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帝王师:刘伯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以不存在的,只要你不救他。”
朱元璋终于说出了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如果不救安丰,张士诚必然攻陷它,到那时候,张士诚的气焰更为嚣张,我们这不是鼓舞张士诚的士气,让他来进攻我们吗?”
刘伯温哑然失笑,说:“张士诚已被我们打得吓破胆了。我们不进攻他,他就在那里烧香拜佛,怎么会来进攻我们?况且,此时的韩宋帝国已不是曾经叱咤风云的韩宋帝国,张士诚就是把小明王和刘福通活捉,塞进囚车里,游遍整个中国,也不会得到任何正能量,我们何必担心这个呢?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朱元璋站了起来,搓着手,坚定地说:“还是要解救,我不知为什么,也没有明确的理由,但我只是知道我要救出小明王。至于如何安置他,那就如你所说的,走着看吧。”
刘伯温也站起来,有点激动,说:“你不担心陈友谅?据可靠情报,陈友谅正在厉兵秣马,只要我们给他一个机会,他就会冲杀过来。”
朱元璋无动于衷,但说出来的话却极为严厉,毋庸置疑:“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刘伯温叹口气,气息冰冷,说:“你如果真的决定援救安丰,那早点不如迟点。”
朱元璋马上高兴起来,带着意味深长的微笑,说:“先生这话,我明白。”
朱元璋理解刘伯温的话中深意的出处是这样的:春秋时期,邢国受到少数民族骑兵的攻击,于是派人到当时的霸主齐桓公那里求救。齐桓公推了饭桌就要出兵,谋士鲍叔牙却拦住他,说:“拯危之功,不如存亡之德。如果现在出兵,只是解救了邢国;但如果它被灭了,我们再出兵帮它重新建国,那我们就是它的再生父母。两种方法,虽然都能得到邢国的感激,分量却有天壤之别。”
朱元璋虽然知道这段历史,而且也复述得很好,可惜,他理解错了。
刘伯温的意思不是让他在安丰城破后,再去拯救小明王,而是让他延迟出兵时间,希望张士诚能把刘福通干掉。
刘福通在整个革命区内的威望太高,而且在政治的迷宫里从不迷路。他在战友韩山童死后,把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立为韩宋帝国的皇帝,就足以说明他是个懂政治的人。在那时,他的声望足以让他轻松地坐上龙椅,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立了个傀儡韩林儿。这是因为韩山童虽然死了,但在红巾军中,他还活着。刘福通对权力的理解是这样的:要能看得见摸得着,这种权力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不是那些虚无缥缈、没有本质只有形式的龙椅。
他当时掌握着能和元政府分庭抗礼的帝国——韩宋帝国,他拥有一支所向无敌且只属于他自己的兵团。可以说,他在某一时期是全中国权力最大的人,只是因为运气不佳,他失败了。不过,他的斗志和智慧没有失去,关键的是,虽然经历了几次重大打击,他的气魄还在。如果给他机会和时间,他还能在短时间内旱地拔葱,重新光芒四射。
这就是刘伯温所担心的,刘伯温当然指出了朱元璋对他那句话的错误理解,因为朱元璋很快就出兵了。刘伯温相信,朱元璋不会看到活着的刘福通。刘福通在危机面前向来一马当先,张士诚围攻安丰,一旦城陷,刘福通必死无疑。
永别了,韩宋帝国
一场夜雨,把应天城洗刷得整洁干净,阳光从地平线后面散发出温暖的光芒,1363年阴历三月,朱元璋和他的将军们带领兵团主力,奔向安丰。
