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经过对比他发现,西方的纸币从诞生之初开始,就一直是跟银行这个金融机构紧密相连的。而中国纸币过于早熟,早早被政府控制在手里。政府掌管纸币的发行,本来应该带给纸币更坚挺的信用,可政府高于一切的权力,让他不再受制于商业法则的限制,导致纸币失去了商业意义,成为政府的工具。
周琅相信自己,即便掌握了发钞券,也不会滥发,因为他知道其中的危害。可他提出印刷纸币的时候,十个部下九个反对,唯一那个不反对的魏连理,周琅又不相信他的操守。
纸币的内涵是什么,这个时代的英国人肯定认为是金银币,是含金量,可周琅明白,纸币的内涵在于信用,金银币只不过是赋予纸币信用的工具罢了。周琅要发行纸币,连他手下的官员都无法取信,如何取信老百姓。
这就是纸币被老朱家玩烂的结果,给周琅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空口让别人相信你发行的纸币有用本身是没有用的,必须赋予纸币信用,这还得走跟金银货币挂钩的老路,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所以印刷纸币的前期工作,其实是铸币,周琅铸币,不是为了收铸币税,也不是为了繁荣贸易,现在广州流通的货币,主要是制钱,满清铸造的制钱,1文重1钱,铜铅合金,康熙时候为1比1,雍正之后改为铜4铅6的比例。
周琅本来打算用纯铜铸造铜钱,他从日本进口了大量的铜,由于现在已经改用铁铸炮,这些铜就一直存着作为铸钱的原料,但是铅作为军事物资,随着周琅部队数量的扩大,甚至还要从印度进口,尽管铅的价值不高,可是军事意义重大,所以周琅打算减少铅的浪费。
可是当他跟福建铸钱局的几个老监督讨论之后,对方苦苦劝谏周琅,不要减少含铅量。满清在全国各地都设置了铸钱局,有铜的地方就有铸钱局,福建虽然不产铜,但通过贸易可以得到大量的铜,所以福建也有铸钱局。周琅占领福建之后,就有一批铸钱局的本地户投靠了周琅。他们告诉周琅,这个比例可不能乱改。
周琅其实也不坚定,劣币驱除良币的道理他还是懂得,但他现在掌握着政权,他可以断绝满清劣币的输入。他没想到的是,铸钱局的老工匠告诉周琅,满清的铜钱之所以加入大量的铅目的并不是为了谋利,收取铸币税,目的是为了防止民间熔铸。即便现在铜4铅6的比例,还是有铜匠熔铸铜钱,打造其他铜器。老工匠们建议,应该改为铜3铅7,或者铜2铅8的比例,那样就没人熔铸了。
听的周琅很纳闷,但这就是现实。
自明朝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之后,中国的货币体系就进入了白银和制钱复本位时代,官府通过控制白银和制钱的汇率,对金融进行调控。官府认为,只要银和钱的比例保持稳定,则市面就是稳定的。
因此保持银钱比例,一直是努力的方向。但是由于银和铜中国都比较稀缺,尤其是铜,需求量太大,光是用来铸钱就无法满足市场流通,这导致康熙年间长期的钱贵银贱现象,一两银子只能兑换到800文制钱,甚至只有700多文。
官府收税是用银子计价,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白银的价值就太高了,因此民间普遍使用铜钱,钱贵银贱现象,影响老百姓生活,官府一直在努力对此进行调控。
直到乾隆初期,这种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各地督抚纷纷报告说钱贵银贱现象,希望官府铸造新钱。乾隆九年十月,由于“京师近年以来。钱价昂贵”,大学士鄂尔泰甚至钱法八条,希望遏制这种现象:
一、镕铜打造,即收集各类铜,熔化铸钱;二、京城各当铺。宜酌量借给赀本银。派给银三千两。听其营运。将所领银两。存留作本。每一日交制钱二十四串;三、官米局卖米钱文。每局各给银二千五百两作本。收买米石。将卖米钱。三日一次。赴市易银交部;四、京城各当铺。现在积钱。宜酌钱数送局,每大当一、彻出制钱三百串。小当一、彻出制钱一百串。俱自行运送官局。交局员发卖。陆续易银给还;五、钱市经纪。宜归并一处。官为稽查。以杜擡价;六、京城客粮店。收买杂粮。宜禁止行使钱文;七、京城钱文。宜严禁出京兴贩;八、近京地方囤钱。宜严行查禁,不许囤钱至一百串以上。
这八条方法,在于增铜钱数量,打压昂贵的钱价,甚至希望收集各种铜器,融化铸钱,把官府的银子借给当铺经营,让当铺把铜钱交上来给官府,还让官府的米局,卖米的钱三日一次上市场上换银子,将制钱尽快流入市场,还要严查囤积铜钱的现象。古代这些文官对经济学原理的认知还是有一些的,虽然比不上后世的专家,但比普通人还是强很多的。
可惜事与愿违,这些方法治标不治本,政策手段能打压的了一时,等市场适应了政策,反而会出现报复性反弹。
