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闺甜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音。
容韫和收拾完毕之后,照旧奔向了小厨房,小银挑子里的牛奶,里面加了酥糖。熬的化在了里面。热乎乎的,香极了!
罗采蕾则按照容韫和前几日说的法子做了葱饼,都是温洞子里存着的。饼香的冲鼻子。
以前在现代时看卫风写的《幼学记事》,看到里面的葱饼做法,馋的姜澜璧不得了,现在一做。竟然还很成功。
“这个饼里一共放了五种葱,每种的切法用法都不同。香葱是切的碎末儿。珠葱只用了葱白,野葱取的青尾尖,水葱儿是拧了汁和进了油面里面。旱葱剖开後抹过锅底,再过油煎饼。所以每种葱的香气都各各不同,却又相互承托,虽然闻著是一样的香。但是吃起来,一层层的口感却是不一样的哦。”
厨房的地上铺着大块石砖。整整齐齐井井有条一尘不染,房梁上挂着风干的鸡鸭鹅腊肉等东西,灶台很大、很干净,灶台外是一张平板的大桌子,桌子旁是一流动水槽,看来也是机关,桌子上有各式白色小罐,各式菜刀有条不紊的放在一个木头架子上,随手就能抽出来。
总之,什么都很是地方,可以想见在这里做菜是件舒服的事情。
这边有个水盆,里面有好几条品种各异的大鱼在悠闲的游动,那边的木架子上,分别摆着好些新鲜蔬菜,灶台远处有个大筐,里面有着劈的细碎的木柴。
灶台上摆着一盏蜡烛,这蜡烛有小孩儿手臂大小,光很大很稳定,没有什么气味。
而光,被屋子四角处设置精妙的镜子反射,从而让整间屋子变得十分明亮。
真是巧思。
这些神奇的机关摆设,都是罗采蕾和谭英远带来的,据说是由江湖中最有名的机关师“鬼手”制作出来的,极为精妙。
容韫和一面看着这厨房中众人忙碌的景象,一面在脑海中迅速地盘算着现在的物价。
如今这大陈的物价水平,大致是和她在现代时看到的历史记录中,明朝万历年间的工资水平和物价水平差不多相同的。
大米通价:史记明朝1两白银购大米2石,(明一石=188。8斤),折合人民币白银1两=人民币660。8元。(明万历年)
柴薪皂隶:给当官的跟班,买柴烧水、干杂活。年收入20两,计13216元。(国。家规定正堂可以有四名柴薪皂隶,县丞二员各二名,主簿二名,典史一名;以上官员,每人用马夫一名,国。家付工资。)
马夫:给政。府公务员赶马,出差办事使用。年收入40两。计每年26432元。
低级丫环:年收入18两。中级:25两。高级:35两计23128元。
明朝县官:正七品每月俸禄7。5石(或支取年俸银45两),现在2006年米价在1。5-2元之间,按1。75元计,以下同。实际收入7。5*188。8*1。75=2478元。每年约3万元。其它收入:柴薪皂隶4个、马夫一个,这5个人繇赋工资由国。家支付。冬夏官服和笔墨费由国。家补贴。
税收:小商小贩年经销额小于20两的免税,也就是一年生意做不到13000元的免税。大于20两的税率每两1分五厘,即收税1。5%。
明朝物价:
大米白银1两=2石即377。6斤。合人民币1。75元/斤。
上等猪肉白银1钱六分=8斤合人民币13。2元/斤。
上等羊肉白银1钱二分=8斤合人民币9。5元/斤
牛肉五斤白银七分五厘合人民币9。9元/斤
五斤重大鲤鱼价白银1钱合人民币13。2元/斤
栗子五斤价白银6分五厘合人民币8。6元/斤
活肥鸡一只价白银4分合人民币26。4元/只
白布四匹价白银8钱合人民币元132。2元/匹
绵花一斤价白银6分合人民币39。6元/斤
高级红枣100斤价白银2两5钱合人民币16。5元/斤
而在前世薛五娘的记忆中,和这容韫和原主的记忆中,虽然京城的物价较之其他各地要普遍的高一些,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大致差不了多少的。
案板上摆着南瓜、鲜藕、鱼、黄瓜、冬瓜好几样青菜,不仅有辣椒、还有辣芥菜,大妞用稻草和柴火把鏊子烧的热热的,那边把厨房外的小烤炉烧起来。
这小烤炉还是前些日子按照容韫和的描述,罗采蕾和谭英远花费了很大的功夫,最后还请了村里的匠人来帮忙才砌成的,试做了好几次,蛋糕什么的成功率不高,但是烤串之类的倒是效果显著。
大妞急急忙忙的调了蛋液,那边切了些香蕉,准备弄个简易香蕉卷饼。
蛋饼烙好之后,吕妈妈迅速的刷上些奶油,把香蕉块铺上再卷好,那边火烧得挺快,不错,放进去烤,一会儿再拿出来刷上一层蛋黄液再进去烤!
