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新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远不及庆历年间严重。那十万之兵,是虚是实,还不可知;辽人也没有什么实力与我大宋进行举国之战,契丹君臣,都深知其中利害。契丹又一向自许大国,他们节制着众多的属国部落,如果蛮不讲理的开战,会失信于天下,所得远不足以偿所失。何况契丹内部,又如何没有矛盾?当年契丹人要的是关南之地,要的是增加岁币,现在却不过争边境之地,赔款数百万贯,由此更可以猜到他们底气不足。只要朝廷自己不先慌了神,一面暗加戒备,一面遣一硬气能言的使者,向辽主说以利害,最多到时候给他们几十万贯钱,给辽主留点面子,便可解决。”
“果然是高见,可魏国公的遗表却是说……”
富弼摆摆手,说道:“韩稚圭还是存了一个怕的念头。对契丹人,不能怕,要知道他们也害怕和我们打仗。一要讲理,用礼义来折服他们,契丹人已经不是不讲礼义的蛮人了;其次是气壮,气壮则人不敢欺。若非朝廷现在元气大伤,无力北伐,否则竟是连一点步都可以不让,他们也只能无可奈何。”
“那朝廷现在以刘忱、吕大忠与辽人谈判,韩国公以为如何?”
富弼说了这么久话,气力已有点不继。富绍庭连忙递过一碗参汤,富弼轻轻啜了一口,笑道:“这高丽参还是你家石学士托人千里迢迢从杭州送来了,可生受了……”
“刘忱、吕大忠,老夫倒是不知道这二人如何,不过朝廷的执政大臣们的胆子,只怕……”富弼有点不屑的冷笑。
“执政如此,使者再佳,也是白费力气。”李丁文附和道,终于试探着问道:“那魏国公举荐司马君实为使,又如何?”
富弼的眼睛眯成一条线,他自然知道,李丁文名义上是问司马光,实际上,却是在问石越!
“韩稚圭举荐的人,自然是不错的。”富弼模棱两可的答道。
李丁文微微一笑,说道:“晚生也觉得魏国公为国远谋,不可谓不深远。只不过司马君实在朝中得罪的小人太多,只怕终难如愿。我家公子常说,范家三杰,皆是朝廷的栋梁,只是范尧夫持身清高,皇上亦不能勉强其屈志,其实颇为可惜了。”说完,意味深长的望了富弼一眼。富范两家交情,非比寻常,而范仲淹四子,长子最佳,可惜早死,其余三子,各有才具,以范纯仁最为出名,李丁文在这时又借机提起他,不可说不是意味深长。
富弼是何等人物,自然是闻弦歌而知雅意。李丁文是石越府中的重要人物,他刚刚看到皇帝对石越加官晋爵的报道,李丁文就来求见,虽然言语谨慎,但是绕了无数个弯之后的本意,富弼又岂能不知?
石越是韩琦名义上的女婿,虽然石韩二家关系并不是十分紧密,但是却自然而然,也略胜于旁人,而外人更不可能知道其中虚实。富弼更是把韩琦上表推荐石越,这些事情都一起联系起来了。“石子明这是要向庆历老臣示好!”
想通此节,富弼捋须一笑,说道:“范家家风甚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退颇能自如,老夫倒不替他们担心。似老夫到了这把年纪,深受国恩,若说还有担心的,便是皇帝不要受奸人所骗,乱了国事!”
李丁文见富弼开始还说什么“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下子又变成了担忧皇帝为奸人所骗了,心里也不禁好笑。不过富弼这样说,李丁文自然也听得懂他在问什么,当下笑道:“我家公子时常也和晚生说过,当今皇上,是个大有为之主,碰上有雄才大略的主公,若要一意阻止,反而惹人生气,到时候君子不能在皇上身边,小人自然趁虚而入,国事就这样坏了。因此我家公子便说,似比干那种死谏的忠臣,自然是真正的忠臣,但是谏应当有许多种,死谏直谏之外,还应当有智谏。侍奉人主,也应当如此。因此如今的朝局,若是不变法,已是不可能之事。但是这个法,如何变,由谁人来主持变,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却是大有文章之事。国事的兴废,便全在其中了。”
富绍庭听到这话,不禁插嘴赞道:“这倒是高论!”