那场隆平的夜雨到了安丰,就成了雨夹雪。安丰城在那场雨夹雪中已支撑了一个多月。刘福通在第一线,韩林儿在临时的皇宫中坐立不安,连龙冠都懒得戴了。刘福通虽然脸色苍白,但眉宇之间仍然透露出直冲云霄的英气。他站在城墙上,望着下面如蚂蚁般的攻城士兵,感慨万千。这是多么熟悉的场景,就在几年前,他的兵团如一头蛮牛冲进了元政府的瓷器店里,所向披靡。如今,他成了那些心惊胆战、窝窝囊囊的元政府守城部队中的一员。
安丰城下张士诚的丞相吕珍就是另外一种心境。他仰望安丰城,就是在一个月前,他连做梦都没有想过,一个月后会和革命大佬刘福通对阵,而且是如此悬殊的对阵。他对他的将军们说:“安丰城指日可下,捉了刘福通和那个小屁孩韩林儿,我们就名垂青史了。”
他这话倒不是虚言,安丰城的确已摇摇欲坠。它本来就不是个可以固守的城池,城中没有一粒多余的粮食,战争进行到半个月后,城中的士兵和百姓的肚子就开始被束之高阁。但人不能不吃东西,而当时的安丰城中只有两样东西可以被当成食物,第一种是井泥。
所谓井泥,就是井中的泥。井在长时间为人民提供饮水时,也会产生淤泥。如果不勤加以治理,淤泥会越来越多,最后,清凉的井水就成了污浊不能饮的泥塘。
——井泥是不能吃的,周文王早就告诉我们了:井泥不食,下也。就是说,井底的污泥可以吃吗?不可以,因为肮脏,不但没有营养,还会使人得病。
问题是,周文王当时有饭吃,所以,他的忠告对无物可吃的那些人如同浮云。安丰城中的百姓在吃无可吃的情况下,就从井底把井泥捞出来,但这种东西实在难以下咽,于是他们就把刚死不久的人的尸体榨出油来,抹在上面吃。
不过,井泥虽然是再生资源,可它的再生速度异常缓慢。当安丰城中的井泥被吃了个精光后,人们只能选择第二种可以作为食物的东西,那就是人肉。
人类历史上,人吃人的惨剧时有发生。即使在今天,也有野蛮的食人部落。《水浒传》中孙二娘开的饭店,主食就是人肉包子。你翻开中国历史,尤其是乱世史,吃人肉和喘气一样稀松平常。五代时期的很多军阀把人杀掉后,腌制起来当作军粮。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守睢阳,后来吃无可吃,张巡就把自己的小妾牵出来,杀掉给官兵们吃。
安丰城中的所有井水变得清凉透明时,阵亡不久的士兵尸体就成了他们的食物之一。但安丰城中没有那么多可以阵亡的士兵,所以,据史料说,安丰城的百姓就去挖掘坟墓,把里面还未腐烂的尸体拿出来,用火烤了吃。
因果论告诉我们,这种吃法是要遭天谴的。而且,这种吃法也无法让安丰城幸免于难。当朱元璋兵团抵达安丰城下时,安丰城已经被吕珍攻陷。当吕珍在撒满残肢断骨的安丰城街道上巡视时,他不由大大的惊骇。
这已不是人间的一座城,而是地狱在人间的一个分部。吕珍也是个从死尸堆中爬过来的人,可看到这样的悲惨场景,还是让他心灵受到灼烧。他对已经弃械投降的韩林儿说:“为了你一个人的尊严和骄傲而让人间变成地狱,这代价,你永生永世都无法弥补。”
吕珍说韩林儿因尊严付出的地狱般的代价,韩林儿无法弥补。而很快到来的朱元璋兵团让吕珍付出的代价,吕珍自己也同样永远无法弥补。
吕珍攻陷安丰城后,就给张士诚送去了捷报。张士诚发现平时一向稳健的吕珍只字未提安丰城防御的问题。他大叫不好,派人快马加鞭,去叮嘱吕珍要加紧防卫,因为据可靠消息,朱元璋兵团已接近安丰。
吕珍没有对安丰城的防御工事进行加固,一是他还是抱有幻想,认为朱元璋不会出兵;二是,安丰城经过他一个多月的猛烈攻击,已成了站立着的垃圾堆。短时间内,根本无法重铸防御工事。
就当他在感叹安丰城中的惨状时,朱元璋兵团已抵达安丰城下,一抵达即发动猛攻。吕珍兵团在朱元璋兵团雪崩一样的攻势下,放弃守卫,在城破之前,吕珍狼狈地撤出安丰城。他这次行动正如狗咬尿泡——空欢喜一场,如果非要说他得到了什么,那可能就是安丰城那地狱般的景象。能看到这种景象的人,并不多。
朱元璋见到了那位只闻其名却从未见过真身的小明王韩林儿。
以不存在的,只要你不救他。”
朱元璋终于说出了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如果不救安丰,张士诚必然攻陷它,到那时候,张士诚的气焰更为嚣张,我们这不是鼓舞张士诚的士气,让他来进攻我们吗?”
