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明末称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大明一担生丝百斤,值银百两。而在日本,一担丝现在可以卖到五百五十两白银。其贩丝之利,为大明商船到日本贸易中最有利的交易。而把生丝贩往吕宋马尼拉、巴达维亚等南洋诸岛,一担丝的价钱不超过三百两。
这巨大的利益,甚至使得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英国人纷纷从中国商人手中收购生丝,然后转运到日本出售,赚取区间贸易差价,大得其利,甚至为了垄断这种暴利,几国还曾大打出手。
此时美洲银矿产量减少,日本的白银产出成为世界之最,对于有大量白银进口需求的明朝来说,运生丝往日本,再运白银回或者黄金和铜回大明,这是数倍收益的暴利。
仅澳门的葡萄牙人在日本锁国之前的崇祯十一年,就往日本贩运了五千多担生丝,得银超过三百多万两,赚了两百万不止。
吕宋马尼拉的西班牙人甚至把在南洋马尼拉收购到的中国生丝,转而又千里迢迢的北上运往日本销售。
当初荷兰人与郑芝龙达成协议,荷兰人每年向郑芝龙订购14万斤生丝,50万斤砂糖,10万斤糖浆,50万斤绢绫,而用30万斤胡椒和部份现银支付,这些收购来的生丝等货物,同样是转手卖往日本。
而同期,大明海商也依然会有将近百条大商船往日本贩售生丝。日本对中国的生丝的需求,数量惊人。
而现在,日本闭关锁国,大多数国家都无法与他们通商,货物供给减少,需求只会更高。贸易的利润也会更高。
大明的水师舰队收复台湾与壕镜,如今对日贸易的市场上出现了大片的空白,大明东印度公司的成立。迅速的弥补了这块空缺。并且进一步的展现出了更加的强势,把对日贸易当作了自己的禁脔。霸道的不许别人染指。
一面是日本开始闭关锁国,一面又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被赶出这块市场,紧接着强大的大明东印度公司出现了。许多人就算不甘心,都没有办法。
日本本来就与中国是敌对关系,以往没闭关还能偷偷贩运,现在日本闭关,除了如郑芝龙这样在日本有关系的中国商人,其它人根本进不去。而以往还有葡萄牙荷兰等国竞争。大力向中国商人收购生丝,现在这些人被赶走了,只剩下了这家新开的东印度公司。
尤其这家公司里面还有好些个股东,本身就是大明最大的生丝产商,大明有名的湖丝很大份额都被这些股东占头。现在东印度公司直接从那些大丝商手里订购生丝,再转运往日本,其它人想贩丝,渠道和量都少了。
他们就算有丝,也只能卖到沿海各港大明东印度公司的手里,或者运去台湾。能多卖点价。至于走私到日本,日本的缉私兵倒不怕,可却绕不过海上的大明水师啊。谁不知道东印度公司的两个大股东正是水师的顶头上司。
许多海商只得断了往日本贩私的念头,转而往南洋贩运丝绸、茶叶、瓷器、砂糖等物,只是航程更远了一些,利润反而下降了。但荷兰、葡萄牙等退出台湾壕镜后,这些西夷损失了中国货物的主要来源,便只能依靠大明海商运货过去,一时间货物价格倒是上升不少,算是小小弥补了一下中国海商们的心情。
这个时候,四海银行开始向那些海商们提供大笔贷款。让他们可以增加海船,提升货物运量。多赚些利润。这些商业借款虽然利息不低,可相对来说。海贸也正是高利润行业,只要有资金,回本就不是问题。
何况自大明的水师舰队横空出世,接连打败了几个西夷舰队后,如今往南洋的海上要安全的多,只要挂着大明水师发的旗帜,根本没有海盗敢动。在靠近中国的海上,有大明水师护航,而在靠近南洋诸岛的海上,又有急需中国商品的西夷诸国的舰队护航。
福建广东和浙江几地同时有数家大造船厂开工,他们推出的新船全是欧式的大帆船,比中国传统商船更大,改硬帆为软帆,速度也更快,装货更多,甚至还能配备不弱的火力,拥有自卫能力。
这几家造船厂的新船型一推出,立即就吸引了许多得到贷款的海商们的注意力。不少商人开始预付定金,开始订购这种新型的海船。
