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极品吴掌柜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初掌龙庭的那些日子,赵佶着实激动兴奋过一阵。毕竟,做皇帝的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做皇帝的滋味,也与做世间任何一件事情的滋味截然不同。无限的权力带给人无限的腐败时,同样带给了他无限的满足感。天下万民皆臣服于足下,江山日月俱指点于掌端,乃是何等快意之事。曾几何时,赵佶宏图在胸,踌躇满志,要学着开辟鸿蒙的列祖列宗,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赵佶执政之初,虚怀若谷地听取各种不同意见,相当令人赞叹。宰相张商英劝告他要克勤克俭,防止奢华,不要大兴土木,抑制侥幸取宠的小人。他表示完全接受。有一次,他让人整修升平楼,还特意告诫工头:如果张宰相经过这里,须速把工人们藏到楼里去,不要让他看到。曾经有一个很敢说话的臣子,抨击童贯等宦官胡作非为,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一直谈到暮云四合时分。赵佶饥肠辘辘,饿得受不了了,他站起来边走边说:今天先到这儿,我饿坏了,找机会再听你说吧。谁知,这位愣头青上前一把拉住皇帝的衣服,不让他走,以至于把衣服都撕坏了。徽宗大叫道:“有话好好说,我的衣服被你撕碎啦。”这位大臣立即回答:“陛下不惜衣服撕碎,臣子我何惜粉身碎骨报答陛下!”赵佶相当感动,说:“有这样的臣子,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皇帝的侍从过来为他换衣服,他说:“给我好好保留起来,将来用它表彰正直有节操的大臣。”
此时的赵佶,表现得似乎特别喜欢廉洁正直的大臣。有一次,一个为政清廉的县官被推荐给他,他把这个人召来谈话,发现此人确实不错,就破格提拔他做了殿中侍御史,并且对他说:“方今士大夫寡廉鲜耻,你懂得义理,这就是我特别召你来的原因。”有一位中书舍人,相当于为皇帝起草诏书文告的机要秘书,为人坦率耿直,徽宗对他说,“我每次听这帮臣僚们谈话,总觉得不是内含奸诈,就是马屁扑鼻;而你耿直正派,我只能倚赖你这样的人。”
可惜的是,这种蓬勃气象持续的时间很短暂。执政不到一年,赵佶便产生了厌倦感。每日里无休无止的工作,如批阅奏折,召见大臣,商讨政务,制定律条等,千篇一律,周而复始,繁杂琐碎,越来越让赵佶感到枯燥乏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的真正兴趣原本就不在这上面。研讨一幅山水花鸟画卷的笔墨得失,赵佶可以一连与人切磋几个时辰而兴致不减。讨论一项税赋法规条款,未及三刻他便哈欠连天。每当此时,他就非常怀念做端王时的日子。煮酒吟诗,临风赏月,那是何等逍遥自在,快活潇洒。有时他甚至有些后悔,觉得自己真不该当了这个成年累月呕心沥血、政务缠身,然而却了无意趣、俗烦透顶的什么天子。
第一次看到《西游记》时,赵佶几乎惊为天人,等他彻夜将手上的单行本读完时,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五更,一夜没睡的他紧接着上朝的时候,整个人神采奕奕,和平时无精打采的他判若两人,下朝后找公相蔡京一问,居然是同一个战壕里的书友,蔡京也不失时机了介绍了民间演义《西游记》的另外一种方式--话本说书,哪知等赵佶好不容易逮着机会出来尝尝鲜,却还是以往的老调调,这怎么不让他心灰意冷。
“爷,要不我们去早点其它的乐子?”一旁的心腹太监张迪对怔怔出神的赵佶小心的讨好道,这找乐子,自然是去买春,只是这《西游记》后面的部分迟迟没有下文,这让赵佶似乎对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兴趣,整个人看起来病恹恹的。
张迪自然知道这位爷的心病,他是头一遭看见主子对一本书这么上心,宫里原来那本线装书早就被赵佶翻烂了,上面的诗词更是几乎每首都能背出来,每天那些皇子皇孙更是缠着这位西游迷,讲述着唐僧师徒四人一路不畏艰难,斩妖除魔的故事,赵佶俨然成了儿孙们眼中的慈祥老人,相比较原先浑身上下散发出来的凌霄仙气,现在的他骨子里多了一点人情味,更接地气,更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老头。
赵佶已经三十多岁,再过几年,他便进入不惑之年,宋人普遍年纪只有五十多岁,皇帝的寿命更短,这个不解释。他寻花问柳的心情加上《西游记》这个结,似乎也渐渐变淡了,这才对张迪的提议毫无反应。
今天在书铺以高价买到新的《西游记》单行本的时候,赵佶是摸了又摸,闻了又闻,弄得书店老板还以为他是乡下来的暴发户,若不是赵佶,张迪和身边几个大内高手那身狗皮子,保不齐嘴巴里会冒出多么难听的话。
“爷,相爷昨个来过消息,说四川那边的事了了。”
“是吗?你怎么不早说?”赵佶整个人变得轻快起来,起身准备去蔡府打探一番。
听说《新青年》就来自成都府,而且写这个《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还是一个水翦双眸,肌肤如玉的女人,这让他就更有兴致了,既然现在西边的叛乱平息了,是不是意味着很快就会有下文了?
