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革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赵嘉仁的老爹赵知拙是个儒生,他相信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根本品德,所以五个孩子的名字里面各含了一个字。而且赵知拙还觉得人首先要拥有的品德就是守信,到了仁并非是简单的仁,更是包含了‘信、智、礼、义’这四个品德。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对孩子的祝愿起了作用,赵太尉本人就认为自己要有信。既然敢告知蒙古大汗近日相会,赵太尉自然是做了准备。在见到使者的第二天,宋军就派遣先头部队从孟津浮桥渡过黄河,开始由西向东每隔三十里修一个兵站。
从九月初一开始,宋军大队人马开始依次渡过黄河。此时并不知情的蒙古使者则开始踏上返回开封的道路。到了九月初六傍晚,路上竭尽全力的使者终于精疲力竭的出现在蒙古大汗忽必烈面前。
急匆匆禀报了猛力花赤军覆灭,猛力花赤被俘的消息,使者从忽必烈大汗脸上只看到了冷淡,忽必烈好像对此事根本不在意的样子。等使者说完了赵嘉仁‘今日必与大汗相见’的话,并且把赵嘉仁的信呈上。蒙古大汗只是冷淡的说了一句,“知道了。”接着就让使者下去。
出门的时候使者大为失望,他其实很希望大汗忽必烈去拯救猛力花赤万户。可大汗每天事务繁忙,戈尔滕万户被俘了这么久,大汗也没能救他回来。使者只能希望宋军不要如同蒙古一样杀俘虏,这样猛力花赤万户还有机会被活着释放。
看着使者的背影,忽必烈大汗心里面极为不满。这个人完全没有能够打探出什么有价值的情报,让他去真的是失败。当然,这只是因为忽必烈大汗在两天前接到蒙古在西边的探马禀报,宋军大部队正以每天超过六十里的速度向着滑县杀来。而蒙古使者回来的时候,宋军距离滑县只有百里距离。按照宋军的行军速度,两军大概两天后就可以在滑县碰面。
在两个多月前,忽必烈大汗还认为自己此次出征与之前一样,带领超过十五万的军队所向披靡。现在的事实是,蒙古军除了丢掉大量地盘之外,能够集结在滑县的军队勉强达到十一万,其中包括汴梁被俘后释放的五千蒙古军,还有阿术的三万部队。这两支部队战斗力都不堪用,忽必烈并不太信任他们。
在使者回来之前,忽必烈已经派遣张弘范带领两万人马前去侧击宋军,希望能够看看宋军的虚实。忽必烈对于张弘范的能力很认同,他希望这名汉人出身的蒙古元帅能够展现出他应有的能力。
洛阳地理位置重要,是因为出了洛阳之后向西就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黄河以北是河北平原,黄河以南是黄淮平原,洛阳就处于在这个分界线上。
张弘范元帅对于中国地理了解有限,但是他对于自己在平原作战还算有些信心。平原作战的特点就是方便机动。得到忽必烈大汗的命令,张弘范并没有迎头对宋军发动进攻,而是一路向西,绕到宋军侧面。
侧击战术是常见又非常有效的战术,将正在行军途中的敌人队伍拦腰斩断,让敌人首尾不能兼顾。一旦成功,敌人就会面临崩溃。大汗忽必烈并不反对张弘范的战术,如果张弘范能够侧击成功,大汗忽必烈就会立刻从宋军正面发动进攻。
九月初七,张弘范已经抵达滑县西边五十里的地方。他并没有发动进攻,而是让部队扎下营寨。到了九月初八,最新消息传来,宋军在九月初七的时候已经抵达距离蒙古军四十里的距离安下营寨。到了九月初八,他们竟然再次出击,直奔滑县县城而去。
张弘范得知消息之后大喜,他老爹张柔非常喜欢藏书,现在备受忽必烈器重的郝经年轻时候就在张柔家的私人图书馆里面读书。张弘范读过《孙子兵法》,随着战争经验的增加,张弘范对这部书深以为然。
《孙子兵法》中的“军争篇”讲,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意思就是快速行军看似能后发先至的给敌人措手不及的打击,可行军很辛苦,强壮的士兵跑得快,瘦弱的士兵跑得慢,如果是一日夜跑一百里,大概能按时到达的只有十分之一。三军统帅身边没有这么点军队,会有危险。如果是一天一夜跑五十里,顶多到一半... -->>
