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铁十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对伊拉克人提出的希望和条件,凯塞林很想直接说不,但最后无奈地叹了口气,答应尽快把有关照会发送给元首,请他最后定夺。而拉希德一方面源源不断地为德国供应原油,一方面又在国内大量征集油料与食品,为非洲军提供紧急补给,而且还出动工兵和建筑部队为德军修筑前线机场,那股热火朝天的劲头用隆美尔的话说“超过意大利人5倍!”
拉希德的野心很大,但也恰如其分地用优渥条件锁定了德国——他相信,德国人是不可能不动心的。
1、协助德国承担伊拉克境内石油管道建设;
2、伊拉克境内所有原油产量除满足自身需要外,全部按市场价的8折供应给德国或德国指定的国家,德国以军火、装备、工业技术等偿付;
3、武装伊拉克军队并聘请德国教官和顾问,协助德军在中东地区作战。
这前面几条还是一开始就沟通好的条件,关于与沙特的领土纠纷,伊拉克给了3条提议;
第一,德国协助伊拉克取得不少于10万且与伊拉克现有领土相接壤的土地;
第二,该区域为特殊经济区域,由伊拉克拥有主权,并全权租借于德国,德国可驻军并进行殖民,伊拉克仅派遣部分政府官员履行民事管理;
第三,租借地内一切矿产允许德国开发,前50年利益由德国全占,从第51年开始,德国按每年2%递增向伊拉克移交相应产出。
这些条件看上去比租借地和势力范围还要苛刻,但不要忘了这并不是从伊拉克本土上分化出来的,而是直接从沙特身上割取,更何况,允许德国开矿并占有资源的前提必然让德国拿比较好的地块补偿给伊拉克——双方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
在另一方面,凯塞林也与沙特人进行了沟通,也不知道沙特人的脑子是坏了还是怎么,在领土四面被包围,德军大兵压阵的情况下,虽然向德国表达了“合作”善意,释放了意大利人当初在东非溃败时越过红海逃到沙特阿拉伯的800多名意大利人和25名德国海员,但这种态度在凯塞林看来相当敷衍,别说与伊拉克人的巴结程度比不上,甚至比埃及当局的态度还要糟糕。不但一再声明“严守”中立,不加入轴心集团,甚至连境内美孚石油公司的有关财产和开发区块都不愿意移交给德国,只同意给德方免费发放3个勘探区域。
站在阿卜杜勒-阿齐兹的立场,他选择这样的答复显然是不得已而为之,阿拉曼战役前,他已在多个场合宣布德国人是不可能赢的,必须与英国人、美国人站在一起,同时又授予了美孚公司巨大的开采权并收了钱,因此他现在改口,不见得能获得德国的“谅解”,反而可能失去英美的支持,他不像拉希德本来就是亲德的政治家,他一贯是亲英派,这立场没法动摇。
对他决定做出判断的第二个因素是,虽然轴心现在印度洋很强势,但他认为日本联合舰队不可能一直呆在印度洋,德意的海军力量比起英美还是虚弱些,因此这种优势只是暂时的,一旦英美腾出手来反攻,他认为德国根本顶不住。对美国工业力量的雄厚实力,他有一种本能的畏惧。
最后一点是因为他完成沙特统一也不过10多年,原先各地势力依然蠢蠢欲动,如果他露出胆怯或害怕,一定会被人群起而攻击,哪怕是为了安定内部也只能暂时做出这番表示。他在拼一个赌局:在德国解决波斯和中东所有问题之前,他还有时间——这段时间完全可以拖到英美反攻开始。而他又从秘密渠道得到消息,苏联将出兵15万进军波斯,他认为整个中东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呢。
凯塞林很想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国王,但现实很残酷,德军在中东力量不足,就连一贯以胆大... -->>
对伊拉克人提出的希望和条件,凯塞林很想直接说不,但最后无奈地叹了口气,答应尽快把有关照会发送给元首,请他最后定夺。而拉希德一方面源源不断地为德国供应原油,一方面又在国内大量征集油料与食品,为非洲军提供紧急补给,而且还出动工兵和建筑部队为德军修筑前线机场,那股热火朝天的劲头用隆美尔的话说“超过意大利人5倍!”
拉希德的野心很大,但也恰如其分地用优渥条件锁定了德国——他相信,德国人是不可能不动心的。
1、协助德国承担伊拉克境内石油管道建设;
2、伊拉克境内所有原油产量除满足自身需要外,全部按市场价的8折供应给德国或德国指定的国家,德国以军火、装备、工业技术等偿付;
3、武装伊拉克军队并聘请德国教官和顾问,协助德军在中东地区作战。
这前面几条还是一开始就沟通好的条件,关于与沙特的领土纠纷,伊拉克给了3条提议;
第一,德国协助伊拉克取得不少于10万且与伊拉克现有领土相接壤的土地;
第二,该区域为特殊经济区域,由伊拉克拥有主权,并全权租借于德国,德国可驻军并进行殖民,伊拉克仅派遣部分政府官员履行民事管理;
第三,租借地内一切矿产允许德国开发,前50年利益由德国全占,从第51年开始,德国按每年2%递增向伊拉克移交相应产出。
这些条件看上去比租借地和势力范围还要苛刻,但不要忘了这并不是从伊拉克本土上分化出来的,而是直接从沙特身上割取,更何况,允许德国开矿并占有资源的前提必然让德国拿比较好的地块补偿给伊拉克——双方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
在另一方面,凯塞林也与沙特人进行了沟通,也不知道沙特人的脑子是坏了还是怎么,在领土四面被包围,德军大兵压阵的情况下,虽然向德国表达了“合作”善意,释放了意大利人当初在东非溃败时越过红海逃到沙特阿拉伯的800多名意大利人和25名德国海员,但这种态度在凯塞林看来相当敷衍,别说与伊拉克人的巴结程度比不上,甚至比埃及当局的态度还要糟糕。不但一再声明“严守”中立,不加入轴心集团,甚至连境内美孚石油公司的有关财产和开发区块都不愿意移交给德国,只同意给德方免费发放3个勘探区域。
站在阿卜杜勒-阿齐兹的立场,他选择这样的答复显然是不得已而为之,阿拉曼战役前,他已在多个场合宣布德国人是不可能赢的,必须与英国人、美国人站在一起,同时又授予了美孚公司巨大的开采权并收了钱,因此他现在改口,不见得能获得德国的“谅解”,反而可能失去英美的支持,他不像拉希德本来就是亲德的政治家,他一贯是亲英派,这立场没法动摇。
对他决定做出判断的第二个因素是,虽然轴心现在印度洋很强势,但他认为日本联合舰队不可能一直呆在印度洋,德意的海军力量比起英美还是虚弱些,因此这种优势只是暂时的,一旦英美腾出手来反攻,他认为德国根本顶不住。对美国工业力量的雄厚实力,他有一种本能的畏惧。
最后一点是因为他完成沙特统一也不过10多年,原先各地势力依然蠢蠢欲动,如果他露出胆怯或害怕,一定会被人群起而攻击,哪怕是为了安定内部也只能暂时做出这番表示。他在拼一个赌局:在德国解决波斯和中东所有问题之前,他还有时间——这段时间完全可以拖到英美反攻开始。而他又从秘密渠道得到消息,苏联将出兵15万进军波斯,他认为整个中东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呢。
凯塞林很想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国王,但现实很残酷,德军在中东力量不足,就连一贯以胆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