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宋成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从剿匪开始之后,整个大宋朝廷,从上到下,全都动起来了,刚刚任命的十几位尚书,包括首相赵鼎,从来没有如此忙碌过。
他们已经做了预估,知道剿匪这事情不小,可是真正开始操作,他们全都傻了眼。
因为剿匪的第一步,竟然不是派兵过去。
而是要安排文人,去摸清地方情况,进行区域划分。
这下子可难着了朝廷诸公。
各地该怎么划分,貌似地图上很明白,可实际上却十分混乱……就比如说,两县之间有一座湖,这个湖归谁?
沿着中线划分就完事了吗?
如果乙县的人,驾着甲县的船只,在乙县水域内杀了人,把尸体扔到了甲县……这个案子该谁来负责?
或许到了这时候,就需要一位罗师傅出面,捧着大宋刑统,来好好讲讲了。可事实上各县之间,州府之间,各路之间,都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需要确定权责,明确责任,才能真正通力协作。
当然了,这还只是寻常,毕竟经过了两千多年的磨合,早就有了习惯。
真正麻烦的是边境。
事实上几乎整个古代,都没有边境线的概念,有的只是边疆,是一大片。
所以在看古代地图的时候,一定要知道一个前提,地图上画出来的区域,并非一个朝代的真正疆域。
在后世国境线是很明白的,就是那一条线,踏过去了,就到了另外的国家。
界碑就放在那里,双方勘定,安排士兵守卫,轻易不许通过一步。
但是很不凑巧,在近代之前,农业时代,是做不到如此精准控制的,更没法安排大量的士兵守卫边疆。
所以在帝国力量的边缘,就会有许多部族,地方头上,主动进贡称臣,换取天子的封赏赐官……这就是通常意义的羁縻之策。
这些土官头人,自然是要算在版图里面的。
可问题是很多边疆的土官,他们同时给两头上供,当两边的臣属,不管是安南,还是大理,吐蕃,都有这种情况。
首鼠两端的土官,能不能算入中原王朝的版图?
首鼠两端也就罢了,可比如大理,他们已经做了大宋的藩属……藩属算不算入大宋的版图?
毫无疑问,大宋并没有实际控制大理,但是大理的国主又要尊奉上国,接受上国册封,属于上国的天下体系……貌似算进来,也不算完全没有道理。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个问题。
诸如什么领土啊,主权啊,国家平等啊,民族国家啊……这些概念,都是进入近代之后,从欧洲发端,并且逐步传遍世界,成为了后世熟知的国际关系体系。
后世之人觉得理所当然的东西,其实并不是那么理所当然。
就像是位于大宋和大理之间的部落,他们需要大理的铜矿,也需要上国的丝绸……他们就向两边进贡,换取赏赐,然后互相交流,保证日子安稳舒坦。
你说这叫首鼠两端,忠诚不绝对……可问题是几千年来,人家就是这么活着的,甚至是你大宋朝还没建立,人家就这么过的。
想要人家移风易俗,改变习惯,也要拿出一些交换条件吧?
有大批这种势力存在,剿匪的难度可想而知……大宋在这边剿杀,有的贼人遁入别的国家,托庇他国,又该怎么办?
貌似跨境办案,在后世都是个天大的难题,很多罪大恶极的逃犯,到了外国,藏身民间,就宛如泥牛入海,想要抓回来,难上加难。
大宋的剿匪同样如此,随着剿匪行动进行了大半年……首相赵鼎,治安部尚书牛英,联袂向官家汇报情况。
还不到一年的功夫,赵鼎就老得厉害,白发苍苍,腰背佝偻……最让人惊讶的是牛英,他早年受了内伤,光是腿就断了两次,修养的时候,又变得痴肥起来,严格来说,他的身体并不好。
可问题是眼下的牛英还不到四十岁啊,怎么鬓角也白了?
赵桓看在眼里,心仿佛被扎了一下似的,很不舒服。果然想做事就要承受代价,难怪那么多皇帝都喜欢躺平呢!
