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庶女继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雨馨出宫之后,雨澜和她的走动很多。雨澜的目的很明确,她这么做就是给雨馨撑场面的。果然常来常往之后,顺王府里的下人都规矩了许多,便是来自内务府奴才也不敢在雨馨跟前拿乔,也从侧面反映出叶邑辰的如日中天。
事实也恰恰是如此,自从小皇上叶敏昭登基,叶邑辰成了摄政王,采用了一连串的举措巩固自己的地位,这阵子更是趁着丁阁老不在内阁,叶邑辰在朝中上下安插了无数亲信,权势蒸蒸日上,朝廷的上上下下,甚至是邦交之国,人人只知道摄政王而不知道皇上。
小皇上似乎完全没有反抗的余地,一任叶邑辰牢牢把控着军政两方面的大权。大楚税收采用的是两税法,一年交两次税,分为夏税和秋税,夏税不得过六月,秋税不得过十一月,秋收过后,各地的秋税纷纷解来京师,国库里终于有了一些银子。
十月间,慧妃被册立为皇太后,上徽号为”明慧”,称为明慧皇太后。——叶邑辰如今权势十分巩固,也就没有太过为难慧妃一个小寡妇。
慧妃终于如愿成为紫禁城的后宫之主。
同时叶邑辰通过内阁下达了一系列的诏令,改革正统朝遗留下来的弊政,减免了十数个今年遭灾府县的赋税,赢得百姓的拥戴。只不过免税的前提是国家收入少了。为此叶邑辰又采取了开源节流两方面的措施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第一,叶邑辰消减皇宫和宗室的用度,同时励行节约。他带头削减自己的用度,为此雨澜餐桌上的饭菜都少了一半。她倒是无所谓。叶邑辰又将宫里的太监宫女放了四分之一出去,出宫的太监全都给了银子,宫女则任其回乡婚配,只是这一项,一年就能为朝廷省下上百万银子。
这办法不是没人能想到,而是除了叶邑辰,谁也没有那种魄力改革改到皇帝的头上去。
这是节流。
开源方面,他更是别出心裁,雷厉风行地将审判和惩处了一大批贪官污吏,流放的流放,关进监狱的关进监狱,共同的一点是,他们吸取民脂民膏的庞大家财全都被王爷好不客气地抄进了国库。
这些罪犯审判的顺序不是按照官职的大小,也不是按照犯罪的轻重,一开始大理寺和刑部的人都有些糊涂,到后来他们就全明白了王爷的思路了——谁有钱就先审谁!
叶邑辰不想加重农民负担,既然不能从官员手上刮银子,那就从贪官手上刮银子。王爷下手极准,凡事被他收拾掉的,无不是富可敌国,十几个大贪官一除,国库眼看着就充盈起来。比收税还要方便!
一时间朝纲一振,民众们也是拍手称快,叶邑辰的威望更是水涨船高。
连叶敏昭也不得不承认他敢任事,能任事,是个不可多得的政务人才。叶邑辰在京中大刀阔斧整顿朝政的时候,西北也传来好消息—叶敏瑜接受了关中王的封号与朝廷的关系缓和下来。虽然人人都知道这种和平表象是虚假暂时的,如镜花水月般不真实,可朝廷总算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尴尬,赢得了喘息的时机。
叶邑辰对于丁阁老的进程了如指掌,因为有密探不断快马将消息送到京师,而这其中谢之远的表现可圈可点,叶邑辰便给吏部和兵部下了一封手谕就地任命谢之远为陕西副总兵,统领调度陕西境内的兵权。
副总兵谢之远年纪轻轻骤登高位,朝中却没有人因此不满,或者觉得叶邑辰赏罚不明的。谢之远这个副总兵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监视并并牵制叶敏瑜的。也是在叶敏瑜的眼皮子底下的。朝廷只允许叶敏瑜控制一万五千人马,可是叶敏瑜的军队经过整编之后已经有了五六万人马,将来他和朝廷撕破了脸皮,谢之远这个副总兵第一个被他杀了祭旗。
一时之间谁也不知道叶邑辰这是提拔谢之远啊,还是看他不顺眼,想借着叶敏瑜的手除去他。倒是谢之远高高兴兴地接了任命,就在陕西驻扎了下来。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就到了过年的时间。虽然南边的战事连绵不断,不过刘章和蜀汉的官兵也是需要过年的,过了腊月二十,大楚和蜀汉十分默契地收兵停战了。大楚这边的最高统帅左军都督官拜大将军的王行义总算松了一口气。
这半年来,刘章不紧不慢的,慢慢将整个湖南都蚕食光了,他用兵谨慎,极具谋略,步步为营,打的王行义叫苦连天。不要说收复失地,就是守住现在这个局面也是极为不容易的。
要知道,大楚的兵员素质本来就比蜀汉高一筹,而且王行义的兵力比刘章还要高出不少,可见刘章的厉害之处。
