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极品吴掌柜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成都府衙署位于罗城西北正府街,以前规模很大,包括厅、节堂、堂、楼、道院、使院、官厨、四署、公库、直室、客位、食厅,还有马厩、酒库、园果、疏流等。所幸的是,包道乙那场大火只烧掉了原本衙署已划入吴檗私人宅邸的部分,一街之隔衙署用来办公的部分并未收到任何影响,或许是包道乙等人有所顾忌,烧了衙署,无疑等于摆开车马准备和朝廷对着干了,以摩尼教现在的影响力和人手,现在根本不是时候;或许因为它看起来太不引入注目了,失去了它原有的威严,一道白粉刷过的高墙,一扇紧闭布满新旧铜钉的大门,一面鸣冤鼓放置在似乎随时都可能坍塌的木架子上,击鼓棒更是早已不知所踪。
(明朝是四川政治中心变迁的历史分界线。秦时,蜀中最高官署设郡守府,位于秦筑之大城内,约在今人民南路天府广场四川省科技馆偏东方位。后公孙述称帝,设成都为京师,建治为尹,皇宫设于大城,然当时之益州司隶校尉府址已不可考。《后汉书公孙述传》载,吴汉破成都,焚述宫室,则东汉不得不于成都重建蜀郡府,地址既述宫室之废墟。又有左思《蜀都赋》曾极言蜀宫壮丽。《蜀志·谯周传》所载,亦指明蜀之皇宫应在四川省科技馆偏东,既前秦郡守府原址。晋初,成都王司马颖未尝至成都,如营建宫室,则可能因袭蜀汉皇宫故址,而易其殿阙名称。隋蜀王杨秀更于蜀宫旧基营建王宫。唐时,隋蜀王宫变更为西川节度使署,前后蜀皇宫亦位于此。至宋,成都设府,其府署设罗城西北,即今青羊区正府街。元代四川设行中书省,先治重庆后移成都,其治所未考。以上,便是明代以前四川及成都最高建置之所在地,到了明代以后,蜀中之政治与王权实行分离,其建置与治所亦发生了变化。
明代,受朝廷分封之蜀王仍建王府于唐节署及后蜀皇宫旧址,方位略西,乃填摩诃池之大部分为基址。按明朝官制,一省行政之最高官员称为巡抚,别称抚台、抚院或中丞。其办公地点最早设于将军衙门,当时称督院,故巡抚又被另称为都院或都督。照吏制,巡抚同时兼任兵部右侍郎和都察副御使之职。鉴于此,公元1453年设巡抚都察院于城东南的按察司前街,位于巡按御使院西侧。这是四川当时最高官署,集中行使原巡抚的行政职权和都察院之监察、弹劾、建议的权力,相当于在巡抚的行政权力基础之上总揽了类似于前朝御使台职责的一省最高政治机构。《四川总志·监守》记载,“巡抚都察院,按察使前街,景泰四年建。”此外,《天启图》亦有相关的明确标注。至此,不难看出,城中蜀王府东为历代宫殿故址。
再说点闲话,算是普及点历史知识:公元1902年秋,本土义和团“红灯照”首领廖观音率部众三万余人于9月15日凌晨破成都南门攻入督院街,直驱清王朝封建统治于四川的核心——总督衙门。一时间,市民奔走相告。“红灯教进城了”、“廖观音进城了”的呼叫之声骤起,守城清军惊惶无措,当时担任巡逻任务的靖川营兵丁被红灯教杀了个溃不成军。有一武官左哨营官李某,为表忠君,企图阻击义军,但他观望到义军那势如破竹、锐可不挡的气势后,直骇得上马三次皆堕,从此引为笑料。城中百姓有的忙着四下粘贴“迎接义和团,迎接红灯教”等纸条,有的敲锣打鼓,高声大喊为义军助势。对此段典故,有汪海如之《啸海成都笔记》中一段可佑证。书中记载:“壬寅乡试第三场,余方在家检束考蓝,忽闻门外呼曰,红灯教入城矣!急拔关出瞰,适见野民二十余,篷首赤脚,如癫狂。中一人拥三角小赤旗,若张若阖,口喃喃不知作何语,左右数人持长戈短刀,二人前导,挥长柄刀。城中都守不意“贼”骤至,胥仓惶失措,时满奎督闻变欲遁,赖护卫入伙,争荷枪械,环列东西辕。“贼”至走马街,距督院咫尺。”据说,就在义军进城后,时任川督的奎俊正卧榻酣睡,司衙门卫怕惊动部堂而不敢通报,待奎俊获知消息后,丧魂失魄,欲逃无路,只得急令紧闭辕门,以待援兵。眼看统治四川多年的罪恶枢纽既将攻破,却被靠镇压义和团发迹的老刽子手陈矞潜回臬台衙门提兵调将,又策马直奔鼓楼道,命司鼓勇卒擂鼓报警。大队清军齐往督院街而来,向着义军形成合围之势。在廖观音率领下被迫撤离,义军死伤惨重。这次反帝反封建的运动虽被镇压了,但此次行动极大地震撼了本已风雨飘摇的晚清朝廷。川督奎俊亦因此被革职,朝廷又急派了另一名靠残酷镇压义和团运动而官运亨通的岑春煊任四川总督。岑春煊率晋军大举入川,采取“整顿保甲”、“法严连坐”、“加强团练”、“有匪必诛”等强硬手段对付廖观音和红灯照教众。适时,四川尤其是成都周边掀起一阵血雨腥风。直至1902年底,廖观音被捕,次年元月5日,这位年仅19岁的巾帼英雄从督院街走上了刑场。公元1911年,四川的保路运动风潮狂涌而至,作为晚清封建政权在四川的中心和枢纽,督院街又一次扮演了历史的主角。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一举成功提供了重要条件,并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先导。民国李劼人的小说《大河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暴风雨前》就是以廖观音被杀为开头的,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看着这一切,吴永麟皱了皱眉头,表情严肃的问道:“这里有小门吗?”
