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八零年代致富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984年12月)
冯笑笑生下丫丫后,家里偶尔有些访客,大多是裴月珍少时的女性朋友,这天却来了一个叫“李队”的男公安,是冯建业生前的警队队长,个子不高但很壮实,长着粗眉方脸,三十五六岁上下,说话带着很重的外地口音。
冯建业在公安局的旧同事大多住的不远,都在这一片家属楼附近。这日是周末,他穿着一身便服,家里只有冯笑笑和刚出世不久的孩子,他一个大男人坐在女人孩子对面,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妹子,嘿嘿,这不听说你生了,我代表队里来看看你和孩子。”他提起两瓶麦乳精放在冯笑笑面前。
“谢谢你们惦记了。”冯笑笑收下礼物,抱着丫丫凑过去:“这是丫丫,来,给叔叔看看。”
婴儿丫丫睁大了眼睛看着李队,她面颊粉扑扑的,细长的眼眶里眸子黑亮,睫毛短短的,吐着舌头,偶尔还冒出几个口水泡泡。
“嘿嘿,这丫头真好看,真像建业啊!”李队说。
冯笑笑暗笑,还是头一次有人说这丫头好看。两人闲聊了一阵,兴许是怕提起伤心事,两人都没有再说起冯建业牺牲的事儿,只是聊些家长里短的。李队说了说自己的一儿一女还在农村,由他父母养着,前几天他媳妇儿回去老家了准备过年,冯笑笑则说了说裁缝店的生意。
冯笑笑认识这个叫李队的“叔叔”——只不过现在他更年轻些,整整三十年,他几乎每年逢年过节都会来家里坐坐。小时候,她听家里人说,父亲牺牲那晚,父亲就是和李队一起执勤的,歹徒作案后,看到公安心虚,拔腿就跑,两个人一起追,父亲追上了人,却出了事儿,李队一直觉得因为自己没能追上,有些间接害了父亲的意思,因此一辈子心内亏欠。
聊了差不多半小时,李队显得心事很沉的样子说:“妹子,有个事我一直觉得不对劲儿,想来跟你问一问。”
“啥事?队长,你说。”
“差不多你生孩子那阵子,就是九月份左右,建业的烈士抚恤金下来了,当时分局的会计通知了建业的父母,让他父母和你一块儿来分局领钱,可领钱那天,我没见到你,你公婆说你在生孩子,大家都没多想,可……那笔抚恤金你收到了没?”
“多少钱?”
“5000。”
冯笑笑心里一震,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如今都过去三个多月了,从未听冯家村的家人提起过这笔钱,甚至他们连孩子都没来看一面。她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李队见冯笑笑低着头不说话,心里立刻明白了大半。他说:“那阵子本来应该通知你的,但是你在住院,会计联系不上,才想着让你婆家人联系你。都是我们工作做得不周到……”
“队长,谢谢你告诉我,这都是家务事儿,我自己会想办法处理的。”
李队依旧觉得不放心:“要是碰到什么困难了再联系我。”
“好。”
*
5000块钱,这是八十年代中旬是一个普通工人九、十年的工资了,这么一大笔钱,冯笑笑怎么也想不到,冯家人居然瞒了她整整三个月。
你们不来看我,那我只能抱着孩子去会会你们。
上一世,她虽然与爷爷一家谈不上亲近,但三十多年来,也大致知道几位亲人的生活轨迹,说起来也颇为传奇。
大伯和大伯母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村子里办砖窑厂,八十年代中期全国经济转好,冯家村的很多农民手上都开始有点钱,纷纷把土坯房推倒了建砖瓦房,砖窑厂的生意一下子变得非常火爆。
到了八十年代末,大伯一家已经成了冯家村头一号的万元户,惹得很多人眼红。冯笑笑记得,她在这个时间段去爷爷奶奶家时,经常能吃到城里都很难吃到的肉菜,爷爷家和大伯家都分别盖起了小楼,在冯家村可以算得上是富庶之家。
到了九十年代,很多农民都开始效仿,办起了砖窑厂,随着竞争变得激烈,大伯家渐渐没了优势,砖窑厂的生意一落千丈,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家人的小日子也算过得去。后来砖窑厂办不下去了,看到冯家村很多年轻人都出门打工,大伯虽然已经年近四十,却为了补贴他儿子冯康上大学的费用,也顺着这股潮流到了沿海的大城市打工。他没有技术,年纪又大,只能去工地上工作,没想到被高空落下的砖块砸中了小腿,落下了残疾,成了一个跛脚。拿了一笔不算多的赔偿费用回了老家。
自从大伯家开始走下坡路,大伯母对爷爷、奶奶和小叔、小姑更加刻薄了,小姑小芬在九十年代初期考上大学,大伯母却不愿意替她出学费,害的小姑小芬十八岁就负气离家,到大城市打工,在城市里安家落户后也不再回老家了。小叔也多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冯家的存款几乎都在大伯母手里。