王行义从前跟着叶邑辰东讨西杀,看见王爷二十郎当岁就算无遗策,但凡出兵就没有打过败仗,觉得王爷简直就是一个怪物。没想到在湖北战场,这个刘章也不过二十多岁,就有这种指挥能力,就算比不上叶邑辰,至少也有他的七八分能耐了。
王行义不由得感叹英雄出少年,现在这一南一北,就是叶邑辰和刘章的天下了。自己是真的老了,下定了决心等这场仗一打完,立刻就向王爷请辞,卸甲归田,回家过几天舒坦日子去。
过年之前,三少爷承宗从湘鄂之交的地方回到京师。因为过了年就是弘熙元年,新皇改元要加开恩科,承宗是回来参加恩科考试的。上一次他十分冤枉地被黜落,这一次他是志在必得。
这大半年时间,他走遍了西南诸省,大楚和蜀汉开战之后,承宗更是长时间滞留在襄阳,又多次到两军交战临近的城池观察,甚至扮作读书人混入陷落的长沙,在长沙呆了一段日子。
回到京师之后,正好刚上叶邑辰广开言路,不论平民还是学子都可以上书言事,给国家的大政方针提意见。承宗便洋洋洒洒写了一份万言书,对军队的训练、建设以及战斗方式、作战方略等提出了许多卓有见地的见解。
他没有署自己的名字而是以化名递给了朝廷。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承宗正是用这种方式尽自己一个读书人的责任。
至于朝廷采纳不采纳他的意见,承宗反而没有放在心上。想他一个无名小卒,朝廷大概也不会重视的。
却没成想,仅一日之后,他的那份万言书就摆在了小皇帝叶敏昭的案头。“此人能够发前人所未发,见识这般奇特而有见地,没想到草莽之中藏有这般的英才!真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也!”叶敏昭看过之后龙颜大悦,像是发现了稀世珍宝一样,立刻叫了陈嘉进来:“查到这人是什么来头没有?趁着摄政王没有注意到他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人找出来,招徕到咱们这一方。”
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人才难得。小皇帝现在举步维艰,人才对他来说更是珍贵无比。
陈嘉脸色有些古怪:“上万言书的这位,皇上您也认得!”
叶敏昭有些摸不着头脑:“朕认得?”
陈嘉点点头道:“这个人就是杨培实的孙子杨承宗!”
“... -->>
雨馨出宫之后,雨澜和她的走动很多。雨澜的目的很明确,她这么做就是给雨馨撑场面的。果然常来常往之后,顺王府里的下人都规矩了许多,便是来自内务府奴才也不敢在雨馨跟前拿乔,也从侧面反映出叶邑辰的如日中天。
事实也恰恰是如此,自从小皇上叶敏昭登基,叶邑辰成了摄政王,采用了一连串的举措巩固自己的地位,这阵子更是趁着丁阁老不在内阁,叶邑辰在朝中上下安插了无数亲信,权势蒸蒸日上,朝廷的上上下下,甚至是邦交之国,人人只知道摄政王而不知道皇上。
小皇上似乎完全没有反抗的余地,一任叶邑辰牢牢把控着军政两方面的大权。大楚税收采用的是两税法,一年交两次税,分为夏税和秋税,夏税不得过六月,秋税不得过十一月,秋收过后,各地的秋税纷纷解来京师,国库里终于有了一些银子。
十月间,慧妃被册立为皇太后,上徽号为”明慧”,称为明慧皇太后。——叶邑辰如今权势十分巩固,也就没有太过为难慧妃一个小寡妇。
慧妃终于如愿成为紫禁城的后宫之主。
同时叶邑辰通过内阁下达了一系列的诏令,改革正统朝遗留下来的弊政,减免了十数个今年遭灾府县的赋税,赢得百姓的拥戴。只不过免税的前提是国家收入少了。为此叶邑辰又采取了开源节流两方面的措施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第一,叶邑辰消减皇宫和宗室的用度,同时励行节约。他带头削减自己的用度,为此雨澜餐桌上的饭菜都少了一半。她倒是无所谓。叶邑辰又将宫里的太监宫女放了四分之一出去,出宫的太监全都给了银子,宫女则任其回乡婚配,只是这一项,一年就能为朝廷省下上百万银子。
这办法不是没人能想到,而是除了叶邑辰,谁也没有那种魄力改革改到皇帝的头上去。
这是节流。
开源方面,他更是别出心裁,雷厉风行地将审判和惩处了一大批贪官污吏,流放的流放,关进监狱的关进监狱,共同的一点是,他们吸取民脂民膏的庞大家财全都被王爷好不客气地抄进了国库。
这些罪犯审判的顺序不是按照官职的大小,也不是按照犯罪的轻重,一开始大理寺和刑部的人都有些糊涂,到后来他们就全明白了王爷的思路了——谁有钱就先审谁!
