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家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六章锦瑟(四下)接二连三从塞上传来的求救信让唐公李渊极为发愁,在他刚刚接到升迁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圣旨,即将动身前往太原履任的当口,突厥人却前来骚扰,不禁让人左右为难不理睬边塞上的紧急情况拔腿一走了之,朝廷那边未免不好交代皇帝陛下没事时还想找李家的麻烦,这次能突然开恩令其抚慰山西,是因为李家送上了二十匹大宛良马作为征辽“凯旋”的贺礼,并且给裴矩、虞世基等人的礼物也足够丰厚换句话说,李渊这抚慰大使的官职是买来的,如果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发现关右十三郡是个烂摊子的话,恐怕没等他的车驾走到太原,降罪圣旨就会追到前往赴任的马背上!
可留在弘化平息边塞上的战火后再离开?李渊自问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做到从去年秋天起,边塞上很多庇佑于大隋羽翼下的牧人部落都开始蠢蠢欲动让他们重新安定,需要大隋能展示自己的力量而眼下的大隋,哪还有力量可以展示?
一边对着边塞诸部的联名求救信,一边对着朝廷的圣旨,李渊急得在议事厅里直转圈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躲着是非走,可偏偏是非总是如影随形在朝中时追着他,在辽东时追着他来到这穷得鸟都不拉屎关右,麻烦事情还是一大堆怎么才能过上两天安稳日子呢,他把头看向几个心腹幕僚,却发现心腹们的眼睛都盯着自己,一个个满脸诧异
“唐公是怕边塞上再起战火么?”素有唐公府第一谋士之称的陈演寿见到李渊那幅忧心忡忡地模样,不解地问
“如果咱大隋已经决定和突厥人开战,我又何惜此身!”李渊没有理解属下的意思,以为对方说自己胆小,挥挥拳头,恨恨地回答
如果朝廷真的下定决心跟突厥人开战,李渊倒不在乎领兵到塞上走一圈毕竟他是将门之后,年青时也曾号称文武全才可眼下朝廷根本没有再应付一场大规模战争的本钱,光凭弘化一郡之力对付整个突厥,简直是自寻死路
“朝廷,朝廷现在恐怕做着跟突厥人是好兄弟的美梦呢!”听李渊的话中对朝廷不无期待之意,长孙顺德从鼻孔中冷笑
李府诸幕僚中,他是最看不好朝廷的在他眼中,曾经辉煌一时的大隋朝像得了肺痨的病汉,表面上看着还拥有一幅结实的骨头架子,事实上,说不准哪天被风一吹就会倒下去眼下即便前楚公杨素和大将军王杨爽二人同时活过来,他们所能作的事情也就是令大隋朝苟延残喘而已,那里还可能如当年那般,打得突厥人闻风丧胆
偏偏局势糜烂到如此地步了,权臣们还做着盛世大国的美梦去年高句丽王诈降求饶,大伙想也没想就答应了结果高句丽王既没如约送来降书顺表,也没兑现亲自来洛阳请罪的诺言今年正月刚过,自觉下不来台的皇帝陛下又开始筹划第四次征辽没等群臣们议出个具体出兵方略来,地方上已经有更多的豪杰以此为由造了反他们攻打州县,划地称王,根本不把前来征剿的郡兵放在眼里而那些郡县的官员们也不争气,屡战屡败,把成批的铠甲兵器向反贼手中“送”“送”到最后,实在无兵器粮草可“送”了,为了逃避战败的责任,这些家伙干脆把官服一脱,跑到反贼麾下去当了官
“顺德,朝廷也有朝廷的难处!”听心腹口中对朝廷带着很深的怨怼意味,李渊回过头,大声制止
