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大门客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sp; 人群中间,有两人身披铠甲、腰挎铜剑,共同护卫中间一个矮胖男子,那男子身着鲜丽长衣,手持竹简,正在朗声念诵:“萨满者,妖言惑众,祸国殃民,常行巫术之道,驱使不安亡魂残害生灵,受其术,轻者病痛疯癫,重者身残命陨,实为国之祸患、民之死敌,吾王早有政令,凡我百姓,通报有功者,赏粟米五斗,能协公擒杀者,赏粟米两石,有能单独擒杀送公者,入府为客,年俸五石;有藏匿不报者,斩立决!其亲邻连坐,鞭刑五十,发边邑充劳三年……”
----------------------------------------------
注:斗、石(dan)为古时计量单位,此处暂可估算为:十升一斗、十斗一石。
斗、石都是体积单位,换作粟米的重量,此处暂可估算为一石百斤
----------------------------------------------
“尽做些污秽勾当,该杀!”
“就是,这些祸害,一个都别放过”
人群里已经开始议论纷纷,长衣颂吏收起竹简,高声道:“都静一静,刚刚我说的,大家都听清楚了吧?有功者赏,藏匿则罚……”
“阿单哥,他们在说什么?”赵嶰扯了扯一旁的阿单问。
“年年如此,公家要求百姓帮助缉拿萨满”
“什么是萨满?”小胖子紧跟着问。
赵嶰已经明白了,对着小胖子解释说:“萨满就是那些能操纵鬼魂祸害百姓的人”
小胖子顿时神情恐惧,阿单对这热闹却已经没了兴趣,年年听年年讲,可是谁又曾真的见过什么操纵鬼魂之人?相比之下,他此时更惦记山里的那位唱歌的姑娘,于是转身离开,赵嶰和小胖子被热闹吸引,早也忘了听故事。
日微偏西,阿单已进了山里,喝过清凉的溪水解渴,又来到昨天采艾草的地方,山风习习、松柏涛涛,放眼望去,这幽静的山谷中哪里像有什么姑娘的地方?他开始对昨天的奇遇有些恍惚了。
眼见着已经收满了一背篓的艾草,日已西斜,却始终没再听到那个姑娘的歌声,这让阿单不免心生失落、悻悻而归。
随后几天,阿单有事没事便往山里跑,甚至风雨不误,娘知道他的心事,也不加阻拦,只是每天见儿子没精打采的回来,不免心痛,劝无可劝,只能时不时哼唱那些民谣给他听。
这一夜,电闪雷鸣,暴雨足足下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雨刚停,阿单便起身收拾着背篓要出门,季黎见儿子这么心急,忍不住问:“单儿一直没再遇见她?”
阿单只点点头,没说话。
季黎劝解儿子:“也许那天,人家只是路过,不会再来了吧”
阿单背起背篓,挠挠头说:“再去看看,不来就不来吧”
见此,娘没再说什么,阿单背起背篓出了门,踩着一路的泥泞进山了。
新雨过后,山路湿滑难行,阿单跌跌撞撞的又来到那片采艾草的地方,寻一处被雨冲净的山石坐下,心里惦记着那个梦一般声音。
这么多天以来,阿单起初并不很在意,只是每天进山时,心底都怀揣那么一点点期盼,然而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那一点点期盼便越积越重,终于成了一件放不下的心事。
但是那个声音终究没再出现,也许娘说的没错,她可能只是偶尔路过,偶尔听见了自己唱了那么几句,偶尔兴起的回了几句,而自己,却耿耿于怀、难以放下了。
阿单就那么呆呆的坐在石头上,回想着那天自己的英雄梦,回想着英雄梦中惦记的美丽姑娘,而恰巧那时,上天就安排了一个姑娘到他跟前,可那姑娘只留下几句歌声,连面都没见到便就此消失,他不禁感慨,上天真会作弄人。
他又想起赵嶰说,听过里司大人的女儿伯恬唱歌,会是她么?那个让七里八乡的小伙子们都为之倾倒的恬女?阿单摇摇头,心想不会,能唱歌的女子又不止她一个,哪里会那么巧,而且如果真是恬女,自己就更没什么好惦记的了,若论身家,他和恬女没有可能发生什么故事,再加上屯子里村民们对娘和自己的闲言碎语……
阿单叹了口气,眼见着日近晌午,掏出怀里的干粮咬上几口,估计今天又要失望而归了,罢了罢了,阿单摇摇头,还是不要再惦记了。
然而天意就是那么会作弄人,正当阿单准备彻底放下心事时,那个铜铃般美妙的声音忽然就在山林间回响起来: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这分明就是那个姑娘的声音,阿单一阵兴奋,连忙站起身四处张望,而这次的唱辞,阿单也听得分外清楚,辞意也很好解,那意思是:
你这坏小子啊,不愿和我再说话啊。为了你这个小冤家,害得我饭也吃不下啊。