经过对比他发现,西方的纸币从诞生之初开始,就一直是跟银行这个金融机构紧密相连的。而中国纸币过于早熟,早早被政府控制在手里。政府掌管纸币的发行,本来应该带给纸币更坚挺的信用,可政府高于一切的权力,让他不再受制于商业法则的限制,导致纸币失去了商业意义,成为政府的工具。
周琅相信自己,即便掌握了发钞券,也不会滥发,因为他知道其中的危害。可他提出印刷纸币的时候,十个部下九个反对,唯一那个不反对的魏连理,周琅又不相信他的操守。
纸币的内涵是什么,这个时代的英国人肯定认为是金银币,是含金量,可周琅明白,纸币的内涵在于信用,金银币只不过是赋予纸币信用的工具罢了。周琅要发行纸币,连他手下的官员都无法取信,如何取信老百姓。
这就是纸币被老朱家玩烂的结果,给周琅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空口让别人相信你发行的纸币有用本身是没有用的,必须赋予纸币信用,这还得走跟金银货币挂钩的老路,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所以印刷纸币的前期工作,其实是铸币,周琅铸币,不是为了收铸币税,也不是为了繁荣贸易,现在广州流通的货币,主要是制钱,满清铸造的制钱,1文重1钱,铜铅合金,康熙时候为1比1,雍正之后改为铜4铅6的比例。
周琅本来打算用纯铜铸造铜钱,他从日本进口了大量的铜,由于现在已经改用铁铸炮,这些铜就一直存着作为铸钱的原料,但是铅作为军事物资,随着周琅部队数量的扩大,甚至还要从印度进口,尽管铅的价值不高,可是军事意义重大,所以周琅打算减少铅的浪费。
可是当他跟福建铸钱局的几个老监督讨论之后,对方苦苦劝谏周琅,不要减少含铅量。满清在全国各地都设置了铸钱局,有铜的地方就有铸钱局,福建虽然不产铜,但通过贸易可以得到大量的铜,所以福建也有铸钱局。周琅占领福建之后,就有一批铸钱局的本地户投靠了周琅。他们告诉周琅,这个比例可不能乱改。
周琅其实也不坚定,劣币驱除良币的道理他还是懂得,但他现在掌握着政权,他可以断绝满清劣币的输入。他没想到的是,铸钱局的老工匠告诉周琅,满清的铜钱之所以加入大量的铅目的并不是为了谋利,收取铸币税,目的是为了防止民间熔铸。即便现在铜4铅6的比例,还是有铜匠熔铸铜钱,打造其他铜器。老工匠们建议,应该改为铜3铅7,或者铜2铅8的比例,那样就没人熔铸了。
听的周琅很纳闷,但这就是现实。
自明朝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之后,中国的货币体系就进入了白银和制钱复本位时代,官府通过控制白银和制钱的汇率,对金融进行调控。官府认为,只要银和钱的比例保持稳定,则市面就是稳定的。
因此保持银钱比例,一直是努力的方向。但是由于银和铜中国都比较稀缺,尤其是铜,需求量太大,光是用来铸钱就无法满足市场流通,这导致康熙年间长期的钱贵银贱现象,一两银子只能兑换到800文制钱,甚至只有700多文。
官府收税是用银子计价,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白银的价值就太高了,因此民间普遍使用铜钱,钱贵银贱现象,影响老百姓生活,官府一直在努力对此进行调控。
直到乾隆初期,这种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各地督抚纷纷报告说钱贵银贱现象,希望官府铸造新钱。乾隆九年十月,由于“京师近年以来。钱价昂贵”,大学士鄂尔泰甚至钱法八条,希望遏制这种现象:
一、镕铜打造,即收集各类铜,熔化铸钱;二、京城各当铺。宜酌量借给赀本银。派给银三千两。听其营运。将所领银两。存留作本。每一日交制钱二十四串;三、官米局卖米钱文。每局各给银二千五百两作本。收买米石。将卖米钱。三日一次。赴市易银交部;四、京城各当铺。现在积钱。宜酌钱数送局,每大当一、彻出制钱三百串。小当一、彻出制钱一百串。俱自行运送官局。交局员发卖。陆续易银给还;五、钱市经纪。宜归并一处。官为稽查。以杜擡价;六、京城客粮店。收买杂粮。宜禁止行使钱文;七、京城钱文。宜严禁出京兴贩;八、近京地方囤钱。宜严行查禁,不许囤钱至一百串以上。
这八条方法,在于增铜钱数量,打压昂贵的钱价,甚至希望收集各种铜器,融化铸钱,把官府的银子借给当铺经营,让当铺把铜钱交上来给官府,还让官府的米局,卖米的钱三日一次上市场上换银子,将制钱尽快流入市场,还要严查囤积铜钱的现象。古代这些文官对经济学原理的认知还是有一些的,虽然比不上后世的专家,但比普通人还是强很多的。
可惜事与愿违,这些方法治标不治本,政策手段能打压的了一时,等市场适应了政策,反而会出现报复性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