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重生之八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胤禩却是并不失望,笑道:“如今皇阿玛正被扯进内务府和万象居之间的乱麻中抽不开身,便是知道李煦这件事情有蹊跷,只怕也自欺欺人的先按下了。你不必觉得可惜,以皇阿玛的性子,这件事没完,日后想起来,李煦可逃不掉。”
对于康熙是个多么小心眼且多疑的人,胤禩再清楚不过了,如今看似李煦安然度过了危机,其实这笔账,永远会被皇阿玛记着,若是李煦从此便小心谨慎再不会行差踏错便也罢了,若是日后李煦再犯什么事儿,是怕皇阿玛会把这些旧账都给翻出来。以胤禩对李煦的了解,让他老实起来,可是比登天还难。
上辈子,李煦他们先是对太子曲意逢迎诸多孝敬,后来见太子日渐失势,又转而讨好他和小九,小九后院里那么多江南姬妾大部分都是李煦送过来的孝敬。等到后来见到他胤禩也开始在康熙面前失了宠,李煦又立刻冷淡了下来,直到小十四开始挂帅出征,李煦便又贴了上来,将宝压在了十四的身上。
只可惜,李煦机关算尽,却是没算到,最后得了那皇位的,却是被他们全都给轻视了的老四!上辈子这三家的下场也不怎么美好。说起来,胤禩对他们并没有什么痛恨的恶感,只是他要下这盘名为天下的大旗,江南的这三家,却是他非要碰一碰不可的了。
“这回皇上下定决心要整顿内务府,看来是对万象居势在必得,八爷您下一步有何打算?”姜沐轩听了胤禩那番话,便也把李煦的事情先抛到了脑后,把话题又回到了之前的事情上。
胤禩挑眉道:“既然这回皇阿玛给了你们姜家来统率内务府对万象居的一应事物的大权,你也就不必再顾忌许多,尽可能的把内务府更多的握在手里便是了。左右,最后账面上做得好看些,叫皇阿玛相信他把万象居给拿到手里也就是了,我这个做儿子的,这点儿孝心,还是有的。”
如今实际是他的人的姜家成功被扶上位,坐稳了内务府,万象居经过这么一遭,正式从民商背靠郭络罗家的身份转换成了皇家身份,所谓灯下黑,更是方便他再通过万象居集聚力量。至于皇阿玛所在乎的名声,万象居的好名声都是从前积累的,经过内务府这么一通破坏,日后便是再步上正轨,也始终会在天下的民商和官商心里扎着一根刺。
皇阿玛想从万象居得到名和利,他胤禩倒是不吝于给皇阿玛匀出些肉汤来喝一喝。内里的关键胤禩自然也同小九、小十讲了,两个小的听懂后便也不闹腾了,很有一种和八哥联手坑了皇阿玛的兴奋感。
康熙三十七年夏,康熙在南巡途中明喻天下,言辞严厉的训斥了内务府种种不规矩的行径,将各地报来的所有涉事内务府人事统统锁拿回京,交由刑部统一发落。其中,免不了康熙这个做主子的要反省自身,措辞虽然不比从前罪己诏的时候严苛,但到底还是放低了身段,再度折腰了。
康熙之所以会这么放低身段在天下人面前自打脸面承认错误,还是因为李光地的一番恳切进谏:“皇上,天下维稳,端在重本,国家要务,士贵农次之,工商虽在其下,若不严加管束,则也有碍于本。皇上圣明,于工商一途早有章程。
本朝盐铁、粮米、丝帛等等民间赖以存货之本,皆由内务府统招皇商贩售管辖,此系民间活命根本,便由此尽在万岁掌控之中。其下有官商,依附地方官府,地方官府忠心皇上,那官商便也走不脱皇上的手心。唯独民商,逐利而活,最是难以约束,天生反骨,如今万岁将天下厚利之货尽皆归于皇商,少许漏与官商,而禁绝于民商,正是我大清朝得以千秋万代的根本要领。
