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影后人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就是奥斯卡的影响力,即使是和奥斯卡齐名的欧洲三大电影,在影响力方面,比奥斯卡还是欠缺一些,无数电影人都渴望得到一座小金人。
不少电影人甚至将小金人当做自己职业生涯,最高奋斗目标。
没有得到的,苦苦追求,得到的一座的,还想要得到第二座,证明自己没有走下坡路。
当连夏身着唐娜·卡伦为她量身打造的红黑相见的礼服时,最兴奋的不是娱乐记者,也不是电影记者,而是那些千里迢迢从世界各地赶来的时尚工作者,他们最先将镜头对准了连夏,不少人嘴里大呼“Beautiful”。
早在半个月前便有消息传出,美国最负盛名的设计师,DKNY品牌创始人唐娜·卡伦,将为中国女星连夏量身打造奥斯卡战衣。
老实说这个消息最初传出来的时候,没有人相信。
原因无他,唐娜·卡伦太有名了。
看看那些和唐娜·卡伦扯在一起的明星,布鲁斯·威利斯、汤姆·汉克斯、芭芭拉·史翠珊、麦当娜……哪一个不是鼎鼎大名,享誉国际,在国人眼中,连夏的名声可能比不过这些人一个小手指头。
事实上并非如此,即使是唐娜·卡伦,她的设计也是要服务于市场的,而连夏背后代表的是,庞大的13亿市场。
或许连夏不是国内最有名的女星,但是她确实近些年,有一位进入美国人眼中,让美国人熟悉面孔的女星,毕竟她演得三部电影,都在北美上映,并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成绩。
唐娜·卡伦愿意为连夏量身打造奥斯卡礼服真是太正常了。
如今传言变成了事实,时尚人士想不出来,除了唐娜·卡伦还有谁能将黑色运用的如此高贵优雅,神秘性感。
不少中国女星在国际上,为了告诉别人,自己是中国人,会穿旗袍,其中以李晓兰宋楠楠最为有名,这两位女星凡是走出国门,一律旗袍,被不少媒体誉为最具中国特色的美女。
珠玉在前,连夏旗袍无论穿得再好看也不过是个模仿者。
不过连夏也希望外媒知道自己是中国女星,来自中国,于是在唐娜卡伦为连夏设计礼服时,连夏特意提出要求,她希望造型中国元素更多一些,至少让人家看到她不会认错国籍。
于是一件原本应该是纯黑的礼服,变成了黑红相间,红色的绸步虽然只占据了三分之一,起的是点缀作用,上面却用黑色的墨汁,书写着中国的书法。
在中国文字出现在连夏的礼服上时,再也不会有人将她认成韩国人,也不会有人将她当做日本人,所有人都知道,她来自中国,她是中国的演员。
没有人知道,这一刻在现场的中国记者有多么兴奋,在这些中国记者的眼中,此时此刻,所有的明星都变成了陪衬,无论他们是多么大的腕儿,他们都比不上将中国文字穿在身上的连夏。
美国三大设计师之一,大名鼎鼎的唐娜·卡伦为一个中国女星,设计了一条具有浓郁中国元素的礼服。
有观察力卓绝的记者注意到,连夏脚下的鞋子也是黑红相间,好像一双黑色的鞋子,被泼上了红油漆,造型非常别致,时尚人士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这双鞋子是哪个品牌,出自哪个设计师之手,这一刻许多人对自己的专业素质产生了怀疑。
一位非时尚界的记者,很喜欢连夏脚上的鞋子,这是一位来自法国《欧洲时报》的女记者,她的英语带着浓重的法国腔,她知道连夏也是来自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两个同样对英语不是那么流利的人交流起来恐怕会有难度,这位记者努力让自己念准每一个单词:
“连夏你的鞋子非常好看,请问这是哪个牌子,它是哪个设计师设计的,原谅我的孤陋寡闻,我看不出来它出自谁手。”这位记者为难地说道。
连夏笑了,“这是一位年轻的中国设计师设计的,叫陈瑞,”连夏说完扬了扬手腕,这个时候这位记者才发现,连夏手腕上的配饰和脚上的鞋子纹样同出一辙,似乎是配套的,“很漂亮是不是,这个也是陈瑞设计师设计的,虽然他并不是那么有名气,但是真的很漂亮,不是吗?”