叶邑辰不想加重农民负担,既然不能从官员手上刮银子,那就从贪官手上刮银子。王爷下手极准,凡事被他收拾掉的,无不是富可敌国,十几个大贪官一除,国库眼看着就充盈起来。比收税还要方便!
一时间朝纲一振,民众们也是拍手称快,叶邑辰的威望更是水涨船高。
连叶敏昭也不得不承认他敢任事,能任事,是个不可多得的政务人才。叶邑辰在京中大刀阔斧整顿朝政的时候,西北也传来好消息—叶敏瑜接受了关中王的封号与朝廷的关系缓和下来。虽然人人都知道这种和平表象是虚假暂时的,如镜花水月般不真实,可朝廷总算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尴尬,赢得了喘息的时机。
叶邑辰对于丁阁老的进程了如指掌,因为有密探不断快马将消息送到京师,而这其中谢之远的表现可圈可点,叶邑辰便给吏部和兵部下了一封手谕就地任命谢之远为陕西副总兵,统领调度陕西境内的兵权。
副总兵谢之远年纪轻轻骤登高位,朝中却没有人因此不满,或者觉得叶邑辰赏罚不明的。谢之远这个副总兵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监视并并牵制叶敏瑜的。也是在叶敏瑜的眼皮子底下的。朝廷只允许叶敏瑜控制一万五千人马,可是叶敏瑜的军队经过整编之后已经有了五六万人马,将来他和朝廷撕破了脸皮,谢之远这个副总兵第一个被他杀了祭旗。
一时之间谁也不知道叶邑辰这是提拔谢之远啊,还是看他不顺眼,想借着叶敏瑜的手除去他。倒是谢之远高高兴兴地接了任命,就在陕西驻扎了下来。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就到了过年的时间。虽然南边的战事连绵不断,不过刘章和蜀汉的官兵也是需要过年的,过了腊月二十,大楚和蜀汉十分默契地收兵停战了。大楚这边的最高统帅左军都督官拜大将军的王行义总算松了一口气。
这半年来,刘章不紧不慢的,慢慢将整个湖南都蚕食光了,他用兵谨慎,极具谋略,步步为营,打的王行义叫苦连天。不要说收复失地,就是守住现在这个局面也是极为不容易的。
要知道,大楚的兵员素质本来就比蜀汉高一筹,而且王行义的兵力比刘章还要高出不少,可见刘章的厉害之处。
王行义从前跟着叶邑辰东讨西杀,看见王爷二十郎当岁就算无遗策,但凡出兵就没有打过败仗,觉得王爷简直就是一个怪物。没想到在湖北战场,这个刘章也不过二十多岁,就有这种指挥能力,就算比不上叶邑辰,至少也有他的七八分能耐了。
王行义不由得感叹英雄出少年,现在这一南一北,就是叶邑辰和刘章的天下了。自己是真的老了,下定了决心等这场仗一打完,立刻就向王爷请辞,卸甲归田,回家过几天舒坦日子去。
过年之前,三少爷承宗从湘鄂之交的地方回到京师。因为过了年就是弘熙元年,新皇改元要加开恩科,承宗是回来参加恩科考试的。上一次他十分冤枉地被黜落,这一次他是志在必得。
这大半年时间,他走遍了西南诸省,大楚和蜀汉开战之后,承宗更是长时间滞留在襄阳,又多次到两军交战临近的城池观察,甚至扮作读书人混入陷落的长沙,在长沙呆了一段日子。
回到京师之后,正好刚上叶邑辰广开言路,不论平民还是学子都可以上书言事,给国家的大政方针提意见。承宗便洋洋洒洒写了一份万言书,对军队的训练、建设以及战斗方式、作战方略等提出了许多卓有见地的见解。
他没有署自己的名字而是以化名递给了朝廷。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承宗正是用这种方式尽自己一个读书人的责任。
至于朝廷采纳不采纳他的意见,承宗反而没有放在心上。想他一个无名小卒,朝廷大概也不会重视的。
却没成想,仅一日之后,他的那份万言书就摆在了小皇帝叶敏昭的案头。“此人能够发前人所未发,见识这般奇特而有见地,没想到草莽之中藏有这般的英才!真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也!”叶敏昭看过之后龙颜大悦,像是发现了稀世珍宝一样,立刻叫了陈嘉进来:“查到这人是什么来头没有?趁着摄政王没有注意到他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人找出来,招徕到咱们这一方。”
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人才难得。小皇帝现在举步维艰,人才对他来说更是珍贵无比。
陈嘉脸色有些古怪:“上万言书的这位,皇上您也认得!”
叶敏昭有些摸不着头脑:“朕认得?”
陈嘉点点头道:“这个人就是杨培实的孙子杨承宗!”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