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盛世明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曹国公李景隆被任命为大将军,这日李景隆帅五十万大军在长江边准备北上伐燕。突然朱允炆穿着武弁服,乘龙辇带着卤簿仪仗亲来送行。只听朱允炆说道:“赐曹国公李景隆通天犀带。”李景隆受宠若惊,赶忙叩头谢恩,朱允炆走上前去,“朕还要将这斧钺赐予曹国公,有这斧钺在手,曹国公可便宜行事,先斩后奏。”朱允炆说完,便将手中的斧钺递给李景隆,李景隆接过斧钺,感激涕零,跪在地上不知说什么好。朱允炆扶起李景隆,“景隆表兄快请起,你与朕一同长大,当年咱们在大本堂一同读书的情景朕还记得,此次伐燕,全都仰仗景隆表兄了。”李景隆说道:“陛下大恩,臣没齿难忘,不伐燕立功,臣无以报陛下。”朱允炆笑笑,随后亲自牵过来一匹马,说道:“请景隆表兄上马。”李景隆诚惶诚恐,“这如何使得,陛下怎可为微臣牵马。”“如何使不得?景隆表兄是伐燕的功臣。这是皇爷爷在时,赐与朕的汗血宝马,今日朕赐予景隆表兄了。请景隆表兄上马。”李景隆跨上战马,朱允炆挥了挥手,说道:“景隆表兄旗开得胜。”李景隆感激万分,抱拳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尽心竭力。”说完,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北上伐燕。
朱棣回到了燕王府,正在书房中愁着攻不下真定城之事,朱棣对道衍说道:“耿炳文绝非等闲之辈,太祖皇帝打天下时,他坚守长兴十年之久,张士诚都无可奈何。如今这耿炳文守真定,本王该如何攻下?”不待道衍开口,马三保便前来禀报:“殿下,朝廷撤了耿炳文的大将军之职,改任曹国公李景隆为大将军,率五十万大军北上,如今曹国公已率军驻守在河间了。”朱棣听闻朝廷改任李景隆为大将军,突然露出了几分欣喜,因为李景隆乃是他的侄儿,朱棣对自己的这个侄儿十分了解,于是朱棣忙对马三保说道:“太好了,李景隆色厉而中馁,况乃赵括之辈,虽熟知兵法,却都是纸上空谈。建文任他为大将军,是自取灭亡。快,快将张玉、朱能他们叫来。”三保应声而去。
不一会,张玉、朱能、高炽、高煦等齐集朱棣书房中,商议迎战之策。朱高煦站起身来,“父王不必惊慌,五十万大军又如何?我燕军久经战阵,张玉、朱能将军更是极善用兵。咱们奋力拼杀,定能取胜。”朱棣并未理会高煦,只是沉默着思索,众人都在等着朱棣开口,此时燕山中护卫千户邱福快步走进来,“殿下。辽东总兵杨文,将军吴高又出师攻打永平了。”朱棣听邱福如此一说,脸上竟露出一丝喜色,沉默了半晌的朱棣终于开了口:“那本王便率重兵去解永平之围。”张玉赶忙劝阻:“殿下三思,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就要来到北平,我们劳师远征,北上解永平之围,再回师对抗李景隆必是人困马乏,劳累不堪。这可是犯了用兵之大忌啊。”朱棣面露微笑,“咱们留在北平整军待战李景隆又如何?李景隆有五十万大军,而我们现在只有十余万人。区区十余万对抗朝廷五十万大军,能有多大胜算?”众人听了朱棣的话都沉默了,朱棣起身缓缓走到了朱高炽面前,说道:“高炽,朝廷派五十万大军来围剿我北平,我北平这些兵力就算以死相拼也是徒劳,父王必须先解永平之围,待解了永平之围,再秘密改道,去你十七叔那儿借兵,北平城就由你来坚守,北平诸事,你与你母妃商议。切记,只宜坚守,万不可出战。”“是,父王。十七叔带甲八万,革车六千,麾下又有朵颜三卫骑兵,若能借兵,便可对付朝廷五十万大军。借兵一事,父王可有把握?”“建文早就防范着你十七叔了,为防范其他藩王应和,建文便召你十五叔与十七叔去南京,虽然你十五叔回了南京,可你十七叔仍在大宁,建文便削了你十七叔的王府三护卫。老十七何等精明之人,岂不知唇亡齿寒之理,我若兵败,他也难逃被废之灾。你且守好北平,父王借到兵,便回师解北平之围。”朱高炽连连称是。听到此处,一直沉默的道衍开口问道:“殿下欲留多少兵力与世子守北平?”