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幸福员工守则:快乐工作获得幸福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徒弟也成了技师。他找到师傅,苦着脸说:“师傅,我一直都是按照您的方法做的,不管做什么事,从不多说一句话,只知道埋头苦干,不但为工厂干了许多实事,也学得了一身好本领。可是,令我不明白的是,那些比我技术差的,比我资历少的都升职加薪了,可我还是拿着和过去一样的工资。”
师傅说:“你确信你在工厂的位置已经无人替代了吗?”他点了点头:“是的。”师傅说:“你到了该请假的时候了。”他不懂地问:“请假?”师傅说:“是的,不管你用什么理由都行,你一定得请一个星期的假。因为一盏灯如果一直亮着,那么就没人会注意到它,只有熄上一次,就会马上引起别人的注意……”
他明白了师傅的意思,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在那个星期里,全厂的人都在找他,其中一条生产线还因此停工了3天。一周后小徒弟来上班了,厂长找到他,说要提拔他为全厂的总技师,并且给他加薪。在他请假的那一周,厂长才发现工厂多么需要他,因为平时很多故障都是他去处理的,其他的技术员根本不会处理。
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被别人替代。一个可以随时被别人替代的人,他的价值无疑是最低的。能使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人,他的价值才会不断增加。
一个员工在企业的最大价值,就是在他离开之后,本职工作很难有人替代,这个叫作“可替代价值”。
“可替代价值”也体现了一个员工的“核心竞争力”。什么是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不容易被他人效仿,具有竞争优势、独特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很多人都有和你一样的本领,而且比你强,那么这种本领根本算不上你的核心竞争力。
在职业生涯中,我们首先要明白自己的优势,并以这些优势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到底有什么能让老板、上级领导、同事及周边的人值得称道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你的财富,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利用好它便可以轻易地切开一次次机遇的口子。
职场核心竞争力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准确的职业定位;二是综合能力与资源;三是超强的执行力。综合这三大要素打造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增强个人的竞争优势,让别人无法取代,成为一个公司不可缺少的顶梁柱。一旦具备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面对晋升与加薪的机会时,你就有更多的“谈判资本”,即使面对职场裁员风险和各种职业危机时,你也拥有主动选择或“择良木而栖”的自信。
(2)终身受雇力才是铁饭碗
日本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曾被认为是全球企业管理的典范,连美国企业也不敢小觑。终身雇佣制,是日本企业战后的基本用人制度。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度、企业工会制度并称为日本经营的“三大法宝”。终身雇佣制指一个刚毕业的求职者,一经企业正式录用,将在这家公司一直工作到退休为止,而公司不能以非正当理由开除职工。
“终身雇佣制”由创立于1928年的松下公司提出,其创业者、被尊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说:“松下员工在达到预定的退休年龄之前,不用担心失业。企业也绝对不会解雇任何一个‘松下人’”。
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的萧条之中。许多公司开始反思某些管理体制是否已经没落,其中就包括终身雇佣制。终身雇佣的始祖松下公司在2001年9月也宣布引进提前退休制度,代表着日本企业终身雇佣制开始动摇。当年松下公司计划通过这项提前退休制度裁员5000人。松下公司宣布裁员后,富士通、三菱、NEC、SONY等各家电子公司也相继宣布裁员计划。当年日本劳动部在调查591家企业中,表示坚持“终身雇佣制”的企业只剩下9.5%。
