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活着不是给别人看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同之处,那就是他们都获得了人生的超越,内心都很宁静、很和谐、很幸福。与之不同,活在第二个层次上的人,是为了活给别人看,拼命追逐外在的物质,他们总是试图通过炫耀物质来获得内心的满足。
爱因斯坦说:“同一层面的问题,不可能在同一个层面解决,只有在高于它的层面才能解决。”同样的道理,在物质层面永远无法解决内心的问题。内心的问题只有在内心的层面才能解决。活给别人看的人试图通过追逐物质来化解内心的焦虑、烦恼和痛苦,获得幸福。其实,他们是在不断重复一种错误的方法,却希望获得正确的结果。常有人说,我现在不幸福,等我结婚和买了房子,就幸福了。事实的真相是,等他们结了婚,有了房子,新的痛苦和烦恼又会接踵而至,仍然感受不到幸福。
幸福与外在的财富、名誉和地位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与自我实现密切相关。一个拥有财富和权力的人,很可能是一个不幸福的人,而一个普通人则可能很幸福。
伊丽莎白·泰勒集美貌、声名和财富于一身,却感受不到幸福,她说:“上帝给了我美貌、声名、成功和财富,所以没有给我幸福。”显然,幸福不在物质的层面,而在心灵的层面。
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曾问路人:“你幸福吗?”这一举动惹得易中天老师很不高兴,他说:“幸福是纯粹个人的东西,我幸不幸福关你甚事?”的确如此,幸福是一种内心的体验,你只能向内去寻找,不能向外去追求。如果你生活在人比人的层次,不断地活给别人看,无休止地与别人攀比,那么,你就不是在追求幸福,而是在追求比别人幸福,这样的人只会离幸福越来越远。
总之,人生就像一座楼,你攀登的层次越高,看到的景色才越美丽;你满足的需求越丰富,你的人生才越精彩,才越有价值和意义。停留在生理和安全需求层面的人是自私的、可怜的,也是为人所不齿的。
活给别人看的人是迷茫的、纠结的,也是心灵无家可归的。有人说,人生有两个方向很重要:一是出门,二是回家。活在第二个层次上的人虽然出了门,却还没回家,他们迷失在茫茫人海中,找不到了回家的路。
唯有实现了自我价值的人,内心完整,心明眼亮,他们既出了门,也回了家,努力完成了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
关于人活的三个层次,十分像禅宗里的三个境界:未学佛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它相当于为自己而活,这时的人有一个自我,但这个自我是自恋的、自私的,也是孤独的;学佛之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它相当于活给别人看,这时的人迷失了自我,没有了自我;最终,领悟佛法真谛之后,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但此时眼中的山水已不是从前的山水了,它相当于人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这时,人找回了在第二个层次中迷失的自我,但这个“自我”已不是从前的“自我”,而是拓展了的“自我”。这个“自我”在内心深处已经获得了超越。
生命有一种意愿,叫做成长
生命有一种意愿,这种意愿就是成长。小草有这种意愿,当条件合适的时候,就会扩展成茫茫草原。树苗有这种意愿,最终会长成参天大树。
同样,人也有成长的意愿,不需要别人的督促和强迫,我们会主动向上去满足最高层次的需求,去实现自我的价值。
实际上,成长的过程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把“小我”拓展为“大我”的过程。
什么是“小我”?“小我”就是生活在第一个层次中的“我”,这个“我”是自恋的、自私的、不择手段的,也是孤独的。我常常把“小我”比喻为一粒小小的种子,比如苹果树的种子。当这粒种子被埋在泥土中之后,它最强烈的意愿就是成长,最执著的梦想就是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时,躺在泥土里的种子会自私自利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会不择手段地与周围的植物争夺阳光,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长成大树,结出苹果。
当这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树苗、大树,终于开花结果之后,它也就实现了自我。
一粒苹果种子,这是一个“小我”,这个“小我”努力成长,结满了一树的苹果,就变成一个“大我”。
一粒种子是一个自私的、孤独的自己,当这粒种子结满一树的苹果之后,它就把一个孤独的自己,拓展为了无数热闹、欢乐的自己,尤其重要的是,这粒曾经自私自利的种子不仅拥有了很多果实,延续和拓展了自己,而且还无私地给人类提供了美食。
所以,一粒种子从“小我”开始,最后的目标就是成长为“大我”;一粒种子从自私开始,最终的结局就是无私。相反,倘若这粒种子不去实现自我,一会儿怕别人嘲笑它丑陋,一会儿怕别人指责它自私自利,从而迷失了自己,那么,它就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人类也就无法吃上美味的苹果。
每个人都像种子一样渴望成长。种子不会长期埋在泥土里,人也不愿意永远生活在人踩人的层次中,你踩着我,我踩着你。同样,也没有人愿意一直在人比人的层次中煎熬,在攀比和羡慕、嫉妒、恨中度过自己的一生。人人都想成长,都想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成就自己的“大我”,完成自己的使命。
