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宗明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允熥出了京,第一站就是凤阳,因为他得去拜祭皇陵。
凤阳皇陵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竣工于洪武十二年,前后施工十三年多;皇陵占地两万余亩(合100多公顷),是朝鲜景福宫的两倍。此处安葬着朱元璋的父母及兄嫂、侄子的骸骨。
允熥虽然不相信鬼神之说,但是对于中国传统的风水之说还是相信一些的。允熥本来也觉得风水什么的都是瞎扯,但是了解的多了就觉得还是有些道理的。不说别的,单是古代的风水大师能看出北平城地底下是一个完整的板块,古语有云:覆龟,允熥就觉得风水啥的是有一些门道的。
所以允熥在正殿恭敬地拜了曾祖仁祖淳皇帝(朱五四)、淳皇后陈氏,以及朱元璋的兄长南昌王朱兴隆(朱重五)、次兄盱眙(xu、yi)王朱兴盛(朱重六)、三兄临淮王朱兴祖(朱重七)的石牌位。
拜祭完了凤阳皇陵,允熥在凤阳呆了几天的时间。此时淮北这里的环境还不像清末时期那样差。元末战乱,京杭大运河堵塞,但是这对于淮北这里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水量减少;再加上朱元璋在凤阳种植了大量的陵林,导致凤阳的森林覆盖率极高;所以自然环境反而恢复了一点。
另外凤阳还有一个奇特的地方就是有无数的罪臣在地里插秧。凤阳这里因为是元末战乱的主要战场,人口所剩无几,尽管朱元璋迁徙不少苏南的百姓到这里,但是仍然人口不多,朱元璋于是让大量罪不至死的罪臣到这里种地,就算是相当一部分被发配去了边疆地区,这里仍然有很多的罪臣。这也算是对他们进行‘贫下中农再教育’了。
云熥经过实地考察,发现什么“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之类的俗话都是满清时期瞎编的,至少现在凤阳一代的百姓生活不错,不比京城一代的差。并且在这里当官的人也都是不敢干任何老朱不允许的事情,官员也非常清明。
允熥之后接见了凤阳的父老。这也是传统了,老朱几次来拜祭皇陵都是接见了凤阳父老,朱标两次过凤阳也都接见了凤阳父老。凤阳的人没几年就可以见到当今大明地位最高的几个人之一,这也是在这里为官的官员清明的原因之一吧。
接见凤阳父老的那一天,早早的凤阳中卫的军队就到了地方,配合凤阳知府布置。允熥在申时到了地方,鼓乐声马上响起。凤阳的父老,也就是百姓代表,看来是非常有经验,听到鼓乐声响起,马上跪倒地上山呼道:“见过皇太孙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允熥被吓了一跳,要不是这些年有了些阅历还能保持着镇定,现在估计已经跳起来了。
允熥还从来没有被这许多的人同时山呼“千岁”,在被惊吓了一下之后,顿时觉得好威风啊!一下子陶醉在了这无边的威风中。
‘怪不得刘邦去了一次关中见到秦始皇出行的样子后,就感慨的说道: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原来真的是很爽啊!’允熥想着。
之后允熥发表了几句讲话,接见了百姓代表中的百姓代表十几个人。
允熥说道:“诸位父老,陛下虽在京城,但是一刻未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若是有官员不法,胥吏不廉,尽可以和孤说。”
为首的这个已经年近七十,名叫徐薪,据说和老朱当年一起要过饭的人说道:“回太孙殿下的话,我们的日子过得都好,没有官员不法,也没有胥吏不廉,就是人口太少了,看着那么多的上田荒着待着不得劲,想开垦又没人。殿下能不能让地方官把这里的水道再修一修,让我们能用水更便捷。”
允熥斟酌着说道:“孤回去和陛下一定诉说。”不过允熥虽然如此说了,但是他肯定老朱一定不会同意的。
凤阳的水利设施已经是全国整修最多的地方了,比产粮要地苏松一代还频繁,再多就不合适了。
之后就是说的是一些车轱辘话了,没什么用处。允熥本来想问问老朱当年要饭的时候是啥样的,但是想想徐薪或许和自己子孙吹牛逼的时候敢说,但是和外人可不敢说当年要饭的事情,所以也就作罢了。
之后允熥接见了中都留守司的文武百官。此时中都地区官位最高的中都留守空缺,首个走进来的人就让允熥大吃一惊,因为这个人走进来后行礼说道:“臣中都留守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盛庸见过皇太孙殿下。”
允熥惊道:“你是盛庸?”
