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重生一九零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求学有经济困难的提供帮助。为学习优秀者提供奖励,并且在冶炼、化学、物理等科目上进行更明确的资金激励。
第二件实事则是再发行一张报纸。名为《新青年》,交由留日学生会主持,全部刊登留学生的文章,使他们有表露思想、展示追求的平台。
显然。大革命家是如此货真价实,嘴上来得,这钱上也来得。而更使大革命家放射光芒的则是复兴会实打实的成绩,就说当时主流所认为的革命两途吧,刺杀和暴动,人家可都干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让你不服不行。
……………
人生若只如初见……嗯,虽然是两个大男人的故人重逢。但其中的意味却与这首诗很是契合。
宋教仁、黄兴,同是当初华兴会的倡导者,同样立志于推翻满清。同样是革命者。但此番再度相见,却各有不同的心境。
宋教仁已经被包装打造成大革命家,是复兴会的革命领袖,背后有坚强的组织,有充裕的资金支持,革命业绩卓著。使他意气风发,充满自信。
反观黄兴。虽然谈不上落魄,也是同盟会的二号人物,但与宋教仁在一起,却有些自惭形秽的感觉,委实是支撑其腰杆的力量和业绩乏善可陈。
“本会与保皇会的大论战正如火如荼,钝初这一番言论,很是不妥。革命与保皇,与立宪,本是水火不容,何谈求同存异,互动发展?”
初见面,两人没有互相寒喧,反倒是黄兴在发泄着不满。
“革命与立宪的最终目的,都是建立宪政国家,这难道不是相同之处?革命党与保皇会同属体制外反对力量,这也是相同点。”宋教仁微笑着解释道:“克强兄,你要多读书啊!”
中国近代宪政思想大抵与国家富强联系在一起,即“富强为体,宪政为用”,宪政成为了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力避“灭国亡种”危险的“法宝”,从此与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诉求相结合,并在清朝统治的最后十年形成了强大的立宪思潮和立宪运动。
宪政真的是一副医治国弱民贫、政治*的特效药?宪政与富强孰重孰轻,如何平衡,这个在后世依然争执不休的难题,至今也仍然困惑着宋教仁和陈文强等人。但有一点他们可以肯定,立宪、立法,这是中国步入文明的必经步骤,不管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宪政都是必须要加以讨论和面对的问题。
“复兴会也是革命党,与同盟会应该更加接近,先不说理论差异,在这个时候,你要去拜会梁启超,便是令同盟会难堪。钝初老弟,要三思啊!”
宋教仁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本来我计划着首先去拜会北辰先生,可惜北辰先生已去南洋。而梁启超在名望、学识上,素来为我仰慕,前往拜会,是正常的礼节问题,又何涉党争?克强兄有些太苛了。”
黄兴无奈地叹了口气,坐在椅中,伸手示意宋教仁也请坐。两人算是挚友也不为过,可一涉到各自团体,意气之争便在所难免。
“复兴会这段时间干得风生水起,愚兄亦相当钦佩。”黄兴和缓了口气,“可革命联盟是大势所趋,同盟会应时而生,复兴会却孤芳自赏。须知力合则强,力分则弱。同是革命,有何不可商榷?象你说的,求同存异,与立宪派、保皇会尚能如此,独对同盟会冷眼旁观,这是什么道理?”
宋教仁想了想,说道:“那北辰先生也与克强兄同样想法?看贵会与梁启超论战,文风粗野霸道,固执己见,意气用事,几乎完全容不得任何反对意见。由此观之,复兴会若被并入同盟会,岂不是要全部抛弃原有理念?志同而道不合,与其日后争论不休、内讧不断,倒不如各自发展,以成绩论优劣。”
“你就敢说复兴会的道是正确的?”黄兴皱起了眉头。
“那同盟会便无误了?”宋教仁呵呵一笑,说道:“克强兄,你刚刚也说复兴会干得风生水起,难道不可为佐证?再者——”宋教仁的脸色严肃起来,说道:“同盟会组织过于松散,组织纪律甚为松懈,分工亦不明确,会员往往各行其是,这些都是弊病,克强兄可曾觉察?”