富弼瞪了他一眼,笑道:“石子明之志,果然了不起。”
“韩国公过奖了,我家公子也常说,韩国公平常有一最担心的事情,其实也可以解决,而且正在解决中。”
富弼吃了一惊,笑问:“我有什么最担心的事情?”
李丁文悠悠说道:“我家公子说,韩国公平生最担心的事情,是皇帝的权力太大,只有用天命才可以制约,但是有些人却破坏天命,韩国公最担心将来人主为所欲为,害了国事。所以《西京评论》常常说天命,并非是没有原因的。”
富弼这时候倒真正吃了一惊,这的确是富弼最重要的政治主张之一,以强调天命来制约皇权!虽然在他的奏疏中常常直言不讳,却一向没有引起别人的重视,想不到被石越注意了。“想不到石子明倒是老夫的知己!”富弼忍不住叹道,“不知又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清议、报纸、礼制、法律!”李丁文吐出四个词。
“这些有用?”富弼怀疑的问道。他的政治智慧,让他敏感的注意到了报纸的作用,于是断然出资创办《西京评论》,但是说要用来制约皇权,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似乎有点大不敬。
“天命虚无飘渺,历来更难为人主相信。清议与报纸,代表的是民意,明君要尊重民意,那是天经地义的;而礼制与法律,代表的是习惯、经验与圣哲的主张,这些也应当为明君所尊重。如果能让国家形成一种习惯,无论是皇帝或者宰相,都应当尊重民意、习惯、经验与圣哲,那么至少比天命的作用要好一些。”李丁文说这些的时候,感觉自己有点象桑充国。
但是富弼却不是那些容易冲动与接受新主张的学生,他不置可否的微微一笑,说道:“老夫宁可希望皇帝畏惧天命。不过石子明能想到这些,至少说明他不是一个一味逢迎人主的人。李先生请回去替老夫问候石学士,就说老夫对本朝贤士的看法,与韩稚圭完全相同!”
代州边境的谈判,几次拉锯之后,陷入僵局。
耶律浚的金帐中,生着一盆巨大的炭火,耶律浚一身戎装,与萧佑丹、萧素、萧禧等人围坐火边,商议对策。这些天来,虽然谈判没有取得进展,但是耶律浚却非常有收获,他长相英俊,对人和谐,体恤士民,一时间朔州守军将士,对这位太子都爱戴非常,甚至连枢密副使萧素,对他的好感也与日俱增。如果他一直身处耶律洪基身边,或者在孤立无援的朝廷上,是绝对得不到这些人心的。
“刘忱一直不肯让步,诸位大人以为应当如何是好?再拖下去,这虚张声势的疑兵之计,就要被发现了。”耶律浚开口问道,眼睛望着萧佑丹与萧素。
“殿下说得是,十万士兵空耗粮饷却无所作为,宋人也不是傻子。”萧禧笑道。
萧素笑道:“但也不能真的杀了过去,刘忱风骨这么硬,我倒有点佩服他了。”
“与南朝开战,是两败俱伤之局,只能让夏国与一些蛮人得利,万万不可。前几天的报告,说效忠朝廷的生女直部节度使阿库纳(注1)重病之中,万一死掉,而朝廷又与南朝开战,只怕好不容易镇压下来的生女直,又要有反复,其他各部落,也是反叛不断,这几年都没有停过。而且……”萧佑丹这么顿了一顿,众人都知道这个“而且”,是指当权的魏王耶律伊逊,不过此时却不能明言,萧佑丹又继续说道:“如果南朝王安石方罢,又经大灾,刘忱以一书生意气,不肯相让,但是其执政大臣中,首相韩绛是最胆小的,枢密使吴充也没什么过人之材,吕惠卿、冯京、王珪据说颇有矛盾,既然皇上的本意是投石问路,问的也是南朝皇帝和他的执政大臣的路,不如我们干脆避开这个刘忱,借口谈判僵持不下,派使者入汴京,试试南朝皇帝的胆色器局!”
萧素听他说完,击掌赞道:“这倒是个好计。如此一来,我们也可以把军帐迁至马邑,让南朝更摸不着虚实。”
耶律浚想了一下,笑道:“既然是十万大军久驻边关,那么要价太低,也未免让人小看。不若让使者见机行事,把赔偿的底线改成增加岁币十万贯、绢十万匹,想来父皇会更高兴的!”