终身雇佣在中国也有专门的名词——铁饭碗。原来指一旦进入正规单位或者工厂,一个人可以从年轻一直待到退休。“铁饭碗”的真正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一辈子有饭吃,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在职场中,哪一类员工最容易脱颖而出?在老板心目中,哪一类员工最有分量?在同事中,哪一类员工最容易被扫地出门?下面的一个简单的“人才阶梯定律”说明了真相。
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劣者汰
如果你不想做一个劣者,不甘心做一个平者,不情愿做一个庸者,而想做一个众多企业渴求的能者,那么你就应该评估一下自己的受雇力。不管你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企业员工,至少要具备以下四点中的一点,那么你才不至于在“人才阶梯”中处于下坡的趋势:1)非常特殊:拥有特殊才能,如运动员、专利掌握者、技术继承人。
2)非常专业:区别于一般性质的工作,律师、会计师、设计师。
3)非常深耕:从事无法数码化、复制的工作,如化妆师、厨师、培训师、演员。
4)非常会调试:能够主动学习、不断充实知识和技能、能够最快适应组织需求的人。
(3)五类将被社会淘汰的人
第一类:工作时间之外不学习的人胡适先生有一句话:“人与人的区别在于8小时之外如何运用。”8小时之内决定现在,8小时之外决定未来。不是社会发展太快,是我们思维反应太慢。拒绝学习,就是拒绝成长。
第二类:对新生事物反应迟钝的人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都与巨大的商机挂钩。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都在一片反对、怀疑、拒绝声中悄然来临。21世纪的新生事物一定和趋势有关,而趋势不是用眼睛看的,是要用眼光来判断的。谁抓住趋势谁就抓住了未来。不学习就会把推论当结论,用已知判断未来,对新生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最终一定被社会淘汰。提高自己对新生事物的反应能力就是:多学习、多接受、多思考,并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
第三类:心理脆弱容易逃避的人
事情的大小不重要,而你的想法、看法很重要。事情本身不伤害人,而你的想法会伤害你。永远不会存在没有不被填充的空缺,面对挫折的时候,强大的内心是最可贵的财富。
第四类:技能单一没有特长的人
世界在推进,技术在发展,原来风靡的一些事物,随着岁月慢慢地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从1851年创刊的《纽约时报》宣布将在2015年停止印刷;现在谁的照相机里面还塞着胶卷;身边的IC电话亭里积满了尘土;磁带唱片早已经成了过去时;传呼机不知何时已经悄无声息;中国发改委预计10年内禁用及禁售白炽灯。
许多原来一统天下的事物,现在已经变得陌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人也如此,“一招鲜,吃遍天”的人才已经越来越少,时代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在变。很多由于功能减退而被辞退的员工,其中最大一部分就是技能单一没有特长的人。
没有危机便是最大的危机,满足现状是最大的陷阱。人一定要在得意时给自己找退路,不要等失意时再找出路。
第五类:情商与逆商低下的人
对于3Q的描述,大家耳熟能详。在职场中,IQ(智商)高的人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EQ(情商)高的人可以把工作做得风生水起,AQ(逆商)高的人可以成就自己登峰造极的事业。世界上80%的人是见了困难就害怕、躲避,他们将一事无成、碌碌无为;15%的人是见了困难能够迎刃而解,他们将丰衣足食、获得财富;5%的人是不战胜困难不痛快的人,他们将把人生推到极致,实现梦想。
职场自我角色认知
(1)管好三匹马
什么是职业化?职业化就是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等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在每个行业里,都有很多出色的人才。他们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比别人更努力、更聪慧、更成熟。但是,最重要的是,他们比一般人更加职业化!”
我们借助弗洛伊德在心理学上提出的“三我”理论,来诠释“职业化”正好合适。
本我:是与生俱来的,人性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即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