你这坏小子啊,不愿和我同吃饭啊。为了你这个小冤家,害得我觉也睡不安啊。
阿单寻声望去,松柏莽莽的山谷,仍旧见不到半个人影,他放下背篓,想起娘教给自己的唱辞,清了清嗓子,对着山谷高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歌唱罢,山谷中的回响尚未平息,便传来女子一阵咯咯笑声,阿单的唱辞是一首追寻佳人却不得的民谣,唱辞中,那位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而主人公的眼前却“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以至于那位伊人一会儿“宛在水中央”,一会儿“宛在水中坻”,一会儿又“宛在水中沚”,总是可望难及,这与现在阿单的处境何其相似。
阿单竖起耳朵,静静等待对方的回音,那女子一阵笑声过后,果然又还歌一首: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山腰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首唱辞阿单十分熟悉,因为娘也时常唱起,他不知道娘心里一直惦念的人是谁,却对辞意十分清楚,这唱辞原本应该有三段,姑娘省略了第一段,而剩下这两段的意思大概是: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山腰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就像已有三月长啊!
那句“在山腰兮”原本唱做“在城阙兮”,这山谷里并没有城楼,姑娘自然改为了山腰。
阿单听清了唱辞,心中喜不自胜,背起背篓,沿着山路匆匆而下,听歌声依稀辨别,那姑娘应该就在对面的山坡上,阿单一刻也等不了。
-----------------------------------------------
有读者反映,这两章中的唱辞在战国末期是否存在?其实这些唱辞均引自《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所以在战国末年,这些内容早已有之,此处没毛病。——双牛座
bsp; 人群中间,有两人身披铠甲、腰挎铜剑,共同护卫中间一个矮胖男子,那男子身着鲜丽长衣,手持竹简,正在朗声念诵:“萨满者,妖言惑众,祸国殃民,常行巫术之道,驱使不安亡魂残害生灵,受其术,轻者病痛疯癫,重者身残命陨,实为国之祸患、民之死敌,吾王早有政令,凡我百姓,通报有功者,赏粟米五斗,能协公擒杀者,赏粟米两石,有能单独擒杀送公者,入府为客,年俸五石;有藏匿不报者,斩立决!其亲邻连坐,鞭刑五十,发边邑充劳三年……”
----------------------------------------------
注:斗、石(dan)为古时计量单位,此处暂可估算为:十升一斗、十斗一石。
斗、石都是体积单位,换作粟米的重量,此处暂可估算为一石百斤
----------------------------------------------
“尽做些污秽勾当,该杀!”
“就是,这些祸害,一个都别放过”
人群里已经开始议论纷纷,长衣颂吏收起竹简,高声道:“都静一静,刚刚我说的,大家都听清楚了吧?有功者赏,藏匿则罚……”
“阿单哥,他们在说什么?”赵嶰扯了扯一旁的阿单问。
“年年如此,公家要求百姓帮助缉拿萨满”
“什么是萨满?”小胖子紧跟着问。
赵嶰已经明白了,对着小胖子解释说:“萨满就是那些能操纵鬼魂祸害百姓的人”
小胖子顿时神情恐惧,阿单对这热闹却已经没了兴趣,年年听年年讲,可是谁又曾真的见过什么操纵鬼魂之人?相比之下,他此时更惦记山里的那位唱歌的姑娘,于是转身离开,赵嶰和小胖子被热闹吸引,早也忘了听故事。
日微偏西,阿单已进了山里,喝过清凉的溪水解渴,又来到昨天采艾草的地方,山风习习、松柏涛涛,放眼望去,这幽静的山谷中哪里像有什么姑娘的地方?他开始对昨天的奇遇有些恍惚了。
眼见着已经收满了一背篓的艾草,日已西斜,却始终没再听到那个姑娘的歌声,这让阿单不免心生失落、悻悻而归。
随后几天,阿单有事没事便往山里跑,甚至风雨不误,娘知道他的心事,也不加阻拦,只是每天见儿子没精打采的回来,不免心痛,劝无可劝,只能时不时哼唱那些民谣给他听。
这一夜,电闪雷鸣,暴雨足足下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雨刚停,阿单便起身收拾着背篓要出门,季黎见儿子这么心急,忍不住问:“单儿一直没再遇见她?”