如今之势,正是不安分的民商借由万象居兴风作浪,皇上,小不忍则乱大谋,若一力强压,几位皇子尚且年轻不懂这内里的关键,许是就要被这群民商所挟,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错事。皇上圣明,若是舍小节而全大势,则能毕全功于一役,彻底消灭那些民商的非分之想。”
李光地说了一大堆,其实意思很简单,就是希望康熙能够先软下来态度,不要在和太子、八贝勒九阿哥他们纠结在万象居的事情上。毕竟,皇子什么的,是天子家事,是内里的事情。若是叫万象居和民商们真的翻了天去,那就是闹腾到外头去了。攘{外}必先安内,李光地这便如此建议了。
康熙被李光地的话给触动了,将心情沉淀下来,便发觉自己似乎是被几个不孝子气昏了头,做事有些失了章法。听了李光地一片忠诚得肺腑之言,康熙闭了闭眼睛,再睁开时,眼里便多了份果决和清明,叹息道:“晋卿啊,若是没有你,朕这回,只怕真的要棋差一招了。”
李光地连声称不敢。在一旁一直做柱子一样戳着的梁九功都忍不住咂舌,这位李大学士,能够以一介汉人成为当朝李相,果真是有他的过人之处。就刚刚那一席话说的,真是比满人还满人,真是一片忠心可鉴天地呐!
康熙明喻天下后,赵申乔与李光地相对而坐,久久无言,最终只慨叹道:“吾不如晋卿兄多矣。”
李光地却是笑道:“松伍谬赞了,其实以民商对抗皇上,无异于是以卵击石,便是以几位阿哥做筏子亦是不能成的。一旦龙颜震怒,再开牢狱之灾,那民间,怕是又一场血雨腥风了。愚兄心知皇上饱读圣贤之书,自有一番悲天悯人的心肠,若真开了牢狱,日后只怕又要后悔,且还有违圣上的英明。咱们做臣子的,既要为皇上分忧,又要心系百姓,既然有所预见,又怎能闭口不言呢?”
当着赵申乔的面,李光地虽然有心提点,但是话却不能说的太白。而赵申乔听了这段话,略略一想,便参悟透了其中的道理,心中难免腹诽,难怪李晋卿能够与皇上君臣相得,这里子面子全都要握在手里的性子,还真是如出一辙!明明是李晋卿窥得皇上骑虎难下的局面,有心给皇上递梯子表忠心,却偏是能把话说得如此的大义凛然。这份本事,他可是要学着点儿!
就在这两个所谓的汉臣饱学之士云里雾里的你来我往的时候,胤禩的系统里传来了王怡锦有些着急却又有些激动的声音:“八爷,快,来一颗药丸救命!”
胤禩心一沉,面色一变:“怎么了?出了什么事?”
王怡锦忙道:“不是咱们的人出了事,是我发现了个老活宝!不过眼下他快要断气了,详细的事情我以后再同你说,先来颗药丸救命要紧!”
王怡锦虽然语焉不详,但是胤禩听到他说没事,便松了口气,从系统里兑换了颗延寿丸交易给了王怡锦,过了好半晌,那边才传来了王怡锦轻松的声音:“果然系统出品必是良品,嘿嘿嘿嘿,八爷,这回咱们赚到了!”
胤禩好笑地开口:“怎么?究竟是哪路的神仙,竟叫你这么激动?”
自打小锦越来越适应这个时代以后,胤禩就鲜少再见到小锦一惊一乍的模样了。而那头王怡锦说出来的话,也成功的让胤禩也不由得睁大了眼睛。
“哪路的神仙?黄、梨、州!你说,他是不是我的神仙祖宗!”王怡锦此时此刻的表情,恨不得把尾巴都竖到天上去了,能亲眼见到活着的这么个大名人,他真是不枉费穿越到了这清朝啊!