自我:规范本我,是本我的理性表现。即根据规则行事。
超我:追求完美,追求自我实现。即按照道德、价值观行事。
三个“我”如同三匹马,共同拉着一辆马车奔跑。三匹马有时你快我慢,有时你左我右,如果不能顺利驾驭好,那么所拉的马车必然会四分五裂。
举一个例子,假如你昨晚睡得比较迟,早上闹钟响起时发现自己根本不想起床。可是你要去上班,否则就是旷工,矿工就得扣工资。于是你的脑子里冒出了几个不同的想法,如同三匹马在嘶叫牵扯。第一个想法是,给经理打个电话,撒谎说自己今天生病了,请假一天,然后躺下再接着睡;第二个想法是,考虑要扣一天的工资和全月的全勤奖,而且今天计划要去拜访一个客户,所以要好好权衡一下睡觉还是去上班之间的得失;第三个想法是,觉得自己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这样消极的工作态度在阻碍自己成功,不光对不起公司,更是对不起自己,于是马上起床去上班。
有时跟公司里年轻的员工聊天的时候,他们开玩笑说:“摧毁一首好歌,最佳方法就是把它设为闹钟。”25岁以下的员工,晚上的生活总是过得很丰富,于是早上起床成为每天的“生死抉择”。有人作了一个有趣的调查,发现请病假中大约75%是撒谎的,谎言里面的75%是因为不想起床。从以上三个想法很容易看出,第一个想法以睡觉为关注点,这就是“本我”;第二个想法以“得失”为关注点,这就是“自我”;第三个想法以“自省”为关注点,这就是“超我”。
在创办公司的十几年中,曾经担任一个老总的司机有两个人,一个是陈师傅,一个是刘师傅。两个人年龄、体型、相貌都差不多,车技也不相上下。
陈师傅只要出车,永远都是干净整洁的商务装扮,外人看来,感觉他是老板而老总只是秘书。无论车上载的是客户还是员工,无论车内的人多么热闹,他在开车时从来不讲话。与客户一起吃饭的时候,他总是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早早吃完下桌。陈师傅出车时从来不迟到,对于不熟悉的地点他事先总是会先查好地图。
但是刘师傅是另一种“风格”,他夏天的时候穿着短裤拖鞋,上身总是一件花花图案的圆领衫。不管什么场合,下车后他就开始抽烟。他在开车时总喜欢跟乘客聊天。老总与客户坐在一起商谈时,他时不时也会插上一句,发表自己的观点。更离谱的是,他有几次甚至找不到要去的地点,浪费了老总的时间。很明显,老总只忍受了刘师傅3个月,而陈师傅为老总开了11年的车。
这三个“我”该如何区分,该如何使用?本我,闽南语有一个词来形容它是最恰当不过了——欢喜就好。“本我”是一个个体与生俱来的特性,但是“本我”尽量留给工作以外,最好放在较为私人的区域内表现,而不要将大量的“本我”带入职场。譬如你在家里因为夫妻关系或是生活问题,影响了自己的情绪,于是上班后见谁都绷着一张脸,工作无精打采,别人跟你说话也爱理不理,稍微有一点不顺,可能还会引发办公室争吵,这些都是不合适的表现。反之,你也不应将“超我”带回家中。家是一个温暖的港湾,与家人相处可以简单到不用“大脑”,给人一种自在轻松的感觉。然而你若在家中也表现出你的职业化,家人和朋友在你的眼中仍然是“客户”或者“同事”,你的角色如果没有及时转变过来,最终难免会演化成一种压力。同时三个“我”如果运用得不得当,有时也会闹出笑话。
警察一日与朋友一起去打猎,忽然,他看见了一只梅花鹿,于是,他悄悄地绕到它的身后,举起枪,大声喊道:“不许动,举起手来,不然我就开枪了!”
妻子和丈夫一起回家,妻子一进门就把门关上。丈夫一边敲门一边喊:“开门,开门,我还没进去,真是的!”做公共汽车售票员的妻子说:“吵什么吵?坐下一班吧!”
某局局长突然接到一封加急电报。电文是:母亲去世,父亲病危,望速归。阅毕,局长痛不欲生,边哭边在电报回单上签字。邮递员接过回单一看,竟是“同意”二字。
(2)不做职场动物
在办公室里,有一些事情不能做,有一些事你必须做。针对白领阶层存在的一些不良表现,笔者归纳出11条戒律,分别以一种动物作比喻。对比看一看,你时常都在扮演哪一种动物。
1)没有创意的鹦鹉:只会做机械性的工作,不会变通,只懂得模仿他人,不会自我创新,自我突破,认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
2)不愿合作的独狼:丝毫没有团队精神,不愿与别人配合,分享自己的劳动,也无视他人的意见,自顾自地工作,离群索居。嫉妒他人,只对别人的成就飞短流长而不愿意向他人学习,以致在需要帮助时没人肯伸手援助。
3)缺乏适应力的恐龙:对环境无法适应,对工作的变动经常无所适从或不知所措。
4)速度缓慢的乌龟:反应慢,效率低,做事磨蹭拖延。
5)不愿沟通的贝壳:有了问题不愿意直接沟通或羞于讲出来,总是闭着嘴巴,任由事情坏下去,缺乏诚意。
6)不求改变的犀牛:对外界信息反应不敏锐,对社会问题及趋势也从不关心,不肯充实专业知识。
7)邋遢随意的野猪:不守时,常常迟到早退,服装不整洁,讲话带刺,不尊重他人,做事或散漫或刚愎自用,根本不在乎他人。
8)不能自理的熊猫:工作独立能力差,对工作需要一点一滴交待得十分清楚,什么事都需要帮忙,否则干不好。
9)不重视健康的小虾:不懂得照顾自己,身体状况糟糕,常常闷闷不乐,工作情绪低落,自觉压力太大,并将这种压力带给别人。