“老爷,今年头一遭就走后门,似乎不成礼法,更不合规矩啊。”
“让你去找就去找,哪来那么多废话。”
“老爷,要不我们还是走正门吧,我现在就去叩门。”
当张三冲上台阶再次回过头想确认一下的时候,背后的吴永麟早已和澹台玉瓶不知所踪,张三这才知道这个老爷真的是雷厉风行,说一不二,料想衙署里面的人这次多半没什么好果子吃。当张三跟过去的时候,吴永麟站着的脸门正对着的一道小门背后发出门闩被拨向两旁轻微的撞击声和门慢慢打开后发出的吱吱呀呀的声音,门缝豁然洞开的哪一刻,眉飞色舞的澹台玉瓶立在一旁,吴永麟抛给对方一个赞许的眼神,便迈开步子走了进去。三人鱼贯先穿过一段细碎的石子路,接着沿着石子路尽头一截墙根走了很长一段距离才绕到了房间所在一道侧门,走廊旁边摆着各色花卉,千姿百态,馥郁流香,门前则是两棵长得葱葱翠翠的桃树,上面的毛桃儿夹杂在绿叶中若隐若现,他们似乎闯入了府衙的后花园。吴永麟推开那道虚掩的门... -->>
成都府衙署位于罗城西北正府街,以前规模很大,包括厅、节堂、堂、楼、道院、使院、官厨、四署、公库、直室、客位、食厅,还有马厩、酒库、园果、疏流等。所幸的是,包道乙那场大火只烧掉了原本衙署已划入吴檗私人宅邸的部分,一街之隔衙署用来办公的部分并未收到任何影响,或许是包道乙等人有所顾忌,烧了衙署,无疑等于摆开车马准备和朝廷对着干了,以摩尼教现在的影响力和人手,现在根本不是时候;或许因为它看起来太不引入注目了,失去了它原有的威严,一道白粉刷过的高墙,一扇紧闭布满新旧铜钉的大门,一面鸣冤鼓放置在似乎随时都可能坍塌的木架子上,击鼓棒更是早已不知所踪。
(明朝是四川政治中心变迁的历史分界线。秦时,蜀中最高官署设郡守府,位于秦筑之大城内,约在今人民南路天府广场四川省科技馆偏东方位。后公孙述称帝,设成都为京师,建治为尹,皇宫设于大城,然当时之益州司隶校尉府址已不可考。《后汉书公孙述传》载,吴汉破成都,焚述宫室,则东汉不得不于成都重建蜀郡府,地址既述宫室之废墟。又有左思《蜀都赋》曾极言蜀宫壮丽。《蜀志·谯周传》所载,亦指明蜀之皇宫应在四川省科技馆偏东,既前秦郡守府原址。晋初,成都王司马颖未尝至成都,如营建宫室,则可能因袭蜀汉皇宫故址,而易其殿阙名称。隋蜀王杨秀更于蜀宫旧基营建王宫。唐时,隋蜀王宫变更为西川节度使署,前后蜀皇宫亦位于此。至宋,成都设府,其府署设罗城西北,即今青羊区正府街。元代四川设行中书省,先治重庆后移成都,其治所未考。以上,便是明代以前四川及成都最高建置之所在地,到了明代以后,蜀中之政治与王权实行分离,其建置与治所亦发生了变化。
明代,受朝廷分封之蜀王仍建王府于唐节署及后蜀皇宫旧址,方位略西,乃填摩诃池之大部分为基址。按明朝官制,一省行政之最高官员称为巡抚,别称抚台、抚院或中丞。其办公地点最早设于将军衙门,当时称督院,故巡抚又被另称为都院或都督。照吏制,巡抚同时兼任兵部右侍郎和都察副御使之职。鉴于此,公元1453年设巡抚都察院于城东南的按察司前街,位于巡按御使院西侧。这是四川当时最高官署,集中行使原巡抚的行政职权和都察院之监察、弹劾、建议的权力,相当于在巡抚的行政权力基础之上总揽了类似于前朝御使台职责的一省最高政治机构。《四川总志·监守》记载,“巡抚都察院,按察使前街,景泰四年建。”此外,《天启图》亦有相关的明确标注。至此,不难看出,城中蜀王府东为历代宫殿故址。