最后洒上点樱桃丝!
厨房里的灶上,滚着奶白的高汤,鲜河虾和芥菜的小馄饨,皮薄馅多,一口一个,佐料是大蒜叶、小青葱,看得容韫和直咽口水。
香叶煮花生米、鸡肉冻、芥末腌小青菜,略微呛鼻,看上去是好看的金黄色。
整整齐齐的摆在盘子里,又温了一壶甜酒。
再加上天气冷了,容韫和也喜欢吃些甜点,这做些冻子类的东西倒是方便许多,大妞取了几个式样精巧的小铜杯,挑了花色可爱的,把藕粉煮好,加了糖渍果子和干花瓣,蒸完再冻,从铜杯里扣出来,粉粉的很好看,再调些蜜汁浇上去。
简易布丁就完成了!
吃过饭,左右最近天气太寒冷,什么事情也做不了,众人便围坐在火盆旁边,听着蔡百瑞说着家常。
屋子里烛光很亮,暖炉里的炭火正旺,上面煮着茶,火里扔了几颗红枣,有微微的暖香。
“我们家本来在北方,可是那年大旱,家里的田本来就不多,爹娘又早死了,我跟着哥哥嫂嫂三口人一起逃荒。”(未完待续。)
音。
容韫和收拾完毕之后,照旧奔向了小厨房,小银挑子里的牛奶,里面加了酥糖。熬的化在了里面。热乎乎的,香极了!
罗采蕾则按照容韫和前几日说的法子做了葱饼,都是温洞子里存着的。饼香的冲鼻子。
以前在现代时看卫风写的《幼学记事》,看到里面的葱饼做法,馋的姜澜璧不得了,现在一做。竟然还很成功。
“这个饼里一共放了五种葱,每种的切法用法都不同。香葱是切的碎末儿。珠葱只用了葱白,野葱取的青尾尖,水葱儿是拧了汁和进了油面里面。旱葱剖开後抹过锅底,再过油煎饼。所以每种葱的香气都各各不同,却又相互承托,虽然闻著是一样的香。但是吃起来,一层层的口感却是不一样的哦。”
厨房的地上铺着大块石砖。整整齐齐井井有条一尘不染,房梁上挂着风干的鸡鸭鹅腊肉等东西,灶台很大、很干净,灶台外是一张平板的大桌子,桌子旁是一流动水槽,看来也是机关,桌子上有各式白色小罐,各式菜刀有条不紊的放在一个木头架子上,随手就能抽出来。
总之,什么都很是地方,可以想见在这里做菜是件舒服的事情。
这边有个水盆,里面有好几条品种各异的大鱼在悠闲的游动,那边的木架子上,分别摆着好些新鲜蔬菜,灶台远处有个大筐,里面有着劈的细碎的木柴。
灶台上摆着一盏蜡烛,这蜡烛有小孩儿手臂大小,光很大很稳定,没有什么气味。
而光,被屋子四角处设置精妙的镜子反射,从而让整间屋子变得十分明亮。
真是巧思。
这些神奇的机关摆设,都是罗采蕾和谭英远带来的,据说是由江湖中最有名的机关师“鬼手”制作出来的,极为精妙。
容韫和一面看着这厨房中众人忙碌的景象,一面在脑海中迅速地盘算着现在的物价。
如今这大陈的物价水平,大致是和她在现代时看到的历史记录中,明朝万历年间的工资水平和物价水平差不多相同的。
大米通价:史记明朝1两白银购大米2石,(明一石=188。8斤),折合人民币白银1两=人民币660。8元。(明万历年)
柴薪皂隶:给当官的跟班,买柴烧水、干杂活。年收入20两,计13216元。(国。家规定正堂可以有四名柴薪皂隶,县丞二员各二名,主簿二名,典史一名;以上官员,每人用马夫一名,国。家付工资。)
马夫:给政。府公务员赶马,出差办事使用。年收入40两。计每年26432元。