“殿下英明!”萧佑丹赞许的看了耶律浚一眼,这段日子以来,耶律浚处事的才干,明显有所增长,决断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了。更可贵的是,太子以前虽然勇武,但是处事却颇有书生的温文,而现今却多了几分军人的豪气。
“那,派谁去汴京呢?”萧素笑问。
萧禧对耶律浚抱拳笑道:“殿下,这个差使,我是逃不掉的。”
“好!”耶律浚点点,拿来一皮袋酒来,递给萧禧,说道:“将军豪气!”
萧禧接过酒来,喝了一大口,还给耶律浚,耶律浚也喝了一大口,二人相视,哈哈大笑。
萧素却默不作声,只是望着萧佑丹,萧佑丹也意味深长的望了萧素一眼。
刘忱与吕大忠坐在马车上,相视无言。久议不决之下,前几天辽人突然要求一同见京,觐见大宋皇帝,刘忱只好遣人飞马急报朝廷。朝廷立时答应了,而且让他与吕大忠一同回京,了解情况。吕大忠本来想在代州监视辽人,但接到诏命,也只好安排守务,与刘忱一同返京。二人各自想着各自的心事,刘忱抗诏谈判,早将荣辱置之度外,但是回去之后,想到自己有可能前功尽弃,心里也不禁颇为沮丧;吕大忠却是担心着代州的守务。
紧随着二人的马车仪仗的,是辽国的使团。耶律浚最终派来的使者,是萧佑丹与萧禧两人,名义上萧禧为正,萧佑丹为副。与宋使一样,萧佑丹也在想着自己的心事……
那天晚上众人散去之后,枢密副使萧素却突然把耶律浚和萧佑丹留下,跪在耶律浚面前,以刀刺臂,发誓效忠。
萧佑丹与耶律浚自然都知道,萧素是在进行一桩大大的政治赌博,他把自己的前程,压在了耶律浚能战胜魏王耶律伊逊,顺利登基之上。只要耶律浚顺利登上大辽皇帝的宝座,他萧素的前程,自然是不可限量,但如果失败,必然是族诛之罪。萧素知道,这个选择,辽国的重臣们,都要做的,迟早要做的。
在这个时候,能够有萧素这样的重臣投入自己的旗下,耶律浚绝无拒绝之理。考虑到耶律伊逊绝无可能在这个时候生变,为了显示对萧素的信任,萧佑丹干脆决定离开一段时间,再次前往大宋的京城。
萧素与耶律伊逊的关系并不是很好,他投入太子这一边,应当是可以相信的……
萧佑丹一面担心着国内的局势,太子的地位,一面随着摇摇晃晃的马车,经过陈桥驿驰入了汴京城——一座辽国所有的城市都比不上它的繁华的城市。
枢密院,两府合议。
中书的宰相们,难得的奉诏来到枢密院,他们将在这里,召见刘忱和吕大忠。
刘忱详详细细的介绍了谈判的全部经过,又说了辽使的要求,以及自己的意见:“若依辽使之见,数百里之地,不再为大宋所有。”
吕惠卿听他说完,想了一下,问道:“你可查过地籍?”按理不应当由他先发问,但是最近在中书议事,吕惠卿越来越得意,他的主张,常常辩得韩绛等人哑口无言,而且往往更容易被皇帝接受,这个顺序问题,也就越来越不那么重要了。反正大宋的决策,也不是某一个宰相画押就可以颁行的。
吕大忠答道:“下官查过代州地籍,凡黄嵬山以北至古长城的土地,代州都有档案,想来朝廷也有存档的,的的确确是我朝的土地,绝无割让之理。”
韩绛身为首相,自然不愿意让吕惠卿一个人出风头,他几乎忘了这是在枢密院,沉吟了一下,问道:“方才说辽军连营数里,辽使又威胁用兵,以二位的观察,是真是假?”