再说点闲话,算是普及点历史知识:公元1902年秋,本土义和团“红灯照”首领廖观音率部众三万余人于9月15日凌晨破成都南门攻入督院街,直驱清王朝封建统治于四川的核心——总督衙门。一时间,市民奔走相告。“红灯教进城了”、“廖观音进城了”的呼叫之声骤起,守城清军惊惶无措,当时担任巡逻任务的靖川营兵丁被红灯教杀了个溃不成军。有一武官左哨营官李某,为表忠君,企图阻击义军,但他观望到义军那势如破竹、锐可不挡的气势后,直骇得上马三次皆堕,从此引为笑料。城中百姓有的忙着四下粘贴“迎接义和团,迎接红灯教”等纸条,有的敲锣打鼓,高声大喊为义军助势。对此段典故,有汪海如之《啸海成都笔记》中一段可佑证。书中记载:“壬寅乡试第三场,余方在家检束考蓝,忽闻门外呼曰,红灯教入城矣!急拔关出瞰,适见野民二十余,篷首赤脚,如癫狂。中一人拥三角小赤旗,若张若阖,口喃喃不知作何语,左右数人持长戈短刀,二人前导,挥长柄刀。城中都守不意“贼”骤至,胥仓惶失措,时满奎督闻变欲遁,赖护卫入伙,争荷枪械,环列东西辕。“贼”至走马街,距督院咫尺。”据说,就在义军进城后,时任川督的奎俊正卧榻酣睡,司衙门卫怕惊动部堂而不敢通报,待奎俊获知消息后,丧魂失魄,欲逃无路,只得急令紧闭辕门,以待援兵。眼看统治四川多年的罪恶枢纽既将攻破,却被靠镇压义和团发迹的老刽子手陈矞潜回臬台衙门提兵调将,又策马直奔鼓楼道,命司鼓勇卒擂鼓报警。大队清军齐往督院街而来,向着义军形成合围之势。在廖观音率领下被迫撤离,义军死伤惨重。这次反帝反封建的运动虽被镇压了,但此次行动极大地震撼了本已风雨飘摇的晚清朝廷。川督奎俊亦因此被革职,朝廷又急派了另一名靠残酷镇压义和团运动而官运亨通的岑春煊任四川总督。岑春煊率晋军大举入川,采取“整顿保甲”、“法严连坐”、“加强团练”、“有匪必诛”等强硬手段对付廖观音和红灯照教众。适时,四川尤其是成都周边掀起一阵血雨腥风。直至1902年底,廖观音被捕,次年元月5日,这位年仅19岁的巾帼英雄从督院街走上了刑场。公元1911年,四川的保路运动风潮狂涌而至,作为晚清封建政权在四川的中心和枢纽,督院街又一次扮演了历史的主角。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一举成功提供了重要条件,并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先导。民国李劼人的小说《大河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暴风雨前》就是以廖观音被杀为开头的,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看着这一切,吴永麟皱了皱眉头,表情严肃的问道:“这里有小门吗?”
“老爷,今年头一遭就走后门,似乎不成礼法,更不合规矩啊。”
“让你去找就去找,哪来那么多废话。”
“老爷,要不我们还是走正门吧,我现在就去叩门。”
当张三冲上台阶再次回过头想确认一下的时候,背后的吴永麟早已和澹台玉瓶不知所踪,张三这才知道这个老爷真的是雷厉风行,说一不二,料想衙署里面的人这次多半没什么好果子吃。当张三跟过去的时候,吴永麟站着的脸门正对着的一道小门背后发出门闩被拨向两旁轻微的撞击声和门慢慢打开后发出的吱吱呀呀的声音,门缝豁然洞开的哪一刻,眉飞色舞的澹台玉瓶立在一旁,吴永麟抛给对方一个赞许的眼神,便迈开步子走了进去。三人鱼贯先穿过一段细碎的石子路,接着沿着石子路尽头一截墙根走了很长一段距离才绕到了房间所在一道侧门,走廊旁边摆着各色花卉,千姿百态,馥郁流香,门前则是两棵长得葱葱翠翠的桃树,上面的毛桃儿夹杂在绿叶中若隐若现,他们似乎闯入了府衙的后花园。吴永麟推开那道虚掩的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