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永历四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那一日莫名其妙的取得了横水洋之战的胜利,清军在下午的时候便抵达了舟山城以西的螺头门,分出了一半的兵力继续留在船上准备拦截回援舟山的明军,其他的营头则在汉军正蓝旗甲喇章京陈典谟等人的带领下迅速完成了登陆,并且于第二天抵达舟山城下,开始攻城。
此刻已是九月初二的清晨,作为此次出征舟山的主帅,金砺坐镇于中军大旗之下,以方便指挥攻城部队。
虽然从俘虏的口中得知了舟山守军兵力薄弱,但是这些时日下来,凭借着奋勇厮杀和火力上的压制,兵力拥有绝对优势的清军还是无法寸进。
海上是明军闻讯而来的回援舰队,陆上坐困舟山城下,作为主帅的金砺也只能在严令清军舰队严防死守的同时,对舟山城发起一轮轮几乎不间断的攻势,妄图凭籍着兵力的优势彻底压垮舟山守军。
只是即便如此,在明军的炮火和奋力厮杀下,攻城清军依旧无能为力。就这样,直到昨天,金砺才看到了取胜的可能。
九月初一,舟山守将之中的张名振麾下中军总兵官金允彦见城中火药用尽,便缒城出降。紧接着,巡城主事邱元吉也出城降清。这两个负责城守的官员将舟山城内的详情尽皆报告给清军,以换取苟且偷生的资本,而这也使得金砺得知了城中火药用尽这个至关重要的军情。
既然城内已经没有火药了,那么用来摧毁攻城器械、掩护明军死士的火炮便没了用处。眼见于此,金砺立刻命令清军在竖梯攻城的同时,抵近挖掘地道,试图借此杀入舟山城中。
可是,即便有城守官员降清的情况下,明军斗志丝毫不减。在将邱元吉的儿子斩首,传示四门后,士气得以激励的明军在城头奋力厮杀,挫败了连夜攻城的清军一轮又一轮的攻势,直到此时。
金砺知道,有明一朝,舟山城始终是浙东沿海的海防重地。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在这舟山岛上设舟山守御千户所;洪武十七年,信国公汤和巡视沿海诸城,改舟山守御千户所为定海卫,并屯兵戍守;洪武二十年,移定海卫于象山之东门,舟山改置为定海中中所和中左所;正德、嘉靖以后倭患严重,特重海防,舟山城也多次整修,更是号称岩关。
甲申之后,时任舟山参将的黄斌卿北上勤王,被任命为江北总兵,驻地安庆。后由黄道周引荐于隆武帝,受封为肃虏伯,返回舟山,自此便在此地割据自雄。
这期间,包括张国柱进攻舟山被阮进击溃在内,舟山历经多次战事和内讧,这座城池的主人也从黄斌卿变成了监国鲁王,可是却从未被大军攻陷,城池的完整程度也远高于内地的很多府县。尤其是鲁监国以此为行在后,更是大力加固城防,并设置了大量炮位以为守御之法,绝非那么容易可以挖塌的。
此间城内的火药已经用尽,清军的攻城器械纷纷抵近至城下,凭借不断派出士卒登云梯攻城,清军极大的牵制住了明军有限的精力。
自昨日开始,清军便不断的挖掘,一整夜过去了,负责监督的军官汇报,西面的城墙下的地道已经完成了挖掘,只要将预先埋设好的木料烧毁,失去了支撑的城墙便会彻底垮塌下来。而关键的一刻,就在此时!
“城塌了!”
前方清军的话音方落,随着一阵轰隆隆的崩塌声,金砺一下站了起来,目视着舟山西面城墙的垮塌。烟尘散尽,一个数丈宽的豁口便呈现在了明清两军眼前。
“全军出击!杀光贼寇,城中子女财货,尔等可自取之!”