10)状态消沉的考拉:不会主动工作,因此很难掌握机会,对事情没做前先发出悲观论调,列出一大堆不可能,同时对周围事物也不关心。
11)叫个不停的蛤蟆:怨天尤人,总觉得谁都对他不好,对公司、对同事都不满意。
(3)办公室的眼镜
在职场上奋斗,就像马拉松长跑,相互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有的人得到重用和提升,有的人在原地踏步或频繁跳槽,还有的甚至被同事们排挤、孤立。也许,大家的工作能力相差无几,只是有人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无形的“眼镜”,以这种面目为人处世,自然无法将职场看得清楚、明白。
第一副眼镜叫作“反光镜”。一块透明的玻璃,在镀银之前我们可以透过它看到一个清晰的世界,可一旦镀了银,就使我们眼中只剩下自己。戴上“反光镜”的人,整日盘算的就是自己那点蝇头小利,做任何事情都会以自我为中心。
小张两年前应聘到一家事业单位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工作中他认真负责,但很少与同事交流。有一次,他利用双休日加班,将已经拟订的设计方案自作主张作了修改,也没存备份。为此,设计室主任狠狠地批评了他,同事们也只好陪着他加班赶制设计图。小张却认为自己的设计有创意,心中对主任和同事很是不满。后来,同科室的同事出差时请他取个包裹,或职称考试时求他代个班,他都不愿意,认为自己做好分内的工作就够了,没必要为别人做什么。不久后,他便成了单位上的孤家寡人,连去食堂吃饭别人也不愿意和他坐在一个餐桌上。
小张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原因是小张戴上了反光镜,工作以自我利益为中心,自然变成了失道者寡助。在与同事相处时,我们要记得为他人着想和考虑,否则很容易被人误解为自私、冷漠。因为眼里没有别人的人,别人眼里自然也不会有他。在具体工作中,更不要只埋头苦干,不抬头看路,多听听别人的看法和意见,学学他人的经验和做法,通过相互的沟通、协作,肯定会使你的工作更加出色。
第二副眼镜叫作“放大镜”。放大镜可以将眼前的一切放大,透过它,我们只能见到别人的伟岸和高大,感到自己的渺小与不足。所以用放大镜看世界的人,总是很自卑,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完美。
小杨在这家企业算是老员工了,这么多年来,公司领导看到他勤勤恳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多少也给了他一些机会。然而他总是自信心不足,觉得自己学历不高,能力不够,觉得公司里面有的是人才,自己只适合做助手的角色。久而久之,他为人处事客气谦卑,连新进员工也对他不屑一顾,他在公司越来越没有地位。
在职场上请你放下“放大镜”,用欣赏而不是膜拜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唯唯诺诺的老好人和“棉花糖”只能得到别人的同情,而不是尊敬。
第三副眼镜叫做“凸镜”。顾名思义:在人潮涌动的岔路口,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面交通凸镜,透过它,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全缩小的世界。
A公司一年前来了个海归尤先生,任策划部经理。他自恃有洋学历,又获得过一个国外设计大奖,就到处炫耀,动不动用英文训人,说别人的设计都是垃圾。凭心而论,他的设计确实有独到之处,可他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让人很不舒服。所以好几次有提升的机会时,老总都以他的设计“叫好不叫座”“不符合当地实际”为由,没把机会给他。
在任何时候,一个处处压制别人、把别人风头抢尽的人,都得不到周围人的欣赏与钦佩。真正成熟的职场人,不会妄自尊大,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他会随时放低姿态,谦虚地向上级和同事请教。这样,拥有了宽广的胸怀和平和的心态,再加上自己的才华,才能在职场竞争中游刃有余。
第四副眼镜叫作“有色镜”。有色镜可以帮我们挡住烈日,但它也会让我们眼前的世界失真。因为世上的人和事都在不断变化,我们不可以用僵化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小陈从事市场公关工作,一次因为一件小事和同事小谢发生了争执,后来她就认为小谢处处和自己做对,私下里从来不和小谢多说一句话。后来一次小陈的电脑出了问题,电脑中的客户资料全部丢失,这让小陈非常郁闷。小陈怀疑是小谢下的毒手,于是私下里在同事圈内就讲开了。小陈的怀疑声传到了小谢的耳中,小谢暴跳如雷,觉得自己很冤枉。于是小谢找到总经理,要求对这件事有一个公平的处理,不是小陈走,就是自己走。