而与此同时,台湾也在大量的招募移民,既有台湾官府前来大陆招募移民前往屯田。也有台湾开发公司前来大肆招募工人矿工。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之后,沿海诸省终于掀起了一股移民台湾热。无数贫民终于相信台湾是个未经开发的宝岛,那里到处都是肥沃的土地,棒打狍子瓢舀鱼。去了就能得到一块肥沃的土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而且那里气候适宜,就跟福建一样,既不寒冷也不荒僻,甚至也没有什么吓人的凶悍建虏鞑子蛮子生蕃。
而且去了还能免税赋三年,甚至只要报名过去,连船费都不用出。
当一些已经先期过去了的,然后很快又回来,要把全家迁移过去的情况不断发生后,最后甚至有了许多新的传闻,台湾被人称为是黄金岛,说那里遍地是金,大家都去那里淘金去。
每天沿海都有无数的船只出海,既有台湾官府组织的,也有沿海各省官府组织的,还有许多是东印度台湾开发公司组织的。
到了后来,除了那些官方的大船,更多的船出现了,甚至许许多多的渔民不打鱼,改行专门运移民去台湾,每天海上都有成百上千的船只往返海峡。
过年之前,大陆移民到宝岛去的只有千多人,而年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却已经有超过十万个移民到了岛上。其中大部份是受开发公司雇佣,拿薪水的公司员工,开垦土地或者挖矿。
还有许多则是全家移民前来屯田垦荒。冲着官府会分一大块地给他们,开垦了就是自己的,三年免税赋这样的好条件。
另有少部份则是听信了黄金岛的传言。前来冒险淘金。而这些抱着发财梦来淘金的最早那批人中,还真有几个人运气很好的在岛上找到了金矿或者金砂江。引得更多人前来。
台湾海峡热门无比,澎湖这个中转站更是迅速成了一个极繁华的中转港,新建了无数的商铺仓库,各种各样的商货不断的从大陆运来。就连赤嵌那块地方,就因他在陆上,有更大的扩展空间,而迅速的超过了大员岛上的台湾城和大员镇。每天都有人到来,每天都有人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出。每天也有那些拖家带口前来,只为了能从官府手里分到一块属于自己地的老实百姓。
台湾的这番变化,刘钧全都瞧在眼里,这就是资本的力量。若不是对日贸易的转口需求,只怕台湾根本还不会有人理会,依然是个荒岛。
可现在,这里是繁华的转口港,而且有刘钧的干预,使得大笔资本投入开发,引来了这无数的移民百姓。
时间转眼到了三月。大明东印度公司对日本贸易生意做的如火如荼,从大明运往台湾的商品以生丝为主,此外还有茶叶、瓷器、麻布、砂糖、鹿皮等中国商品。另外还有从南洋购入的胡椒、香料等,这一船船的货物运入日本平户等港后,交易的白银部份再兑换成黄金、黄铜、硫磺、漆器等运回中国。
其中白银直接转存入四海银行,银行再直接给公司开出各地通兑的银票,公司再用这些银票交给各地的分部商站采购各种大明产货物,以及收购从南洋贩入的胡椒、香料等货物。
刘钧则让银行把收到的白银融化再加铜铸造成银元,用于银票以及银元券的兑换。这段时间里,刘钧也让四海银元放贷出去大批借款,这些借款都是用银行在各地利用利息吸引储户存储的存款部份。
刘钧给四海银行制定了一个存贷比率。借款总额不超过存款的四成,而且银行的借款基本上是商业贷款。给的是那些实力比较厚的商行和商人,利息也较高。回报率丰厚。
而同时,刘钧却又还让银行印刷银元券,虽然刘钧让银行对外号称是每元银元券,随时可以在银行兑换一元银元,但实际上,刘钧是在超发银元券,每一元银元储备,刘钧就印刷两元银元券。
通过这种方式,刘钧正在迅速的吞钱。刘钧知道,只要银元券能够随时兑换,那么百姓久而久之,就会习惯使用银元券,而不会经常去兑换成份量更重,携带不方便的银元。就和有更大面额的银票一样,银票本来是相当于一张银行存款单,随时兑换出存款,可多数时候,因为四海银行的信用以及方便,大家更习惯于直接把银票当成货币来支付和携带储存。
正因为在这种情况,储户越多,存款越多,那么刘钧可心拿来放贷的钱越多。同样道理,刘钧的资本越多,他的准备金越足,那么他能超发的银元券越多,百姓不可能同时都来取款,也不可能同时都要求兑换手上的银元券。
只要规模越大,那么发生挤兑的风险就越小。
用别人的钱来赚钱,用一块钱变成两块钱甚至更多钱,这才是真正的点石成金之术。不过要想玩这种手段,除了得有足够的金融头脑外,还得有... -->>