金砺一声令下,已经久候的大队清军自豁口冲入城中。此前清军挖城之举,明军并非不知,只是兵力有限。在火药用尽后,守卫城墙已经是极限了,哪有再多的兵力出城去堵地道的出口,亦或是在城内挖掘沟渠反制。
点燃地道内的木料,为防止误伤,清军的进攻便停了下来,而明军自知已经无法继续守卫城墙,也只得在安洋将军刘世勋、都督张名扬以及中镇总兵马泰的率领下退入城中,准备拼死巷战。
………………
鲁监国朝廷内阁大学士,首辅大臣张肯堂府邸的雪交亭下,张肯堂身穿蟒服,腰间佩玉,面南而坐。
此刻,城墙倒塌的震动和巨响已经传来,张肯堂的妻妾、儿媳、孙女以及家中的仆妇正在作最后的道别。
清军已经攻入城中,凭借着区区五百战兵和那数千义勇断不可能将其击退,可若是落到清军的手中,必然饱受蹂躏,只怕是速死也不过是妄想了。
道别很快就结束了,在向张肯堂行礼后,这些张家的女眷便依次投缳、赴水,干干净净的了结了性命,只留下清白在人世之间。
亭下,张肯堂的学生,礼部主事苏兆人,侧立于此地。本来他是前来和张肯堂商议政务的,可是眼下已经破城,他也无法肯定能够顺遂的回到家中,便向张肯堂要了一把宝剑,等待这最后的一刻。
“老师,苏兆人先行一步了。”
言罢,苏兆人拔出宝剑,双手握剑横于脖颈之上,使劲了全身的气力,将宝剑一横,在喷涌出了一腔热血后,倒在了地上,再没有了生息。
“先生他日必死国事,兆人当为先驱。”
苏兆人已死,曾经的誓言却仿佛依旧在张肯堂的耳边,他强行抑制着已在眼眶中打转的热泪,唤来跟随多年的老仆,行至苏兆人的尸身前,一杯水酒撒于地上。
“寅堂,稍等老夫片刻。”
回到石桌前,张肯堂奋笔疾书,写下了《绝命诗》后,从容自缢于亭下。
虚名廿载误尘寰,晚节空愁学圃间。
难赋归来如靖节,聊歌正气续文山。
君恩未报徒长恨,臣道无亏在克艰。
留与千秋青史笔,衣冠二字莫轻删。
雪交亭在张肯堂邸中,为其所筑。亭左侧植梅树,右侧植梨树,枝叶相交。每年春初,繁花竞放,两头相接,花白如雪,故名“雪交”,乃是他平日读书游憩之所。张肯堂尝与人言:雪交亭当为其异日尽节之地,至是如其所言。
………………
与此同时,兵科给事中董志宁端坐于官厅之中。
多年前,他与王家勤、张梦锡、华夏、毛聚奎、陆宇鼎等人联络刑部员外郎钱肃乐在宁波起兵反清,被时人称之为... -->>
自那一日莫名其妙的取得了横水洋之战的胜利,清军在下午的时候便抵达了舟山城以西的螺头门,分出了一半的兵力继续留在船上准备拦截回援舟山的明军,其他的营头则在汉军正蓝旗甲喇章京陈典谟等人的带领下迅速完成了登陆,并且于第二天抵达舟山城下,开始攻城。
此刻已是九月初二的清晨,作为此次出征舟山的主帅,金砺坐镇于中军大旗之下,以方便指挥攻城部队。
虽然从俘虏的口中得知了舟山守军兵力薄弱,但是这些时日下来,凭借着奋勇厮杀和火力上的压制,兵力拥有绝对优势的清军还是无法寸进。
海上是明军闻讯而来的回援舰队,陆上坐困舟山城下,作为主帅的金砺也只能在严令清军舰队严防死守的同时,对舟山城发起一轮轮几乎不间断的攻势,妄图凭籍着兵力的优势彻底压垮舟山守军。
只是即便如此,在明军的炮火和奋力厮杀下,攻城清军依旧无能为力。就这样,直到昨天,金砺才看到了取胜的可能。
九月初一,舟山守将之中的张名振麾下中军总兵官金允彦见城中火药用尽,便缒城出降。紧接着,巡城主事邱元吉也出城降清。这两个负责城守的官员将舟山城内的详情尽皆报告给清军,以换取苟且偷生的资本,而这也使得金砺得知了城中火药用尽这个至关重要的军情。
既然城内已经没有火药了,那么用来摧毁攻城器械、掩护明军死士的火炮便没了用处。眼见于此,金砺立刻命令清军在竖梯攻城的同时,抵近挖掘地道,试图借此杀入舟山城中。
可是,即便有城守官员降清的情况下,明军斗志丝毫不减。在将邱元吉的儿子斩首,传示四门后,士气得以激励的明军在城头奋力厮杀,挫败了连夜攻城的清军一轮又一轮的攻势,直到此时。
金砺知道,有明一朝,舟山城始终是浙东沿海的海防重地。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在这舟山岛上设舟山守御千户所;洪武十七年,信国公汤和巡视沿海诸城,改舟山守御千户所为定海卫,并屯兵戍守;洪武二十年,移定海卫于象山之东门,舟山改置为定海中中所和中左所;正德、嘉靖以后倭患严重,特重海防,舟山城也多次整修,更是号称岩关。
甲申之后,时任舟山参将的黄斌卿北上勤王,被任命为江北总兵,驻地安庆。后由黄道周引荐于隆武帝,受封为肃虏伯,返回舟山,自此便在此地割据自雄。
这期间,包括张国柱进攻舟山被阮进击溃在内,舟山历经多次战事和内讧,这座城池的主人也从黄斌卿变成了监国鲁王,可是却从未被大军攻陷,城池的完整程度也远高于内地的很多府县。尤其是鲁监国以此为行在后,更是大力加固城防,并设置了大量炮位以为守御之法,绝非那么容易可以挖塌的。
此间城内的火药已经用尽,清军的攻城器械纷纷抵近至城下,凭借不断派出士卒登云梯攻城,清军极大的牵制住了明军有限的精力。
自昨日开始,清军便不断的挖掘,一整夜过去了,负责监督的军官汇报,西面的城墙下的地道已经完成了挖掘,只要将预先埋设好的木料烧毁,失去了支撑的城墙便会彻底垮塌下来。而关键的一刻,就在此时!