有一则寓言故事,说是青蛙背着蝎子一起过河,因为以前有过过结,所以它们各怀心事,怕对方加害自己。到了河中央,蝎子扬了扬毒尾巴,青蛙以为它要蜇自己,便畏惧地缩了缩身。蝎子感到水漫到自己脚上,以为青蛙要趁机淹死自己,慌乱中将毒尾巴蛰在青蛙背上,结果青蛙被毒死了,蝎子也被淹死了。
同事之间有不同意见、有争辩是很正常的,但我们一定要学会化解这些矛盾,其前提就是坦诚地、毫无偏见地与对方进行沟通。“有色镜”会蒙蔽我们的眼睛,摘下它,给别人一个机会,也为自己带来希望。
职场承载着人们的汗水和伤痛,也记载着欢笑与成绩。摘下办公室里的各种怪异“眼镜”,还你我本来的面目,不要让工作成为让人崩溃的事。
徒弟也成了技师。他找到师傅,苦着脸说:“师傅,我一直都是按照您的方法做的,不管做什么事,从不多说一句话,只知道埋头苦干,不但为工厂干了许多实事,也学得了一身好本领。可是,令我不明白的是,那些比我技术差的,比我资历少的都升职加薪了,可我还是拿着和过去一样的工资。”
师傅说:“你确信你在工厂的位置已经无人替代了吗?”他点了点头:“是的。”师傅说:“你到了该请假的时候了。”他不懂地问:“请假?”师傅说:“是的,不管你用什么理由都行,你一定得请一个星期的假。因为一盏灯如果一直亮着,那么就没人会注意到它,只有熄上一次,就会马上引起别人的注意……”
他明白了师傅的意思,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在那个星期里,全厂的人都在找他,其中一条生产线还因此停工了3天。一周后小徒弟来上班了,厂长找到他,说要提拔他为全厂的总技师,并且给他加薪。在他请假的那一周,厂长才发现工厂多么需要他,因为平时很多故障都是他去处理的,其他的技术员根本不会处理。
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被别人替代。一个可以随时被别人替代的人,他的价值无疑是最低的。能使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人,他的价值才会不断增加。
一个员工在企业的最大价值,就是在他离开之后,本职工作很难有人替代,这个叫作“可替代价值”。
“可替代价值”也体现了一个员工的“核心竞争力”。什么是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不容易被他人效仿,具有竞争优势、独特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很多人都有和你一样的本领,而且比你强,那么这种本领根本算不上你的核心竞争力。
在职业生涯中,我们首先要明白自己的优势,并以这些优势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到底有什么能让老板、上级领导、同事及周边的人值得称道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你的财富,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利用好它便可以轻易地切开一次次机遇的口子。
职场核心竞争力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准确的职业定位;二是综合能力与资源;三是超强的执行力。综合这三大要素打造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增强个人的竞争优势,让别人无法取代,成为一个公司不可缺少的顶梁柱。一旦具备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面对晋升与加薪的机会时,你就有更多的“谈判资本”,即使面对职场裁员风险和各种职业危机时,你也拥有主动选择或“择良木而栖”的自信。
(2)终身受雇力才是铁饭碗
日本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曾被认为是全球企业管理的典范,连美国企业也不敢小觑。终身雇佣制,是日本企业战后的基本用人制度。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度、企业工会制度并称为日本经营的“三大法宝”。终身雇佣制指一个刚毕业的求职者,一经企业正式录用,将在这家公司一直工作到退休为止,而公司不能以非正当理由开除职工。
“终身雇佣制”由创立于1928年的松下公司提出,其创业者、被尊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说:“松下员工在达到预定的退休年龄之前,不用担心失业。企业也绝对不会解雇任何一个‘松下人’”。
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的萧条之中。许多公司开始反思某些管理体制是否已经没落,其中就包括终身雇佣制。终身雇佣的始祖松下公司在2001年9月也宣布引进提前退休制度,代表着日本企业终身雇佣制开始动摇。当年松下公司计划通过这项提前退休制度裁员5000人。松下公司宣布裁员后,富士通、三菱、NEC、SONY等各家电子公司也相继宣布裁员计划。当年日本劳动部在调查591家企业中,表示坚持“终身雇佣制”的企业只剩下9.5%。