来自《欧洲时报》的法国女记者连连点头,她又拍了几张配饰的特写,然后嘴里念着,“Chen-ri……”
这位记者努力让自己念准陈瑞的发音,可惜他发现自己做不到,于是她请求连夏将这位设计师的名字拼写出来,连夏微笑着照做。
对于整个奥斯卡颁奖典礼,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但是对于年轻的设计师来说,今夜他的名字命运即将改写,这位年轻的法国记者回去之后,将连夏的照片刊登在《欧洲时报》为奥斯卡开辟的版面上,并将自己的发现写在报道中,“……中国不仅有连这样优秀的演员,还有陈这样优秀的设计师。”
因为连夏的配饰和鞋子,因为这篇报道,陈瑞彻底火了,他从一个毫无名气的新锐设计师,一跃变成了中国备受瞩目的顶级设计师,就连陈瑞自己都没有想到,连夏只是稍微一句话,竟然给他带来如此大的影响。
针对“陈瑞事件”带来的后期一系列反应,中国的媒体以及一些网友大声呼吁,“连大神,为我们打打广告吧,我们也很想红!”
******
红毯斗美完毕,连夏在记者采访区,接受了来自全世界记者的采访,以前在国外的颁奖典礼上,采访连夏的媒体非常少,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媒体,外媒只是小猫两三只,如今采访连夏的媒体多了,中国记者成了一小撮。
所有人都知道,不是采访连夏的中国记者少了,而是采访连夏的外国记者多了。
那些看着连夏从籍籍无名逐渐走向国际舞台的记者感慨万千,当年有多少人判定,一部《靖康变》会让连夏吃一辈子的老本,她不可能有比《靖康变》更优秀的作品,可是... -->>
这就是奥斯卡的影响力,即使是和奥斯卡齐名的欧洲三大电影,在影响力方面,比奥斯卡还是欠缺一些,无数电影人都渴望得到一座小金人。
不少电影人甚至将小金人当做自己职业生涯,最高奋斗目标。
没有得到的,苦苦追求,得到的一座的,还想要得到第二座,证明自己没有走下坡路。
当连夏身着唐娜·卡伦为她量身打造的红黑相见的礼服时,最兴奋的不是娱乐记者,也不是电影记者,而是那些千里迢迢从世界各地赶来的时尚工作者,他们最先将镜头对准了连夏,不少人嘴里大呼“Beautiful”。
早在半个月前便有消息传出,美国最负盛名的设计师,DKNY品牌创始人唐娜·卡伦,将为中国女星连夏量身打造奥斯卡战衣。
老实说这个消息最初传出来的时候,没有人相信。
原因无他,唐娜·卡伦太有名了。
看看那些和唐娜·卡伦扯在一起的明星,布鲁斯·威利斯、汤姆·汉克斯、芭芭拉·史翠珊、麦当娜……哪一个不是鼎鼎大名,享誉国际,在国人眼中,连夏的名声可能比不过这些人一个小手指头。
事实上并非如此,即使是唐娜·卡伦,她的设计也是要服务于市场的,而连夏背后代表的是,庞大的13亿市场。
或许连夏不是国内最有名的女星,但是她确实近些年,有一位进入美国人眼中,让美国人熟悉面孔的女星,毕竟她演得三部电影,都在北美上映,并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成绩。
唐娜·卡伦愿意为连夏量身打造奥斯卡礼服真是太正常了。
如今传言变成了事实,时尚人士想不出来,除了唐娜·卡伦还有谁能将黑色运用的如此高贵优雅,神秘性感。
不少中国女星在国际上,为了告诉别人,自己是中国人,会穿旗袍,其中以李晓兰宋楠楠最为有名,这两位女星凡是走出国门,一律旗袍,被不少媒体誉为最具中国特色的美女。
珠玉在前,连夏旗袍无论穿得再好看也不过是个模仿者。
不过连夏也希望外媒知道自己是中国女星,来自中国,于是在唐娜卡伦为连夏设计礼服时,连夏特意提出要求,她希望造型中国元素更多一些,至少让人家看到她不会认错国籍。