吕大忠如实答道:“这个下官不敢轻易判断,但是若要兴兵,辽人也讨不了好去。”
王珪说道:“如果可能,还是不要轻启战端为好。”
连冯京也附和道:“当然以不战为上。”
枢密院自吴充以下的官员,却都默默不语。
刘忱见宰执说道,尽然全都在说“不战为上”,急道:“诸位相公,若是一味避战惧战,只怕辽人索求无厌。”
韩绛是吃过败仗,被打怕了的人,一心只想做个太平宰相,加上揣见赵顼也有避战之意,当下冷笑道:“你又知道什么?如今国家大灾之后,元气大伤,实在经不起折腾了。身为宰相,须当从全局来着想,当然是以和为贵。兵凶战危,你以为是好玩的吗?”
刚刚被调回京的枢密副使蔡挺终于忍不住了,说道:“虽然如此,如人家咄咄逼人,也不能一味忍让。”他长期镇守西部边界,倒不太怕打仗。
“小不忍则乱大谋。轻启战端,只是将帅之利,他们可以借此建立军功,升官晋爵,却是百姓之祸。如今国家的情况,是经不起折腾的。”
吴充冷笑道:“那韩相公的意思?”
“也是不战为上。”
“既不想战,那么辽人的要求又当如何?”吴充追问道。
韩绛沉吟一会,说道:“他们想要什么,不如先给他们,待到国家元气恢复,再收复不迟。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吕大忠一直气愤的听着韩绛等人议论,这时候终于再忍不住胸中之气,冷笑道:“相公好一个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辽人派个使者来我汴京,便可索我五百里之地,数百万贯赔款;若是辽人的魏王耶律伊逊亲自前来,索要关南之地,相公是不是也要给他!”
刘忱也冷笑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反正关南之地,是周世宗所恢复,给辽人又有何妨!只不过下官既为使者,纵死不敢奉诏!诸位相公先请皇上收我使节,再去欲取先予吧!”说罢抱拳说道:“告辞了!”竟是扬长而去。
吕大忠也愤然瞪了韩绛一眼,抱抱拳,径自甩袖而去。留下一班执政大臣,在那里面面相觑。
注1:生女直,即生女真。当时避辽兴宗讳,称女直。阿库纳亦非真心效忠辽人,不过辽人不知。
,远不及庆历年间严重。那十万之兵,是虚是实,还不可知;辽人也没有什么实力与我大宋进行举国之战,契丹君臣,都深知其中利害。契丹又一向自许大国,他们节制着众多的属国部落,如果蛮不讲理的开战,会失信于天下,所得远不足以偿所失。何况契丹内部,又如何没有矛盾?当年契丹人要的是关南之地,要的是增加岁币,现在却不过争边境之地,赔款数百万贯,由此更可以猜到他们底气不足。只要朝廷自己不先慌了神,一面暗加戒备,一面遣一硬气能言的使者,向辽主说以利害,最多到时候给他们几十万贯钱,给辽主留点面子,便可解决。”
“果然是高见,可魏国公的遗表却是说……”
富弼摆摆手,说道:“韩稚圭还是存了一个怕的念头。对契丹人,不能怕,要知道他们也害怕和我们打仗。一要讲理,用礼义来折服他们,契丹人已经不是不讲礼义的蛮人了;其次是气壮,气壮则人不敢欺。若非朝廷现在元气大伤,无力北伐,否则竟是连一点步都可以不让,他们也只能无可奈何。”
“那朝廷现在以刘忱、吕大忠与辽人谈判,韩国公以为如何?”
富弼说了这么久话,气力已有点不继。富绍庭连忙递过一碗参汤,富弼轻轻啜了一口,笑道:“这高丽参还是你家石学士托人千里迢迢从杭州送来了,可生受了……”
“刘忱、吕大忠,老夫倒是不知道这二人如何,不过朝廷的执政大臣们的胆子,只怕……”富弼有点不屑的冷笑。
“执政如此,使者再佳,也是白费力气。”李丁文附和道,终于试探着问道:“那魏国公举荐司马君实为使,又如何?”
富弼的眼睛眯成一条线,他自然知道,李丁文名义上是问司马光,实际上,却是在问石越!