在大明一担生丝百斤,值银百两。而在日本,一担丝现在可以卖到五百五十两白银。其贩丝之利,为大明商船到日本贸易中最有利的交易。而把生丝贩往吕宋马尼拉、巴达维亚等南洋诸岛,一担丝的价钱不超过三百两。
这巨大的利益,甚至使得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英国人纷纷从中国商人手中收购生丝,然后转运到日本出售,赚取区间贸易差价,大得其利,甚至为了垄断这种暴利,几国还曾大打出手。
此时美洲银矿产量减少,日本的白银产出成为世界之最,对于有大量白银进口需求的明朝来说,运生丝往日本,再运白银回或者黄金和铜回大明,这是数倍收益的暴利。
仅澳门的葡萄牙人在日本锁国之前的崇祯十一年,就往日本贩运了五千多担生丝,得银超过三百多万两,赚了两百万不止。
吕宋马尼拉的西班牙人甚至把在南洋马尼拉收购到的中国生丝,转而又千里迢迢的北上运往日本销售。
当初荷兰人与郑芝龙达成协议,荷兰人每年向郑芝龙订购14万斤生丝,50万斤砂糖,10万斤糖浆,50万斤绢绫,而用30万斤胡椒和部份现银支付,这些收购来的生丝等货物,同样是转手卖往日本。
而同期,大明海商也依然会有将近百条大商船往日本贩售生丝。日本对中国的生丝的需求,数量惊人。
而现在,日本闭关锁国,大多数国家都无法与他们通商,货物供给减少,需求只会更高。贸易的利润也会更高。
大明的水师舰队收复台湾与壕镜,如今对日贸易的市场上出现了大片的空白,大明东印度公司的成立。迅速的弥补了这块空缺。并且进一步的展现出了更加的强势,把对日贸易当作了自己的禁脔。霸道的不许别人染指。
一面是日本开始闭关锁国,一面又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被赶出这块市场,紧接着强大的大明东印度公司出现了。许多人就算不甘心,都没有办法。
日本本来就与中国是敌对关系,以往没闭关还能偷偷贩运,现在日本闭关,除了如郑芝龙这样在日本有关系的中国商人,其它人根本进不去。而以往还有葡萄牙荷兰等国竞争。大力向中国商人收购生丝,现在这些人被赶走了,只剩下了这家新开的东印度公司。
尤其这家公司里面还有好些个股东,本身就是大明最大的生丝产商,大明有名的湖丝很大份额都被这些股东占头。现在东印度公司直接从那些大丝商手里订购生丝,再转运往日本,其它人想贩丝,渠道和量都少了。
他们就算有丝,也只能卖到沿海各港大明东印度公司的手里,或者运去台湾。能多卖点价。至于走私到日本,日本的缉私兵倒不怕,可却绕不过海上的大明水师啊。谁不知道东印度公司的两个大股东正是水师的顶头上司。
许多海商只得断了往日本贩私的念头,转而往南洋贩运丝绸、茶叶、瓷器、砂糖等物,只是航程更远了一些,利润反而下降了。但荷兰、葡萄牙等退出台湾壕镜后,这些西夷损失了中国货物的主要来源,便只能依靠大明海商运货过去,一时间货物价格倒是上升不少,算是小小弥补了一下中国海商们的心情。
这个时候,四海银行开始向那些海商们提供大笔贷款。让他们可以增加海船,提升货物运量。多赚些利润。这些商业借款虽然利息不低,可相对来说。海贸也正是高利润行业,只要有资金,回本就不是问题。
何况自大明的水师舰队横空出世,接连打败了几个西夷舰队后,如今往南洋的海上要安全的多,只要挂着大明水师发的旗帜,根本没有海盗敢动。在靠近中国的海上,有大明水师护航,而在靠近南洋诸岛的海上,又有急需中国商品的西夷诸国的舰队护航。
福建广东和浙江几地同时有数家大造船厂开工,他们推出的新船全是欧式的大帆船,比中国传统商船更大,改硬帆为软帆,速度也更快,装货更多,甚至还能配备不弱的火力,拥有自卫能力。
这几家造船厂的新船型一推出,立即就吸引了许多得到贷款的海商们的注意力。不少商人开始预付定金,开始订购这种新型的海船。
而与此同时,台湾也在大量的招募移民,既有台湾官府前来大陆招募移民前往屯田。也有台湾开发公司前来大肆招募工人矿工。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之后,沿海诸省终于掀起了一股移民台湾热。无数贫民终于相信台湾是个未经开发的宝岛,那里到处都是肥沃的土地,棒打狍子瓢舀鱼。去了就能得到一块肥沃的土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而且那里气候适宜,就跟福建一样,既不寒冷也不荒僻,甚至也没有什么吓人的凶悍建虏鞑子蛮子生蕃。