麦家说:“平庸的人只有一条命,叫性命;优秀的人会有两条命,即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则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
“小我”生活在第一个层次中,所以,只有一条命。这时的人就像居住在一间狭窄的屋子里,关闭了所有的门窗,谢绝一切来往,自私自利地满足着身体对物质的需求。这样的人是可怜的,也是可恨的;这样的人没有生命和使命,只剩下性命;这样的人只是在呼吸,没有向上努力去拓展自己。
不过,当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之后,这个狭窄屋子中的“小我”就会走出来,主动去体验更丰富、更精彩的人生。这时的人除了性命之外,还渴望获得生命。但遗憾的是,离家出走的这个“小我”很容易迷失在人群中,再也回不去了。他们恐惧而焦虑,抑郁而痛苦,既迷茫又胆怯地望着这个世界。他们忽略心底的声音,放弃自己的意愿,听命于别人的意愿,自己压抑了自己的生命体验,自己阻碍了自己的成长。
但也有不少人,他们没有迷失在人群中,而是勇往直前,历尽艰辛,最终获得了自我实现,找到了一个新的家园。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家园中的“自我”已经不是那个狭窄屋子中的“小我”了。狭窄屋子中的“小我”是孤独自私的,他没有走进人群,没有跨越人与人的关系,没有满足对尊重的渴求,没有获得太多的生命体验,其心智还不成熟,其心灵还没有经过拓展……而自我实现中的这个“自我”虽然是从“小我”中来的,却经过了拓展和完善。这时的“自我”既获得了物质上的满足,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其心智已经趋于成熟。他们不仅拥有了性命和生命,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所以,自我实现中的“自我”是一个“大我”。
深埋在泥土下的种子都有开花结果的意愿,同样,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期盼成为“大我”,这是生命的渴望。实际上,每一个“小我”中都隐藏着一个“大我”,人生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努力奋斗,逐步将“小我”扩展成“大我”。但需要提醒的是,这个“大我”不是凭空而来的,他是从“小我”演变拓展而来的。没有性命,何来生命?没有性命和生命,谈何使命?所以,在“小我”迈向“大我”的过程中,我们既不能数典忘祖,对“小我”不管不顾,压抑“小我”,也不能局限在“小我”中。我们必须奋力向前,历经磨难,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当你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的时候,也就成全了自己的“大我”。
同之处,那就是他们都获得了人生的超越,内心都很宁静、很和谐、很幸福。与之不同,活在第二个层次上的人,是为了活给别人看,拼命追逐外在的物质,他们总是试图通过炫耀物质来获得内心的满足。
爱因斯坦说:“同一层面的问题,不可能在同一个层面解决,只有在高于它的层面才能解决。”同样的道理,在物质层面永远无法解决内心的问题。内心的问题只有在内心的层面才能解决。活给别人看的人试图通过追逐物质来化解内心的焦虑、烦恼和痛苦,获得幸福。其实,他们是在不断重复一种错误的方法,却希望获得正确的结果。常有人说,我现在不幸福,等我结婚和买了房子,就幸福了。事实的真相是,等他们结了婚,有了房子,新的痛苦和烦恼又会接踵而至,仍然感受不到幸福。
幸福与外在的财富、名誉和地位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与自我实现密切相关。一个拥有财富和权力的人,很可能是一个不幸福的人,而一个普通人则可能很幸福。
伊丽莎白·泰勒集美貌、声名和财富于一身,却感受不到幸福,她说:“上帝给了我美貌、声名、成功和财富,所以没有给我幸福。”显然,幸福不在物质的层面,而在心灵的层面。
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曾问路人:“你幸福吗?”这一举动惹得易中天老师很不高兴,他说:“幸福是纯粹个人的东西,我幸不幸福关你甚事?”的确如此,幸福是一种内心的体验,你只能向内去寻找,不能向外去追求。如果你生活在人比人的层次,不断地活给别人看,无休止地与别人攀比,那么,你就不是在追求幸福,而是在追求比别人幸福,这样的人只会离幸福越来越远。
总之,人生就像一座楼,你攀登的层次越高,看到的景色才越美丽;你满足的需求越丰富,你的人生才越精彩,才越有价值和意义。停留在生理和安全需求层面的人是自私的、可怜的,也是为人所不齿的。
活给别人看的人是迷茫的、纠结的,也是心灵无家可归的。有人说,人生有两个方向很重要:一是出门,二是回家。活在第二个层次上的人虽然出了门,却还没回家,他们迷失在茫茫人海中,找不到了回家的路。
唯有实现了自我价值的人,内心完整,心明眼亮,他们既出了门,也回了家,努力完成了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
关于人活的三个层次,十分像禅宗里的三个境界:未学佛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它相当于为自己而活,这时的人有一个自我,但这个自我是自恋的、自私的,也是孤独的;学佛之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它相当于活给别人看,这时的人迷失了自我,没有了自我;最终,领悟佛法真谛之后,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但此时眼中的山水已不是从前的山水了,它相当于人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这时,人找回了在第二个层次中迷失的自我,但这个“自我”已不是从前的“自我”,而是拓展了的“自我”。这个“自我”在内心深处已经获得了超越。
