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崇祯聊天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立太子也是可以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崇祯皇帝的嫡子朱慈烺,在崇祯三年时便被封为太子。只是在这个位面上,很悲剧地是,崇祯皇帝已经不是原来的崇祯皇帝,他忙于中兴大明,压根就没有想过把刚出生的儿子封为太子这样的事情。
文华殿内的这次奏对,随着首辅温体仁改变立场,最终波澜不惊地结束了。言归正传,由内阁牵头,司礼监旁听,开始了年终总结。
在崇祯五年这一年中,最为重要的事情,是开海国策得以实施,在孙传庭的铁面冷血之下,海税所得远超隆庆开海等时期,这一年的海税收入,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四百万两白银之多。并且预计,在明年的时候,这开海的税入将更多。
说起这件大事的时候,温体仁的老脸上,满是笑容。当年他在朝议上一鸣惊人,被皇上特旨特为首辅,委以重任,都赖于他当时的语出惊人,几项提议正中圣意。
而其中之一项提议,便是学前宋开海。在开海之事上,虽然是何乔远提出,但他却是首倡之功,并为此保驾护航,可以说,功劳是不小的。如今税赋的收入,已经证明了这项国策的正确性。大明朝廷有一项天大的财赋来源,却又不增加百姓负担,这份功绩,必然为后世人所称颂!
其实,要说开海这事上,贡献最大的,其实是崇祯皇帝本人。是他坚决贯彻开海国策,甚至亲下江南,调查海贸一事;群臣攻击孙传庭时,他一力护之,使得孙传庭能放开手脚去做;海盗的猖獗,又是他通过聊天群,甚至调动登莱水师南下,最终把海盗打得流窜南洋,还有红夷,也一样驱逐了出去!
甚至再往远一点说,当崇祯皇帝穿越而来时,他就已经定下了必须开海禁的决心。为此,收李芝奇、郑芝龙等等,知人善用,把远在山西的孙传庭调去福建……
可以说,开海税赋能有如此之多,全是崇祯皇帝的心血。但是,崇祯皇帝是老板,这个功劳,他没必要去和臣子争的。最大的好处,就是他的,没人能和他争!
崇祯五年的第二件大事,就是以盖州为依托,奇袭海州,夺取鞍山驿堡,兵锋威胁沈阳门户,辽东重镇辽阳。在对建虏的战略上,完全取得了主动。在这期间,建虏的东部蒙古联盟瓦解,各部族纷纷投靠大明,成为了大明军事力量的一部分。其中科尔沁族更是给了建虏最后一击,让建虏空有一身战力,却一点都发挥不出来。
另外,原本耗资巨大的辽东战场,在每战必胜,每战必有所得的情况下,大大减轻了后勤压力。更有南洋海运而至的粮食,上下半年各一次的大规模运输,也大大缓解了辽东的粮食问题。
在文华殿内诸位大明高官的口中,已在向皇上禀告辽东所占之粮田,矿山,城池等等收获。原有的辽东秩序已经被建虏糟蹋了个干净,如今的辽东,基本上是无主之物。朝廷光复辽东,所有的一切都能有朝廷来做主,这又将是朝廷的一笔巨大的收入。前线将士的血战功勋,已经能用这些土地来赏赐,而不需要朝廷再额外多付出,从而又是大大减轻了朝廷压力。
崇祯五年的第三件大事,便是卫所军制的革新,联动都察院的扩容和服舍违式的重申。这三项国策互相关联,正是因为服舍违式的重申,需要都察院的扩容来监督,而其人力可来自卫所军制的军户。反过来,服舍违式的执行,使得那些大明有钱商人大大出血,祖制不可违,豪商背后的官吏也无话可说。
这方面的所得,并不完全以银两来衡量。其中一些用于童校,资助学童;一些用于铺路修桥,造福地方;一些用于……不管是什么方面,这些原本由朝廷负责,用百姓赋税所得来做的事情,如今不用出一分钱而能成,可以说,此举大大减轻了朝廷的压力,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与这几件大事比起来,其他事情就显得影响小了些。可要是换成以前的话,照样是了不得的大事。