“他还活着?”不怪胤禩说话这么直白,按照记忆,这位牛人,早就该过世了好多年了。
黄宗羲,别号梨州老人,世人多称呼他为黄梨州,正是拒不出仕的知名大儒,论名声,可是比如今的李光地之流不知高上多少倍。王怡锦最初也曾暗暗走访江南想要寻到这黄梨州的踪迹却未果,却没想到,这回竟误打误撞,在阳平关碰到了载有病的只剩下一口气的黄梨州的客船。
“说不准这里面还有什么辛密咱们不得而知。不过,等到黄先生醒过来,我想一切就应该有答案了。你上回不是给我那儿送了个季秀才么?眼下他正在学里教小子们读书识字,顺便研究他那个改良学问,头发都快愁得掉没了。这回若是能把黄先生请回去,那咱们可就是迎回了一尊大神!”王怡锦喜滋滋地说道。
这世道,想要改天换地,老祖宗们早有章法,不过是广积粮、高筑墙,说白了,就是要有钱、要有人马和武器。想要改朝换代,这些足矣,可是他和八爷却是并不想止步于此。来自百年后的现代,要是回到清朝只是想过一把当皇上的瘾,那才是枉顾上天给的一场造化了。
想要真的改天换地,把整个民族——无论是汉族还是满族——持续了几千年的根,那益发变得要吃人的封建礼教给彻底更改,便不能彻底撼动所谓的君权神授、所谓的天子、所谓的君臣纲常。而要做到这一点,他们需要的,是像黄宗羲这样的,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
这一切也许在旁人看来是天方夜谭,是痴人说梦,可是胤禩和王怡锦,却是真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在这一条道路上坚定不移的前进着。也许真的到了梦想实现的那一刻,连九弟他们都不能理解自己吧,胤禩有些无奈得摸了摸额角,但是,他并不后悔。
再坏,能坏过被那些卷毛洋犬轰开国门来得再屈辱吗?再坏,能坏过被后世之人提起来,都以国耻来形容来得更心痛吗?便是在他看来尚不如本朝的元蒙,后世的人谈论起来,还曾因元蒙铁骑碾压过欧洲而言辞间颇有些自豪之感,可说道本朝……
这样一颗种子,在胤禩重活一回在康熙二十六年的冬天睁开眼睛的时候,便已走在胤禩的心里萌芽了。
据史学家、传记研究家、文学家,顾炎武第二十代孙顾秉之记载,直至本朝立国一百年,公元1812年,尚有清朝遗老直陈康熙帝皇八子、本朝第一任元首胤禩大逆不道,欺师灭祖,为大清之永世罪人,藩属高丽、缅甸、琉球、安南等属国亦借以本朝废除帝制大逆不道为借口,罢贡百年之余。
朝历一百二十八年,公元1840年无疑是史册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西洋夷狄乘着
坚船利炮东进,高丽、琉球、安南、倭国、南洋诸国举全国之力对抗洋夷未果,几乎遭遇灭国之灾,迫不得己求助本朝。议会很快做出决议,天津海师、威海海师、广州海师、福建海师四军齐动以抗西洋,历时一月,便将洋夷诛灭殆尽、奏凯还朝。
其后东洋、南洋诸藩来贡,西域各国亦闻风而至,皆奉本朝为天{朝}上国,原岁岁来贡以求庇护。彼时史学家便有断言,若无开国元首,则此时本朝,怕是与高丽、琉球、安南等国无异,尽皆将受洋夷折辱。时清遗尚有不忿者,称圣祖康熙英明,便无大逆不道者胤禩,亦可有后辈皇帝率领军民护持边疆。