吴承恩是女人,是蔡京告诉他的,这也怪不了他派出去打听详情的那些人,每次吴永麟都是偷偷提前一天将第二天连载的《西游记》底稿交给黄妙灏,她根据上面的故事作插画和誊录出一份底稿出来,在外人看来,黄妙灏似乎才是《西游记》的实际作者。
东京城东的太师赐第是一座沿着汴河北岸建造翻修的大宅院。它依靠太师桥而出名。东京人也许还有不知道太师府座落在哪儿的,但要问到太师桥,连得八、九岁的孩子也会干净利落地回答:“老爹,你活了偌大一把年纪,颠倒问起太师桥在哪里了。谁不知‘春风杨柳太师桥’,就在临汴东街老鸦巷口那座大宅院前面。”
“春风杨柳太师桥”原是一句诗,现在通俗化到成为小儿的口语,太师桥的盛名可想而知。不错!太师桥正对蔡京赐第的大门,随着蔡京本人官阶不断地上升,赐第建筑范围的不断扩大,这座桥也一再翻修,面目全非往昔了。现在的太师桥是赤栏、朱雕... -->>
初掌龙庭的那些日子,赵佶着实激动兴奋过一阵。毕竟,做皇帝的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做皇帝的滋味,也与做世间任何一件事情的滋味截然不同。无限的权力带给人无限的腐败时,同样带给了他无限的满足感。天下万民皆臣服于足下,江山日月俱指点于掌端,乃是何等快意之事。曾几何时,赵佶宏图在胸,踌躇满志,要学着开辟鸿蒙的列祖列宗,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赵佶执政之初,虚怀若谷地听取各种不同意见,相当令人赞叹。宰相张商英劝告他要克勤克俭,防止奢华,不要大兴土木,抑制侥幸取宠的小人。他表示完全接受。有一次,他让人整修升平楼,还特意告诫工头:如果张宰相经过这里,须速把工人们藏到楼里去,不要让他看到。曾经有一个很敢说话的臣子,抨击童贯等宦官胡作非为,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一直谈到暮云四合时分。赵佶饥肠辘辘,饿得受不了了,他站起来边走边说:今天先到这儿,我饿坏了,找机会再听你说吧。谁知,这位愣头青上前一把拉住皇帝的衣服,不让他走,以至于把衣服都撕坏了。徽宗大叫道:“有话好好说,我的衣服被你撕碎啦。”这位大臣立即回答:“陛下不惜衣服撕碎,臣子我何惜粉身碎骨报答陛下!”赵佶相当感动,说:“有这样的臣子,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皇帝的侍从过来为他换衣服,他说:“给我好好保留起来,将来用它表彰正直有节操的大臣。”
此时的赵佶,表现得似乎特别喜欢廉洁正直的大臣。有一次,一个为政清廉的县官被推荐给他,他把这个人召来谈话,发现此人确实不错,就破格提拔他做了殿中侍御史,并且对他说:“方今士大夫寡廉鲜耻,你懂得义理,这就是我特别召你来的原因。”有一位中书舍人,相当于为皇帝起草诏书文告的机要秘书,为人坦率耿直,徽宗对他说,“我每次听这帮臣僚们谈话,总觉得不是内含奸诈,就是马屁扑鼻;而你耿直正派,我只能倚赖你这样的人。”
可惜的是,这种蓬勃气象持续的时间很短暂。执政不到一年,赵佶便产生了厌倦感。每日里无休无止的工作,如批阅奏折,召见大臣,商讨政务,制定律条等,千篇一律,周而复始,繁杂琐碎,越来越让赵佶感到枯燥乏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的真正兴趣原本就不在这上面。研讨一幅山水花鸟画卷的笔墨得失,赵佶可以一连与人切磋几个时辰而兴致不减。讨论一项税赋法规条款,未及三刻他便哈欠连天。每当此时,他就非常怀念做端王时的日子。煮酒吟诗,临风赏月,那是何等逍遥自在,快活潇洒。有时他甚至有些后悔,觉得自己真不该当了这个成年累月呕心沥血、政务缠身,然而却了无意趣、俗烦透顶的什么天子。
