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家中谁寄锦书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岔河乡垭河村王广文的在农村里“实习”得如鱼得水,每天上山下河、挑粪砍柴,地里的小麦和青菜被灌溉得绿油油、胖墩墩的,柴禾也堆满了阶檐……闲下来的时候,他就看一些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书报,现在他脑子里除了美丽大方的杨淑芳,就是热火朝天的农业生产。
这个毫无背景的农村娃儿,放弃学校安排的实习单位,回到农村“面朝黄泥背朝天”,无疑是在“自毁前程”。
但这一点,广文的家人都还被蒙在鼓里。母亲每天看着即将毕业的壮实儿子,心情大好,病也跟着好了大半。
广文拿着淑芬寄来的信,按照自己的逻辑揣摩了起来。看来杨淑芬并不是对自己冷漠无情,她非常在乎自己的前程。既然当农民能让她这么关注,那就当农民好了!并且要当个出色的农民。林木乡不是有个“聂果仁”吗?那我王广文就要做个岔河乡的农业开拓者、农民企业家、农村经济领路人!
这个返乡的小农民,拿着刚刚召开的中央和省里两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关报道,得出几条重要结论:一是政策支持在加大。农村经济改革不断放宽,而且在放开,产业结构调整的暗流正在农村涌动;二是经济支持在增大,“七五”计划把农业放在突出位置。中央和省委反复强调要“使农民从个别富、少数富发展到多数富,真正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商品经济之路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三是必须因地制宜,搞农业创新。不能走农业发展的老路,也不一定非走别人正在走的路,要走适合自己创造之路。
广文的这些见解很快变成了一篇几千字的理论文章,通过邮政邮寄到了淑芬的手里。淑芬第一次这么认真地读了广文的来信,说来奇怪,对那些情诗只一遍就过目不忘,对这种理论性太强的论文,她却反复琢磨了好多次,连文字之间的逻辑都推敲了起来。
淑芬并没有因为广文弃工从农而心生鄙夷,反而对他的理解大加赞赏,从内心里开始佩服起这个跳出农门又准备返回乡下的中专生。她甚至觉得,或许广文的选择是正确的,就像上次在信里说的,他“害怕钢筋水泥的冷漠,害怕建筑工程的严密,比起拔起的高楼更喜欢参天的大树;比起纷繁复杂的图纸,更喜欢错落有致的梯田”;他“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在农村以外的地方去生活和生存,只有回到这片充满芳香的土地,才能自由地呼吸;只有看到那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才能清醒地活着”。
淑芬找到提着风笼在卧室看书的富顺。对农民来说,在最寒冷的冬天,小麦、青菜和萝卜都被寒霜覆盖,耕牛的养料是秋天的留下来的干稻草,肥猪们也有吃不完的红薯和青菜叶。农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呆在家里。
“哥,王广文在学校成绩好不好呢?”淑芬把信丢给富顺,那一手漂亮的小楷是富顺羡慕不来的。
“不太清楚呢!应该还可以吧,很用功的,天天都学习。咋个问这个?”富顺一边看信,一边猜测淑芬的心思。莫不是妹妹开始对那家伙动心了?
“没得啥子,他说他不想学建筑,我看他说起农业来倒是一套一套的,说不定他回农村来还真能从‘农业大学’毕业了!”
“看不懂这些啥子商品经济、因地制宜的。这家伙脸皮太厚了,你不会真看上他了吧?”富顺把信丢在桌子上。
“啥子嘛?莫乱说,我只是觉得他这些观点很符合现在农村的现实。我说你两个就是搞倒了!你不喜欢搞农业偏偏一天在农村和泥巴打交道,王广文不喜欢搞建筑,偏偏在中专读了个建筑专业!”
“嘿嘿!”富顺自己都觉得好笑,谁又能逃过命运的安排和捉弄呢?“你还不是一样,我就不相信你真喜欢搞农业!”
“以前不喜欢,我想当干部。后来去了一趟县城,见到当干部的,他们生活得是好,但是没得啥子人情味,看不起人。现在我还真是喜欢搞农业,你没看王广文说的,报纸上都在报道,农业现在有搞头呢!以后的农民也不是单纯的农民了,他们可以是当经理、当厂长,只要你想干、能干,农村现在是随你干!”
富顺听得云里雾里,最后干脆埋着头画图去了。在他看来,农村固然是好的,但是农民太多了,报纸上说八亿农民呢!要这么多农民干啥?还不如让一些农民到城里去,修路建楼,将来农民也住楼房开汽车,那才好呢!
“哥,你真要去江云?”
“嗯,去看下吧,最近也不忙,要真是忙不过来我再回来!”
“嗯,你去嘛!忙得过来,要真能当了工人就别回来了,我们家也算出个大人物!”
“有七叔那个大人物就够了,我不想当啥子大人物,我只是想做我喜欢做的事情!”
“你喜欢做啥子?”
“盖楼呀!你看,这是我手绘的建筑图!”富顺把本子递给淑芬,“江云有很多这样的高楼,不过都是兀秃秃的一栋,不好看!”