爷爷... -->>
(1984年12月)
冯笑笑生下丫丫后,家里偶尔有些访客,大多是裴月珍少时的女性朋友,这天却来了一个叫“李队”的男公安,是冯建业生前的警队队长,个子不高但很壮实,长着粗眉方脸,三十五六岁上下,说话带着很重的外地口音。
冯建业在公安局的旧同事大多住的不远,都在这一片家属楼附近。这日是周末,他穿着一身便服,家里只有冯笑笑和刚出世不久的孩子,他一个大男人坐在女人孩子对面,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妹子,嘿嘿,这不听说你生了,我代表队里来看看你和孩子。”他提起两瓶麦乳精放在冯笑笑面前。
“谢谢你们惦记了。”冯笑笑收下礼物,抱着丫丫凑过去:“这是丫丫,来,给叔叔看看。”
婴儿丫丫睁大了眼睛看着李队,她面颊粉扑扑的,细长的眼眶里眸子黑亮,睫毛短短的,吐着舌头,偶尔还冒出几个口水泡泡。
“嘿嘿,这丫头真好看,真像建业啊!”李队说。
冯笑笑暗笑,还是头一次有人说这丫头好看。两人闲聊了一阵,兴许是怕提起伤心事,两人都没有再说起冯建业牺牲的事儿,只是聊些家长里短的。李队说了说自己的一儿一女还在农村,由他父母养着,前几天他媳妇儿回去老家了准备过年,冯笑笑则说了说裁缝店的生意。
冯笑笑认识这个叫李队的“叔叔”——只不过现在他更年轻些,整整三十年,他几乎每年逢年过节都会来家里坐坐。小时候,她听家里人说,父亲牺牲那晚,父亲就是和李队一起执勤的,歹徒作案后,看到公安心虚,拔腿就跑,两个人一起追,父亲追上了人,却出了事儿,李队一直觉得因为自己没能追上,有些间接害了父亲的意思,因此一辈子心内亏欠。
聊了差不多半小时,李队显得心事很沉的样子说:“妹子,有个事我一直觉得不对劲儿,想来跟你问一问。”
“啥事?队长,你说。”
“差不多你生孩子那阵子,就是九月份左右,建业的烈士抚恤金下来了,当时分局的会计通知了建业的父母,让他父母和你一块儿来分局领钱,可领钱那天,我没见到你,你公婆说你在生孩子,大家都没多想,可……那笔抚恤金你收到了没?”
“多少钱?”
“5000。”
冯笑笑心里一震,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如今都过去三个多月了,从未听冯家村的家人提起过这笔钱,甚至他们连孩子都没来看一面。她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李队见冯笑笑低着头不说话,心里立刻明白了大半。他说:“那阵子本来应该通知你的,但是你在住院,会计联系不上,才想着让你婆家人联系你。都是我们工作做得不周到……”
“队长,谢谢你告诉我,这都是家务事儿,我自己会想办法处理的。”
李队依旧觉得不放心:“要是碰到什么困难了再联系我。”
“好。”
*
5000块钱,这是八十年代中旬是一个普通工人九、十年的工资了,这么一大笔钱,冯笑笑怎么也想不到,冯家人居然瞒了她整整三个月。
你们不来看我,那我只能抱着孩子去会会你们。
上一世,她虽然与爷爷一家谈不上亲近,但三十多年来,也大致知道几位亲人的生活轨迹,说起来也颇为传奇。
大伯和大伯母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村子里办砖窑厂,八十年代中期全国经济转好,冯家村的很多农民手上都开始有点钱,纷纷把土坯房推倒了建砖瓦房,砖窑厂的生意一下子变得非常火爆。
到了八十年代末,大伯一家已经成了冯家村头一号的万元户,惹得很多人眼红。冯笑笑记得,她在这个时间段去爷爷奶奶家时,经常能吃到城里都很难吃到的肉菜,爷爷家和大伯家都分别盖起了小楼,在冯家村可以算得上是富庶之家。
到了九十年代,很多农民都开始效仿,办起了砖窑厂,随着竞争变得激烈,大伯家渐渐没了优势,砖窑厂的生意一落千丈,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家人的小日子也算过得去。后来砖窑厂办不下去了,看到冯家村很多年轻人都出门打工,大伯虽然已经年近四十,却为了补贴他儿子冯康上大学的费用,也顺着这股潮流到了沿海的大城市打工。他没有技术,年纪又大,只能去工地上工作,没想到被高空落下的砖块砸中了小腿,落下了残疾,成了一个跛脚。拿了一笔不算多的赔偿费用回了老家。
自从大伯家开始走下坡路,大伯母对爷爷、奶奶和小叔、小姑更加刻薄了,小姑小芬在九十年代初期考上大学,大伯母却不愿意替她出学费,害的小姑小芬十八岁就负气离家,到大城市打工,在城市里安家落户后也不再回老家了。小叔也多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冯家的存款几乎都在大伯母手里。
爷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