比如纸币的发行,在前期信誉的累积之下,在朝廷财政实力的提高下,纸币和库存银两已经不是一比一的印制发行。在纸币印制这个角度来说,纸币终于实现扭亏为盈了!虽然纸币和库存银两的比例其实还是很接近一,但至少已经盈利而百姓对此并没有特别大的反响。
纸币的价格,依旧是那么坚挺。由以前大明宝钞的例子在,这么一对比之下,让大明文官们常常觉得不可思议,想想却又觉得理所当然。
与之对应的,还有大明建设银行的盈利,主要来自于存贷款的息差以及异地提取的手续费,这一年已经达到了十万两之多。这其中,从厂卫调查上来的情况看,大明建设银行的存在,大大促进了大明南北货物的流通,越来越多的百姓得有机会去经商,去买卖,生活条件也得以改善。可以预计,在来年,这一块还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因为海贸的旺盛,必定也将带动大明建设银行的盈利。
可要说对大明的未来,最具有深刻影响的大事,其实还是蒸汽机的正式亮相,所带来科技的传播。从崇祯五年开始,东方的逻辑学不再需要从头诞生,科技的传播和进步,就从这一年开始。
这一年中,其实还有大事,比如刘懋在主持的水泥修路之事,目前还没有显出多大好处,可只要路修多了,大明的交通将会有一次飞跃,这个意义也是非常深远的。
还有,经略洞吾,开始实质的藩王海外分封的长远国策。不过这事目前还没有广而告之,甚至连文华殿内的这些大明高管们,也没几个人知道。
崇祯五年的总结,大概持续了两天,才算告一段落。这一年的收获,让大明君臣都可以用舒畅的心情来过个好年了。
然而,这都大年三十了,崇祯皇帝却发现,似乎周皇后的心情很不好!
立太子也是可以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崇祯皇帝的嫡子朱慈烺,在崇祯三年时便被封为太子。只是在这个位面上,很悲剧地是,崇祯皇帝已经不是原来的崇祯皇帝,他忙于中兴大明,压根就没有想过把刚出生的儿子封为太子这样的事情。
文华殿内的这次奏对,随着首辅温体仁改变立场,最终波澜不惊地结束了。言归正传,由内阁牵头,司礼监旁听,开始了年终总结。
在崇祯五年这一年中,最为重要的事情,是开海国策得以实施,在孙传庭的铁面冷血之下,海税所得远超隆庆开海等时期,这一年的海税收入,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四百万两白银之多。并且预计,在明年的时候,这开海的税入将更多。
说起这件大事的时候,温体仁的老脸上,满是笑容。当年他在朝议上一鸣惊人,被皇上特旨特为首辅,委以重任,都赖于他当时的语出惊人,几项提议正中圣意。
而其中之一项提议,便是学前宋开海。在开海之事上,虽然是何乔远提出,但他却是首倡之功,并为此保驾护航,可以说,功劳是不小的。如今税赋的收入,已经证明了这项国策的正确性。大明朝廷有一项天大的财赋来源,却又不增加百姓负担,这份功绩,必然为后世人所称颂!
其实,要说开海这事上,贡献最大的,其实是崇祯皇帝本人。是他坚决贯彻开海国策,甚至亲下江南,调查海贸一事;群臣攻击孙传庭时,他一力护之,使得孙传庭能放开手脚去做;海盗的猖獗,又是他通过聊天群,甚至调动登莱水师南下,最终把海盗打得流窜南洋,还有红夷,也一样驱逐了出去!
甚至再往远一点说,当崇祯皇帝穿越而来时,他就已经定下了必须开海禁的决心。为此,收李芝奇、郑芝龙等等,知人善用,把远在山西的孙传庭调去福建……
可以说,开海税赋能有如此之多,全是崇祯皇帝的心血。但是,崇祯皇帝是老板,这个功劳,他没必要去和臣子争的。最大的好处,就是他的,没人能和他争!