“这也是复兴会独立发展的原因之一?”黄兴沉吟了一下,说道:“今日重逢,就休争论下去了。象你所说,以实绩为佐证,同盟会是优是劣,且看以后吧!”
“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宋教仁端起酒壶,给黄兴倒酒,又不忘提醒道:“术业有专攻,若是武装暴动,还是让军事人才去做,克强兄不要轻易冒险。”
“钝初这话说得不实。”黄兴微微一笑,说道:“万宁起义何尝有军事人才,不照样屡战屡胜。所依靠者亦不过是江湖会党,却对外言会党不可依靠,是欲盖弥彰吧?”
宋教仁正色说道:“政治家须要以正直诚实为准则,克强兄视我如政客骗子吗?贵会也要搞武装暴动,不甘人后,这是可以想见的事情。但贵会能筹资多少,能买多少武器弹药,能组织多少敢战勇士,起事之后的弹药饷银又如何补充?我是好心提醒,克强兄却如此恶意揣测,实不象当初故人。”
黄兴愣了一下,赶紧拱手陪笑道:“失言了,是愚兄不对。可这是外面普遍猜测,贵会也未作解释,我便信以为真。”
宋教仁轻轻摇头,说道:“当初连我也是与克强兄一样的想法,随着起义走向深入,才发现准备是如此仓促,一切美好预期皆是想当然。满清如百年老树,只凭千八百条枪便想推倒,太轻敌了。别的不说,单只北洋六镇,六七万虎狼之师,便是推翻满清之大障碍。不要以为以革命大义号召,所有敌人便会倒戈相向,投身革命。”
黄兴皱着眉头,慢慢转着酒杯,不时看宋教仁一眼,脸色变幻,也不知在想些什么……(未完待续)
求学有经济困难的提供帮助。为学习优秀者提供奖励,并且在冶炼、化学、物理等科目上进行更明确的资金激励。
第二件实事则是再发行一张报纸。名为《新青年》,交由留日学生会主持,全部刊登留学生的文章,使他们有表露思想、展示追求的平台。
显然。大革命家是如此货真价实,嘴上来得,这钱上也来得。而更使大革命家放射光芒的则是复兴会实打实的成绩,就说当时主流所认为的革命两途吧,刺杀和暴动,人家可都干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让你不服不行。
……………
人生若只如初见……嗯,虽然是两个大男人的故人重逢。但其中的意味却与这首诗很是契合。
宋教仁、黄兴,同是当初华兴会的倡导者,同样立志于推翻满清。同样是革命者。但此番再度相见,却各有不同的心境。
宋教仁已经被包装打造成大革命家,是复兴会的革命领袖,背后有坚强的组织,有充裕的资金支持,革命业绩卓著。使他意气风发,充满自信。
反观黄兴。虽然谈不上落魄,也是同盟会的二号人物,但与宋教仁在一起,却有些自惭形秽的感觉,委实是支撑其腰杆的力量和业绩乏善可陈。
“本会与保皇会的大论战正如火如荼,钝初这一番言论,很是不妥。革命与保皇,与立宪,本是水火不容,何谈求同存异,互动发展?”
初见面,两人没有互相寒喧,反倒是黄兴在发泄着不满。
“革命与立宪的最终目的,都是建立宪政国家,这难道不是相同之处?革命党与保皇会同属体制外反对力量,这也是相同点。”宋教仁微笑着解释道:“克强兄,你要多读书啊!”