“韩稚圭举荐的人,自然是不错的。”富弼模棱两可的答道。
李丁文微微一笑,说道:“晚生也觉得魏国公为国远谋,不可谓不深远。只不过司马君实在朝中得罪的小人太多,只怕终难如愿。我家公子常说,范家三杰,皆是朝廷的栋梁,只是范尧夫持身清高,皇上亦不能勉强其屈志,其实颇为可惜了。”说完,意味深长的望了富弼一眼。富范两家交情,非比寻常,而范仲淹四子,长子最佳,可惜早死,其余三子,各有才具,以范纯仁最为出名,李丁文在这时又借机提起他,不可说不是意味深长。
富弼是何等人物,自然是闻弦歌而知雅意。李丁文是石越府中的重要人物,他刚刚看到皇帝对石越加官晋爵的报道,李丁文就来求见,虽然言语谨慎,但是绕了无数个弯之后的本意,富弼又岂能不知?
石越是韩琦名义上的女婿,虽然石韩二家关系并不是十分紧密,但是却自然而然,也略胜于旁人,而外人更不可能知道其中虚实。富弼更是把韩琦上表推荐石越,这些事情都一起联系起来了。“石子明这是要向庆历老臣示好!”
想通此节,富弼捋须一笑,说道:“范家家风甚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退颇能自如,老夫倒不替他们担心。似老夫到了这把年纪,深受国恩,若说还有担心的,便是皇帝不要受奸人所骗,乱了国事!”
李丁文见富弼开始还说什么“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下子又变成了担忧皇帝为奸人所骗了,心里也不禁好笑。不过富弼这样说,李丁文自然也听得懂他在问什么,当下笑道:“我家公子时常也和晚生说过,当今皇上,是个大有为之主,碰上有雄才大略的主公,若要一意阻止,反而惹人生气,到时候君子不能在皇上身边,小人自然趁虚而入,国事就这样坏了。因此我家公子便说,似比干那种死谏的忠臣,自然是真正的忠臣,但是谏应当有许多种,死谏直谏之外,还应当有智谏。侍奉人主,也应当如此。因此如今的朝局,若是不变法,已是不可能之事。但是这个法,如何变,由谁人来主持变,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却是大有文章之事。国事的兴废,便全在其中了。”
富绍庭听到这话,不禁插嘴赞道:“这倒是高论!”
富弼瞪了他一眼,笑道:“石子明之志,果然了不起。”
“韩国公过奖了,我家公子也常说,韩国公平常有一最担心的事情,其实也可以解决,而且正在解决中。”
富弼吃了一惊,笑问:“我有什么最担心的事情?”
李丁文悠悠说道:“我家公子说,韩国公平生最担心的事情,是皇帝的权力太大,只有用天命才可以制约,但是有些人却破坏天命,韩国公最担心将来人主为所欲为,害了国事。所以《西京评论》常常说天命,并非是没有原因的。”
富弼这时候倒真正吃了一惊,这的确是富弼最重要的政治主张之一,以强调天命来制约皇权!虽然在他的奏疏中常常直言不讳,却一向没有引起别人的重视,想不到被石越注意了。“想不到石子明倒是老夫的知己!”富弼忍不住叹道,“不知又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清议、报纸、礼制、法律!”李丁文吐出四个词。
“这些有用?”富弼怀疑的问道。他的政治智慧,让他敏感的注意到了报纸的作用,于是断然出资创办《西京评论》,但是说要用来制约皇权,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似乎有点大不敬。
“天命虚无飘渺,历来更难为人主相信。清议与报纸,代表的是民意,明君要尊重民意,那是天经地义的;而礼制与法律,代表的是习惯、经验与圣哲的主张,这些也应当为明君所尊重。如果能让国家形成一种习惯,无论是皇帝或者宰相,都应当尊重民意、习惯、经验与圣哲,那么至少比天命的作用要好一些。”李丁文说这些的时候,感觉自己有点象桑充国。
但是富弼却不是那些容易冲动与接受新主张的学生,他不置可否的微微一笑,说道:“老夫宁可希望皇帝畏惧天命。不过石子明能想到这些,至少说明他不是一个一味逢迎人主的人。李先生请回去替老夫问候石学士,就说老夫对本朝贤士的看法,与韩稚圭完全相同!”
