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皇宋锦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两百息的时间,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非常的快的,可是这个时间之中,对于车站而言,却如同打仗一样。
半个时辰一换马,这是最初制定的标准,良马在连续高速奔行的时候,未必半个时辰就丧失了所有的体力,可是继续下去,容易出问题,而60-70里左右,一个站台的设置,会让火车联通更多的城市。
换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对于现在来说,却并不难,特制的鞍具,不但可以让马在奔跑的时候不散开,同样的,也让更换变的容易。
40批马,会分成8个部分,每一部分5匹马一起,会由专人引导出去,而早已经被套上鞍具的马,会在火车的前方组合起来,整个过程,最快的话,不超过60息,就算是慢的,也不会超过120息。
这也是停留时间的来源,未来,真的要开启客货运的时候,会根据火车站的情况,进行协调,以保证上下客人,或者是运输货物,到时候就不会这么少了。
似乎有了前面的经验,再一次的开行之后,官员们不再喧哗了,而是把注意力,彻底的注意到了外面情况。
他们或许对于速度什么了解不多,可是大体上感觉上,是知道速度很快的,这么已经是马车用最快的速度开行了,在寻常马车之中,如果以这个速度的话,恐怕人要颠簸坏了,可是在火车上,却异常的平稳。
不明白原理,就感觉到非常的神奇,众人看火车,有些不一样了,一部分的官员是在看热闹,另外一部分,却想到了别的东西的。
叶清臣主要想到的,是货运,汴河的狭小,已经制约了京杭大运河,有人提出过,拓展汴河,可是在这个时代,要想拓宽一条河流,真的非常困难,北宋或许现在,有一定的余钱,可是这个钱,不能够投入到这个上面。
叶清臣没有估算出来,这么一条铁路的整体运力到底是多少,可是按照他们六七百人,4节车厢来评价,不会比一个1000料的船少多少,如果这样的火车多一些,会不会彻底的解决交通的问题。
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话一点没有错,叶清臣站在三司使的高度,当然会考虑全局运输的问题,可是枢密院的官员,更多的考虑是军事上面的作用。
车,曾经是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由车构成的车营,曾经也是可攻可守的强大力量,特别是针对骑兵来说。
只不过,在重骑兵的大量出现,在骑兵的战斗力越来越强大的前提下,车的很多的问题显现。
不能太重,太重就缓慢,就没办法移动,可是没有足够的重量,也就没有办法的拥有强大的防御,这就成为了两难的问题。
同样的,北宋缺马,就算是有了马车,也不可能全速的运转,因为高速开行引发的颠簸,会让人和货物散架,军队后勤使用的马车,更多的是利用马的力量,还有相对较快的速度,拉动更多的东西。
火车不但比马车的运输量更大,速度还快,最关键的是,在高速运转的时候,一点都不颠簸。
这种情况下,运输的东西不会有损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面,还可以运兵。
这一次4个车厢,大概可以运送500-600士兵,这差不多是一个营,如果按照这个速度的话,一天几百里,士兵还不劳累,这种情况下,对于军队的调动,是有巨大的好处的。
接下来,官员们多了一个心眼,他计算着时间,果然,半个时辰到一个时辰之间,有长一点的,有短一点的,列车都会稍稍的停留,120息到200息不等的时间,然后就又一次的行进了,中间一共停靠了4次。
时间的推移,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字,他们到底离开了汴梁多远,可是每一个人都认为,他们距离汴梁已经很远了,具体3个时辰,能不能抵达应天府不知道,可是这个火车的速度,非常的快。
叶清臣知道的更明确一点,因为5个车站的站点,他是知道的,相对之间的距离,也是一清二楚的,如果按照3个时辰来算的话,平均一个时辰的时速,应该是100里左右。
可是按照目前的数据来计算的话,一小时的速度,应该是超过了120里。
赵信比叶清臣更加清楚,在丁海军,火车的速度,已经从最初的20公里每小时,增加到了37公里左右,那是受限于马的质量。
对于北宋而言,或许整体上是缺马的,可是为一条铁路,确切的说,为某一个实验性的列车,准备几百匹马,这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就算不从西北调动,单纯枢密院的就够了。
一条铁路,最重要的不是铁路本身,而是机车,在没有蒸汽动力的时候,需要的就是马,很多的马。
就如同这一次出行一样,从汴梁到应天府,一共6个车站,需要换4次马,按照一次40匹,要保证这一个列车,能够顺利的抵达,需要160匹马。
北宋的这一条铁路是实验性质,未来整体铁路的密度也不会很高,可是在丁海军运用的环线铁路,平均一个4节车厢的火车,平均需要10匹马。
那是按照60里来算的,到了300里,应该是乘以五倍,也就是说50匹,这中间有一个复杂的计算过程,每一匹马,每天需要跑多长时间,休息多长时间,然后继续,这都需要协调。
赵信对于北宋,没有什么隐瞒,只要是他能够传授的,都已经传授过来了,这一条300里长的铁路,未来会对开20列火车,也就是说,一共40列,那么需要3000匹以上的马。
马的问题早已经解决了,从枢密院,军方,凑到了1500匹好马,这个好马,不是战场意义上面的好马,是单纯铁路意义上面的好马。
力量大,速度快,听指挥,这才是这个好马的标准,这个标准跟军方的战马微微有些出入,这也是枢密院愿意抽调的原因。
同样的,从西北,也获得了2500匹马,一共是4000匹,这些足以支撑整个铁路的需要,而叶清臣也得到了一个数据,铁路的总运量。