“城塌了!”
前方清军的话音方落,随着一阵轰隆隆的崩塌声,金砺一下站了起来,目视着舟山西面城墙的垮塌。烟尘散尽,一个数丈宽的豁口便呈现在了明清两军眼前。
“全军出击!杀光贼寇,城中子女财货,尔等可自取之!”
金砺一声令下,已经久候的大队清军自豁口冲入城中。此前清军挖城之举,明军并非不知,只是兵力有限。在火药用尽后,守卫城墙已经是极限了,哪有再多的兵力出城去堵地道的出口,亦或是在城内挖掘沟渠反制。
点燃地道内的木料,为防止误伤,清军的进攻便停了下来,而明军自知已经无法继续守卫城墙,也只得在安洋将军刘世勋、都督张名扬以及中镇总兵马泰的率领下退入城中,准备拼死巷战。
………………
鲁监国朝廷内阁大学士,首辅大臣张肯堂府邸的雪交亭下,张肯堂身穿蟒服,腰间佩玉,面南而坐。
此刻,城墙倒塌的震动和巨响已经传来,张肯堂的妻妾、儿媳、孙女以及家中的仆妇正在作最后的道别。
清军已经攻入城中,凭借着区区五百战兵和那数千义勇断不可能将其击退,可若是落到清军的手中,必然饱受蹂躏,只怕是速死也不过是妄想了。
道别很快就结束了,在向张肯堂行礼后,这些张家的女眷便依次投缳、赴水,干干净净的了结了性命,只留下清白在人世之间。
亭下,张肯堂的学生,礼部主事苏兆人,侧立于此地。本来他是前来和张肯堂商议政务的,可是眼下已经破城,他也无法肯定能够顺遂的回到家中,便向张肯堂要了一把宝剑,等待这最后的一刻。
“老师,苏兆人先行一步了。”
言罢,苏兆人拔出宝剑,双手握剑横于脖颈之上,使劲了全身的气力,将宝剑一横,在喷涌出了一腔热血后,倒在了地上,再没有了生息。
“先生他日必死国事,兆人当为先驱。”
苏兆人已死,曾经的誓言却仿佛依旧在张肯堂的耳边,他强行抑制着已在眼眶中打转的热泪,唤来跟随多年的老仆,行至苏兆人的尸身前,一杯水酒撒于地上。
“寅堂,稍等老夫片刻。”
回到石桌前,张肯堂奋笔疾书,写下了《绝命诗》后,从容自缢于亭下。
虚名廿载误尘寰,晚节空愁学圃间。
难赋归来如靖节,聊歌正气续文山。
君恩未报徒长恨,臣道无亏在克艰。
留与千秋青史笔,衣冠二字莫轻删。
雪交亭在张肯堂邸中,为其所筑。亭左侧植梅树,右侧植梨树,枝叶相交。每年春初,繁花竞放,两头相接,花白如雪,故名“雪交”,乃是他平日读书游憩之所。张肯堂尝与人言:雪交亭当为其异日尽节之地,至是如其所言。
………………
与此同时,兵科给事中董志宁端坐于官厅之中。
多年前,他与王家勤、张梦锡、华夏、毛聚奎、陆宇鼎等人联络刑部员外郎钱肃乐在宁波起兵反清,被时人称之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