低级丫环:年收入18两。中级:25两。高级:35两计23128元。
明朝县官:正七品每月俸禄7。5石(或支取年俸银45两),现在2006年米价在1。5-2元之间,按1。75元计,以下同。实际收入7。5*188。8*1。75=2478元。每年约3万元。其它收入:柴薪皂隶4个、马夫一个,这5个人繇赋工资由国。家支付。冬夏官服和笔墨费由国。家补贴。
税收:小商小贩年经销额小于20两的免税,也就是一年生意做不到13000元的免税。大于20两的税率每两1分五厘,即收税1。5%。
明朝物价:
大米白银1两=2石即377。6斤。合人民币1。75元/斤。
上等猪肉白银1钱六分=8斤合人民币13。2元/斤。
上等羊肉白银1钱二分=8斤合人民币9。5元/斤
牛肉五斤白银七分五厘合人民币9。9元/斤
五斤重大鲤鱼价白银1钱合人民币13。2元/斤
栗子五斤价白银6分五厘合人民币8。6元/斤
活肥鸡一只价白银4分合人民币26。4元/只
白布四匹价白银8钱合人民币元132。2元/匹
绵花一斤价白银6分合人民币39。6元/斤
高级红枣100斤价白银2两5钱合人民币16。5元/斤
而在前世薛五娘的记忆中,和这容韫和原主的记忆中,虽然京城的物价较之其他各地要普遍的高一些,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大致差不了多少的。
案板上摆着南瓜、鲜藕、鱼、黄瓜、冬瓜好几样青菜,不仅有辣椒、还有辣芥菜,大妞用稻草和柴火把鏊子烧的热热的,那边把厨房外的小烤炉烧起来。
这小烤炉还是前些日子按照容韫和的描述,罗采蕾和谭英远花费了很大的功夫,最后还请了村里的匠人来帮忙才砌成的,试做了好几次,蛋糕什么的成功率不高,但是烤串之类的倒是效果显著。
大妞急急忙忙的调了蛋液,那边切了些香蕉,准备弄个简易香蕉卷饼。
蛋饼烙好之后,吕妈妈迅速的刷上些奶油,把香蕉块铺上再卷好,那边火烧得挺快,不错,放进去烤,一会儿再拿出来刷上一层蛋黄液再进去烤!
最后洒上点樱桃丝!
厨房里的灶上,滚着奶白的高汤,鲜河虾和芥菜的小馄饨,皮薄馅多,一口一个,佐料是大蒜叶、小青葱,看得容韫和直咽口水。
香叶煮花生米、鸡肉冻、芥末腌小青菜,略微呛鼻,看上去是好看的金黄色。
整整齐齐的摆在盘子里,又温了一壶甜酒。
再加上天气冷了,容韫和也喜欢吃些甜点,这做些冻子类的东西倒是方便许多,大妞取了几个式样精巧的小铜杯,挑了花色可爱的,把藕粉煮好,加了糖渍果子和干花瓣,蒸完再冻,从铜杯里扣出来,粉粉的很好看,再调些蜜汁浇上去。
简易布丁就完成了!
吃过饭,左右最近天气太寒冷,什么事情也做不了,众人便围坐在火盆旁边,听着蔡百瑞说着家常。
屋子里烛光很亮,暖炉里的炭火正旺,上面煮着茶,火里扔了几颗红枣,有微微的暖香。
“我们家本来在北方,可是那年大旱,家里的田本来就不多,爹娘又早死了,我跟着哥哥嫂嫂三口人一起逃荒。”(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