赵桓让人搬来两把椅子,都是带靠背的,又给每人一碗红枣枸杞茶。
“国事繁杂,赵相总揽全局,牛英你负责治安部,说起来政务都十分繁杂,你们也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能累垮了。”
赵鼎连忙谢恩,牛英倒是有些浑不在意,“官家,您也知道,咱就是烂命一条,只管尽力效忠官家,问心无愧就好!”
赵桓把脸一沉,怒斥道:“肩负重担,要是英年早逝,撒手不管,把政务扔给了别人,就是问心无愧吗?”
赵桓毫不客气呵斥,“就算你不在乎,你也要给朕找个接班人才是!”
牛英咧嘴憨笑,官家还是和以前一样,最是在乎大家伙的。牛英低着头,平静了一会儿,这才叹道:“官家,臣知道的那些人,都是武夫莽汉,粗鄙不文,还有几个外国的崽子……这帮人如何能进入朝堂啊?”
赵桓当然知道牛英讲的是谁,便转头看赵鼎。
赵鼎面色不改,“回官家的话,这一次的确出现了不少能干的猛士,臣也打算用他们,只不过在现有的情况下,没法任用。”
“何以见得?”
“官家,就比如最近剿匪有功的邵秀……他是军中都头出身,多次立功之后,论品级是够当知县的。奈何他没有经过科举,也不懂朝廷的典章制度,没法进入朝中为官。臣最多让他驻守地方罢了。只不过地方的帅司,也未必有合适他的位置。”
赵桓点头,感叹道:“这就是了,所以朕以为该改制了!”
赵鼎翻了翻眼皮,到底是没说什么。
既然是注定的,那就任由这位祖宗折腾吧!
赵桓几乎没有迟疑,直接宣布,要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
省这个词十分常见,朝廷的中枢就是尚书、门下、中书三省,宋代合并为中书门下,又称政事堂,民间也有管政事堂叫中书省的,反正就是个办公衙门。
行省顾名思义,就是外派的省。
既然是外派的,就可以参照朝廷中枢来设置官吏。
赵桓倒是没有直接任命高官一类的官名,而是以巡抚总揽省事,在巡抚之下,设置各厅,对应朝廷诸部,基本上除了外务之外,全都一应俱全。
下面的州府,包括县衙,都参照这套体... -->>
自从剿匪开始之后,整个大宋朝廷,从上到下,全都动起来了,刚刚任命的十几位尚书,包括首相赵鼎,从来没有如此忙碌过。
他们已经做了预估,知道剿匪这事情不小,可是真正开始操作,他们全都傻了眼。
因为剿匪的第一步,竟然不是派兵过去。
而是要安排文人,去摸清地方情况,进行区域划分。
这下子可难着了朝廷诸公。
各地该怎么划分,貌似地图上很明白,可实际上却十分混乱……就比如说,两县之间有一座湖,这个湖归谁?
沿着中线划分就完事了吗?
如果乙县的人,驾着甲县的船只,在乙县水域内杀了人,把尸体扔到了甲县……这个案子该谁来负责?
或许到了这时候,就需要一位罗师傅出面,捧着大宋刑统,来好好讲讲了。可事实上各县之间,州府之间,各路之间,都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需要确定权责,明确责任,才能真正通力协作。
当然了,这还只是寻常,毕竟经过了两千多年的磨合,早就有了习惯。
真正麻烦的是边境。
事实上几乎整个古代,都没有边境线的概念,有的只是边疆,是一大片。
所以在看古代地图的时候,一定要知道一个前提,地图上画出来的区域,并非一个朝代的真正疆域。
在后世国境线是很明白的,就是那一条线,踏过去了,就到了另外的国家。
界碑就放在那里,双方勘定,安排士兵守卫,轻易不许通过一步。
但是很不凑巧,在近代之前,农业时代,是做不到如此精准控制的,更没法安排大量的士兵守卫边疆。
所以在帝国力量的边缘,就会有许多部族,地方头上,主动进贡称臣,换取天子的封赏赐官……这就是通常意义的羁縻之策。
这些土官头人,自然是要算在版图里面的。
可问题是很多边疆的土官,他们同时给两头上供,当两边的臣属,不管是安南,还是大理,吐蕃,都有这种情况。
首鼠两端的土官,能不能算入中原王朝的版图?
首鼠两端也就罢了,可比如大理,他们已经做了大宋的藩属……藩属算不算入大宋的版图?