阿单只点点头,没说话。
季黎劝解儿子:“也许那天,人家只是路过,不会再来了吧”
阿单背起背篓,挠挠头说:“再去看看,不来就不来吧”
见此,娘没再说什么,阿单背起背篓出了门,踩着一路的泥泞进山了。
新雨过后,山路湿滑难行,阿单跌跌撞撞的又来到那片采艾草的地方,寻一处被雨冲净的山石坐下,心里惦记着那个梦一般声音。
这么多天以来,阿单起初并不很在意,只是每天进山时,心底都怀揣那么一点点期盼,然而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那一点点期盼便越积越重,终于成了一件放不下的心事。
但是那个声音终究没再出现,也许娘说的没错,她可能只是偶尔路过,偶尔听见了自己唱了那么几句,偶尔兴起的回了几句,而自己,却耿耿于怀、难以放下了。
阿单就那么呆呆的坐在石头上,回想着那天自己的英雄梦,回想着英雄梦中惦记的美丽姑娘,而恰巧那时,上天就安排了一个姑娘到他跟前,可那姑娘只留下几句歌声,连面都没见到便就此消失,他不禁感慨,上天真会作弄人。
他又想起赵嶰说,听过里司大人的女儿伯恬唱歌,会是她么?那个让七里八乡的小伙子们都为之倾倒的恬女?阿单摇摇头,心想不会,能唱歌的女子又不止她一个,哪里会那么巧,而且如果真是恬女,自己就更没什么好惦记的了,若论身家,他和恬女没有可能发生什么故事,再加上屯子里村民们对娘和自己的闲言碎语……
阿单叹了口气,眼见着日近晌午,掏出怀里的干粮咬上几口,估计今天又要失望而归了,罢了罢了,阿单摇摇头,还是不要再惦记了。
然而天意就是那么会作弄人,正当阿单准备彻底放下心事时,那个铜铃般美妙的声音忽然就在山林间回响起来: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这分明就是那个姑娘的声音,阿单一阵兴奋,连忙站起身四处张望,而这次的唱辞,阿单也听得分外清楚,辞意也很好解,那意思是:
你这坏小子啊,不愿和我再说话啊。为了你这个小冤家,害得我饭也吃不下啊。
你这坏小子啊,不愿和我同吃饭啊。为了你这个小冤家,害得我觉也睡不安啊。
阿单寻声望去,松柏莽莽的山谷,仍旧见不到半个人影,他放下背篓,想起娘教给自己的唱辞,清了清嗓子,对着山谷高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歌唱罢,山谷中的回响尚未平息,便传来女子一阵咯咯笑声,阿单的唱辞是一首追寻佳人却不得的民谣,唱辞中,那位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而主人公的眼前却“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以至于那位伊人一会儿“宛在水中央”,一会儿“宛在水中坻”,一会儿又“宛在水中沚”,总是可望难及,这与现在阿单的处境何其相似。
阿单竖起耳朵,静静等待对方的回音,那女子一阵笑声过后,果然又还歌一首: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山腰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首唱辞阿单十分熟悉,因为娘也时常唱起,他不知道娘心里一直惦念的人是谁,却对辞意十分清楚,这唱辞原本应该有三段,姑娘省略了第一段,而剩下这两段的意思大概是: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山腰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就像已有三月长啊!
那句“在山腰兮”原本唱做“在城阙兮”,这山谷里并没有城楼,姑娘自然改为了山腰。
阿单听清了唱辞,心中喜不自胜,背起背篓,沿着山路匆匆而下,听歌声依稀辨别,那姑娘应该就在对面的山坡上,阿单一刻也等不了。
-----------------------------------------------
有读者反映,这两章中的唱辞在战国末期是否存在?其实这些唱辞均引自《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所以在战国末年,这些内容早已有之,此处没毛病。——双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