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日月当空照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崇祯四年三月西宁城的陷落,在大明朝的京师里并没有引起多少人关注。
京师城内朝野上下的绝大多数人,所关注和议论的事情,全都是近在眼前的崇祯四年春闱。
来自大明朝南北各省以及属国朝鲜等地的举人士子、国子监生们,在崇祯四年的春天,从五湖四海、四面八方之地云集到了京师城中。
城内的各大寺庙、道馆、客栈以及那些可以出租的民居,在这个天气渐暖的三月里,全都人满为患。
各个茶肆、酒楼、饭馆以及烟花柳巷之中,到处都是那些一边推杯换盏一边议论着春闱话题的人们。
而身在紫禁城内的崇祯皇帝,在接到李邦华等人的奏报之后没过几天,就接到了西安守备太监高时明和锦衣卫西镇抚司镇抚使胡一魁的密折。
之前李邦华在奏报之中所不敢确定的消息,比如韩愈昌、韩承恩兄弟变节投贼,守将李弘嗣、李振声等人死难,以及张献忠大西营入城之后大肆屠城等情形,都被锦衣卫西镇抚司稍后的密折给一一证实了。
崇祯四年三月二十一日夜里,崇祯皇帝在乾清宫西暖阁自己的下榻之所内,认真地翻看着锦衣卫西镇抚司的密折。
对于第二天就要开始入场的崇祯四年的春闱,崇祯皇帝并不怎么太关心。
有了礼部尚书兼文华殿大学士徐光启在主持,还有其他几个副主考以及朝廷上下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也并不担心会出现过去常常出现的科举舞弊案。
原本他还想着在开考前的头一天里,亲自到京师城内的贡院去走一遭,显示一下当今皇帝对于科举取士的重视。
不过来自锦衣卫西镇抚司的密折,却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提不起那个兴致来了。
崇祯皇帝的心里十分清楚,西宁城的陷落,有很大的责任在朝廷这边,说白了就是在他自己。
“唉……!”
坐在一张乾清宫西暖阁窗下一张明式圈椅上的崇祯皇帝,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然后合上手中的密折,对着侍立在阁中的乾清宫兼内务府总管太监王承恩说道:
“王承恩啊!朕对不住西宁城中,那些坚守城池长达十六个月的军民百姓啊!对不住誓死守城全家被杀的西宁李氏啊!
“朕之前倒是没有想到过,僻居西宁之李氏对我大明朝会是如此的忠诚!以往历代之所谓忠孝节烈者,大抵也不过如此而已矣!
“朕往日常因那些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辈犯下的恶行,而去揣测天下儒林士子之心,去揣测那些将门世家之志,如今看来,倒是颇多偏差了!
“类似西宁李氏这等忠孝节烈之百年世家,看来还是大有人在啊!是朕想差了!”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也即这个大明朝之后,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就对所有那些自己在后世未曾听闻过其事迹的人物充满了怀疑,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所有的人心。
这些事情,他虽然未曾诉诸于口,不曾说出来过,不过在现实中,他却是实实在在照着心中所想去做的。
所以,他在很多时候所做出的决定,总是给人一种感觉,那就是皇帝生性多疑兼且刻薄而寡恩。
这与原本历史上的崇祯皇帝相比,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少不同的地方,更准确地说,叫作形似而实不同。
这一世,王承恩作为崇祯皇帝身边最信重的太监之一,对于眼前这个皇帝陛下的性子自然深有体会。
在他看来,眼前的皇帝陛下,不管是遇上了什么事情,都喜欢把人往最坏处料想。
要么怀疑他们有没有不可告人的居心,要么怀疑他们私下的品德,甚至怀疑他们在皇帝面前和朝廷之上表现出来的一切言行。
崇祯皇帝的这个性格这个做派,到底好不好,到底对不对,王承恩当然不敢议论。
不过,作为内务府的总管太监,他却十分清楚,现在的紫禁城内,已经没有那个太监,敢于自恃自己是潜邸出身,或者自恃皇帝对其超常的恩遇,而在宫中或者宫外嚣张跋扈、恣意妄为了。
身在乾清宫总管太监的任上,特别是如今身兼内务府总管太监的重任,如今的王承恩反倒是觉得,把人往坏处料想,却未尝不是一个好的习惯。