笔者看来,这些都是清朝遗老的白日发梦。纵观世界,本朝是世界已知文明中,最早迈入蒸汽时代、进入工业化,最早废除帝王**、最早发现电、最早普及全民教育的文明大国,较之自恃优越的西洋,尚早数十年之久。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第一元首,亲手结束了康熙朝的爱新觉罗胤禩。
时至今日,这位元首依然是让史学界争论不休的复杂人物,究竟这位清朝的皇八子因何会以皇子之尊决意废黜帝制,史学界依旧争论不休未有定论。但是毋庸置疑的,他是史学界公认的无冕之王,民众心中唯一的大帝,是整个时代的传奇。
《人杰传》顾秉之,公元一九一九年
nbsp; 胤禩却是并不失望,笑道:“如今皇阿玛正被扯进内务府和万象居之间的乱麻中抽不开身,便是知道李煦这件事情有蹊跷,只怕也自欺欺人的先按下了。你不必觉得可惜,以皇阿玛的性子,这件事没完,日后想起来,李煦可逃不掉。”
对于康熙是个多么小心眼且多疑的人,胤禩再清楚不过了,如今看似李煦安然度过了危机,其实这笔账,永远会被皇阿玛记着,若是李煦从此便小心谨慎再不会行差踏错便也罢了,若是日后李煦再犯什么事儿,是怕皇阿玛会把这些旧账都给翻出来。以胤禩对李煦的了解,让他老实起来,可是比登天还难。
上辈子,李煦他们先是对太子曲意逢迎诸多孝敬,后来见太子日渐失势,又转而讨好他和小九,小九后院里那么多江南姬妾大部分都是李煦送过来的孝敬。等到后来见到他胤禩也开始在康熙面前失了宠,李煦又立刻冷淡了下来,直到小十四开始挂帅出征,李煦便又贴了上来,将宝压在了十四的身上。
只可惜,李煦机关算尽,却是没算到,最后得了那皇位的,却是被他们全都给轻视了的老四!上辈子这三家的下场也不怎么美好。说起来,胤禩对他们并没有什么痛恨的恶感,只是他要下这盘名为天下的大旗,江南的这三家,却是他非要碰一碰不可的了。
“这回皇上下定决心要整顿内务府,看来是对万象居势在必得,八爷您下一步有何打算?”姜沐轩听了胤禩那番话,便也把李煦的事情先抛到了脑后,把话题又回到了之前的事情上。
胤禩挑眉道:“既然这回皇阿玛给了你们姜家来统率内务府对万象居的一应事物的大权,你也就不必再顾忌许多,尽可能的把内务府更多的握在手里便是了。左右,最后账面上做得好看些,叫皇阿玛相信他把万象居给拿到手里也就是了,我这个做儿子的,这点儿孝心,还是有的。”
如今实际是他的人的姜家成功被扶上位,坐稳了内务府,万象居经过这么一遭,正式从民商背靠郭络罗家的身份转换成了皇家身份,所谓灯下黑,更是方便他再通过万象居集聚力量。至于皇阿玛所在乎的名声,万象居的好名声都是从前积累的,经过内务府这么一通破坏,日后便是再步上正轨,也始终会在天下的民商和官商心里扎着一根刺。
皇阿玛想从万象居得到名和利,他胤禩倒是不吝于给皇阿玛匀出些肉汤来喝一喝。内里的关键胤禩自然也同小九、小十讲了,两个小的听懂后便也不闹腾了,很有一种和八哥联手坑了皇阿玛的兴奋感。
康熙三十七年夏,康熙在南巡途中明喻天下,言辞严厉的训斥了内务府种种不规矩的行径,将各地报来的所有涉事内务府人事统统锁拿回京,交由刑部统一发落。其中,免不了康熙这个做主子的要反省自身,措辞虽然不比从前罪己诏的时候严苛,但到底还是放低了身段,再度折腰了。
康熙之所以会这么放低身段在天下人面前自打脸面承认错误,还是因为李光地的一番恳切进谏:“皇上,天下维稳,端在重本,国家要务,士贵农次之,工商虽在其下,若不严加管束,则也有碍于本。皇上圣明,于工商一途早有章程。