终身雇佣在中国也有专门的名词——铁饭碗。原来指一旦进入正规单位或者工厂,一个人可以从年轻一直待到退休。“铁饭碗”的真正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一辈子有饭吃,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在职场中,哪一类员工最容易脱颖而出?在老板心目中,哪一类员工最有分量?在同事中,哪一类员工最容易被扫地出门?下面的一个简单的“人才阶梯定律”说明了真相。
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劣者汰
如果你不想做一个劣者,不甘心做一个平者,不情愿做一个庸者,而想做一个众多企业渴求的能者,那么你就应该评估一下自己的受雇力。不管你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企业员工,至少要具备以下四点中的一点,那么你才不至于在“人才阶梯”中处于下坡的趋势:1)非常特殊:拥有特殊才能,如运动员、专利掌握者、技术继承人。
2)非常专业:区别于一般性质的工作,律师、会计师、设计师。
3)非常深耕:从事无法数码化、复制的工作,如化妆师、厨师、培训师、演员。
4)非常会调试:能够主动学习、不断充实知识和技能、能够最快适应组织需求的人。
(3)五类将被社会淘汰的人
第一类:工作时间之外不学习的人胡适先生有一句话:“人与人的区别在于8小时之外如何运用。”8小时之内决定现在,8小时之外决定未来。不是社会发展太快,是我们思维反应太慢。拒绝学习,就是拒绝成长。
第二类:对新生事物反应迟钝的人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都与巨大的商机挂钩。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都在一片反对、怀疑、拒绝声中悄然来临。21世纪的新生事物一定和趋势有关,而趋势不是用眼睛看的,是要用眼光来判断的。谁抓住趋势谁就抓住了未来。不学习就会把推论当结论,用已知判断未来,对新生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最终一定被社会淘汰。提高自己对新生事物的反应能力就是:多学习、多接受、多思考,并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
第三类:心理脆弱容易逃避的人
事情的大小不重要,而你的想法、看法很重要。事情本身不伤害人,而你的想法会伤害你。永远不会存在没有不被填充的空缺,面对挫折的时候,强大的内心是最可贵的财富。
第四类:技能单一没有特长的人
世界在推进,技术在发展,原来风靡的一些事物,随着岁月慢慢地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从1851年创刊的《纽约时报》宣布将在2015年停止印刷;现在谁的照相机里面还塞着胶卷;身边的IC电话亭里积满了尘土;磁带唱片早已经成了过去时;传呼机不知何时已经悄无声息;中国发改委预计10年内禁用及禁售白炽灯。
许多原来一统天下的事物,现在已经变得陌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人也如此,“一招鲜,吃遍天”的人才已经越来越少,时代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在变。很多由于功能减退而被辞退的员工,其中最大一部分就是技能单一没有特长的人。
没有危机便是最大的危机,满足现状是最大的陷阱。人一定要在得意时给自己找退路,不要等失意时再找出路。
第五类:情商与逆商低下的人
对于3Q的描述,大家耳熟能详。在职场中,IQ(智商)高的人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EQ(情商)高的人可以把工作做得风生水起,AQ(逆商)高的人可以成就自己登峰造极的事业。世界上80%的人是见了困难就害怕、躲避,他们将一事无成、碌碌无为;15%的人是见了困难能够迎刃而解,他们将丰衣足食、获得财富;5%的人是不战胜困难不痛快的人,他们将把人生推到极致,实现梦想。
职场自我角色认知
(1)管好三匹马
什么是职业化?职业化就是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等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在每个行业里,都有很多出色的人才。他们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比别人更努力、更聪慧、更成熟。但是,最重要的是,他们比一般人更加职业化!”