刘伯温哑然失笑,说:“张士诚已被我们打得吓破胆了。我们不进攻他,他就在那里烧香拜佛,怎么会来进攻我们?况且,此时的韩宋帝国已不是曾经叱咤风云的韩宋帝国,张士诚就是把小明王和刘福通活捉,塞进囚车里,游遍整个中国,也不会得到任何正能量,我们何必担心这个呢?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朱元璋站了起来,搓着手,坚定地说:“还是要解救,我不知为什么,也没有明确的理由,但我只是知道我要救出小明王。至于如何安置他,那就如你所说的,走着看吧。”
刘伯温也站起来,有点激动,说:“你不担心陈友谅?据可靠情报,陈友谅正在厉兵秣马,只要我们给他一个机会,他就会冲杀过来。”
朱元璋无动于衷,但说出来的话却极为严厉,毋庸置疑:“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刘伯温叹口气,气息冰冷,说:“你如果真的决定援救安丰,那早点不如迟点。”
朱元璋马上高兴起来,带着意味深长的微笑,说:“先生这话,我明白。”
朱元璋理解刘伯温的话中深意的出处是这样的:春秋时期,邢国受到少数民族骑兵的攻击,于是派人到当时的霸主齐桓公那里求救。齐桓公推了饭桌就要出兵,谋士鲍叔牙却拦住他,说:“拯危之功,不如存亡之德。如果现在出兵,只是解救了邢国;但如果它被灭了,我们再出兵帮它重新建国,那我们就是它的再生父母。两种方法,虽然都能得到邢国的感激,分量却有天壤之别。”
朱元璋虽然知道这段历史,而且也复述得很好,可惜,他理解错了。
刘伯温的意思不是让他在安丰城破后,再去拯救小明王,而是让他延迟出兵时间,希望张士诚能把刘福通干掉。
刘福通在整个革命区内的威望太高,而且在政治的迷宫里从不迷路。他在战友韩山童死后,把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立为韩宋帝国的皇帝,就足以说明他是个懂政治的人。在那时,他的声望足以让他轻松地坐上龙椅,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立了个傀儡韩林儿。这是因为韩山童虽然死了,但在红巾军中,他还活着。刘福通对权力的理解是这样的:要能看得见摸得着,这种权力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不是那些虚无缥缈、没有本质只有形式的龙椅。
他当时掌握着能和元政府分庭抗礼的帝国——韩宋帝国,他拥有一支所向无敌且只属于他自己的兵团。可以说,他在某一时期是全中国权力最大的人,只是因为运气不佳,他失败了。不过,他的斗志和智慧没有失去,关键的是,虽然经历了几次重大打击,他的气魄还在。如果给他机会和时间,他还能在短时间内旱地拔葱,重新光芒四射。
这就是刘伯温所担心的,刘伯温当然指出了朱元璋对他那句话的错误理解,因为朱元璋很快就出兵了。刘伯温相信,朱元璋不会看到活着的刘福通。刘福通在危机面前向来一马当先,张士诚围攻安丰,一旦城陷,刘福通必死无疑。
永别了,韩宋帝国
一场夜雨,把应天城洗刷得整洁干净,阳光从地平线后面散发出温暖的光芒,1363年阴历三月,朱元璋和他的将军们带领兵团主力,奔向安丰。
那场隆平的夜雨到了安丰,就成了雨夹雪。安丰城在那场雨夹雪中已支撑了一个多月。刘福通在第一线,韩林儿在临时的皇宫中坐立不安,连龙冠都懒得戴了。刘福通虽然脸色苍白,但眉宇之间仍然透露出直冲云霄的英气。他站在城墙上,望着下面如蚂蚁般的攻城士兵,感慨万千。这是多么熟悉的场景,就在几年前,他的兵团如一头蛮牛冲进了元政府的瓷器店里,所向披靡。如今,他成了那些心惊胆战、窝窝囊囊的元政府守城部队中的一员。