盛庸... -->>
允熥出了京,第一站就是凤阳,因为他得去拜祭皇陵。
凤阳皇陵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竣工于洪武十二年,前后施工十三年多;皇陵占地两万余亩(合100多公顷),是朝鲜景福宫的两倍。此处安葬着朱元璋的父母及兄嫂、侄子的骸骨。
允熥虽然不相信鬼神之说,但是对于中国传统的风水之说还是相信一些的。允熥本来也觉得风水什么的都是瞎扯,但是了解的多了就觉得还是有些道理的。不说别的,单是古代的风水大师能看出北平城地底下是一个完整的板块,古语有云:覆龟,允熥就觉得风水啥的是有一些门道的。
所以允熥在正殿恭敬地拜了曾祖仁祖淳皇帝(朱五四)、淳皇后陈氏,以及朱元璋的兄长南昌王朱兴隆(朱重五)、次兄盱眙(xu、yi)王朱兴盛(朱重六)、三兄临淮王朱兴祖(朱重七)的石牌位。
拜祭完了凤阳皇陵,允熥在凤阳呆了几天的时间。此时淮北这里的环境还不像清末时期那样差。元末战乱,京杭大运河堵塞,但是这对于淮北这里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水量减少;再加上朱元璋在凤阳种植了大量的陵林,导致凤阳的森林覆盖率极高;所以自然环境反而恢复了一点。
另外凤阳还有一个奇特的地方就是有无数的罪臣在地里插秧。凤阳这里因为是元末战乱的主要战场,人口所剩无几,尽管朱元璋迁徙不少苏南的百姓到这里,但是仍然人口不多,朱元璋于是让大量罪不至死的罪臣到这里种地,就算是相当一部分被发配去了边疆地区,这里仍然有很多的罪臣。这也算是对他们进行‘贫下中农再教育’了。
云熥经过实地考察,发现什么“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之类的俗话都是满清时期瞎编的,至少现在凤阳一代的百姓生活不错,不比京城一代的差。并且在这里当官的人也都是不敢干任何老朱不允许的事情,官员也非常清明。
允熥之后接见了凤阳的父老。这也是传统了,老朱几次来拜祭皇陵都是接见了凤阳父老,朱标两次过凤阳也都接见了凤阳父老。凤阳的人没几年就可以见到当今大明地位最高的几个人之一,这也是在这里为官的官员清明的原因之一吧。
接见凤阳父老的那一天,早早的凤阳中卫的军队就到了地方,配合凤阳知府布置。允熥在申时到了地方,鼓乐声马上响起。凤阳的父老,也就是百姓代表,看来是非常有经验,听到鼓乐声响起,马上跪倒地上山呼道:“见过皇太孙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允熥被吓了一跳,要不是这些年有了些阅历还能保持着镇定,现在估计已经跳起来了。
允熥还从来没有被这许多的人同时山呼“千岁”,在被惊吓了一下之后,顿时觉得好威风啊!一下子陶醉在了这无边的威风中。
‘怪不得刘邦去了一次关中见到秦始皇出行的样子后,就感慨的说道: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原来真的是很爽啊!’允熥想着。
之后允熥发表了几句讲话,接见了百姓代表中的百姓代表十几个人。
允熥说道:“诸位父老,陛下虽在京城,但是一刻未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若是有官员不法,胥吏不廉,尽可以和孤说。”
为首的这个已经年近七十,名叫徐薪,据说和老朱当年一起要过饭的人说道:“回太孙殿下的话,我们的日子过得都好,没有官员不法,也没有胥吏不廉,就是人口太少了,看着那么多的上田荒着待着不得劲,想开垦又没人。殿下能不能让地方官把这里的水道再修一修,让我们能用水更便捷。”
允熥斟酌着说道:“孤回去和陛下一定诉说。”不过允熥虽然如此说了,但是他肯定老朱一定不会同意的。
凤阳的水利设施已经是全国整修最多的地方了,比产粮要地苏松一代还频繁,再多就不合适了。
之后就是说的是一些车轱辘话了,没什么用处。允熥本来想问问老朱当年要饭的时候是啥样的,但是想想徐薪或许和自己子孙吹牛逼的时候敢说,但是和外人可不敢说当年要饭的事情,所以也就作罢了。
之后允熥接见了中都留守司的文武百官。此时中都地区官位最高的中都留守空缺,首个走进来的人就让允熥大吃一惊,因为这个人走进来后行礼说道:“臣中都留守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盛庸见过皇太孙殿下。”
允熥惊道:“你是盛庸?”
盛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