“十余万燕军皆随本王去大宁,北平只留老弱兵士一万人,以据朝廷之师。”此言一出,众人皆惊,张玉赶忙问道:“殿下,万人何以据五十万雄师?”朱棣叹了口气,“大宁借兵之事不得张扬,否则事难成矣。此时正好永平被辽东军所围,我等佯装带兵去救援永平,解永平之围后便秘密奔向大宁,这才不易察觉。若救援永平不带重兵前去,不免引人怀疑。本王也是没有办法。”朱棣说着,又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高炽,此次守北平难为你了,北平之事,就全靠你了。”高炽正色说道:“父王放心,高炽定当尽心竭力,誓死守卫北平。”
商议好借兵之事,朱棣带着道衍、张玉、朱能、邱福、朱高煦、马煜、马三保等兵将十几万人起身,临行之时,突然听身后一女子喊道:“殿下。”朱棣回头看去,正是玉竹带着郁离赶到了燕王府门前。玉竹疾步上前,“殿下征乃儿不花时,朔漠之上,天降大雪,寒冷非常,虽然‘不战而屈人之兵’,可自那以后便落下了咳疾与风湿的病症,最怕天寒,如今天气又转寒了,北地更是寒冷多风,妾这几日连夜赶制了这件厚斗篷,殿下披上它御寒吧。”玉竹边说着边将斗篷披在朱棣身上,朱棣拉起玉竹的手,“等本王回来。”说完,朱棣便跨上了战马,玉竹追上前去,说道:“‘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朱棣看着玉竹,说道:“‘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朱棣说完长叹了一口气又说道:“回府吧,等本王回来。”说完便调转马头带着大军离开了。玉竹边望着朱棣远去的背影边用罗帕拭去泪水,直到不见了大军的踪迹,郁离才在一旁劝说:“夫人,外边冷,咱们回去吧。”玉竹自语着:“‘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玉竹一声长叹,不舍地同郁离回了燕王府。
燕王朱棣带着军队来到了永平,与辽东军展开激战,虽然燕军士气高涨,但辽东军守将吴高率军奋勇拼杀,双方僵持在战... -->>
曹国公李景隆被任命为大将军,这日李景隆帅五十万大军在长江边准备北上伐燕。突然朱允炆穿着武弁服,乘龙辇带着卤簿仪仗亲来送行。只听朱允炆说道:“赐曹国公李景隆通天犀带。”李景隆受宠若惊,赶忙叩头谢恩,朱允炆走上前去,“朕还要将这斧钺赐予曹国公,有这斧钺在手,曹国公可便宜行事,先斩后奏。”朱允炆说完,便将手中的斧钺递给李景隆,李景隆接过斧钺,感激涕零,跪在地上不知说什么好。朱允炆扶起李景隆,“景隆表兄快请起,你与朕一同长大,当年咱们在大本堂一同读书的情景朕还记得,此次伐燕,全都仰仗景隆表兄了。”李景隆说道:“陛下大恩,臣没齿难忘,不伐燕立功,臣无以报陛下。”朱允炆笑笑,随后亲自牵过来一匹马,说道:“请景隆表兄上马。”李景隆诚惶诚恐,“这如何使得,陛下怎可为微臣牵马。”“如何使不得?景隆表兄是伐燕的功臣。这是皇爷爷在时,赐与朕的汗血宝马,今日朕赐予景隆表兄了。请景隆表兄上马。”李景隆跨上战马,朱允炆挥了挥手,说道:“景隆表兄旗开得胜。”李景隆感激万分,抱拳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尽心竭力。”说完,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北上伐燕。
朱棣回到了燕王府,正在书房中愁着攻不下真定城之事,朱棣对道衍说道:“耿炳文绝非等闲之辈,太祖皇帝打天下时,他坚守长兴十年之久,张士诚都无可奈何。如今这耿炳文守真定,本王该如何攻下?”不待道衍开口,马三保便前来禀报:“殿下,朝廷撤了耿炳文的大将军之职,改任曹国公李景隆为大将军,率五十万大军北上,如今曹国公已率军驻守在河间了。”朱棣听闻朝廷改任李景隆为大将军,突然露出了几分欣喜,因为李景隆乃是他的侄儿,朱棣对自己的这个侄儿十分了解,于是朱棣忙对马三保说道:“太好了,李景隆色厉而中馁,况乃赵括之辈,虽熟知兵法,却都是纸上空谈。建文任他为大将军,是自取灭亡。快,快将张玉、朱能他们叫来。”三保应声而去。