安丰城下张士诚的丞相吕珍就是另外一种心境。他仰望安丰城,就是在一个月前,他连做梦都没有想过,一个月后会和革命大佬刘福通对阵,而且是如此悬殊的对阵。他对他的将军们说:“安丰城指日可下,捉了刘福通和那个小屁孩韩林儿,我们就名垂青史了。”
他这话倒不是虚言,安丰城的确已摇摇欲坠。它本来就不是个可以固守的城池,城中没有一粒多余的粮食,战争进行到半个月后,城中的士兵和百姓的肚子就开始被束之高阁。但人不能不吃东西,而当时的安丰城中只有两样东西可以被当成食物,第一种是井泥。
所谓井泥,就是井中的泥。井在长时间为人民提供饮水时,也会产生淤泥。如果不勤加以治理,淤泥会越来越多,最后,清凉的井水就成了污浊不能饮的泥塘。
——井泥是不能吃的,周文王早就告诉我们了:井泥不食,下也。就是说,井底的污泥可以吃吗?不可以,因为肮脏,不但没有营养,还会使人得病。
问题是,周文王当时有饭吃,所以,他的忠告对无物可吃的那些人如同浮云。安丰城中的百姓在吃无可吃的情况下,就从井底把井泥捞出来,但这种东西实在难以下咽,于是他们就把刚死不久的人的尸体榨出油来,抹在上面吃。
不过,井泥虽然是再生资源,可它的再生速度异常缓慢。当安丰城中的井泥被吃了个精光后,人们只能选择第二种可以作为食物的东西,那就是人肉。
人类历史上,人吃人的惨剧时有发生。即使在今天,也有野蛮的食人部落。《水浒传》中孙二娘开的饭店,主食就是人肉包子。你翻开中国历史,尤其是乱世史,吃人肉和喘气一样稀松平常。五代时期的很多军阀把人杀掉后,腌制起来当作军粮。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守睢阳,后来吃无可吃,张巡就把自己的小妾牵出来,杀掉给官兵们吃。
安丰城中的所有井水变得清凉透明时,阵亡不久的士兵尸体就成了他们的食物之一。但安丰城中没有那么多可以阵亡的士兵,所以,据史料说,安丰城的百姓就去挖掘坟墓,把里面还未腐烂的尸体拿出来,用火烤了吃。
因果论告诉我们,这种吃法是要遭天谴的。而且,这种吃法也无法让安丰城幸免于难。当朱元璋兵团抵达安丰城下时,安丰城已经被吕珍攻陷。当吕珍在撒满残肢断骨的安丰城街道上巡视时,他不由大大的惊骇。
这已不是人间的一座城,而是地狱在人间的一个分部。吕珍也是个从死尸堆中爬过来的人,可看到这样的悲惨场景,还是让他心灵受到灼烧。他对已经弃械投降的韩林儿说:“为了你一个人的尊严和骄傲而让人间变成地狱,这代价,你永生永世都无法弥补。”
吕珍说韩林儿因尊严付出的地狱般的代价,韩林儿无法弥补。而很快到来的朱元璋兵团让吕珍付出的代价,吕珍自己也同样永远无法弥补。
吕珍攻陷安丰城后,就给张士诚送去了捷报。张士诚发现平时一向稳健的吕珍只字未提安丰城防御的问题。他大叫不好,派人快马加鞭,去叮嘱吕珍要加紧防卫,因为据可靠消息,朱元璋兵团已接近安丰。
吕珍没有对安丰城的防御工事进行加固,一是他还是抱有幻想,认为朱元璋不会出兵;二是,安丰城经过他一个多月的猛烈攻击,已成了站立着的垃圾堆。短时间内,根本无法重铸防御工事。
就当他在感叹安丰城中的惨状时,朱元璋兵团已抵达安丰城下,一抵达即发动猛攻。吕珍兵团在朱元璋兵团雪崩一样的攻势下,放弃守卫,在城破之前,吕珍狼狈地撤出安丰城。他这次行动正如狗咬尿泡——空欢喜一场,如果非要说他得到了什么,那可能就是安丰城那地狱般的景象。能看到这种景象的人,并不多。
朱元璋见到了那位只闻其名却从未见过真身的小明王韩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