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日月当空照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着将他从京师朝堂之上调开的考虑,但是让他以三十五岁的年龄,升任南京礼部尚书,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份天大的恩典了。
别人这么看,周延儒自己也是这么看的。
因为在明朝的历史上,六部尚书已经是绝大多数文官一生的仕途巅峰了,绝大多数官员混不到这个位置,少数人混到了这个位置上的时候,也基本上都已经六七十岁的老人了。
当然,年轻一点的尚书并不是没有过,但多少都得过了四十吧,像周延儒这样三十多岁就当尚书的,可以说绝无仅有。
所以周延儒领旨之后,很快就收拾停当,举家南下,到南京上任去了,颇有一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意思。
南下官员集体陛辞之时,皇帝交代他的那些话,他也很清楚其中的意思,说到底,还是皇帝对东林党在江南士林势力过于庞大有多忌惮罢了。
而他对自己任职南京礼部尚书的使命,也很清楚,那就是想办法瓦解东林党人对江南士林的控制,同时改变江南士林喜欢坐而论道、崇尚清议的文风士风。
当时皇帝对他说:“魏晋士林崇尚清议玄谈而不务实,然后有五胡乱华之惨祸。唐宋末世先有党争起于朝堂,而后有亡国亡天下之结果。卿等到了南都,一边要支持开海,一边要收拾人心。
“要总结一下魏晋、唐宋亡国亡天下之原因教训,扭转江南士林崇尚空谈清议之恶劣习气。
“至于如何去做,朕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但朕这里有几条原则,卿等务必遵之而行。一曰尚新,二曰崇实,三曰重史,四曰察外。
“前面三条,不用朕多说了,卿等都是科举出身,熟读经史,满腹经纶,自然知道朕的意思。
“朕今日单说这第四条,察外。而所谓察外,就是打开视野,睁眼看世界,不管是儒释道,不管是海内外,士林子弟都要有所了解,有所掌握。
“特别是海外泰西诸夷之寰宇地理、历史风俗,乃至百工之学,都要广泛搜罗编撰,在江南县学、府学以及南京国子监、翰林院中广,为倡导传播,务必使江南士林子弟开阔眼界、内外兼修,不再沉溺清议、固步自封。
“江南士林,地近闽浙,开海之后,泰西诸夷往来必多,对于泰西之学的传入,不必害怕,作为南京礼部尚书,一定要悟透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理。”
崇祯皇帝说的这些话,周延儒当然知道这其中的意思,要从根子上清除东林党,就不能再继续鼓励东林党的那一套学说了。
东林党人最初的主张,在学术上是以程朱理学为儒学正统,坚持反对阳明心学,在政治上是鼓吹开放言路,惠商恤民,改革弊政,反对宦官干政。
所以,总体上来说,万历末年的时候,最初的那一批东林党人比如顾宪成、高攀龙、钱一本等东林六君子,都是清正耿直的硬骨头真君子,并不像后来东林党的徒子徒孙们那么不堪,完全沦为了为了门户私利而大搞政治倾轧的党争工具。
比如说东林书院被毁之前那副名闻天下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本身并没有错。
只是后来这些真君子都在与阉党的斗争中死掉了,剩下的要么是半吊子,要么就是软骨头,到了崇祯末年终于沦为了只问门户不问是非的伪君子。
周延儒虽然对东林党的政治主张不感冒,但对于东林党早期的那套学说还是认可的,比如东林党的学术主张中,就有一条,也是反对谈空谈玄,主张重视实际的。
然而如今皇帝既然这样说了,他作为南京的礼部尚书,主管江南士林的学术风气、科举、教育等事务,既不能倡导袖手谈心性的程朱理学,也不能推崇更玄更虚的阳明心学,那就只能另辟蹊径,在重视历史杂学和泰西诸夷之学上做文章了。
是以,当他到了南京,上任了南京礼部尚书兼南京翰林院翰林学士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江阴南岐去请一个奇人,到南京国子监担任助教职务。