本朝盐铁、粮米、丝帛等等民间赖以存货之本,皆由内务府统招皇商贩售管辖,此系民间活命根本,便由此尽在万岁掌控之中。其下有官商,依附地方官府,地方官府忠心皇上,那官商便也走不脱皇上的手心。唯独民商,逐利而活,最是难以约束,天生反骨,如今万岁将天下厚利之货尽皆归于皇商,少许漏与官商,而禁绝于民商,正是我大清朝得以千秋万代的根本要领。
如今之势,正是不安分的民商借由万象居兴风作浪,皇上,小不忍则乱大谋,若一力强压,几位皇子尚且年轻不懂这内里的关键,许是就要被这群民商所挟,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错事。皇上圣明,若是舍小节而全大势,则能毕全功于一役,彻底消灭那些民商的非分之想。”
李光地说了一大堆,其实意思很简单,就是希望康熙能够先软下来态度,不要在和太子、八贝勒九阿哥他们纠结在万象居的事情上。毕竟,皇子什么的,是天子家事,是内里的事情。若是叫万象居和民商们真的翻了天去,那就是闹腾到外头去了。攘{外}必先安内,李光地这便如此建议了。
康熙被李光地的话给触动了,将心情沉淀下来,便发觉自己似乎是被几个不孝子气昏了头,做事有些失了章法。听了李光地一片忠诚得肺腑之言,康熙闭了闭眼睛,再睁开时,眼里便多了份果决和清明,叹息道:“晋卿啊,若是没有你,朕这回,只怕真的要棋差一招了。”
李光地连声称不敢。在一旁一直做柱子一样戳着的梁九功都忍不住咂舌,这位李大学士,能够以一介汉人成为当朝李相,果真是有他的过人之处。就刚刚那一席话说的,真是比满人还满人,真是一片忠心可鉴天地呐!
康熙明喻天下后,赵申乔与李光地相对而坐,久久无言,最终只慨叹道:“吾不如晋卿兄多矣。”
李光地却是笑道:“松伍谬赞了,其实以民商对抗皇上,无异于是以卵击石,便是以几位阿哥做筏子亦是不能成的。一旦龙颜震怒,再开牢狱之灾,那民间,怕是又一场血雨腥风了。愚兄心知皇上饱读圣贤之书,自有一番悲天悯人的心肠,若真开了牢狱,日后只怕又要后悔,且还有违圣上的英明。咱们做臣子的,既要为皇上分忧,又要心系百姓,既然有所预见,又怎能闭口不言呢?”
当着赵申乔的面,李光地虽然有心提点,但是话却不能说的太白。而赵申乔听了这段话,略略一想,便参悟透了其中的道理,心中难免腹诽,难怪李晋卿能够与皇上君臣相得,这里子面子全都要握在手里的性子,还真是如出一辙!明明是李晋卿窥得皇上骑虎难下的局面,有心给皇上递梯子表忠心,却偏是能把话说得如此的大义凛然。这份本事,他可是要学着点儿!
就在这两个所谓的汉臣饱学之士云里雾里的你来我往的时候,胤禩的系统里传来了王怡锦有些着急却又有些激动的声音:“八爷,快,来一颗药丸救命!”
胤禩心一沉,面色一变:“怎么了?出了什么事?”
王怡锦忙道:“不是咱们的人出了事,是我发现了个老活宝!不过眼下他快要断气了,详细的事情我以后再同你说,先来颗药丸救命要紧!”
王怡锦虽然语焉不详,但是胤禩听到他说没事,便松了口气,从系统里兑换了颗延寿丸交易给了王怡锦,过了好半晌,那边才传来了王怡锦轻松的声音:“果然系统出品必是良品,嘿嘿嘿嘿,八爷,这回咱们赚到了!”
胤禩好笑地开口:“怎么?究竟是哪路的神仙,竟叫你这么激动?”
自打小锦越来越适应这个时代以后,胤禩就鲜少再见到小锦一惊一乍的模样了。而那头王怡锦说出来的话,也成功的让胤禩也不由得睁大了眼睛。
“哪路的神仙?黄、梨、州!你说,他是不是我的神仙祖宗!”王怡锦此时此刻的表情,恨不得把尾巴都竖到天上去了,能亲眼见到活着的这么个大名人,他真是不枉费穿越到了这清朝啊!