毫无疑问,大宋并没有实际控制大理,但是大理的国主又要尊奉上国,接受上国册封,属于上国的天下体系……貌似算进来,也不算完全没有道理。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个问题。
诸如什么领土啊,主权啊,国家平等啊,民族国家啊……这些概念,都是进入近代之后,从欧洲发端,并且逐步传遍世界,成为了后世熟知的国际关系体系。
后世之人觉得理所当然的东西,其实并不是那么理所当然。
就像是位于大宋和大理之间的部落,他们需要大理的铜矿,也需要上国的丝绸……他们就向两边进贡,换取赏赐,然后互相交流,保证日子安稳舒坦。
你说这叫首鼠两端,忠诚不绝对……可问题是几千年来,人家就是这么活着的,甚至是你大宋朝还没建立,人家就这么过的。
想要人家移风易俗,改变习惯,也要拿出一些交换条件吧?
有大批这种势力存在,剿匪的难度可想而知……大宋在这边剿杀,有的贼人遁入别的国家,托庇他国,又该怎么办?
貌似跨境办案,在后世都是个天大的难题,很多罪大恶极的逃犯,到了外国,藏身民间,就宛如泥牛入海,想要抓回来,难上加难。
大宋的剿匪同样如此,随着剿匪行动进行了大半年……首相赵鼎,治安部尚书牛英,联袂向官家汇报情况。
还不到一年的功夫,赵鼎就老得厉害,白发苍苍,腰背佝偻……最让人惊讶的是牛英,他早年受了内伤,光是腿就断了两次,修养的时候,又变得痴肥起来,严格来说,他的身体并不好。
可问题是眼下的牛英还不到四十岁啊,怎么鬓角也白了?
赵桓看在眼里,心仿佛被扎了一下似的,很不舒服。果然想做事就要承受代价,难怪那么多皇帝都喜欢躺平呢!
赵桓让人搬来两把椅子,都是带靠背的,又给每人一碗红枣枸杞茶。
“国事繁杂,赵相总揽全局,牛英你负责治安部,说起来政务都十分繁杂,你们也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能累垮了。”
赵鼎连忙谢恩,牛英倒是有些浑不在意,“官家,您也知道,咱就是烂命一条,只管尽力效忠官家,问心无愧就好!”
赵桓把脸一沉,怒斥道:“肩负重担,要是英年早逝,撒手不管,把政务扔给了别人,就是问心无愧吗?”
赵桓毫不客气呵斥,“就算你不在乎,你也要给朕找个接班人才是!”
牛英咧嘴憨笑,官家还是和以前一样,最是在乎大家伙的。牛英低着头,平静了一会儿,这才叹道:“官家,臣知道的那些人,都是武夫莽汉,粗鄙不文,还有几个外国的崽子……这帮人如何能进入朝堂啊?”
赵桓当然知道牛英讲的是谁,便转头看赵鼎。
赵鼎面色不改,“回官家的话,这一次的确出现了不少能干的猛士,臣也打算用他们,只不过在现有的情况下,没法任用。”
“何以见得?”
“官家,就比如最近剿匪有功的邵秀……他是军中都头出身,多次立功之后,论品级是够当知县的。奈何他没有经过科举,也不懂朝廷的典章制度,没法进入朝中为官。臣最多让他驻守地方罢了。只不过地方的帅司,也未必有合适他的位置。”
赵桓点头,感叹道:“这就是了,所以朕以为该改制了!”
赵鼎翻了翻眼皮,到底是没说什么。
既然是注定的,那就任由这位祖宗折腾吧!
赵桓几乎没有迟疑,直接宣布,要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
省这个词十分常见,朝廷的中枢就是尚书、门下、中书三省,宋代合并为中书门下,又称政事堂,民间也有管政事堂叫中书省的,反正就是个办公衙门。
行省顾名思义,就是外派的省。
既然是外派的,就可以参照朝廷中枢来设置官吏。
赵桓倒是没有直接任命高官一类的官名,而是以巡抚总揽省事,在巡抚之下,设置各厅,对应朝廷诸部,基本上除了外务之外,全都一应俱全。
下面的州府,包括县衙,都参照这套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