对于平常的百姓而言,这样做,固然显得疑神疑鬼讨人嫌讨人厌,但是对于身居上位者来说,这样做,却能... -->>
崇祯四年三月西宁城的陷落,在大明朝的京师里并没有引起多少人关注。
京师城内朝野上下的绝大多数人,所关注和议论的事情,全都是近在眼前的崇祯四年春闱。
来自大明朝南北各省以及属国朝鲜等地的举人士子、国子监生们,在崇祯四年的春天,从五湖四海、四面八方之地云集到了京师城中。
城内的各大寺庙、道馆、客栈以及那些可以出租的民居,在这个天气渐暖的三月里,全都人满为患。
各个茶肆、酒楼、饭馆以及烟花柳巷之中,到处都是那些一边推杯换盏一边议论着春闱话题的人们。
而身在紫禁城内的崇祯皇帝,在接到李邦华等人的奏报之后没过几天,就接到了西安守备太监高时明和锦衣卫西镇抚司镇抚使胡一魁的密折。
之前李邦华在奏报之中所不敢确定的消息,比如韩愈昌、韩承恩兄弟变节投贼,守将李弘嗣、李振声等人死难,以及张献忠大西营入城之后大肆屠城等情形,都被锦衣卫西镇抚司稍后的密折给一一证实了。
崇祯四年三月二十一日夜里,崇祯皇帝在乾清宫西暖阁自己的下榻之所内,认真地翻看着锦衣卫西镇抚司的密折。
对于第二天就要开始入场的崇祯四年的春闱,崇祯皇帝并不怎么太关心。
有了礼部尚书兼文华殿大学士徐光启在主持,还有其他几个副主考以及朝廷上下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也并不担心会出现过去常常出现的科举舞弊案。
原本他还想着在开考前的头一天里,亲自到京师城内的贡院去走一遭,显示一下当今皇帝对于科举取士的重视。
不过来自锦衣卫西镇抚司的密折,却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提不起那个兴致来了。
崇祯皇帝的心里十分清楚,西宁城的陷落,有很大的责任在朝廷这边,说白了就是在他自己。
“唉……!”
坐在一张乾清宫西暖阁窗下一张明式圈椅上的崇祯皇帝,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然后合上手中的密折,对着侍立在阁中的乾清宫兼内务府总管太监王承恩说道:
“王承恩啊!朕对不住西宁城中,那些坚守城池长达十六个月的军民百姓啊!对不住誓死守城全家被杀的西宁李氏啊!
“朕之前倒是没有想到过,僻居西宁之李氏对我大明朝会是如此的忠诚!以往历代之所谓忠孝节烈者,大抵也不过如此而已矣!
“朕往日常因那些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辈犯下的恶行,而去揣测天下儒林士子之心,去揣测那些将门世家之志,如今看来,倒是颇多偏差了!
“类似西宁李氏这等忠孝节烈之百年世家,看来还是大有人在啊!是朕想差了!”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也即这个大明朝之后,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就对所有那些自己在后世未曾听闻过其事迹的人物充满了怀疑,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所有的人心。
这些事情,他虽然未曾诉诸于口,不曾说出来过,不过在现实中,他却是实实在在照着心中所想去做的。
所以,他在很多时候所做出的决定,总是给人一种感觉,那就是皇帝生性多疑兼且刻薄而寡恩。
这与原本历史上的崇祯皇帝相比,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少不同的地方,更准确地说,叫作形似而实不同。
这一世,王承恩作为崇祯皇帝身边最信重的太监之一,对于眼前这个皇帝陛下的性子自然深有体会。
在他看来,眼前的皇帝陛下,不管是遇上了什么事情,都喜欢把人往最坏处料想。
要么怀疑他们有没有不可告人的居心,要么怀疑他们私下的品德,甚至怀疑他们在皇帝面前和朝廷之上表现出来的一切言行。
崇祯皇帝的这个性格这个做派,到底好不好,到底对不对,王承恩当然不敢议论。
不过,作为内务府的总管太监,他却十分清楚,现在的紫禁城内,已经没有那个太监,敢于自恃自己是潜邸出身,或者自恃皇帝对其超常的恩遇,而在宫中或者宫外嚣张跋扈、恣意妄为了。
身在乾清宫总管太监的任上,特别是如今身兼内务府总管太监的重任,如今的王承恩反倒是觉得,把人往坏处料想,却未尝不是一个好的习惯。
对于平常的百姓而言,这样做,固然显得疑神疑鬼讨人嫌讨人厌,但是对于身居上位者来说,这样做,却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