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八卦拳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民国五年七月学生吴心彀序
易之为用,广大精微,上自内圣外王之学,下迨名物象数之繁,举莫能外。而于修身治已之术尤为详尽。乾文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然健也,自强也,非虚无杳冥而无可朕兆。余自幼年即研究拳术,如是者有年。嗣来京,获见程先生廷华,始知有“八卦拳”,因从而受业焉。拳式始于无极,终于八卦,中分两仪、四象,先天、后天、缩力、顺行,正变错互,无不俱备。然后知易之为用之广大精微也。但程先生只凭口授,未著专书。余恐久而换其传也,爰不辞固陋,每式绘之以图,并于各式后附以浅说,非敢自矜一得,亦聊以广先生之传已耳。“八卦拳”不知创于何时何人,闻有董海川先生者,精技击,好遨游。尝涉迹江皖间,遇一异人,传以此技。后董先生传之程先生廷华、李先生存义、尹先生福、马先生维祺、梁先生振普、张先生占魁、史先生六、王先生立德。自是而后,尹先生复传之马桂等。李先生传之尚云祥、李文豹、赵云龙、郝恩光、郭永灵、黄柏年、李海亭、耀亭等。张先生传之王俊臣、韩金镛等。余与张玉魁、韩英奇、冯俊义、阚龄峰、周祥、李汉章、李文彪、秦成等,则皆亲灸程先生之门者。缕[尔见]述之,以示不忘所自也。
中国民国五年十一月直隶完县孙禄堂自序
八卦拳学序----佚文手稿
(首页遗失)......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者,皆秉天地之全气全理而成,其形体百骸,推之全球无异也。人既无异,即万理出于一源,万派出于一脉也。何拳术之道,偏分许多门径?甲藐乙,乙藐甲,各出己技,互相朋比。推原其故,实因拳理未明,内具不和之气,而始生出许多支节耳。
余思万法既由一脉相传,形骸百官又无差异,彼所能者,己亦当能,己所学者,彼亦当学,存彼己之见者,大抵因初学时气质未化,不能得格物慎独之功也。先哲云:圣人之道无他,在启良知良能,顺其自然,作到极处,而成一个全知全能之完全人耳.拳术亦然,凡初学习练时,但顺其自然气力练去,不必格外用力,练到极处,亦自成一个有体有用之英雄耳。
彼自分门径,独守一支者,是自划限制,不能扩充己之知识也。夫学业之途无尽,彼之技艺,己不能知不能行者,是己之身体有亏也。己之技艺,彼不能知不能行者,是彼之身体有亏也。故志于豪杰,欲练拳术,必须先将内家拳学,无论何派,先格物致知,身体力行以致极处,嗣后再与内外二派同道之人,互相研究,各得其益。若能研究十数家技艺,将理得之于心,与己之理化合而为一,其余无论中外技艺,即使形各相别,习练相殊,其理可一见而知也。孟子云: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拳术之道亦无他,气力和顺而已矣。
余所述形意拳学,年前已出版矣.乃于八卦学,未能笔之于书,每怀谦然未安。因思幼从余师李魁元先生时,先生常云天地之理,变化无穷。晤对闲谈,常提及北京有八卦拳术一门。其技之精,理之细,亦甚奥妙测。余当时存诸心中,总未得门而入。至丁亥年,因事赴京,在白西园先生处遇程廷华先生。白君与余指引相见,云先生精通八卦拳术。初见先生练时,其意与形意拳大相悬殊。时余练形意拳方三四年功夫,于彼此之劲,不能周知,心虽爱慕,又恐与自己所练之拳气力不和。后先生见余屡怀疑惑,极力开导拳中之理,余始免去疑心。方入手时,觉与形意拳术气力相背,至年余功夫,两拳之劲微觉相合。每日早习形意,晚习八卦,如是十余年,两拳之劲,始不分彼此,练习亦不分早晚,两体亦觉如一。此时始悟十年前,初与先生练时,并非两拳之劲相背,乃我身中之气力有亏也。自此以后,每遇同道之人,不分门类,互相研究,又十余年,自觉身中两拳之劲合一。又有各家同道之人,各法相助,以至用时,起落进退刚柔伸缩,无不自如,当此之时,艺贯二家,学业精进,心中愉悦,自以为全体无所不知矣。乃至辛丑年,又遇同道张秀林,杨春甫二君,精于太极拳学。余心又有甚爱之。及与二君互相研究,询问此拳之劲,心中大相骇异,觉作所练两拳之劲,又有各家之法相助,然并不能与此技之劲相符合,因此又与彼等加意研究三四月功夫,始略得其当然之理,如是复练习三四年,并不能知其底确详细之理,后至民国元年,在北京得遇郝为真先生,先生精于太极拳学,初见面时互相爱慕。余因爱慕此技,即将先生请至家中,请先生传授讲习,三四个月功夫,此技之劲,方知其所以然之理。自此以后昼夜习练,至三年豁然大悟,能将三家之劲合为一体。心中方无形意,八卦,太极之意.又始知三家皆三元之理。夫八卦天也,形意地也,太极人也,三家合一理也。练习之法,形意以经之,八卦以纬之,太极以和之,即圣人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也。