多事之秋,他不想因为几句抱怨话给自己惹一身麻烦况且,以武将的眼光来看,他也不想把国家衰落的责任全部归咎于朝廷偶尔一次决策失误上大隋并不是因为征伐辽东失败而垮下去的,三次征辽失败的结果,不过加快了其崩塌的进程而已李渊亲自到过辽东,知道高句丽对中原的威胁他坚信无论是谁做了大隋皇帝,征辽都是必须的决策
但既然不是因为征高丽而衰,大隋朝衰落的原因到底在哪呢?这一点,李渊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他曾经拿着这个问题私下与自己的心腹幕僚陈演寿探讨,素有唐公府第一智者的陈演寿却期期艾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他也曾用这个问题考教马元规,结果马元规除了一堆连卖丝的老太太都不会相信的天命循环理论外,也说不出个明白道理
找不出具体原因,李渊却能深深体味道末世来临前的惊惶与悲哀作为承担着一族安危责任的家主,他几乎已经不堪重负他很少在属下面前发脾气,但看人的眼光,却带着股令人不忍拒绝的乞求味道
“好了,好了,唐公不喜欢听,我就不说!”长孙顺德耸耸肩膀,答应
“我不是不喜欢听,但咱们与其在这里抱怨朝廷,还不如好好想想如何渡过眼前难关!”李渊知道没有人会理解自己心中的滋味,叹了口气,将话题转到别的方向
大隋朝要倒下了,这个过程不可逆转,但李家却不能倒下改朝换代的岁月李渊曾经亲身经历过上一次还算平和,不过是岳父夺了女婿的皇位,依然有无数挺立了数百年的世家大族灰飞烟灭如今乱世来临,李渊可不希望破家灭门的惨祸降临到自己头上
野火已经在大隋的各个角落烧了起来,从去年开始,各地造反的就不止再是活不下去的流民地方上有影响的望族,一心想趁着改朝换代建立功业的“英雄”,形形**号称拥有无边法力的骗子,还有从辽东返乡,却没得到官府妥善安置的府兵都参与了进去而地方郡兵遇到反贼,一触即溃者多,能战者少今年二月,不知道哪个被猪油蒙了心的家伙给皇帝陛下出了个主意,居然建议各地官员把百姓全搬到城里居住,只种城市附近的田,乡村和偏僻地段的田地全部放弃,以便将流寇们活活饿死皇帝陛下和裴矩、虞世基、宇文述等大臣议论了半天,居然把这个建议给采纳了于是,地方官员们借着筑城和搬迁的机会又大捞了一票只是待他们捞完了,... -->>
第六章锦瑟(四下)接二连三从塞上传来的求救信让唐公李渊极为发愁,在他刚刚接到升迁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圣旨,即将动身前往太原履任的当口,突厥人却前来骚扰,不禁让人左右为难不理睬边塞上的紧急情况拔腿一走了之,朝廷那边未免不好交代皇帝陛下没事时还想找李家的麻烦,这次能突然开恩令其抚慰山西,是因为李家送上了二十匹大宛良马作为征辽“凯旋”的贺礼,并且给裴矩、虞世基等人的礼物也足够丰厚换句话说,李渊这抚慰大使的官职是买来的,如果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发现关右十三郡是个烂摊子的话,恐怕没等他的车驾走到太原,降罪圣旨就会追到前往赴任的马背上!
可留在弘化平息边塞上的战火后再离开?李渊自问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做到从去年秋天起,边塞上很多庇佑于大隋羽翼下的牧人部落都开始蠢蠢欲动让他们重新安定,需要大隋能展示自己的力量而眼下的大隋,哪还有力量可以展示?