不一会,张玉、朱能、高炽、高煦等齐集朱棣书房中,商议迎战之策。朱高煦站起身来,“父王不必惊慌,五十万大军又如何?我燕军久经战阵,张玉、朱能将军更是极善用兵。咱们奋力拼杀,定能取胜。”朱棣并未理会高煦,只是沉默着思索,众人都在等着朱棣开口,此时燕山中护卫千户邱福快步走进来,“殿下。辽东总兵杨文,将军吴高又出师攻打永平了。”朱棣听邱福如此一说,脸上竟露出一丝喜色,沉默了半晌的朱棣终于开了口:“那本王便率重兵去解永平之围。”张玉赶忙劝阻:“殿下三思,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就要来到北平,我们劳师远征,北上解永平之围,再回师对抗李景隆必是人困马乏,劳累不堪。这可是犯了用兵之大忌啊。”朱棣面露微笑,“咱们留在北平整军待战李景隆又如何?李景隆有五十万大军,而我们现在只有十余万人。区区十余万对抗朝廷五十万大军,能有多大胜算?”众人听了朱棣的话都沉默了,朱棣起身缓缓走到了朱高炽面前,说道:“高炽,朝廷派五十万大军来围剿我北平,我北平这些兵力就算以死相拼也是徒劳,父王必须先解永平之围,待解了永平之围,再秘密改道,去你十七叔那儿借兵,北平城就由你来坚守,北平诸事,你与你母妃商议。切记,只宜坚守,万不可出战。”“是,父王。十七叔带甲八万,革车六千,麾下又有朵颜三卫骑兵,若能借兵,便可对付朝廷五十万大军。借兵一事,父王可有把握?”“建文早就防范着你十七叔了,为防范其他藩王应和,建文便召你十五叔与十七叔去南京,虽然你十五叔回了南京,可你十七叔仍在大宁,建文便削了你十七叔的王府三护卫。老十七何等精明之人,岂不知唇亡齿寒之理,我若兵败,他也难逃被废之灾。你且守好北平,父王借到兵,便回师解北平之围。”朱高炽连连称是。听到此处,一直沉默的道衍开口问道:“殿下欲留多少兵力与世子守北平?”“十余万燕军皆随本王去大宁,北平只留老弱兵士一万人,以据朝廷之师。”此言一出,众人皆惊,张玉赶忙问道:“殿下,万人何以据五十万雄师?”朱棣叹了口气,“大宁借兵之事不得张扬,否则事难成矣。此时正好永平被辽东军所围,我等佯装带兵去救援永平,解永平之围后便秘密奔向大宁,这才不易察觉。若救援永平不带重兵前去,不免引人怀疑。本王也是没有办法。”朱棣说着,又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高炽,此次守北平难为你了,北平之事,就全靠你了。”高炽正色说道:“父王放心,高炽定当尽心竭力,誓死守卫北平。”
商议好借兵之事,朱棣带着道衍、张玉、朱能、邱福、朱高煦、马煜、马三保等兵将十几万人起身,临行之时,突然听身后一女子喊道:“殿下。”朱棣回头看去,正是玉竹带着郁离赶到了燕王府门前。玉竹疾步上前,“殿下征乃儿不花时,朔漠之上,天降大雪,寒冷非常,虽然‘不战而屈人之兵’,可自那以后便落下了咳疾与风湿的病症,最怕天寒,如今天气又转寒了,北地更是寒冷多风,妾这几日连夜赶制了这件厚斗篷,殿下披上它御寒吧。”玉竹边说着边将斗篷披在朱棣身上,朱棣拉起玉竹的手,“等本王回来。”说完,朱棣便跨上了战马,玉竹追上前去,说道:“‘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朱棣看着玉竹,说道:“‘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朱棣说完长叹了一口气又说道:“回府吧,等本王回来。”说完便调转马头带着大军离开了。玉竹边望着朱棣远去的背影边用罗帕拭去泪水,直到不见了大军的踪迹,郁离才在一旁劝说:“夫人,外边冷,咱们回去吧。”玉竹自语着:“‘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玉竹一声长叹,不舍地同郁离回了燕王府。
燕王朱棣带着军队来到了永平,与辽东军展开激战,虽然燕军士气高涨,但辽东军守将吴高率军奋勇拼杀,双方僵持在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