赵嘉仁的老爹赵知拙是个儒生,他相信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根本品德,所以五个孩子的名字里面各含了一个字。而且赵知拙还觉得人首先要拥有的品德就是守信,到了仁并非是简单的仁,更是包含了‘信、智、礼、义’这四个品德。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对孩子的祝愿起了作用,赵太尉本人就认为自己要有信。既然敢告知蒙古大汗近日相会,赵太尉自然是做了准备。在见到使者的第二天,宋军就派遣先头部队从孟津浮桥渡过黄河,开始由西向东每隔三十里修一个兵站。
从九月初一开始,宋军大队人马开始依次渡过黄河。此时并不知情的蒙古使者则开始踏上返回开封的道路。到了九月初六傍晚,路上竭尽全力的使者终于精疲力竭的出现在蒙古大汗忽必烈面前。
急匆匆禀报了猛力花赤军覆灭,猛力花赤被俘的消息,使者从忽必烈大汗脸上只看到了冷淡,忽必烈好像对此事根本不在意的样子。等使者说完了赵嘉仁‘今日必与大汗相见’的话,并且把赵嘉仁的信呈上。蒙古大汗只是冷淡的说了一句,“知道了。”接着就让使者下去。
出门的时候使者大为失望,他其实很希望大汗忽必烈去拯救猛力花赤万户。可大汗每天事务繁忙,戈尔滕万户被俘了这么久,大汗也没能救他回来。使者只能希望宋军不要如同蒙古一样杀俘虏,这样猛力花赤万户还有机会被活着释放。
看着使者的背影,忽必烈大汗心里面极为不满。这个人完全没有能够打探出什么有价值的情报,让他去真的是失败。当然,这只是因为忽必烈大汗在两天前接到蒙古在西边的探马禀报,宋军大部队正以每天超过六十里的速度向着滑县杀来。而蒙古使者回来的时候,宋军距离滑县只有百里距离。按照宋军的行军速度,两军大概两天后就可以在滑县碰面。
在两个多月前,忽必烈大汗还认为自己此次出征与之前一样,带领超过十五万的军队所向披靡。现在的事实是,蒙古军除了丢掉大量地盘之外,能够集结在滑县的军队勉强达到十一万,其中包括汴梁被俘后释放的五千蒙古军,还有阿术的三万部队。这两支部队战斗力都不堪用,忽必烈并不太信任他们。
在使者回来之前,忽必烈已经派遣张弘范带领两万人马前去侧击宋军,希望能够看看宋军的虚实。忽必烈对于张弘范的能力很认同,他希望这名汉人出身的蒙古元帅能够展现出他应有的能力。
洛阳地理位置重要,是因为出了洛阳之后向西就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黄河以北是河北平原,黄河以南是黄淮平原,洛阳就处于在这个分界线上。
张弘范元帅对于中国地理了解有限,但是他对于自己在平原作战还算有些信心。平原作战的特点就是方便机动。得到忽必烈大汗的命令,张弘范并没有迎头对宋军发动进攻,而是一路向西,绕到宋军侧面。
侧击战术是常见又非常有效的战术,将正在行军途中的敌人队伍拦腰斩断,让敌人首尾不能兼顾。一旦成功,敌人就会面临崩溃。大汗忽必烈并不反对张弘范的战术,如果张弘范能够侧击成功,大汗忽必烈就会立刻从宋军正面发动进攻。
九月初七,张弘范已经抵达滑县西边五十里的地方。他并没有发动进攻,而是让部队扎下营寨。到了九月初八,最新消息传来,宋军在九月初七的时候已经抵达距离蒙古军四十里的距离安下营寨。到了九月初八,他们竟然再次出击,直奔滑县县城而去。
张弘范得知消息之后大喜,他老爹张柔非常喜欢藏书,现在备受忽必烈器重的郝经年轻时候就在张柔家的私人图书馆里面读书。张弘范读过《孙子兵法》,随着战争经验的增加,张弘范对这部书深以为然。
《孙子兵法》中的“军争篇”讲,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意思就是快速行军看似能后发先至的给敌人措手不及的打击,可行军很辛苦,强壮的士兵跑得快,瘦弱的士兵跑得慢,如果是一日夜跑一百里,大概能按时到达的只有十分之一。三军统帅身边没有这么点军队,会有危险。如果是一天一夜跑五十里,顶多到一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