一边对着边塞诸部的联名求救信,一边对着朝廷的圣旨,李渊急得在议事厅里直转圈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躲着是非走,可偏偏是非总是如影随形在朝中时追着他,在辽东时追着他来到这穷得鸟都不拉屎关右,麻烦事情还是一大堆怎么才能过上两天安稳日子呢,他把头看向几个心腹幕僚,却发现心腹们的眼睛都盯着自己,一个个满脸诧异
“唐公是怕边塞上再起战火么?”素有唐公府第一谋士之称的陈演寿见到李渊那幅忧心忡忡地模样,不解地问
“如果咱大隋已经决定和突厥人开战,我又何惜此身!”李渊没有理解属下的意思,以为对方说自己胆小,挥挥拳头,恨恨地回答
如果朝廷真的下定决心跟突厥人开战,李渊倒不在乎领兵到塞上走一圈毕竟他是将门之后,年青时也曾号称文武全才可眼下朝廷根本没有再应付一场大规模战争的本钱,光凭弘化一郡之力对付整个突厥,简直是自寻死路
“朝廷,朝廷现在恐怕做着跟突厥人是好兄弟的美梦呢!”听李渊的话中对朝廷不无期待之意,长孙顺德从鼻孔中冷笑
李府诸幕僚中,他是最看不好朝廷的在他眼中,曾经辉煌一时的大隋朝像得了肺痨的病汉,表面上看着还拥有一幅结实的骨头架子,事实上,说不准哪天被风一吹就会倒下去眼下即便前楚公杨素和大将军王杨爽二人同时活过来,他们所能作的事情也就是令大隋朝苟延残喘而已,那里还可能如当年那般,打得突厥人闻风丧胆
偏偏局势糜烂到如此地步了,权臣们还做着盛世大国的美梦去年高句丽王诈降求饶,大伙想也没想就答应了结果高句丽王既没如约送来降书顺表,也没兑现亲自来洛阳请罪的诺言今年正月刚过,自觉下不来台的皇帝陛下又开始筹划第四次征辽没等群臣们议出个具体出兵方略来,地方上已经有更多的豪杰以此为由造了反他们攻打州县,划地称王,根本不把前来征剿的郡兵放在眼里而那些郡县的官员们也不争气,屡战屡败,把成批的铠甲兵器向反贼手中“送”“送”到最后,实在无兵器粮草可“送”了,为了逃避战败的责任,这些家伙干脆把官服一脱,跑到反贼麾下去当了官
“顺德,朝廷也有朝廷的难处!”听心腹口中对朝廷带着很深的怨怼意味,李渊回过头,大声制止
多事之秋,他不想因为几句抱怨话给自己惹一身麻烦况且,以武将的眼光来看,他也不想把国家衰落的责任全部归咎于朝廷偶尔一次决策失误上大隋并不是因为征伐辽东失败而垮下去的,三次征辽失败的结果,不过加快了其崩塌的进程而已李渊亲自到过辽东,知道高句丽对中原的威胁他坚信无论是谁做了大隋皇帝,征辽都是必须的决策
但既然不是因为征高丽而衰,大隋朝衰落的原因到底在哪呢?这一点,李渊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他曾经拿着这个问题私下与自己的心腹幕僚陈演寿探讨,素有唐公府第一智者的陈演寿却期期艾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他也曾用这个问题考教马元规,结果马元规除了一堆连卖丝的老太太都不会相信的天命循环理论外,也说不出个明白道理
找不出具体原因,李渊却能深深体味道末世来临前的惊惶与悲哀作为承担着一族安危责任的家主,他几乎已经不堪重负他很少在属下面前发脾气,但看人的眼光,却带着股令人不忍拒绝的乞求味道
“好了,好了,唐公不喜欢听,我就不说!”长孙顺德耸耸肩膀,答应
“我不是不喜欢听,但咱们与其在这里抱怨朝廷,还不如好好想想如何渡过眼前难关!”李渊知道没有人会理解自己心中的滋味,叹了口气,将话题转到别的方向
大隋朝要倒下了,这个过程不可逆转,但李家却不能倒下改朝换代的岁月李渊曾经亲身经历过上一次还算平和,不过是岳父夺了女婿的皇位,依然有无数挺立了数百年的世家大族灰飞烟灭如今乱世来临,李渊可不希望破家灭门的惨祸降临到自己头上
野火已经在大隋的各个角落烧了起来,从去年开始,各地造反的就不止再是活不下去的流民地方上有影响的望族,一心想趁着改朝换代建立功业的“英雄”,形形**号称拥有无边法力的骗子,还有从辽东返乡,却没得到官府妥善安置的府兵都参与了进去而地方郡兵遇到反贼,一触即溃者多,能战者少今年二月,不知道哪个被猪油蒙了心的家伙给皇帝陛下出了个主意,居然建议各地官员把百姓全搬到城里居住,只种城市附近的田,乡村和偏僻地段的田地全部放弃,以便将流寇们活活饿死皇帝陛下和裴矩、虞世基、宇文述等大臣议论了半天,居然把这个建议给采纳了于是,地方官员们借着筑城和搬迁的机会又大捞了一票只是待他们捞完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