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盛世明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sp; 朱棣踉踉跄跄地走着,如愿便在一旁搀扶,戴原礼等人在后随行,直至行到乾清宫,朱棣斜躺在龙床上,戴原礼上前切脉,过了一会,戴原礼说道:“陛下近日既操劳国事又忧心皇后,咳疾的病症早便犯了,今日更是急火攻心,才猛咳了那一阵,罗帕上的血乃是咳破了喉咙所致。臣这便去御药房熬药去,劳烦赵王妃先服侍陛下进些清水,润润喉咙。”如愿点点头,“好,有劳戴太医了。”戴原礼退出了乾清宫。如愿喂朱棣进了些清水,又将被子盖在朱棣身上说道:“父皇近日忙于政事,几夜都没合眼,太常寺已去准备母后丧葬事宜,父皇在此休息一会,如愿在侧伺候。”朱棣此刻恐怕不需要如愿用任何语言去安慰,只是守在他身边便能缓解一份伤痛。
长寿宫里,韩彩霓穿着素衣正在抄写佛经,听到外面的喧闹声,便唤来了金黑,问道:“奶娘,今日外面怎的如此喧闹?”金黑哽咽着答道:“娘娘,徐皇后殁了。”话音刚落,惊得韩彩霓将手上的笔掉在了地上,韩彩霓顿时泪如雨下,起身指着西北方问道:“那可是坤宁宫的方向?”金黑答道:“正是。”韩彩霓朝着坤宁宫的方向跪了下来,含泪叩了三个响头。
深夜了,悲伤至极的朱棣还不曾用膳,马煜拿着一个四层的食盒走进乾清宫,劝道:“陛下都一天未进膳了,尚膳监都将御膳热了好几遍了。陛下节哀,要保重圣躬,您就起身吃一点吧。”朱棣有气无力地说道:“朕吃不下,你先下去吧。”马煜看看一边的如愿,如愿走到马煜面前,“有劳马公公,马公公劳累了一日,暂且歇息一会,本宫侍奉父皇进膳。”马煜将食盒交与如愿,“谢赵王妃,老奴告退。”如愿点点头,马煜便退下了。
如愿悄声将食盒上的黄布袱取下来,打开食盒,将四层膳食都放在案桌上,然后将徐皇后赐予她的碧玉簪改插在发髻显眼的位置上,再走到朱棣龙床前,俯下身来说道:“父皇,该进膳了。”朱棣缓缓睁开眼睛,正好看到了如愿发髻上的碧玉簪,说道:“你母后把这碧玉簪给了你了?”“是,母后说,这是父皇当年给母后的,把这碧玉簪留给儿臣,或许用得上。”朱棣说道:“那还是在燕王府的时候,那几日,你母后心神不宁,不思饮食,朕在阴阳生那里求了这碧玉簪,为的便是给你母后宁神、进食。皇后真是了解朕,她都料到了今日是你陪在父皇这里,便把这碧玉簪留给了你。”朱棣说到这里,眼角又淌下了泪水,哽咽着说道:“如愿,扶父皇起身,你母后让朕进膳。”
如愿扶着朱棣坐在案桌前,朱棣拿起筷箸,便吃了起来。可朱棣吃着吃着,突然失声痛哭起来。如愿轻轻说道:“父皇哭着进膳,这龙体如何受得了?”朱棣哭着说道:“朕想念令仪。”如愿拔下那碧玉簪放在朱棣手中,“母后何尝不想念父皇?其实母后走的时候很安详。她伏在父皇的肩上,父皇静静地将送她走了。如愿未入宫之时,常听家中的长辈说,夫妻之间,先走的那位是有福之人。”朱棣问道:“那是为何呢?”“因为有此生最爱在侧,人走的时候有人送便是好的,何况还是与自己相伴一生的最爱。”“那待朕走的时候,便孤苦一人了。”如愿赶忙说道:“父皇还有我们。”朱棣看了看如愿,“到时候,如愿送父皇走好不好?”如愿赶紧跪在地上,“父皇别说如此晦气的话,父皇万寿无疆……”如愿还未说完,就被朱棣扶起来。朱棣叹了口气,“人哪有不走的?朕才不学那些糊涂帝王寻什么长生之法。朕只求在有生之年一展胸中抱负,为太祖缔造个太平盛世,为子孙奠定下万代基业,为百姓实现那家给人足。到时候,朕与令仪葬在一处,永不分开。”如愿用罗帕拭去朱棣眼角的泪水,说道:“永乐盛世的宏愿,父皇定会达成。”朱棣看着如愿,说道:“朕走的时候,如愿送父皇走吧?”如愿点点头,“好,父皇放心,待父皇年纪大了,父皇若哪一日卧病在床,如愿便尽心侍奉着,直到把父皇送走。”朱棣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愿将筷箸递到朱棣手中,“父皇快进膳吧。”朱棣接过筷箸,自语道:“令仪,待大明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朕便来陪你。”说完,朱棣勉强着继续进膳。