第一次看到《西游记》时,赵佶几乎惊为天人,等他彻夜将手上的单行本读完时,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五更,一夜没睡的他紧接着上朝的时候,整个人神采奕奕,和平时无精打采的他判若两人,下朝后找公相蔡京一问,居然是同一个战壕里的书友,蔡京也不失时机了介绍了民间演义《西游记》的另外一种方式--话本说书,哪知等赵佶好不容易逮着机会出来尝尝鲜,却还是以往的老调调,这怎么不让他心灰意冷。
“爷,要不我们去早点其它的乐子?”一旁的心腹太监张迪对怔怔出神的赵佶小心的讨好道,这找乐子,自然是去买春,只是这《西游记》后面的部分迟迟没有下文,这让赵佶似乎对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兴趣,整个人看起来病恹恹的。
张迪自然知道这位爷的心病,他是头一遭看见主子对一本书这么上心,宫里原来那本线装书早就被赵佶翻烂了,上面的诗词更是几乎每首都能背出来,每天那些皇子皇孙更是缠着这位西游迷,讲述着唐僧师徒四人一路不畏艰难,斩妖除魔的故事,赵佶俨然成了儿孙们眼中的慈祥老人,相比较原先浑身上下散发出来的凌霄仙气,现在的他骨子里多了一点人情味,更接地气,更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老头。
赵佶已经三十多岁,再过几年,他便进入不惑之年,宋人普遍年纪只有五十多岁,皇帝的寿命更短,这个不解释。他寻花问柳的心情加上《西游记》这个结,似乎也渐渐变淡了,这才对张迪的提议毫无反应。
今天在书铺以高价买到新的《西游记》单行本的时候,赵佶是摸了又摸,闻了又闻,弄得书店老板还以为他是乡下来的暴发户,若不是赵佶,张迪和身边几个大内高手那身狗皮子,保不齐嘴巴里会冒出多么难听的话。
“爷,相爷昨个来过消息,说四川那边的事了了。”
“是吗?你怎么不早说?”赵佶整个人变得轻快起来,起身准备去蔡府打探一番。
听说《新青年》就来自成都府,而且写这个《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还是一个水翦双眸,肌肤如玉的女人,这让他就更有兴致了,既然现在西边的叛乱平息了,是不是意味着很快就会有下文了?
吴承恩是女人,是蔡京告诉他的,这也怪不了他派出去打听详情的那些人,每次吴永麟都是偷偷提前一天将第二天连载的《西游记》底稿交给黄妙灏,她根据上面的故事作插画和誊录出一份底稿出来,在外人看来,黄妙灏似乎才是《西游记》的实际作者。
东京城东的太师赐第是一座沿着汴河北岸建造翻修的大宅院。它依靠太师桥而出名。东京人也许还有不知道太师府座落在哪儿的,但要问到太师桥,连得八、九岁的孩子也会干净利落地回答:“老爹,你活了偌大一把年纪,颠倒问起太师桥在哪里了。谁不知‘春风杨柳太师桥’,就在临汴东街老鸦巷口那座大宅院前面。”
“春风杨柳太师桥”原是一句诗,现在通俗化到成为小儿的口语,太师桥的盛名可想而知。不错!太师桥正对蔡京赐第的大门,随着蔡京本人官阶不断地上升,赐第建筑范围的不断扩大,这座桥也一再翻修,面目全非往昔了。现在的太师桥是赤栏、朱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