代州边境的谈判,几次拉锯之后,陷入僵局。
耶律浚的金帐中,生着一盆巨大的炭火,耶律浚一身戎装,与萧佑丹、萧素、萧禧等人围坐火边,商议对策。这些天来,虽然谈判没有取得进展,但是耶律浚却非常有收获,他长相英俊,对人和谐,体恤士民,一时间朔州守军将士,对这位太子都爱戴非常,甚至连枢密副使萧素,对他的好感也与日俱增。如果他一直身处耶律洪基身边,或者在孤立无援的朝廷上,是绝对得不到这些人心的。
“刘忱一直不肯让步,诸位大人以为应当如何是好?再拖下去,这虚张声势的疑兵之计,就要被发现了。”耶律浚开口问道,眼睛望着萧佑丹与萧素。
“殿下说得是,十万士兵空耗粮饷却无所作为,宋人也不是傻子。”萧禧笑道。
萧素笑道:“但也不能真的杀了过去,刘忱风骨这么硬,我倒有点佩服他了。”
“与南朝开战,是两败俱伤之局,只能让夏国与一些蛮人得利,万万不可。前几天的报告,说效忠朝廷的生女直部节度使阿库纳(注1)重病之中,万一死掉,而朝廷又与南朝开战,只怕好不容易镇压下来的生女直,又要有反复,其他各部落,也是反叛不断,这几年都没有停过。而且……”萧佑丹这么顿了一顿,众人都知道这个“而且”,是指当权的魏王耶律伊逊,不过此时却不能明言,萧佑丹又继续说道:“如果南朝王安石方罢,又经大灾,刘忱以一书生意气,不肯相让,但是其执政大臣中,首相韩绛是最胆小的,枢密使吴充也没什么过人之材,吕惠卿、冯京、王珪据说颇有矛盾,既然皇上的本意是投石问路,问的也是南朝皇帝和他的执政大臣的路,不如我们干脆避开这个刘忱,借口谈判僵持不下,派使者入汴京,试试南朝皇帝的胆色器局!”
萧素听他说完,击掌赞道:“这倒是个好计。如此一来,我们也可以把军帐迁至马邑,让南朝更摸不着虚实。”
耶律浚想了一下,笑道:“既然是十万大军久驻边关,那么要价太低,也未免让人小看。不若让使者见机行事,把赔偿的底线改成增加岁币十万贯、绢十万匹,想来父皇会更高兴的!”
“殿下英明!”萧佑丹赞许的看了耶律浚一眼,这段日子以来,耶律浚处事的才干,明显有所增长,决断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了。更可贵的是,太子以前虽然勇武,但是处事却颇有书生的温文,而现今却多了几分军人的豪气。
“那,派谁去汴京呢?”萧素笑问。
萧禧对耶律浚抱拳笑道:“殿下,这个差使,我是逃不掉的。”
“好!”耶律浚点点,拿来一皮袋酒来,递给萧禧,说道:“将军豪气!”
萧禧接过酒来,喝了一大口,还给耶律浚,耶律浚也喝了一大口,二人相视,哈哈大笑。
萧素却默不作声,只是望着萧佑丹,萧佑丹也意味深长的望了萧素一眼。
刘忱与吕大忠坐在马车上,相视无言。久议不决之下,前几天辽人突然要求一同见京,觐见大宋皇帝,刘忱只好遣人飞马急报朝廷。朝廷立时答应了,而且让他与吕大忠一同回京,了解情况。吕大忠本来想在代州监视辽人,但接到诏命,也只好安排守务,与刘忱一同返京。二人各自想着各自的心事,刘忱抗诏谈判,早将荣辱置之度外,但是回去之后,想到自己有可能前功尽弃,心里也不禁颇为沮丧;吕大忠却是担心着代州的守务。
紧随着二人的马车仪仗的,是辽国的使团。耶律浚最终派来的使者,是萧佑丹与萧禧两人,名义上萧禧为正,萧佑丹为副。与宋使一样,萧佑丹也在想着自己的心事……
那天晚上众人散去之后,枢密副使萧素却突然把耶律浚和萧佑丹留下,跪在耶律浚面前,以刀刺臂,发誓效忠。
萧佑丹与耶律浚自然都知道,萧素是在进行一桩大大的政治赌博,他把自己的前程,压在了耶律浚能战胜魏王耶律伊逊,顺利登基之上。只要耶律浚顺利登上大辽皇帝的宝座,他萧素的前程,自然是不可限量,但如果失败,必然是族诛之罪。萧素知道,这个选择,辽国的重臣们,都要做的,迟早要做的。