令仪还未安葬,朱棣便急忙召来了杨荣,杨荣跪倒在地,朱棣说道:“勉仁,你带着阴阳生到北京去,寻一处吉壤,朕要建陵。”“陛下是想在北京安葬皇后?”朱棣用坚定的目光看着杨荣,“对,朕是定要将国都迁到北京的,朕不能将皇后孤单的葬在南京,百年之后,朕要与皇后合葬。”杨荣问道:“只是建陵要好些年。治丧期过,皇后安葬何处?”朱棣说道:“先将皇后葬在南京,待北京皇陵建成后,再将皇后迁葬。”听朱棣如此吩咐,杨荣赶忙说道:“臣领旨。”
徐令仪被暂时葬在了南京,随后朱棣降旨,将北京昌平地区的一块吉壤圈为陵区,封其山为天寿山。朝臣看出了朱棣迁都的心思。对于朱棣的这道旨意,朝臣纷纷上疏反对。朱棣盛怒之下,谪贬了一批官员,这才将北京圈陵的风波平息。
这日,朱棣思念令仪,不知不觉走到了坤宁宫。陶菊等婢女宦官们都赶忙施礼,朱棣说道:“朕此生不会再立后,这坤宁宫就给徐皇后留着,你们还像往常一样在这坤宁宫伺候着,坤宁宫的摆设就如皇后在时一般,不准有改动。陶菊,坤宁宫中的菊花你要照看好,待到秋日,这满园的菊花便开了。皇后自小倾慕陶渊明,总想着能与朕采菊东篱,每年菊花开的时节,朕都会来坤宁宫陪皇后采菊,从前是,以后还是。”陶菊哽咽着应道:“是,陛下。”朱棣转身看着坤宁宫的菊园,此时不是菊花盛开的季节,菊园中一片碧绿,一阵微风吹来,那满园绿色的枝叶随风摇摆着,朱棣顿觉一阵凄凉,悲声说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令仪,你可记得?当年你在燕王府吟这首诗的时候,朕说日后会送你满园的菊花。如今朕富有四海,可你宫中就空剩下这满园菊花了。不过你放心,朕绝不会将你独自留在南京。等北京皇陵建好,你便先住进去。待朕把这大明江山治理好,给子孙们留下太平盛世,朕便来陪伴你,到时候,咱们夫妻永远不分开。”
bsp; 朱棣踉踉跄跄地走着,如愿便在一旁搀扶,戴原礼等人在后随行,直至行到乾清宫,朱棣斜躺在龙床上,戴原礼上前切脉,过了一会,戴原礼说道:“陛下近日既操劳国事又忧心皇后,咳疾的病症早便犯了,今日更是急火攻心,才猛咳了那一阵,罗帕上的血乃是咳破了喉咙所致。臣这便去御药房熬药去,劳烦赵王妃先服侍陛下进些清水,润润喉咙。”如愿点点头,“好,有劳戴太医了。”戴原礼退出了乾清宫。如愿喂朱棣进了些清水,又将被子盖在朱棣身上说道:“父皇近日忙于政事,几夜都没合眼,太常寺已去准备母后丧葬事宜,父皇在此休息一会,如愿在侧伺候。”朱棣此刻恐怕不需要如愿用任何语言去安慰,只是守在他身边便能缓解一份伤痛。
长寿宫里,韩彩霓穿着素衣正在抄写佛经,听到外面的喧闹声,便唤来了金黑,问道:“奶娘,今日外面怎的如此喧闹?”金黑哽咽着答道:“娘娘,徐皇后殁了。”话音刚落,惊得韩彩霓将手上的笔掉在了地上,韩彩霓顿时泪如雨下,起身指着西北方问道:“那可是坤宁宫的方向?”金黑答道:“正是。”韩彩霓朝着坤宁宫的方向跪了下来,含泪叩了三个响头。
深夜了,悲伤至极的朱棣还不曾用膳,马煜拿着一个四层的食盒走进乾清宫,劝道:“陛下都一天未进膳了,尚膳监都将御膳热了好几遍了。陛下节哀,要保重圣躬,您就起身吃一点吧。”朱棣有气无力地说道:“朕吃不下,你先下去吧。”马煜看看一边的如愿,如愿走到马煜面前,“有劳马公公,马公公劳累了一日,暂且歇息一会,本宫侍奉父皇进膳。”马煜将食盒交与如愿,“谢赵王妃,老奴告退。”如愿点点头,马煜便退下了。
如愿悄声将食盒上的黄布袱取下来,打开食盒,将四层膳食都放在案桌上,然后将徐皇后赐予她的碧玉簪改插在发髻显眼的位置上,再走到朱棣龙床前,俯下身来说道:“父皇,该进膳了。”朱棣缓缓睁开眼睛,正好看到了如愿发髻上的碧玉簪,说道:“你母后把这碧玉簪给了你了?”“是,母后说,这是父皇当年给母后的,把这碧玉簪留给儿臣,或许用得上。”朱棣说道:“那还是在燕王府的时候,那几日,你母后心神不宁,不思饮食,朕在阴阳生那里求了这碧玉簪,为的便是给你母后宁神、进食。皇后真是了解朕,她都料到了今日是你陪在父皇这里,便把这碧玉簪留给了你。”朱棣说到这里,眼角又淌下了泪水,哽咽着说道:“如愿,扶父皇起身,你母后让朕进膳。”
