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一世吉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若是早在半年之前,陈文远与王雨农这番话传到了赵启耳中,赵启恐怕会乐出声来。俗话说,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大活人有的是。想要跻身朝堂、位极人臣的才志之士何其多矣?死了王一还有王二,这世上从来就没有缺了谁不行的这一说。你们风光了一世还在这里倚老卖老,我还巴不得你们早点给别人腾地方呢!
朝堂重臣,善始者易,善终者难。陈文远与王雨农一个帮助先帝打天下,一个协助先帝治天下,堪称大夏武成一朝的左膀右臂。因为一直谨遵公忠之道,恪守人臣本分,而得官至极品,行将功德圆满。也就是说,无论是对新皇还是杨致,他们都已无所奢求。若非出于公心,原本可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陈文远声言舍命劝谏皇帝启用杨致,并非小题大做,言过其实。皇帝与杨致都还十分年轻,来日方长,谁敢保证日后能够一直君臣相谐、不会反目相向?其中本就暗藏不可预知的风险。自古以来触犯圣忌、因言获罪者,史不绝书。即便皇帝一时佯装大度的不予计较,谁敢保证日后不会秋后算账、拿你的子孙折腾出气?耿超实际上是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推上了死路,杨耀等于是万般无奈之下故意自杀。二人身居高位数十年,自然看得十分清楚:新皇非但不是心慈手软之人,而且演技比先帝犹胜一筹,手段比先帝更为阴狠!
然而,他们同时明白也理解:想要做一个有所作为的乱世强国之君,终其一生都要不停的与人奋斗,与事奋斗,而且只能赢。不能输。就算是一个秉性纯良的好人,也会被磨砺成一个为达目的而无所不用其极的疯子。
次日早朝,陈文远与王雨农两位辅政重臣。如约一同呈上了举荐杨致的奏章。皇帝粗略扫了一眼,二人的陈奏的内容大同小异。顿时眉头微皱,不置一词的放在一边。随即连“众卿有事早奏、无事退朝”这句例行公事的话都省了,只是冷冷吩咐,众臣再有奏章,呈交至相关内阁大学士的公事房即可,尔后径自扬长而去。
皇帝龙颜不悦,原在意料之中,陈文远与王雨农都不以为意。散朝之后。二人既不多说什么,也不急着出宫回府,来到王雨农的公事房默默的安心等待。皇帝详阅奏章之后,还须思虑权衡,应该给他一定的时间。二人在大夏朝堂之上的分量不言而喻,之所以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呈上奏章,不过是借以施压、力求不让皇帝刻意拖延罢了。
皇帝岂止是龙颜不悦?简直是憋了一肚子邪火。两份奏章如出一辙,何须细看?杨致!又是杨致!杨致到底给了你们什么好处,以至于让你们对他这般念念不忘?平日你们出入御书房如同自家后院一般随便,居然用当庭上奏这一招来压朕?两个蹬鼻子上脸的老东西!
其实赵启并非不知好歹。正如王雨农所言。只是年轻气盛、不够老到而已。
先前以为,王雨农门生故吏遍布天下,陈文远旧属将佐广布军中。二人同为辅政重臣,恐有掣肘之忧。登基之后于风平浪静之时,二人镇国柱石的作用还没怎么显现出来。此番遭逢危机,若非两位老臣坐镇,王雨农竭力压制文臣,陈文远尽心威慑武将,朝堂内外只怕早已乱成了一锅粥。宁王与康王本来就是一有机会就唱反调,这段时日更是每日必来上朝,而一大把年纪了的两位老臣也是风雨无阻的全程奉陪。这又是为了什么?
赵启也比任何人都清楚杨致的脾性与本事。除了唯恐被杨致看轻,暗暗与之较劲。还有一个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或者说不愿意承认的原因,担心没有足够的能力驾驭杨致。在心底对杨致怀有深深的畏惧感。
不管怎么说,事到如今,是躲不过去也绕不过去了。反过来一想,父皇能用杨致,我为什么不能?赵启深知杨致不比寻常朝臣,若是开出的条件不合他的胃口,或是无端寻衅,他就真敢与你当场翻脸。用则用矣,有些至关重要的敏感话题,还须借两个老东西之口,事先说清楚的好。
冷静下来用心思虑半晌,叫过金子善吩咐道:“去召老太尉与王相即刻前来觐见。”
“遵旨。”金子善早已看出赵启退朝之后脸色不善,小心提醒道:“皇上,此时已经散朝,老太尉与王相或已出宫回府,只怕要劳皇上稍等。”
赵启没好气的道:“让你去你就去,哪儿来那么多废话?今日便是用鞭子赶他们都不会走的,只管去内阁公事房找来便是。”
金子善能得先帝器重,以至于抬到能与杨致等人相提并论的位置,绝非笨人。作为贴身内侍,他已明显感觉到新皇比先帝更难伺候。是以不再多说,应声领命而去。
陈文远与王雨农如愿奉召而... -->>
若是早在半年之前,陈文远与王雨农这番话传到了赵启耳中,赵启恐怕会乐出声来。俗话说,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大活人有的是。想要跻身朝堂、位极人臣的才志之士何其多矣?死了王一还有王二,这世上从来就没有缺了谁不行的这一说。你们风光了一世还在这里倚老卖老,我还巴不得你们早点给别人腾地方呢!
