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晚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感谢不着调的萌动、传说中的、无间啸风几位的月票和打赏!强烈召唤保底月票啊!)
在队、都、营、厢、军各级设立教导官,这是李璟这段时间一直在考虑和犹豫的一个问题。晚唐军队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藩镇林立,武夫当国,大小军头无数。藩镇节帅是最大的军队,下面还有一个个的都知兵马使也是军头,然后下面还有兵马使是更小的军头。藩镇,这是由这么一群军头组合起来的。
李璟现在也是一个大军头,在淄青镇,除了平卢军,就是李璟的镇东军势力最大,拥兵两万五千人。但也正是因为自己就是军头,因此李璟比其它人更明白这种军头林立的可怕。拥兵自重,甚至是自立,乃至逐帅杀帅的事情,在其它各镇可是并不少见。镇东军最初时,李璟靠的是和林威王重等几个主要的大将结义再加上联姻,来稳固自己的关系。
但是人马渐多,势力渐大,现在镇东军拥有了两万五千人马,这已经不足够完全掌控镇东军了。李振曾向李璟提议,把更多的李氏宗族的女子嫁与下面的统兵将领,另一方面,李璟可以收一些将领的女儿或者是姐妹等做为妾侍,或者让李氏的从兄弟子侄等与诸将联姻,以此来织起一张大网。
这不失为一个策略,但如此完全不够。
郭承安则提议,让李璟收镇东军中的那些中层的将领们为义子,让他们改姓李,如此一来,以宗法制度来掌控全军。不过李璟才二十一岁,而军中营级的将领,就没有一个比李璟小的。收义子,本来李璟就不太愿意。如果还要收一群年纪比自己大许多,甚至能做自己父亲的部下做义子,这事情李璟不能接受。他给宋威当义子都已经不太愿意了,更何况,收义子也并非什么好办法。就如他自己,虽然他做了宋威的义子,可实际上,他对宋威可并没有立即有什么太大的观念改变。收再多的义子,可最关健的还是对权利的掌控。
想来想去,李璟觉得要想加强对镇东军的掌控,后世太祖的支部建立在边上的做法就很好。从队一级开始,任用一批文人为教导。主官管军事,教导们管军事外的一切,并负责监察主将,防止主将专权。
文与武天生就是对立的,新的教导制度李璟没有用武将来担任这个职务,而是特别提拔一批文人来担任此职。从本质上来说,各级的主官们然后拥有军事决定权,但在其它方面就要接受教导的监察。唐朝也有监军制度,不过监军只是监最上一级。张承业现在就是监军使,张承业的下面还有监军副使、监军小使、监军判官等十几个人。但他们监察的目标得了是李璟,而不是下面各级。
李璟把唐代本身就有的监军制度,和宋朝的以文驭武的制度还有后世的这种政委制度都拿来组合了一下,弄出新的教导制度。但与前面的几种又都还有一些区别,教导的职责是监察,不能直接越过主官的权利,他们无权指挥兵马,有的是监督和上奏的权利。另外,也要负责思想方面的事情,帮助李璟掌控下面的军队。
最低队一级设立教导官外,在伙,还设有教导员,对整个军队都进行全面的掌控。
而且为了防止军头们的出事,与教导制度同时下达的规定还有一条。那就是军官们升任,都不得升任本级之内。伙长升队官,不得本队内升任,甲队的伙长升任队官,得调任乙队。队升都、都升营、营升厢都是如此。而且就算不升职,所有的军官每三年,便需要对调一次。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规定,就是所有军官不得拥有私兵家丁,所拥有的亲兵都必须是营中官健,官职调动之后,亲兵不得带走。营级的军官平时能享有十名亲卫护卫的资格,厢级能拥有一队亲兵。
连续几条规定,都是为了避免出现队伍大了后,出现军头。
特别是教导制度,更是让李璟绞尽了脑汁才拿出来的。
李璟接掌登州以来,种种表现,不但得到了百姓的欢迎,也得到了世家大族的认可和支持。以崔、韩、萧三家为代表,诸多世族都派出子弟加入李璟部下。这些少数加入军中从军,大多数的都还是读书人,甚至有不少都是中过进士的文士。一开始,李璟安排了不少进入登州州城和四县入,又安排了一些入镇东军和辽东二城。可是前来投奔的文士依然很多,最后李璟干脆让他们先入军中授课。>
(感谢不着调的萌动、传说中的、无间啸风几位的月票和打赏!强烈召唤保底月票啊!)