在这个时候,能够有萧素这样的重臣投入自己的旗下,耶律浚绝无拒绝之理。考虑到耶律伊逊绝无可能在这个时候生变,为了显示对萧素的信任,萧佑丹干脆决定离开一段时间,再次前往大宋的京城。
萧素与耶律伊逊的关系并不是很好,他投入太子这一边,应当是可以相信的……
萧佑丹一面担心着国内的局势,太子的地位,一面随着摇摇晃晃的马车,经过陈桥驿驰入了汴京城——一座辽国所有的城市都比不上它的繁华的城市。
枢密院,两府合议。
中书的宰相们,难得的奉诏来到枢密院,他们将在这里,召见刘忱和吕大忠。
刘忱详详细细的介绍了谈判的全部经过,又说了辽使的要求,以及自己的意见:“若依辽使之见,数百里之地,不再为大宋所有。”
吕惠卿听他说完,想了一下,问道:“你可查过地籍?”按理不应当由他先发问,但是最近在中书议事,吕惠卿越来越得意,他的主张,常常辩得韩绛等人哑口无言,而且往往更容易被皇帝接受,这个顺序问题,也就越来越不那么重要了。反正大宋的决策,也不是某一个宰相画押就可以颁行的。
吕大忠答道:“下官查过代州地籍,凡黄嵬山以北至古长城的土地,代州都有档案,想来朝廷也有存档的,的的确确是我朝的土地,绝无割让之理。”
韩绛身为首相,自然不愿意让吕惠卿一个人出风头,他几乎忘了这是在枢密院,沉吟了一下,问道:“方才说辽军连营数里,辽使又威胁用兵,以二位的观察,是真是假?”
吕大忠如实答道:“这个下官不敢轻易判断,但是若要兴兵,辽人也讨不了好去。”
王珪说道:“如果可能,还是不要轻启战端为好。”
连冯京也附和道:“当然以不战为上。”
枢密院自吴充以下的官员,却都默默不语。
刘忱见宰执说道,尽然全都在说“不战为上”,急道:“诸位相公,若是一味避战惧战,只怕辽人索求无厌。”
韩绛是吃过败仗,被打怕了的人,一心只想做个太平宰相,加上揣见赵顼也有避战之意,当下冷笑道:“你又知道什么?如今国家大灾之后,元气大伤,实在经不起折腾了。身为宰相,须当从全局来着想,当然是以和为贵。兵凶战危,你以为是好玩的吗?”
刚刚被调回京的枢密副使蔡挺终于忍不住了,说道:“虽然如此,如人家咄咄逼人,也不能一味忍让。”他长期镇守西部边界,倒不太怕打仗。
“小不忍则乱大谋。轻启战端,只是将帅之利,他们可以借此建立军功,升官晋爵,却是百姓之祸。如今国家的情况,是经不起折腾的。”
吴充冷笑道:“那韩相公的意思?”
“也是不战为上。”
“既不想战,那么辽人的要求又当如何?”吴充追问道。
韩绛沉吟一会,说道:“他们想要什么,不如先给他们,待到国家元气恢复,再收复不迟。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吕大忠一直气愤的听着韩绛等人议论,这时候终于再忍不住胸中之气,冷笑道:“相公好一个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辽人派个使者来我汴京,便可索我五百里之地,数百万贯赔款;若是辽人的魏王耶律伊逊亲自前来,索要关南之地,相公是不是也要给他!”
刘忱也冷笑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反正关南之地,是周世宗所恢复,给辽人又有何妨!只不过下官既为使者,纵死不敢奉诏!诸位相公先请皇上收我使节,再去欲取先予吧!”说罢抱拳说道:“告辞了!”竟是扬长而去。
吕大忠也愤然瞪了韩绛一眼,抱抱拳,径自甩袖而去。留下一班执政大臣,在那里面面相觑。
注1:生女直,即生女真。当时避辽兴宗讳,称女直。阿库纳亦非真心效忠辽人,不过辽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