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日月当空照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同城下这样的情况,身在三四里外的黄台吉自然看不见。
因此,此时的黄台吉仍是一味地传令强攻强攻!
对于蒙古人的生命,黄台吉比一般女真人看得重一点,但也不过是想要拉拢这些蒙古人罢了。
至于遇上这样的攻坚作战,死掉多少蒙古人对他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
即便是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军队,黄台吉也十分乐见他的旗下军队为了攻城了受损。
黄台吉的这点心思,他的心腹大臣和谋士们无人不知。
就这样,黄台吉大营之中的鼓声不停,大同城外的强攻,就一波接着一波地发起,死在大同城下的蒙古人甚至正蓝旗的旗丁也就越来越多。
直到日色将慕,奥巴汗和其他几位指挥攻城的漠南蒙古部落首领纷纷前来莽古尔泰马前求告,而莽古尔泰也不能让麾下的正蓝旗再承受更大的损失,这场攻城战才告一段落。
奥巴汗和其他几个蒙古部落首领,找完了莽古尔泰之后,接着去找黄台吉,一番哭诉求告之下,终于让黄台吉认识到自己在大同城下可能真的是犯了一个大错。
最终在夕阳落下了城头的时候,终于弄明白了城下情况的黄台吉,果断传令收兵。
而此时,正蓝旗和归附的蒙古部落兵马,已经在大同城外护城河的两边丢下了超过三千具的尸体,伤者更是两倍于此。
其中虽然以归附蒙古部落的人马居多,但是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却也损失不小,比之夺取大同右卫(后世右玉)和左卫(后世左云)的损失也是不遑多让,心中自是气恼不已。
接下来,知道大同坚城的确不可强攻硬取的黄台吉,又回到了原来的打算上面。
但是,他在大同城外整整又等待了两天,可是大同远近周边的明朝守军,特别是预料之中应该会来增援的宣府镇明军,却仍然按兵不动。
到最后,竟然没有一兵一卒前来救援大同。
这个情况令黄台吉以下,包括扬古利、范文程这种自以为对明朝军政内情了如指掌的人,也都有点理解不了,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扬古利向黄台吉进言,要不要再等上一等,或许是明国朝廷的反应实在是太慢,目前还没有商量出对策或者,说不定是因为宣府镇的明军还在等待他们朝廷的命令呢。
事实上,这却是冤枉了宣府镇和居庸关的镇守官军将领们。
倒不是他们不敢来援救大同,也不是他们不愿意来救援大同,而是皇帝在密旨里不允许他们出兵前往大同,而是要他们守好自己的城池。
从建虏兵进漠南的消息传入京师,然后皇帝下令驻守居庸关一带的五军营、三千营备战以来,五军营的总兵江应诏、副总兵黑云龙,还有距离居庸关不远的三千营总兵王廷臣、副总兵刘兴治等人,都通过京营监军御史和各营坐营文官的渠道,向皇帝请战出塞,但都被崇祯皇帝拒绝了。
包括大同被围的消息传来之后,相距不远的宣府镇内,不管是巡抚李养冲,还是总兵侯世禄,又或者是监军御史倪元璐,都赞成出兵救援。
但是,就在他们出兵之前,崇祯皇帝着人送来的密旨,令他们停止了救援大同这个危险的行动,转了全力以赴做起了坚守宣府的谋划。
在崇祯皇帝的盘算之中,大同也好,宣府也好,大明朝经营了二百多年的边防重镇,又岂是建虏和蒙古人这样不善攻坚的军队能够骤然攻下的?
如果大同巡抚、总兵官或者监军御史不是崇祯皇帝熟悉的人选,那么他肯定会担心这些人在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会不会投降的问题,因此就会想方设法给这些人以希望。
但是如今的情况却不是这样。
因为不管是范复粹,还是祖大寿,又或者是吴甡,包括大同的知府马士英,这几个人都是不可能轻易投降建虏的。
祖大寿这样的且不说了。
就是马士英这个在南明史上以奸臣著称的人物,最后在弘光朝廷土崩瓦解,大明王朝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也没有投降满清,而是募兵抗清直至兵败被俘不屈而死。
所以,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对镇守大同的这几个人十分放心,根本不担心他们会开城投降。
既然如此,也就没有必要冒着被建虏和蒙古人围点打援的危险,而... -->>
大同城下这样的情况,身在三四里外的黄台吉自然看不见。
因此,此时的黄台吉仍是一味地传令强攻强攻!