于是一件原本应该是纯黑的礼服,变成了黑红相间,红色的绸步虽然只占据了三分之一,起的是点缀作用,上面却用黑色的墨汁,书写着中国的书法。
在中国文字出现在连夏的礼服上时,再也不会有人将她认成韩国人,也不会有人将她当做日本人,所有人都知道,她来自中国,她是中国的演员。
没有人知道,这一刻在现场的中国记者有多么兴奋,在这些中国记者的眼中,此时此刻,所有的明星都变成了陪衬,无论他们是多么大的腕儿,他们都比不上将中国文字穿在身上的连夏。
美国三大设计师之一,大名鼎鼎的唐娜·卡伦为一个中国女星,设计了一条具有浓郁中国元素的礼服。
有观察力卓绝的记者注意到,连夏脚下的鞋子也是黑红相间,好像一双黑色的鞋子,被泼上了红油漆,造型非常别致,时尚人士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这双鞋子是哪个品牌,出自哪个设计师之手,这一刻许多人对自己的专业素质产生了怀疑。
一位非时尚界的记者,很喜欢连夏脚上的鞋子,这是一位来自法国《欧洲时报》的女记者,她的英语带着浓重的法国腔,她知道连夏也是来自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两个同样对英语不是那么流利的人交流起来恐怕会有难度,这位记者努力让自己念准每一个单词:
“连夏你的鞋子非常好看,请问这是哪个牌子,它是哪个设计师设计的,原谅我的孤陋寡闻,我看不出来它出自谁手。”这位记者为难地说道。
连夏笑了,“这是一位年轻的中国设计师设计的,叫陈瑞,”连夏说完扬了扬手腕,这个时候这位记者才发现,连夏手腕上的配饰和脚上的鞋子纹样同出一辙,似乎是配套的,“很漂亮是不是,这个也是陈瑞设计师设计的,虽然他并不是那么有名气,但是真的很漂亮,不是吗?”
来自《欧洲时报》的法国女记者连连点头,她又拍了几张配饰的特写,然后嘴里念着,“Chen-ri……”
这位记者努力让自己念准陈瑞的发音,可惜他发现自己做不到,于是她请求连夏将这位设计师的名字拼写出来,连夏微笑着照做。
对于整个奥斯卡颁奖典礼,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但是对于年轻的设计师来说,今夜他的名字命运即将改写,这位年轻的法国记者回去之后,将连夏的照片刊登在《欧洲时报》为奥斯卡开辟的版面上,并将自己的发现写在报道中,“……中国不仅有连这样优秀的演员,还有陈这样优秀的设计师。”
因为连夏的配饰和鞋子,因为这篇报道,陈瑞彻底火了,他从一个毫无名气的新锐设计师,一跃变成了中国备受瞩目的顶级设计师,就连陈瑞自己都没有想到,连夏只是稍微一句话,竟然给他带来如此大的影响。
针对“陈瑞事件”带来的后期一系列反应,中国的媒体以及一些网友大声呼吁,“连大神,为我们打打广告吧,我们也很想红!”
******
红毯斗美完毕,连夏在记者采访区,接受了来自全世界记者的采访,以前在国外的颁奖典礼上,采访连夏的媒体非常少,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媒体,外媒只是小猫两三只,如今采访连夏的媒体多了,中国记者成了一小撮。
所有人都知道,不是采访连夏的中国记者少了,而是采访连夏的外国记者多了。
那些看着连夏从籍籍无名逐渐走向国际舞台的记者感慨万千,当年有多少人判定,一部《靖康变》会让连夏吃一辈子的老本,她不可能有比《靖康变》更优秀的作品,可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