淑芬翻着本子上的图画,尽... -->>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岔河乡垭河村王广文的在农村里“实习”得如鱼得水,每天上山下河、挑粪砍柴,地里的小麦和青菜被灌溉得绿油油、胖墩墩的,柴禾也堆满了阶檐……闲下来的时候,他就看一些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书报,现在他脑子里除了美丽大方的杨淑芳,就是热火朝天的农业生产。
这个毫无背景的农村娃儿,放弃学校安排的实习单位,回到农村“面朝黄泥背朝天”,无疑是在“自毁前程”。
但这一点,广文的家人都还被蒙在鼓里。母亲每天看着即将毕业的壮实儿子,心情大好,病也跟着好了大半。
广文拿着淑芬寄来的信,按照自己的逻辑揣摩了起来。看来杨淑芬并不是对自己冷漠无情,她非常在乎自己的前程。既然当农民能让她这么关注,那就当农民好了!并且要当个出色的农民。林木乡不是有个“聂果仁”吗?那我王广文就要做个岔河乡的农业开拓者、农民企业家、农村经济领路人!
这个返乡的小农民,拿着刚刚召开的中央和省里两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关报道,得出几条重要结论:一是政策支持在加大。农村经济改革不断放宽,而且在放开,产业结构调整的暗流正在农村涌动;二是经济支持在增大,“七五”计划把农业放在突出位置。中央和省委反复强调要“使农民从个别富、少数富发展到多数富,真正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商品经济之路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三是必须因地制宜,搞农业创新。不能走农业发展的老路,也不一定非走别人正在走的路,要走适合自己创造之路。
广文的这些见解很快变成了一篇几千字的理论文章,通过邮政邮寄到了淑芬的手里。淑芬第一次这么认真地读了广文的来信,说来奇怪,对那些情诗只一遍就过目不忘,对这种理论性太强的论文,她却反复琢磨了好多次,连文字之间的逻辑都推敲了起来。
淑芬并没有因为广文弃工从农而心生鄙夷,反而对他的理解大加赞赏,从内心里开始佩服起这个跳出农门又准备返回乡下的中专生。她甚至觉得,或许广文的选择是正确的,就像上次在信里说的,他“害怕钢筋水泥的冷漠,害怕建筑工程的严密,比起拔起的高楼更喜欢参天的大树;比起纷繁复杂的图纸,更喜欢错落有致的梯田”;他“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在农村以外的地方去生活和生存,只有回到这片充满芳香的土地,才能自由地呼吸;只有看到那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才能清醒地活着”。
淑芬找到提着风笼在卧室看书的富顺。对农民来说,在最寒冷的冬天,小麦、青菜和萝卜都被寒霜覆盖,耕牛的养料是秋天的留下来的干稻草,肥猪们也有吃不完的红薯和青菜叶。农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呆在家里。
“哥,王广文在学校成绩好不好呢?”淑芬把信丢给富顺,那一手漂亮的小楷是富顺羡慕不来的。
“不太清楚呢!应该还可以吧,很用功的,天天都学习。咋个问这个?”富顺一边看信,一边猜测淑芬的心思。莫不是妹妹开始对那家伙动心了?
“没得啥子,他说他不想学建筑,我看他说起农业来倒是一套一套的,说不定他回农村来还真能从‘农业大学’毕业了!”
“看不懂这些啥子商品经济、因地制宜的。这家伙脸皮太厚了,你不会真看上他了吧?”富顺把信丢在桌子上。
“啥子嘛?莫乱说,我只是觉得他这些观点很符合现在农村的现实。我说你两个就是搞倒了!你不喜欢搞农业偏偏一天在农村和泥巴打交道,王广文不喜欢搞建筑,偏偏在中专读了个建筑专业!”
“嘿嘿!”富顺自己都觉得好笑,谁又能逃过命运的安排和捉弄呢?“你还不是一样,我就不相信你真喜欢搞农业!”
“以前不喜欢,我想当干部。后来去了一趟县城,见到当干部的,他们生活得是好,但是没得啥子人情味,看不起人。现在我还真是喜欢搞农业,你没看王广文说的,报纸上都在报道,农业现在有搞头呢!以后的农民也不是单纯的农民了,他们可以是当经理、当厂长,只要你想干、能干,农村现在是随你干!”
富顺听得云里雾里,最后干脆埋着头画图去了。在他看来,农村固然是好的,但是农民太多了,报纸上说八亿农民呢!要这么多农民干啥?还不如让一些农民到城里去,修路建楼,将来农民也住楼房开汽车,那才好呢!
“哥,你真要去江云?”
“嗯,去看下吧,最近也不忙,要真是忙不过来我再回来!”
“嗯,你去嘛!忙得过来,要真能当了工人就别回来了,我们家也算出个大人物!”
“有七叔那个大人物就够了,我不想当啥子大人物,我只是想做我喜欢做的事情!”
“你喜欢做啥子?”
“盖楼呀!你看,这是我手绘的建筑图!”富顺把本子递给淑芬,“江云有很多这样的高楼,不过都是兀秃秃的一栋,不好看!”
淑芬翻着本子上的图画,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