对于蒙古人的生命,黄台吉比一般女真人看得重一点,但也不过是想要拉拢这些蒙古人罢了。
至于遇上这样的攻坚作战,死掉多少蒙古人对他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
即便是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军队,黄台吉也十分乐见他的旗下军队为了攻城了受损。
黄台吉的这点心思,他的心腹大臣和谋士们无人不知。
就这样,黄台吉大营之中的鼓声不停,大同城外的强攻,就一波接着一波地发起,死在大同城下的蒙古人甚至正蓝旗的旗丁也就越来越多。
直到日色将慕,奥巴汗和其他几位指挥攻城的漠南蒙古部落首领纷纷前来莽古尔泰马前求告,而莽古尔泰也不能让麾下的正蓝旗再承受更大的损失,这场攻城战才告一段落。
奥巴汗和其他几个蒙古部落首领,找完了莽古尔泰之后,接着去找黄台吉,一番哭诉求告之下,终于让黄台吉认识到自己在大同城下可能真的是犯了一个大错。
最终在夕阳落下了城头的时候,终于弄明白了城下情况的黄台吉,果断传令收兵。
而此时,正蓝旗和归附的蒙古部落兵马,已经在大同城外护城河的两边丢下了超过三千具的尸体,伤者更是两倍于此。
其中虽然以归附蒙古部落的人马居多,但是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却也损失不小,比之夺取大同右卫(后世右玉)和左卫(后世左云)的损失也是不遑多让,心中自是气恼不已。
接下来,知道大同坚城的确不可强攻硬取的黄台吉,又回到了原来的打算上面。
但是,他在大同城外整整又等待了两天,可是大同远近周边的明朝守军,特别是预料之中应该会来增援的宣府镇明军,却仍然按兵不动。
到最后,竟然没有一兵一卒前来救援大同。
这个情况令黄台吉以下,包括扬古利、范文程这种自以为对明朝军政内情了如指掌的人,也都有点理解不了,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扬古利向黄台吉进言,要不要再等上一等,或许是明国朝廷的反应实在是太慢,目前还没有商量出对策或者,说不定是因为宣府镇的明军还在等待他们朝廷的命令呢。
事实上,这却是冤枉了宣府镇和居庸关的镇守官军将领们。
倒不是他们不敢来援救大同,也不是他们不愿意来救援大同,而是皇帝在密旨里不允许他们出兵前往大同,而是要他们守好自己的城池。
从建虏兵进漠南的消息传入京师,然后皇帝下令驻守居庸关一带的五军营、三千营备战以来,五军营的总兵江应诏、副总兵黑云龙,还有距离居庸关不远的三千营总兵王廷臣、副总兵刘兴治等人,都通过京营监军御史和各营坐营文官的渠道,向皇帝请战出塞,但都被崇祯皇帝拒绝了。
包括大同被围的消息传来之后,相距不远的宣府镇内,不管是巡抚李养冲,还是总兵侯世禄,又或者是监军御史倪元璐,都赞成出兵救援。
但是,就在他们出兵之前,崇祯皇帝着人送来的密旨,令他们停止了救援大同这个危险的行动,转了全力以赴做起了坚守宣府的谋划。
在崇祯皇帝的盘算之中,大同也好,宣府也好,大明朝经营了二百多年的边防重镇,又岂是建虏和蒙古人这样不善攻坚的军队能够骤然攻下的?
如果大同巡抚、总兵官或者监军御史不是崇祯皇帝熟悉的人选,那么他肯定会担心这些人在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会不会投降的问题,因此就会想方设法给这些人以希望。
但是如今的情况却不是这样。
因为不管是范复粹,还是祖大寿,又或者是吴甡,包括大同的知府马士英,这几个人都是不可能轻易投降建虏的。
祖大寿这样的且不说了。
就是马士英这个在南明史上以奸臣著称的人物,最后在弘光朝廷土崩瓦解,大明王朝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也没有投降满清,而是募兵抗清直至兵败被俘不屈而死。
所以,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对镇守大同的这几个人十分放心,根本不担心他们会开城投降。
既然如此,也就没有必要冒着被建虏和蒙古人围点打援的危险,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