生命有一种意愿,叫做成长
生命有一种意愿,这种意愿就是成长。小草有这种意愿,当条件合适的时候,就会扩展成茫茫草原。树苗有这种意愿,最终会长成参天大树。
同样,人也有成长的意愿,不需要别人的督促和强迫,我们会主动向上去满足最高层次的需求,去实现自我的价值。
实际上,成长的过程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把“小我”拓展为“大我”的过程。
什么是“小我”?“小我”就是生活在第一个层次中的“我”,这个“我”是自恋的、自私的、不择手段的,也是孤独的。我常常把“小我”比喻为一粒小小的种子,比如苹果树的种子。当这粒种子被埋在泥土中之后,它最强烈的意愿就是成长,最执著的梦想就是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时,躺在泥土里的种子会自私自利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会不择手段地与周围的植物争夺阳光,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长成大树,结出苹果。
当这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树苗、大树,终于开花结果之后,它也就实现了自我。
一粒苹果种子,这是一个“小我”,这个“小我”努力成长,结满了一树的苹果,就变成一个“大我”。
一粒种子是一个自私的、孤独的自己,当这粒种子结满一树的苹果之后,它就把一个孤独的自己,拓展为了无数热闹、欢乐的自己,尤其重要的是,这粒曾经自私自利的种子不仅拥有了很多果实,延续和拓展了自己,而且还无私地给人类提供了美食。
所以,一粒种子从“小我”开始,最后的目标就是成长为“大我”;一粒种子从自私开始,最终的结局就是无私。相反,倘若这粒种子不去实现自我,一会儿怕别人嘲笑它丑陋,一会儿怕别人指责它自私自利,从而迷失了自己,那么,它就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人类也就无法吃上美味的苹果。
每个人都像种子一样渴望成长。种子不会长期埋在泥土里,人也不愿意永远生活在人踩人的层次中,你踩着我,我踩着你。同样,也没有人愿意一直在人比人的层次中煎熬,在攀比和羡慕、嫉妒、恨中度过自己的一生。人人都想成长,都想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成就自己的“大我”,完成自己的使命。
麦家说:“平庸的人只有一条命,叫性命;优秀的人会有两条命,即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则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
“小我”生活在第一个层次中,所以,只有一条命。这时的人就像居住在一间狭窄的屋子里,关闭了所有的门窗,谢绝一切来往,自私自利地满足着身体对物质的需求。这样的人是可怜的,也是可恨的;这样的人没有生命和使命,只剩下性命;这样的人只是在呼吸,没有向上努力去拓展自己。
不过,当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之后,这个狭窄屋子中的“小我”就会走出来,主动去体验更丰富、更精彩的人生。这时的人除了性命之外,还渴望获得生命。但遗憾的是,离家出走的这个“小我”很容易迷失在人群中,再也回不去了。他们恐惧而焦虑,抑郁而痛苦,既迷茫又胆怯地望着这个世界。他们忽略心底的声音,放弃自己的意愿,听命于别人的意愿,自己压抑了自己的生命体验,自己阻碍了自己的成长。
但也有不少人,他们没有迷失在人群中,而是勇往直前,历尽艰辛,最终获得了自我实现,找到了一个新的家园。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家园中的“自我”已经不是那个狭窄屋子中的“小我”了。狭窄屋子中的“小我”是孤独自私的,他没有走进人群,没有跨越人与人的关系,没有满足对尊重的渴求,没有获得太多的生命体验,其心智还不成熟,其心灵还没有经过拓展……而自我实现中的这个“自我”虽然是从“小我”中来的,却经过了拓展和完善。这时的“自我”既获得了物质上的满足,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其心智已经趋于成熟。他们不仅拥有了性命和生命,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所以,自我实现中的“自我”是一个“大我”。
深埋在泥土下的种子都有开花结果的意愿,同样,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期盼成为“大我”,这是生命的渴望。实际上,每一个“小我”中都隐藏着一个“大我”,人生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努力奋斗,逐步将“小我”扩展成“大我”。但需要提醒的是,这个“大我”不是凭空而来的,他是从“小我”演变拓展而来的。没有性命,何来生命?没有性命和生命,谈何使命?所以,在“小我”迈向“大我”的过程中,我们既不能数典忘祖,对“小我”不管不顾,压抑“小我”,也不能局限在“小我”中。我们必须奋力向前,历经磨难,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当你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的时候,也就成全了自己的“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