而且去了还能免税赋三年,甚至只要报名过去,连船费都不用出。
当一些已经先期过去了的,然后很快又回来,要把全家迁移过去的情况不断发生后,最后甚至有了许多新的传闻,台湾被人称为是黄金岛,说那里遍地是金,大家都去那里淘金去。
每天沿海都有无数的船只出海,既有台湾官府组织的,也有沿海各省官府组织的,还有许多是东印度台湾开发公司组织的。
到了后来,除了那些官方的大船,更多的船出现了,甚至许许多多的渔民不打鱼,改行专门运移民去台湾,每天海上都有成百上千的船只往返海峡。
过年之前,大陆移民到宝岛去的只有千多人,而年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却已经有超过十万个移民到了岛上。其中大部份是受开发公司雇佣,拿薪水的公司员工,开垦土地或者挖矿。
还有许多则是全家移民前来屯田垦荒。冲着官府会分一大块地给他们,开垦了就是自己的,三年免税赋这样的好条件。
另有少部份则是听信了黄金岛的传言。前来冒险淘金。而这些抱着发财梦来淘金的最早那批人中,还真有几个人运气很好的在岛上找到了金矿或者金砂江。引得更多人前来。
台湾海峡热门无比,澎湖这个中转站更是迅速成了一个极繁华的中转港,新建了无数的商铺仓库,各种各样的商货不断的从大陆运来。就连赤嵌那块地方,就因他在陆上,有更大的扩展空间,而迅速的超过了大员岛上的台湾城和大员镇。每天都有人到来,每天都有人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出。每天也有那些拖家带口前来,只为了能从官府手里分到一块属于自己地的老实百姓。
台湾的这番变化,刘钧全都瞧在眼里,这就是资本的力量。若不是对日贸易的转口需求,只怕台湾根本还不会有人理会,依然是个荒岛。
可现在,这里是繁华的转口港,而且有刘钧的干预,使得大笔资本投入开发,引来了这无数的移民百姓。
时间转眼到了三月。大明东印度公司对日本贸易生意做的如火如荼,从大明运往台湾的商品以生丝为主,此外还有茶叶、瓷器、麻布、砂糖、鹿皮等中国商品。另外还有从南洋购入的胡椒、香料等,这一船船的货物运入日本平户等港后,交易的白银部份再兑换成黄金、黄铜、硫磺、漆器等运回中国。
其中白银直接转存入四海银行,银行再直接给公司开出各地通兑的银票,公司再用这些银票交给各地的分部商站采购各种大明产货物,以及收购从南洋贩入的胡椒、香料等货物。
刘钧则让银行把收到的白银融化再加铜铸造成银元,用于银票以及银元券的兑换。这段时间里,刘钧也让四海银元放贷出去大批借款,这些借款都是用银行在各地利用利息吸引储户存储的存款部份。
刘钧给四海银行制定了一个存贷比率。借款总额不超过存款的四成,而且银行的借款基本上是商业贷款。给的是那些实力比较厚的商行和商人,利息也较高。回报率丰厚。
而同时,刘钧却又还让银行印刷银元券,虽然刘钧让银行对外号称是每元银元券,随时可以在银行兑换一元银元,但实际上,刘钧是在超发银元券,每一元银元储备,刘钧就印刷两元银元券。
通过这种方式,刘钧正在迅速的吞钱。刘钧知道,只要银元券能够随时兑换,那么百姓久而久之,就会习惯使用银元券,而不会经常去兑换成份量更重,携带不方便的银元。就和有更大面额的银票一样,银票本来是相当于一张银行存款单,随时兑换出存款,可多数时候,因为四海银行的信用以及方便,大家更习惯于直接把银票当成货币来支付和携带储存。
正因为在这种情况,储户越多,存款越多,那么刘钧可心拿来放贷的钱越多。同样道理,刘钧的资本越多,他的准备金越足,那么他能超发的银元券越多,百姓不可能同时都来取款,也不可能同时都要求兑换手上的银元券。
只要规模越大,那么发生挤兑的风险就越小。
用别人的钱来赚钱,用一块钱变成两块钱甚至更多钱,这才是真正的点石成金之术。不过要想玩这种手段,除了得有足够的金融头脑外,还得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