余尝自揣三元... -->>
民国五年七月学生吴心彀序
易之为用,广大精微,上自内圣外王之学,下迨名物象数之繁,举莫能外。而于修身治已之术尤为详尽。乾文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然健也,自强也,非虚无杳冥而无可朕兆。余自幼年即研究拳术,如是者有年。嗣来京,获见程先生廷华,始知有“八卦拳”,因从而受业焉。拳式始于无极,终于八卦,中分两仪、四象,先天、后天、缩力、顺行,正变错互,无不俱备。然后知易之为用之广大精微也。但程先生只凭口授,未著专书。余恐久而换其传也,爰不辞固陋,每式绘之以图,并于各式后附以浅说,非敢自矜一得,亦聊以广先生之传已耳。“八卦拳”不知创于何时何人,闻有董海川先生者,精技击,好遨游。尝涉迹江皖间,遇一异人,传以此技。后董先生传之程先生廷华、李先生存义、尹先生福、马先生维祺、梁先生振普、张先生占魁、史先生六、王先生立德。自是而后,尹先生复传之马桂等。李先生传之尚云祥、李文豹、赵云龙、郝恩光、郭永灵、黄柏年、李海亭、耀亭等。张先生传之王俊臣、韩金镛等。余与张玉魁、韩英奇、冯俊义、阚龄峰、周祥、李汉章、李文彪、秦成等,则皆亲灸程先生之门者。缕[尔见]述之,以示不忘所自也。
中国民国五年十一月直隶完县孙禄堂自序
八卦拳学序----佚文手稿
(首页遗失)......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者,皆秉天地之全气全理而成,其形体百骸,推之全球无异也。人既无异,即万理出于一源,万派出于一脉也。何拳术之道,偏分许多门径?甲藐乙,乙藐甲,各出己技,互相朋比。推原其故,实因拳理未明,内具不和之气,而始生出许多支节耳。
余思万法既由一脉相传,形骸百官又无差异,彼所能者,己亦当能,己所学者,彼亦当学,存彼己之见者,大抵因初学时气质未化,不能得格物慎独之功也。先哲云:圣人之道无他,在启良知良能,顺其自然,作到极处,而成一个全知全能之完全人耳.拳术亦然,凡初学习练时,但顺其自然气力练去,不必格外用力,练到极处,亦自成一个有体有用之英雄耳。
彼自分门径,独守一支者,是自划限制,不能扩充己之知识也。夫学业之途无尽,彼之技艺,己不能知不能行者,是己之身体有亏也。己之技艺,彼不能知不能行者,是彼之身体有亏也。故志于豪杰,欲练拳术,必须先将内家拳学,无论何派,先格物致知,身体力行以致极处,嗣后再与内外二派同道之人,互相研究,各得其益。若能研究十数家技艺,将理得之于心,与己之理化合而为一,其余无论中外技艺,即使形各相别,习练相殊,其理可一见而知也。孟子云: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拳术之道亦无他,气力和顺而已矣。
余所述形意拳学,年前已出版矣.乃于八卦学,未能笔之于书,每怀谦然未安。因思幼从余师李魁元先生时,先生常云天地之理,变化无穷。晤对闲谈,常提及北京有八卦拳术一门。其技之精,理之细,亦甚奥妙测。余当时存诸心中,总未得门而入。至丁亥年,因事赴京,在白西园先生处遇程廷华先生。白君与余指引相见,云先生精通八卦拳术。初见先生练时,其意与形意拳大相悬殊。时余练形意拳方三四年功夫,于彼此之劲,不能周知,心虽爱慕,又恐与自己所练之拳气力不和。后先生见余屡怀疑惑,极力开导拳中之理,余始免去疑心。方入手时,觉与形意拳术气力相背,至年余功夫,两拳之劲微觉相合。每日早习形意,晚习八卦,如是十余年,两拳之劲,始不分彼此,练习亦不分早晚,两体亦觉如一。此时始悟十年前,初与先生练时,并非两拳之劲相背,乃我身中之气力有亏也。自此以后,每遇同道之人,不分门类,互相研究,又十余年,自觉身中两拳之劲合一。又有各家同道之人,各法相助,以至用时,起落进退刚柔伸缩,无不自如,当此之时,艺贯二家,学业精进,心中愉悦,自以为全体无所不知矣。乃至辛丑年,又遇同道张秀林,杨春甫二君,精于太极拳学。余心又有甚爱之。及与二君互相研究,询问此拳之劲,心中大相骇异,觉作所练两拳之劲,又有各家之法相助,然并不能与此技之劲相符合,因此又与彼等加意研究三四月功夫,始略得其当然之理,如是复练习三四年,并不能知其底确详细之理,后至民国元年,在北京得遇郝为真先生,先生精于太极拳学,初见面时互相爱慕。余因爱慕此技,即将先生请至家中,请先生传授讲习,三四个月功夫,此技之劲,方知其所以然之理。自此以后昼夜习练,至三年豁然大悟,能将三家之劲合为一体。心中方无形意,八卦,太极之意.又始知三家皆三元之理。夫八卦天也,形意地也,太极人也,三家合一理也。练习之法,形意以经之,八卦以纬之,太极以和之,即圣人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也。
余尝自揣三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