崇祯五年的第二件大事,就是以盖州为依托,奇袭海州,夺取鞍山驿堡,兵锋威胁沈阳门户,辽东重镇辽阳。在对建虏的战略上,完全取得了主动。在这期间,建虏的东部蒙古联盟瓦解,各部族纷纷投靠大明,成为了大明军事力量的一部分。其中科尔沁族更是给了建虏最后一击,让建虏空有一身战力,却一点都发挥不出来。
另外,原本耗资巨大的辽东战场,在每战必胜,每战必有所得的情况下,大大减轻了后勤压力。更有南洋海运而至的粮食,上下半年各一次的大规模运输,也大大缓解了辽东的粮食问题。
在文华殿内诸位大明高官的口中,已在向皇上禀告辽东所占之粮田,矿山,城池等等收获。原有的辽东秩序已经被建虏糟蹋了个干净,如今的辽东,基本上是无主之物。朝廷光复辽东,所有的一切都能有朝廷来做主,这又将是朝廷的一笔巨大的收入。前线将士的血战功勋,已经能用这些土地来赏赐,而不需要朝廷再额外多付出,从而又是大大减轻了朝廷压力。
崇祯五年的第三件大事,便是卫所军制的革新,联动都察院的扩容和服舍违式的重申。这三项国策互相关联,正是因为服舍违式的重申,需要都察院的扩容来监督,而其人力可来自卫所军制的军户。反过来,服舍违式的执行,使得那些大明有钱商人大大出血,祖制不可违,豪商背后的官吏也无话可说。
这方面的所得,并不完全以银两来衡量。其中一些用于童校,资助学童;一些用于铺路修桥,造福地方;一些用于……不管是什么方面,这些原本由朝廷负责,用百姓赋税所得来做的事情,如今不用出一分钱而能成,可以说,此举大大减轻了朝廷的压力,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与这几件大事比起来,其他事情就显得影响小了些。可要是换成以前的话,照样是了不得的大事。
比如纸币的发行,在前期信誉的累积之下,在朝廷财政实力的提高下,纸币和库存银两已经不是一比一的印制发行。在纸币印制这个角度来说,纸币终于实现扭亏为盈了!虽然纸币和库存银两的比例其实还是很接近一,但至少已经盈利而百姓对此并没有特别大的反响。
纸币的价格,依旧是那么坚挺。由以前大明宝钞的例子在,这么一对比之下,让大明文官们常常觉得不可思议,想想却又觉得理所当然。
与之对应的,还有大明建设银行的盈利,主要来自于存贷款的息差以及异地提取的手续费,这一年已经达到了十万两之多。这其中,从厂卫调查上来的情况看,大明建设银行的存在,大大促进了大明南北货物的流通,越来越多的百姓得有机会去经商,去买卖,生活条件也得以改善。可以预计,在来年,这一块还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因为海贸的旺盛,必定也将带动大明建设银行的盈利。
可要说对大明的未来,最具有深刻影响的大事,其实还是蒸汽机的正式亮相,所带来科技的传播。从崇祯五年开始,东方的逻辑学不再需要从头诞生,科技的传播和进步,就从这一年开始。
这一年中,其实还有大事,比如刘懋在主持的水泥修路之事,目前还没有显出多大好处,可只要路修多了,大明的交通将会有一次飞跃,这个意义也是非常深远的。
还有,经略洞吾,开始实质的藩王海外分封的长远国策。不过这事目前还没有广而告之,甚至连文华殿内的这些大明高管们,也没几个人知道。
崇祯五年的总结,大概持续了两天,才算告一段落。这一年的收获,让大明君臣都可以用舒畅的心情来过个好年了。
然而,这都大年三十了,崇祯皇帝却发现,似乎周皇后的心情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