着将他从京师朝堂之上调开的考虑,但是让他以三十五岁的年龄,升任南京礼部尚书,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份天大的恩典了。
别人这么看,周延儒自己也是这么看的。
因为在明朝的历史上,六部尚书已经是绝大多数文官一生的仕途巅峰了,绝大多数官员混不到这个位置,少数人混到了这个位置上的时候,也基本上都已经六七十岁的老人了。
当然,年轻一点的尚书并不是没有过,但多少都得过了四十吧,像周延儒这样三十多岁就当尚书的,可以说绝无仅有。
所以周延儒领旨之后,很快就收拾停当,举家南下,到南京上任去了,颇有一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意思。
南下官员集体陛辞之时,皇帝交代他的那些话,他也很清楚其中的意思,说到底,还是皇帝对东林党在江南士林势力过于庞大有多忌惮罢了。
而他对自己任职南京礼部尚书的使命,也很清楚,那就是想办法瓦解东林党人对江南士林的控制,同时改变江南士林喜欢坐而论道、崇尚清议的文风士风。
当时皇帝对他说:“魏晋士林崇尚清议玄谈而不务实,然后有五胡乱华之惨祸。唐宋末世先有党争起于朝堂,而后有亡国亡天下之结果。卿等到了南都,一边要支持开海,一边要收拾人心。
“要总结一下魏晋、唐宋亡国亡天下之原因教训,扭转江南士林崇尚空谈清议之恶劣习气。
“至于如何去做,朕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但朕这里有几条原则,卿等务必遵之而行。一曰尚新,二曰崇实,三曰重史,四曰察外。
“前面三条,不用朕多说了,卿等都是科举出身,熟读经史,满腹经纶,自然知道朕的意思。
“朕今日单说这第四条,察外。而所谓察外,就是打开视野,睁眼看世界,不管是儒释道,不管是海内外,士林子弟都要有所了解,有所掌握。
“特别是海外泰西诸夷之寰宇地理、历史风俗,乃至百工之学,都要广泛搜罗编撰,在江南县学、府学以及南京国子监、翰林院中广,为倡导传播,务必使江南士林子弟开阔眼界、内外兼修,不再沉溺清议、固步自封。
“江南士林,地近闽浙,开海之后,泰西诸夷往来必多,对于泰西之学的传入,不必害怕,作为南京礼部尚书,一定要悟透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理。”
崇祯皇帝说的这些话,周延儒当然知道这其中的意思,要从根子上清除东林党,就不能再继续鼓励东林党的那一套学说了。
东林党人最初的主张,在学术上是以程朱理学为儒学正统,坚持反对阳明心学,在政治上是鼓吹开放言路,惠商恤民,改革弊政,反对宦官干政。
所以,总体上来说,万历末年的时候,最初的那一批东林党人比如顾宪成、高攀龙、钱一本等东林六君子,都是清正耿直的硬骨头真君子,并不像后来东林党的徒子徒孙们那么不堪,完全沦为了为了门户私利而大搞政治倾轧的党争工具。
比如说东林书院被毁之前那副名闻天下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本身并没有错。
只是后来这些真君子都在与阉党的斗争中死掉了,剩下的要么是半吊子,要么就是软骨头,到了崇祯末年终于沦为了只问门户不问是非的伪君子。
周延儒虽然对东林党的政治主张不感冒,但对于东林党早期的那套学说还是认可的,比如东林党的学术主张中,就有一条,也是反对谈空谈玄,主张重视实际的。
然而如今皇帝既然这样说了,他作为南京的礼部尚书,主管江南士林的学术风气、科举、教育等事务,既不能倡导袖手谈心性的程朱理学,也不能推崇更玄更虚的阳明心学,那就只能另辟蹊径,在重视历史杂学和泰西诸夷之学上做文章了。
是以,当他到了南京,上任了南京礼部尚书兼南京翰林院翰林学士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江阴南岐去请一个奇人,到南京国子监担任助教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