慈烺叨叨絮絮的说着,又将还辽令上商议了一边,就这么说了一个时辰,众人都饿了,朱慈烺又让御厨准备了些果点,继续谈了起来。
一直到日落黄昏,还辽令的细节这才基本敲定。
看着众人疲倦万分,朱慈烺倒是有些不忍,不过一想到出使西方的事情不能耽误,还是又将在京师大学堂谈下的月距补天项目拿出来。
还辽令是两府准备许久的事情,杨文岳与李邦华来了乾清宫,也不需要带其他人。可朱慈烺这个出使西方的新项目却是两眼一抹黑,两人都不清楚。于是又得将钦天监、礼部、兵部以及管部大臣们喊来。
如此一般,众人议定完毕以后,已然到了晚上。
朱慈烺亲自将众大臣送出了宫门,看着天空上的月色,背着手,喃喃着道:“辽东,辽东……蒙古丢失的消息,应该传到辽东去了吧?”
……
盛京城。
孝庄太后扶着额头,不想... -->>
因为崇祯皇帝朱由检还在世,故而,袁崇焕的平反还未进行。但实际上,朝廷对于此前这一桩公案已经有了态度改变。
这样的改变,首先就从朱慈烺的身上开始。对于袁崇焕,朱慈烺的态度很明确。这是一个忠君爱国的将领,宁远大捷更是举国振奋的大胜,对于大明士气之提升,信心之凝聚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其个人才能固然欠缺,但若说什么卖国通敌,那委实是过于牵强,亦是没有实证。
这样一名统帅被杀遇害,委实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要不是顾及崇祯皇帝的颜面,此事早就平反了。事实上,只要再过一阵子崇祯皇帝的影响力渐渐淡出,平反的事情便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基调定了下来,讨论袁崇焕便不再有什么政治风险。
以至于朱慈烺提出了五年还辽的这个典故以后,众人也只是笑,明白了朱慈烺的关切,却没有觉得这是什么威胁。
“要朕来看,袁崇焕的五年还辽固然是轻率,可比起朝中那些只晓得袖手谈心性的人好太多了。而且……父……罢了。”朱慈烺顿住这个话头,也是失笑。杀袁崇焕,也实在是有些为崇祯皇帝顶锅的意思。
屋内气氛颇为宽松,杨文岳一样是笑道:“圣上多虑了。事实上,我大明与建奴鏖战已然有二十余年了。三年复辽固然是这一阶段的计划,又如何不是我大明这二十余年来前赴后继,这才有的成果?纵然不论此前败绩,从圣上章丘大捷起,亦是两年有余了。这两年下来局势变化,越发利于我大明。三年复辽,不再为奢谈矣!”
朱慈烺说着,也是不由好一阵感叹起来。
回想过往,朱慈烺初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大明依旧是一片亡国气象。
国内灾祸横生,内乱越演越烈。建奴数次入关,几乎将大明当作一头随时宰割的牛羊。朱慈烺出宫之时,谁也不曾相信能有今日气象。他出京师南下之时,更没有想到过会成功练出一部强军。
朱慈烺每天晚上,想的最多的不是功成之后的雄心壮志,而是史书之上写着的结局:被舅父出卖,又被南明皇帝下狱,最终在京师被处死。
但现在,却是一切都转变了。
这样的逆转,有时候想想,反而有些让他觉得不敢置信。
回想了这些,朱慈烺归入正题,道:“有此功绩,也有诸位爱卿的功劳啊。好了好了,咱们说正题。朕看,这还辽令,也的确是时候颁发了。不仅辽南旅顺、辽东凤凰城都已经有了据点,可以招揽辽民回辽。同样,重要的是,这是一个信号。我们恢复辽东的事业,不仅是朕与朝廷不忘失土,立志恢复的功业,更是大明国民兴衰荣辱一体的事业。任何一寸国土都不能少,这不仅生民立业之根本,更关系我大明国防安危。恢复故土,是因为这关系国家安危,是帝国子民安居立业之根本,这是恢复故土有功之所在。”
朱慈烺的立意十分新鲜。
但李邦华与杨文岳都听明白了。
“根据目前所统计,散落在各地的辽民虽然看起来人数众多,但身在异乡,难有余财。是以,依臣所见,可以对辽东故土百姓直接发放土地,不行拍卖。将余下的土地拍卖给其余百姓。如此,即可募集军费,又可让百姓知晓,此乃所有人的事业。最终辽东若能恢复,此刻拍卖的土地定然能够涨价,拍卖之人都能收益。尤其是军中将士,更能为此奋战。”李邦华反应很快,应对让朱慈烺连连点头。
“是这个理。”朱慈烺沉吟了一下。
杨文岳问了一声,道:“若是有奸猾刁民假冒辽民呢?”
朱慈烺笑道:“这点损失么,朝廷还是承担得起的。登记为辽民,那自然会第一时间由朝廷帮助移民到辽南旅顺口、辽东凤凰城等地。那里有的是土地,就缺了开垦的百姓。不管是真辽民,还是假辽民,往后都是辽民,一样是我大明子民。这点心思,朕看都没什么紧要的。”
杨文岳闻言,恍然大悟。
的确,给辽民免费发放土地,一来是弥补这些年来战乱流离失所,二来缓解各地人地矛盾,三来自然就是要让他们安居乐业。
不管是不是伪造辽民身份,其实都是一样,并不妨碍朝廷还辽令的意图。
就算真是伪造辽民,但既然愿意去辽东移民,那又有什么关系?
不管是辽民还是其余各省的百姓,终归是大明的百姓。他们能去边疆开枝散叶,岂不是更利于大明稳固边疆?
想到此节,杨文岳也不在纠结,转而继续将赏格一一厘定。
这是还辽令里另一个重要部分。
全军将士,都可以用军功来兑换辽东的土地。
当然,赏格要怎么个确定,枢密院拟定了计划以后,还是得朱慈烺首肯的。
“斩首一级,得田百亩。斩首之功,为军中大功。得之不易,百亩良田赏格不错,但朕看,不必设定得如此之高。尤其军中兵种众多,斩首的功勋却只有刀盾手方便获得。这与火铳手等兵种不利。这个标准,不防设定得细致一些。立功的法子,不妨再多一些……依朕想,可以数值化显示。军功的划定,也可以用另一个思路。上级下达任务,下级完成任务。按照完成度给与军功。而不是拘泥于斩首之事……”朱慈烺叨叨絮絮的说着,又将还辽令上商议了一边,就这么说了一个时辰,众人都饿了,朱慈烺又让御厨准备了些果点,继续谈了起来。
一直到日落黄昏,还辽令的细节这才基本敲定。
看着众人疲倦万分,朱慈烺倒是有些不忍,不过一想到出使西方的事情不能耽误,还是又将在京师大学堂谈下的月距补天项目拿出来。
还辽令是两府准备许久的事情,杨文岳与李邦华来了乾清宫,也不需要带其他人。可朱慈烺这个出使西方的新项目却是两眼一抹黑,两人都不清楚。于是又得将钦天监、礼部、兵部以及管部大臣们喊来。
如此一般,众人议定完毕以后,已然到了晚上。
朱慈烺亲自将众大臣送出了宫门,看着天空上的月色,背着手,喃喃着道:“辽东,辽东……蒙古丢失的消息,应该传到辽东去了吧?”
……
盛京城。
孝庄太后扶着额头,不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