如愿扶着朱棣坐在案桌前,朱棣拿起筷箸,便吃了起来。可朱棣吃着吃着,突然失声痛哭起来。如愿轻轻说道:“父皇哭着进膳,这龙体如何受得了?”朱棣哭着说道:“朕想念令仪。”如愿拔下那碧玉簪放在朱棣手中,“母后何尝不想念父皇?其实母后走的时候很安详。她伏在父皇的肩上,父皇静静地将送她走了。如愿未入宫之时,常听家中的长辈说,夫妻之间,先走的那位是有福之人。”朱棣问道:“那是为何呢?”“因为有此生最爱在侧,人走的时候有人送便是好的,何况还是与自己相伴一生的最爱。”“那待朕走的时候,便孤苦一人了。”如愿赶忙说道:“父皇还有我们。”朱棣看了看如愿,“到时候,如愿送父皇走好不好?”如愿赶紧跪在地上,“父皇别说如此晦气的话,父皇万寿无疆……”如愿还未说完,就被朱棣扶起来。朱棣叹了口气,“人哪有不走的?朕才不学那些糊涂帝王寻什么长生之法。朕只求在有生之年一展胸中抱负,为太祖缔造个太平盛世,为子孙奠定下万代基业,为百姓实现那家给人足。到时候,朕与令仪葬在一处,永不分开。”如愿用罗帕拭去朱棣眼角的泪水,说道:“永乐盛世的宏愿,父皇定会达成。”朱棣看着如愿,说道:“朕走的时候,如愿送父皇走吧?”如愿点点头,“好,父皇放心,待父皇年纪大了,父皇若哪一日卧病在床,如愿便尽心侍奉着,直到把父皇送走。”朱棣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愿将筷箸递到朱棣手中,“父皇快进膳吧。”朱棣接过筷箸,自语道:“令仪,待大明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朕便来陪你。”说完,朱棣勉强着继续进膳。
令仪还未安葬,朱棣便急忙召来了杨荣,杨荣跪倒在地,朱棣说道:“勉仁,你带着阴阳生到北京去,寻一处吉壤,朕要建陵。”“陛下是想在北京安葬皇后?”朱棣用坚定的目光看着杨荣,“对,朕是定要将国都迁到北京的,朕不能将皇后孤单的葬在南京,百年之后,朕要与皇后合葬。”杨荣问道:“只是建陵要好些年。治丧期过,皇后安葬何处?”朱棣说道:“先将皇后葬在南京,待北京皇陵建成后,再将皇后迁葬。”听朱棣如此吩咐,杨荣赶忙说道:“臣领旨。”
徐令仪被暂时葬在了南京,随后朱棣降旨,将北京昌平地区的一块吉壤圈为陵区,封其山为天寿山。朝臣看出了朱棣迁都的心思。对于朱棣的这道旨意,朝臣纷纷上疏反对。朱棣盛怒之下,谪贬了一批官员,这才将北京圈陵的风波平息。
这日,朱棣思念令仪,不知不觉走到了坤宁宫。陶菊等婢女宦官们都赶忙施礼,朱棣说道:“朕此生不会再立后,这坤宁宫就给徐皇后留着,你们还像往常一样在这坤宁宫伺候着,坤宁宫的摆设就如皇后在时一般,不准有改动。陶菊,坤宁宫中的菊花你要照看好,待到秋日,这满园的菊花便开了。皇后自小倾慕陶渊明,总想着能与朕采菊东篱,每年菊花开的时节,朕都会来坤宁宫陪皇后采菊,从前是,以后还是。”陶菊哽咽着应道:“是,陛下。”朱棣转身看着坤宁宫的菊园,此时不是菊花盛开的季节,菊园中一片碧绿,一阵微风吹来,那满园绿色的枝叶随风摇摆着,朱棣顿觉一阵凄凉,悲声说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令仪,你可记得?当年你在燕王府吟这首诗的时候,朕说日后会送你满园的菊花。如今朕富有四海,可你宫中就空剩下这满园菊花了。不过你放心,朕绝不会将你独自留在南京。等北京皇陵建好,你便先住进去。待朕把这大明江山治理好,给子孙们留下太平盛世,朕便来陪伴你,到时候,咱们夫妻永远不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