在队、都、营、厢、军各级设立教导官,这是李璟这段时间一直在考虑和犹豫的一个问题。晚唐军队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藩镇林立,武夫当国,大小军头无数。藩镇节帅是最大的军队,下面还有一个个的都知兵马使也是军头,然后下面还有兵马使是更小的军头。藩镇,这是由这么一群军头组合起来的。
李璟现在也是一个大军头,在淄青镇,除了平卢军,就是李璟的镇东军势力最大,拥兵两万五千人。但也正是因为自己就是军头,因此李璟比其它人更明白这种军头林立的可怕。拥兵自重,甚至是自立,乃至逐帅杀帅的事情,在其它各镇可是并不少见。镇东军最初时,李璟靠的是和林威王重等几个主要的大将结义再加上联姻,来稳固自己的关系。
但是人马渐多,势力渐大,现在镇东军拥有了两万五千人马,这已经不足够完全掌控镇东军了。李振曾向李璟提议,把更多的李氏宗族的女子嫁与下面的统兵将领,另一方面,李璟可以收一些将领的女儿或者是姐妹等做为妾侍,或者让李氏的从兄弟子侄等与诸将联姻,以此来织起一张大网。
这不失为一个策略,但如此完全不够。
郭承安则提议,让李璟收镇东军中的那些中层的将领们为义子,让他们改姓李,如此一来,以宗法制度来掌控全军。不过李璟才二十一岁,而军中营级的将领,就没有一个比李璟小的。收义子,本来李璟就不太愿意。如果还要收一群年纪比自己大许多,甚至能做自己父亲的部下做义子,这事情李璟不能接受。他给宋威当义子都已经不太愿意了,更何况,收义子也并非什么好办法。就如他自己,虽然他做了宋威的义子,可实际上,他对宋威可并没有立即有什么太大的观念改变。收再多的义子,可最关健的还是对权利的掌控。
想来想去,李璟觉得要想加强对镇东军的掌控,后世太祖的支部建立在边上的做法就很好。从队一级开始,任用一批文人为教导。主官管军事,教导们管军事外的一切,并负责监察主将,防止主将专权。
文与武天生就是对立的,新的教导制度李璟没有用武将来担任这个职务,而是特别提拔一批文人来担任此职。从本质上来说,各级的主官们然后拥有军事决定权,但在其它方面就要接受教导的监察。唐朝也有监军制度,不过监军只是监最上一级。张承业现在就是监军使,张承业的下面还有监军副使、监军小使、监军判官等十几个人。但他们监察的目标得了是李璟,而不是下面各级。
李璟把唐代本身就有的监军制度,和宋朝的以文驭武的制度还有后世的这种政委制度都拿来组合了一下,弄出新的教导制度。但与前面的几种又都还有一些区别,教导的职责是监察,不能直接越过主官的权利,他们无权指挥兵马,有的是监督和上奏的权利。另外,也要负责思想方面的事情,帮助李璟掌控下面的军队。
最低队一级设立教导官外,在伙,还设有教导员,对整个军队都进行全面的掌控。
而且为了防止军头们的出事,与教导制度同时下达的规定还有一条。那就是军官们升任,都不得升任本级之内。伙长升队官,不得本队内升任,甲队的伙长升任队官,得调任乙队。队升都、都升营、营升厢都是如此。而且就算不升职,所有的军官每三年,便需要对调一次。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规定,就是所有军官不得拥有私兵家丁,所拥有的亲兵都必须是营中官健,官职调动之后,亲兵不得带走。营级的军官平时能享有十名亲卫护卫的资格,厢级能拥有一队亲兵。
连续几条规定,都是为了避免出现队伍大了后,出现军头。
特别是教导制度,更是让李璟绞尽了脑汁才拿出来的。
李璟接掌登州以来,种种表现,不但得到了百姓的欢迎,也得到了世家大族的认可和支持。以崔、韩、萧三家为代表,诸多世族都派出子弟加入李璟部下。这些少数加入军中从军,大多数的都还是读书人,甚至有不少都是中过进士的文士。一开始,李璟安排了不少进入登州州城和四县入,又安排了一些入镇东军和辽东二城。可是前来投奔的文士依然很多,最后李璟干脆让他们先入军中授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