朝堂重臣,善始者易,善终者难。陈文远与王雨农一个帮助先帝打天下,一个协助先帝治天下,堪称大夏武成一朝的左膀右臂。因为一直谨遵公忠之道,恪守人臣本分,而得官至极品,行将功德圆满。也就是说,无论是对新皇还是杨致,他们都已无所奢求。若非出于公心,原本可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陈文远声言舍命劝谏皇帝启用杨致,并非小题大做,言过其实。皇帝与杨致都还十分年轻,来日方长,谁敢保证日后能够一直君臣相谐、不会反目相向?其中本就暗藏不可预知的风险。自古以来触犯圣忌、因言获罪者,史不绝书。即便皇帝一时佯装大度的不予计较,谁敢保证日后不会秋后算账、拿你的子孙折腾出气?耿超实际上是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推上了死路,杨耀等于是万般无奈之下故意自杀。二人身居高位数十年,自然看得十分清楚:新皇非但不是心慈手软之人,而且演技比先帝犹胜一筹,手段比先帝更为阴狠!
然而,他们同时明白也理解:想要做一个有所作为的乱世强国之君,终其一生都要不停的与人奋斗,与事奋斗,而且只能赢。不能输。就算是一个秉性纯良的好人,也会被磨砺成一个为达目的而无所不用其极的疯子。
次日早朝,陈文远与王雨农两位辅政重臣。如约一同呈上了举荐杨致的奏章。皇帝粗略扫了一眼,二人的陈奏的内容大同小异。顿时眉头微皱,不置一词的放在一边。随即连“众卿有事早奏、无事退朝”这句例行公事的话都省了,只是冷冷吩咐,众臣再有奏章,呈交至相关内阁大学士的公事房即可,尔后径自扬长而去。
皇帝龙颜不悦,原在意料之中,陈文远与王雨农都不以为意。散朝之后。二人既不多说什么,也不急着出宫回府,来到王雨农的公事房默默的安心等待。皇帝详阅奏章之后,还须思虑权衡,应该给他一定的时间。二人在大夏朝堂之上的分量不言而喻,之所以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呈上奏章,不过是借以施压、力求不让皇帝刻意拖延罢了。
皇帝岂止是龙颜不悦?简直是憋了一肚子邪火。两份奏章如出一辙,何须细看?杨致!又是杨致!杨致到底给了你们什么好处,以至于让你们对他这般念念不忘?平日你们出入御书房如同自家后院一般随便,居然用当庭上奏这一招来压朕?两个蹬鼻子上脸的老东西!
其实赵启并非不知好歹。正如王雨农所言。只是年轻气盛、不够老到而已。
先前以为,王雨农门生故吏遍布天下,陈文远旧属将佐广布军中。二人同为辅政重臣,恐有掣肘之忧。登基之后于风平浪静之时,二人镇国柱石的作用还没怎么显现出来。此番遭逢危机,若非两位老臣坐镇,王雨农竭力压制文臣,陈文远尽心威慑武将,朝堂内外只怕早已乱成了一锅粥。宁王与康王本来就是一有机会就唱反调,这段时日更是每日必来上朝,而一大把年纪了的两位老臣也是风雨无阻的全程奉陪。这又是为了什么?
赵启也比任何人都清楚杨致的脾性与本事。除了唯恐被杨致看轻,暗暗与之较劲。还有一个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或者说不愿意承认的原因,担心没有足够的能力驾驭杨致。在心底对杨致怀有深深的畏惧感。
不管怎么说,事到如今,是躲不过去也绕不过去了。反过来一想,父皇能用杨致,我为什么不能?赵启深知杨致不比寻常朝臣,若是开出的条件不合他的胃口,或是无端寻衅,他就真敢与你当场翻脸。用则用矣,有些至关重要的敏感话题,还须借两个老东西之口,事先说清楚的好。
冷静下来用心思虑半晌,叫过金子善吩咐道:“去召老太尉与王相即刻前来觐见。”
“遵旨。”金子善早已看出赵启退朝之后脸色不善,小心提醒道:“皇上,此时已经散朝,老太尉与王相或已出宫回府,只怕要劳皇上稍等。”
赵启没好气的道:“让你去你就去,哪儿来那么多废话?今日便是用鞭子赶他们都不会走的,只管去内阁公事房找来便是。”
金子善能得先帝器重,以至于抬到能与杨致等人相提并论的位置,绝非笨人。作为贴身内侍,他已明显感觉到新皇比先帝更难伺候。是以不再多说,应声领命而去。
陈文远与王雨农如愿奉召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