中国近代宪政思想大抵与国家富强联系在一起,即“富强为体,宪政为用”,宪政成为了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力避“灭国亡种”危险的“法宝”,从此与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诉求相结合,并在清朝统治的最后十年形成了强大的立宪思潮和立宪运动。
宪政真的是一副医治国弱民贫、政治*的特效药?宪政与富强孰重孰轻,如何平衡,这个在后世依然争执不休的难题,至今也仍然困惑着宋教仁和陈文强等人。但有一点他们可以肯定,立宪、立法,这是中国步入文明的必经步骤,不管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宪政都是必须要加以讨论和面对的问题。
“复兴会也是革命党,与同盟会应该更加接近,先不说理论差异,在这个时候,你要去拜会梁启超,便是令同盟会难堪。钝初老弟,要三思啊!”
宋教仁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本来我计划着首先去拜会北辰先生,可惜北辰先生已去南洋。而梁启超在名望、学识上,素来为我仰慕,前往拜会,是正常的礼节问题,又何涉党争?克强兄有些太苛了。”
黄兴无奈地叹了口气,坐在椅中,伸手示意宋教仁也请坐。两人算是挚友也不为过,可一涉到各自团体,意气之争便在所难免。
“复兴会这段时间干得风生水起,愚兄亦相当钦佩。”黄兴和缓了口气,“可革命联盟是大势所趋,同盟会应时而生,复兴会却孤芳自赏。须知力合则强,力分则弱。同是革命,有何不可商榷?象你说的,求同存异,与立宪派、保皇会尚能如此,独对同盟会冷眼旁观,这是什么道理?”
宋教仁想了想,说道:“那北辰先生也与克强兄同样想法?看贵会与梁启超论战,文风粗野霸道,固执己见,意气用事,几乎完全容不得任何反对意见。由此观之,复兴会若被并入同盟会,岂不是要全部抛弃原有理念?志同而道不合,与其日后争论不休、内讧不断,倒不如各自发展,以成绩论优劣。”
“你就敢说复兴会的道是正确的?”黄兴皱起了眉头。
“那同盟会便无误了?”宋教仁呵呵一笑,说道:“克强兄,你刚刚也说复兴会干得风生水起,难道不可为佐证?再者——”宋教仁的脸色严肃起来,说道:“同盟会组织过于松散,组织纪律甚为松懈,分工亦不明确,会员往往各行其是,这些都是弊病,克强兄可曾觉察?”
“这也是复兴会独立发展的原因之一?”黄兴沉吟了一下,说道:“今日重逢,就休争论下去了。象你所说,以实绩为佐证,同盟会是优是劣,且看以后吧!”
“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宋教仁端起酒壶,给黄兴倒酒,又不忘提醒道:“术业有专攻,若是武装暴动,还是让军事人才去做,克强兄不要轻易冒险。”
“钝初这话说得不实。”黄兴微微一笑,说道:“万宁起义何尝有军事人才,不照样屡战屡胜。所依靠者亦不过是江湖会党,却对外言会党不可依靠,是欲盖弥彰吧?”
宋教仁正色说道:“政治家须要以正直诚实为准则,克强兄视我如政客骗子吗?贵会也要搞武装暴动,不甘人后,这是可以想见的事情。但贵会能筹资多少,能买多少武器弹药,能组织多少敢战勇士,起事之后的弹药饷银又如何补充?我是好心提醒,克强兄却如此恶意揣测,实不象当初故人。”
黄兴愣了一下,赶紧拱手陪笑道:“失言了,是愚兄不对。可这是外面普遍猜测,贵会也未作解释,我便信以为真。”
宋教仁轻轻摇头,说道:“当初连我也是与克强兄一样的想法,随着起义走向深入,才发现准备是如此仓促,一切美好预期皆是想当然。满清如百年老树,只凭千八百条枪便想推倒,太轻敌了。别的不说,单只北洋六镇,六七万虎狼之师,便是推翻满清之大障碍。不要以为以革命大义号召,所有敌人便会倒戈相向,投身革命。”
黄兴皱着眉头,慢慢转着酒杯,不时看宋教仁一眼,脸色变幻,也不知在想些什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