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日月当空照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然高兴,有一种得遇知音的感受,但是过了一会儿他却说道:“陛下,此等作物,虽然高产,且极易种植存活,但眼下臣培育出来的良种尚不多。
“臣建议明年春,陛下可先在京畿附近划出一块田庄种植,到了秋季,此物两种则数十倍于当前,到了后年即可在直隶、九边,乃至陕西、山西等地逐渐推广种植。”
朱大明也知道这种事情不能急,但是到了崇祯元年以后,整个天下就开始乱了,由不得朱大明不急啊。
徐光启看朱大明沉吟不语,接着说道:“陛下,此物在闽南、粤北等地,已经种植多年,朝廷或许可以去文福建、广东等地州府,由其进献良种,若能在北地种植成功,也算是多了一条推广的法子。”
既然没有别的办法,朱大明也只好接受这个现实,请徐光启尽快起草一个折子,把请求试种和推广种植玉米、土豆和甘薯的事情写清楚,然后转发天下
说到这里,朱大明又说道:“徐爱卿既然认为培育良种至关重要,朕想,不如就在京畿周边的通州,开设一个农事院,专门安顿这几年来跟随爱卿在天津试验的人才,同时招募更多的人手,在为朝廷培育良种的同时,担起推广土豆、玉米和地瓜种植的职责。
“至于开办农事院的银子,朕的内库每年拿出十万两,然后朕再责令户部每年拨付十万两,供卿等研究使用。”
至于执掌农事院的人选,目前只能是徐光启来亲自兼任了。
还有一个合适人选,那就是写出《农政全书》的宋应星,但是这个人,目前还在江南游学,要到了明年的时候才会来北京参加会试,到时候朱大明当然会留下他,但是现在,他还不想过多介入这些人的成长过程。
徐光启听了皇帝的想法,当即领旨谢恩,这也是他多年的梦想,如今皇帝给了施展平生抱负的广阔舞台,还有什么理由不尽力而为呢。
见完皇帝的第二天,徐光启与内阁阁臣以及礼部的官员们见了个面,然后就在司礼监秉笔太监的陪同下,到了顺天府衙,与新任顺天府尹杨鹤见了面。
再然后,就是在杨鹤等人的陪同下,马不停蹄地赶赴通州,按照皇帝的想法,找到杨应乾,要来一处原本拨给军屯司用来募民屯田的田庄,算是敲定了农事院的地址,连着忙了几,天总算是安顿下来,开始布置和办理皇帝交办的劝农任务。
当然了,作为礼部尚书的徐光启,不可能在农事院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考虑到古代劝农的职责,本来也归属在礼部,只要作为礼部尚书的徐光启重视,至于具体谁来管对朱大明来说并不重要。
好在徐光启也有一群追随者和助手要安排,其中也有不少优秀的农业专家,比如徐光启的儿子徐骥,孙子徐尔默等,在搞八股文上都不行,后来走的都是杂学的路子,作为徐光启的助手,在算学、物理以及农学上,也算是做出了一些成就,如今这些从天津带来的人,也都被安排在了通州的农事院,算是有了个不错的归宿。
然高兴,有一种得遇知音的感受,但是过了一会儿他却说道:“陛下,此等作物,虽然高产,且极易种植存活,但眼下臣培育出来的良种尚不多。
“臣建议明年春,陛下可先在京畿附近划出一块田庄种植,到了秋季,此物两种则数十倍于当前,到了后年即可在直隶、九边,乃至陕西、山西等地逐渐推广种植。”
朱大明也知道这种事情不能急,但是到了崇祯元年以后,整个天下就开始乱了,由不得朱大明不急啊。
徐光启看朱大明沉吟不语,接着说道:“陛下,此物在闽南、粤北等地,已经种植多年,朝廷或许可以去文福建、广东等地州府,由其进献良种,若能在北地种植成功,也算是多了一条推广的法子。”
既然没有别的办法,朱大明也只好接受这个现实,请徐光启尽快起草一个折子,把请求试种和推广种植玉米、土豆和甘薯的事情写清楚,然后转发天下
说到这里,朱大明又说道:“徐爱卿既然认为培育良种至关重要,朕想,不如就在京畿周边的通州,开设一个农事院,专门安顿这几年来跟随爱卿在天津试验的人才,同时招募更多的人手,在为朝廷培育良种的同时,担起推广土豆、玉米和地瓜种植的职责。
“至于开办农事院的银子,朕的内库每年拿出十万两,然后朕再责令户部每年拨付十万两,供卿等研究使用。”
至于执掌农事院的人选,目前只能是徐光启来亲自兼任了。
还有一个合适人选,那就是写出《农政全书》的宋应星,但是这个人,目前还在江南游学,要到了明年的时候才会来北京参加会试,到时候朱大明当然会留下他,但是现在,他还不想过多介入这些人的成长过程。
徐光启听了皇帝的想法,当即领旨谢恩,这也是他多年的梦想,如今皇帝给了施展平生抱负的广阔舞台,还有什么理由不尽力而为呢。
见完皇帝的第二天,徐光启与内阁阁臣以及礼部的官员们见了个面,然后就在司礼监秉笔太监的陪同下,到了顺天府衙,与新任顺天府尹杨鹤见了面。
再然后,就是在杨鹤等人的陪同下,马不停蹄地赶赴通州,按照皇帝的想法,找到杨应乾,要来一处原本拨给军屯司用来募民屯田的田庄,算是敲定了农事院的地址,连着忙了几,天总算是安顿下来,开始布置和办理皇帝交办的劝农任务。
当然了,作为礼部尚书的徐光启,不可能在农事院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考虑到古代劝农的职责,本来也归属在礼部,只要作为礼部尚书的徐光启重视,至于具体谁来管对朱大明来说并不重要。
好在徐光启也有一群追随者和助手要安排,其中也有不少优秀的农业专家,比如徐光启的儿子徐骥,孙子徐尔默等,在搞八股文上都不行,后来走的都是杂学的路子,作为徐光启的助手,在算学、物理以及农学上,也算是做出了一些成就,如今这些从天津带来的人,也都被安排在了通州的农事院,算是有了个不错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