“他还活着?”不怪胤禩说话这么直白,按照记忆,这位牛人,早就该过世了好多年了。
黄宗羲,别号梨州老人,世人多称呼他为黄梨州,正是拒不出仕的知名大儒,论名声,可是比如今的李光地之流不知高上多少倍。王怡锦最初也曾暗暗走访江南想要寻到这黄梨州的踪迹却未果,却没想到,这回竟误打误撞,在阳平关碰到了载有病的只剩下一口气的黄梨州的客船。
“说不准这里面还有什么辛密咱们不得而知。不过,等到黄先生醒过来,我想一切就应该有答案了。你上回不是给我那儿送了个季秀才么?眼下他正在学里教小子们读书识字,顺便研究他那个改良学问,头发都快愁得掉没了。这回若是能把黄先生请回去,那咱们可就是迎回了一尊大神!”王怡锦喜滋滋地说道。
这世道,想要改天换地,老祖宗们早有章法,不过是广积粮、高筑墙,说白了,就是要有钱、要有人马和武器。想要改朝换代,这些足矣,可是他和八爷却是并不想止步于此。来自百年后的现代,要是回到清朝只是想过一把当皇上的瘾,那才是枉顾上天给的一场造化了。
想要真的改天换地,把整个民族——无论是汉族还是满族——持续了几千年的根,那益发变得要吃人的封建礼教给彻底更改,便不能彻底撼动所谓的君权神授、所谓的天子、所谓的君臣纲常。而要做到这一点,他们需要的,是像黄宗羲这样的,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
这一切也许在旁人看来是天方夜谭,是痴人说梦,可是胤禩和王怡锦,却是真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在这一条道路上坚定不移的前进着。也许真的到了梦想实现的那一刻,连九弟他们都不能理解自己吧,胤禩有些无奈得摸了摸额角,但是,他并不后悔。
再坏,能坏过被那些卷毛洋犬轰开国门来得再屈辱吗?再坏,能坏过被后世之人提起来,都以国耻来形容来得更心痛吗?便是在他看来尚不如本朝的元蒙,后世的人谈论起来,还曾因元蒙铁骑碾压过欧洲而言辞间颇有些自豪之感,可说道本朝……
这样一颗种子,在胤禩重活一回在康熙二十六年的冬天睁开眼睛的时候,便已走在胤禩的心里萌芽了。
据史学家、传记研究家、文学家,顾炎武第二十代孙顾秉之记载,直至本朝立国一百年,公元1812年,尚有清朝遗老直陈康熙帝皇八子、本朝第一任元首胤禩大逆不道,欺师灭祖,为大清之永世罪人,藩属高丽、缅甸、琉球、安南等属国亦借以本朝废除帝制大逆不道为借口,罢贡百年之余。
朝历一百二十八年,公元1840年无疑是史册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西洋夷狄乘着
坚船利炮东进,高丽、琉球、安南、倭国、南洋诸国举全国之力对抗洋夷未果,几乎遭遇灭国之灾,迫不得己求助本朝。议会很快做出决议,天津海师、威海海师、广州海师、福建海师四军齐动以抗西洋,历时一月,便将洋夷诛灭殆尽、奏凯还朝。
其后东洋、南洋诸藩来贡,西域各国亦闻风而至,皆奉本朝为天{朝}上国,原岁岁来贡以求庇护。彼时史学家便有断言,若无开国元首,则此时本朝,怕是与高丽、琉球、安南等国无异,尽皆将受洋夷折辱。时清遗尚有不忿者,称圣祖康熙英明,便无大逆不道者胤禩,亦可有后辈皇帝率领军民护持边疆。
笔者看来,这些都是清朝遗老的白日发梦。纵观世界,本朝是世界已知文明中,最早迈入蒸汽时代、进入工业化,最早废除帝王**、最早发现电、最早普及全民教育的文明大国,较之自恃优越的西洋,尚早数十年之久。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第一元首,亲手结束了康熙朝的爱新觉罗胤禩。
时至今日,这位元首依然是让史学界争论不休的复杂人物,究竟这位清朝的皇八子因何会以皇子之尊决意废黜帝制,史学界依旧争论不休未有定论。但是毋庸置疑的,他是史学界公认的无冕之王,民众心中唯一的大帝,是整个时代的传奇。
《人杰传》顾秉之,公元一九一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