我们借助弗洛伊德在心理学上提出的“三我”理论,来诠释“职业化”正好合适。
本我:是与生俱来的,人性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即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
自我:规范本我,是本我的理性表现。即根据规则行事。
超我:追求完美,追求自我实现。即按照道德、价值观行事。
三个“我”如同三匹马,共同拉着一辆马车奔跑。三匹马有时你快我慢,有时你左我右,如果不能顺利驾驭好,那么所拉的马车必然会四分五裂。
举一个例子,假如你昨晚睡得比较迟,早上闹钟响起时发现自己根本不想起床。可是你要去上班,否则就是旷工,矿工就得扣工资。于是你的脑子里冒出了几个不同的想法,如同三匹马在嘶叫牵扯。第一个想法是,给经理打个电话,撒谎说自己今天生病了,请假一天,然后躺下再接着睡;第二个想法是,考虑要扣一天的工资和全月的全勤奖,而且今天计划要去拜访一个客户,所以要好好权衡一下睡觉还是去上班之间的得失;第三个想法是,觉得自己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这样消极的工作态度在阻碍自己成功,不光对不起公司,更是对不起自己,于是马上起床去上班。
有时跟公司里年轻的员工聊天的时候,他们开玩笑说:“摧毁一首好歌,最佳方法就是把它设为闹钟。”25岁以下的员工,晚上的生活总是过得很丰富,于是早上起床成为每天的“生死抉择”。有人作了一个有趣的调查,发现请病假中大约75%是撒谎的,谎言里面的75%是因为不想起床。从以上三个想法很容易看出,第一个想法以睡觉为关注点,这就是“本我”;第二个想法以“得失”为关注点,这就是“自我”;第三个想法以“自省”为关注点,这就是“超我”。
在创办公司的十几年中,曾经担任一个老总的司机有两个人,一个是陈师傅,一个是刘师傅。两个人年龄、体型、相貌都差不多,车技也不相上下。
陈师傅只要出车,永远都是干净整洁的商务装扮,外人看来,感觉他是老板而老总只是秘书。无论车上载的是客户还是员工,无论车内的人多么热闹,他在开车时从来不讲话。与客户一起吃饭的时候,他总是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早早吃完下桌。陈师傅出车时从来不迟到,对于不熟悉的地点他事先总是会先查好地图。
但是刘师傅是另一种“风格”,他夏天的时候穿着短裤拖鞋,上身总是一件花花图案的圆领衫。不管什么场合,下车后他就开始抽烟。他在开车时总喜欢跟乘客聊天。老总与客户坐在一起商谈时,他时不时也会插上一句,发表自己的观点。更离谱的是,他有几次甚至找不到要去的地点,浪费了老总的时间。很明显,老总只忍受了刘师傅3个月,而陈师傅为老总开了11年的车。
这三个“我”该如何区分,该如何使用?本我,闽南语有一个词来形容它是最恰当不过了——欢喜就好。“本我”是一个个体与生俱来的特性,但是“本我”尽量留给工作以外,最好放在较为私人的区域内表现,而不要将大量的“本我”带入职场。譬如你在家里因为夫妻关系或是生活问题,影响了自己的情绪,于是上班后见谁都绷着一张脸,工作无精打采,别人跟你说话也爱理不理,稍微有一点不顺,可能还会引发办公室争吵,这些都是不合适的表现。反之,你也不应将“超我”带回家中。家是一个温暖的港湾,与家人相处可以简单到不用“大脑”,给人一种自在轻松的感觉。然而你若在家中也表现出你的职业化,家人和朋友在你的眼中仍然是“客户”或者“同事”,你的角色如果没有及时转变过来,最终难免会演化成一种压力。同时三个“我”如果运用得不得当,有时也会闹出笑话。
警察一日与朋友一起去打猎,忽然,他看见了一只梅花鹿,于是,他悄悄地绕到它的身后,举起枪,大声喊道:“不许动,举起手来,不然我就开枪了!”
妻子和丈夫一起回家,妻子一进门就把门关上。丈夫一边敲门一边喊:“开门,开门,我还没进去,真是的!”做公共汽车售票员的妻子说:“吵什么吵?坐下一班吧!”