>
一两百息的时间,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非常的快的,可是这个时间之中,对于车站而言,却如同打仗一样。
半个时辰一换马,这是最初制定的标准,良马在连续高速奔行的时候,未必半个时辰就丧失了所有的体力,可是继续下去,容易出问题,而60-70里左右,一个站台的设置,会让火车联通更多的城市。
换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对于现在来说,却并不难,特制的鞍具,不但可以让马在奔跑的时候不散开,同样的,也让更换变的容易。
40批马,会分成8个部分,每一部分5匹马一起,会由专人引导出去,而早已经被套上鞍具的马,会在火车的前方组合起来,整个过程,最快的话,不超过60息,就算是慢的,也不会超过120息。
这也是停留时间的来源,未来,真的要开启客货运的时候,会根据火车站的情况,进行协调,以保证上下客人,或者是运输货物,到时候就不会这么少了。
似乎有了前面的经验,再一次的开行之后,官员们不再喧哗了,而是把注意力,彻底的注意到了外面情况。
他们或许对于速度什么了解不多,可是大体上感觉上,是知道速度很快的,这么已经是马车用最快的速度开行了,在寻常马车之中,如果以这个速度的话,恐怕人要颠簸坏了,可是在火车上,却异常的平稳。
不明白原理,就感觉到非常的神奇,众人看火车,有些不一样了,一部分的官员是在看热闹,另外一部分,却想到了别的东西的。
叶清臣主要想到的,是货运,汴河的狭小,已经制约了京杭大运河,有人提出过,拓展汴河,可是在这个时代,要想拓宽一条河流,真的非常困难,北宋或许现在,有一定的余钱,可是这个钱,不能够投入到这个上面。
叶清臣没有估算出来,这么一条铁路的整体运力到底是多少,可是按照他们六七百人,4节车厢来评价,不会比一个1000料的船少多少,如果这样的火车多一些,会不会彻底的解决交通的问题。
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话一点没有错,叶清臣站在三司使的高度,当然会考虑全局运输的问题,可是枢密院的官员,更多的考虑是军事上面的作用。
车,曾经是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由车构成的车营,曾经也是可攻可守的强大力量,特别是针对骑兵来说。
只不过,在重骑兵的大量出现,在骑兵的战斗力越来越强大的前提下,车的很多的问题显现。
不能太重,太重就缓慢,就没办法移动,可是没有足够的重量,也就没有办法的拥有强大的防御,这就成为了两难的问题。
同样的,北宋缺马,就算是有了马车,也不可能全速的运转,因为高速开行引发的颠簸,会让人和货物散架,军队后勤使用的马车,更多的是利用马的力量,还有相对较快的速度,拉动更多的东西。
火车不但比马车的运输量更大,速度还快,最关键的是,在高速运转的时候,一点都不颠簸。
这种情况下,运输的东西不会有损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面,还可以运兵。
这一次4个车厢,大概可以运送500-600士兵,这差不多是一个营,如果按照这个速度的话,一天几百里,士兵还不劳累,这种情况下,对于军队的调动,是有巨大的好处的。
接下来,官员们多了一个心眼,他计算着时间,果然,半个时辰到一个时辰之间,有长一点的,有短一点的,列车都会稍稍的停留,120息到200息不等的时间,然后就又一次的行进了,中间一共停靠了4次。
时间的推移,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字,他们到底离开了汴梁多远,可是每一个人都认为,他们距离汴梁已经很远了,具体3个时辰,能不能抵达应天府不知道,可是这个火车的速度,非常的快。
叶清臣知道的更明确一点,因为5个车站的站点,他是知道的,相对之间的距离,也是一清二楚的,如果按照3个时辰来算的话,平均一个时辰的时速,应该是100里左右。
可是按照目前的数据来计算的话,一小时的速度,应该是超过了120里。
赵信比叶清臣更加清楚,在丁海军,火车的速度,已经从最初的20公里每小时,增加到了37公里左右,那是受限于马的质量。
对于北宋而言,或许整体上是缺马的,可是为一条铁路,确切的说,为某一个实验性的列车,准备几百匹马,这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就算不从西北调动,单纯枢密院的就够了。
一条铁路,最重要的不是铁路本身,而是机车,在没有蒸汽动力的时候,需要的就是马,很多的马。
就如同这一次出行一样,从汴梁到应天府,一共6个车站,需要换4次马,按照一次40匹,要保证这一个列车,能够顺利的抵达,需要160匹马。
北宋的这一条铁路是实验性质,未来整体铁路的密度也不会很高,可是在丁海军运用的环线铁路,平均一个4节车厢的火车,平均需要10匹马。
那是按照60里来算的,到了300里,应该是乘以五倍,也就是说50匹,这中间有一个复杂的计算过程,每一匹马,每天需要跑多长时间,休息多长时间,然后继续,这都需要协调。
赵信对于北宋,没有什么隐瞒,只要是他能够传授的,都已经传授过来了,这一条300里长的铁路,未来会对开20列火车,也就是说,一共40列,那么需要3000匹以上的马。
马的问题早已经解决了,从枢密院,军方,凑到了1500匹好马,这个好马,不是战场意义上面的好马,是单纯铁路意义上面的好马。
力量大,速度快,听指挥,这才是这个好马的标准,这个标准跟军方的战马微微有些出入,这也是枢密院愿意抽调的原因。
同样的,从西北,也获得了2500匹马,一共是4000匹,这些足以支撑整个铁路的需要,而叶清臣也得到了一个数据,铁路的总运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