某局局长突然接到一封加急电报。电文是:母亲去世,父亲病危,望速归。阅毕,局长痛不欲生,边哭边在电报回单上签字。邮递员接过回单一看,竟是“同意”二字。
(2)不做职场动物
在办公室里,有一些事情不能做,有一些事你必须做。针对白领阶层存在的一些不良表现,笔者归纳出11条戒律,分别以一种动物作比喻。对比看一看,你时常都在扮演哪一种动物。
1)没有创意的鹦鹉:只会做机械性的工作,不会变通,只懂得模仿他人,不会自我创新,自我突破,认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
2)不愿合作的独狼:丝毫没有团队精神,不愿与别人配合,分享自己的劳动,也无视他人的意见,自顾自地工作,离群索居。嫉妒他人,只对别人的成就飞短流长而不愿意向他人学习,以致在需要帮助时没人肯伸手援助。
3)缺乏适应力的恐龙:对环境无法适应,对工作的变动经常无所适从或不知所措。
4)速度缓慢的乌龟:反应慢,效率低,做事磨蹭拖延。
5)不愿沟通的贝壳:有了问题不愿意直接沟通或羞于讲出来,总是闭着嘴巴,任由事情坏下去,缺乏诚意。
6)不求改变的犀牛:对外界信息反应不敏锐,对社会问题及趋势也从不关心,不肯充实专业知识。
7)邋遢随意的野猪:不守时,常常迟到早退,服装不整洁,讲话带刺,不尊重他人,做事或散漫或刚愎自用,根本不在乎他人。
8)不能自理的熊猫:工作独立能力差,对工作需要一点一滴交待得十分清楚,什么事都需要帮忙,否则干不好。
9)不重视健康的小虾:不懂得照顾自己,身体状况糟糕,常常闷闷不乐,工作情绪低落,自觉压力太大,并将这种压力带给别人。
10)状态消沉的考拉:不会主动工作,因此很难掌握机会,对事情没做前先发出悲观论调,列出一大堆不可能,同时对周围事物也不关心。
11)叫个不停的蛤蟆:怨天尤人,总觉得谁都对他不好,对公司、对同事都不满意。
(3)办公室的眼镜
在职场上奋斗,就像马拉松长跑,相互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有的人得到重用和提升,有的人在原地踏步或频繁跳槽,还有的甚至被同事们排挤、孤立。也许,大家的工作能力相差无几,只是有人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无形的“眼镜”,以这种面目为人处世,自然无法将职场看得清楚、明白。
第一副眼镜叫作“反光镜”。一块透明的玻璃,在镀银之前我们可以透过它看到一个清晰的世界,可一旦镀了银,就使我们眼中只剩下自己。戴上“反光镜”的人,整日盘算的就是自己那点蝇头小利,做任何事情都会以自我为中心。
小张两年前应聘到一家事业单位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工作中他认真负责,但很少与同事交流。有一次,他利用双休日加班,将已经拟订的设计方案自作主张作了修改,也没存备份。为此,设计室主任狠狠地批评了他,同事们也只好陪着他加班赶制设计图。小张却认为自己的设计有创意,心中对主任和同事很是不满。后来,同科室的同事出差时请他取个包裹,或职称考试时求他代个班,他都不愿意,认为自己做好分内的工作就够了,没必要为别人做什么。不久后,他便成了单位上的孤家寡人,连去食堂吃饭别人也不愿意和他坐在一个餐桌上。
小张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原因是小张戴上了反光镜,工作以自我利益为中心,自然变成了失道者寡助。在与同事相处时,我们要记得为他人着想和考虑,否则很容易被人误解为自私、冷漠。因为眼里没有别人的人,别人眼里自然也不会有他。在具体工作中,更不要只埋头苦干,不抬头看路,多听听别人的看法和意见,学学他人的经验和做法,通过相互的沟通、协作,肯定会使你的工作更加出色。
第二副眼镜叫作“放大镜”。放大镜可以将眼前的一切放大,透过它,我们只能见到别人的伟岸和高大,感到自己的渺小与不足。所以用放大镜看世界的人,总是很自卑,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完美。
小杨在这家企业算是老员工了,这么多年来,公司领导看到他勤勤恳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多少也给了他一些机会。然而他总是自信心不足,觉得自己学历不高,能力不够,觉得公司里面有的是人才,自己只适合做助手的角色。久而久之,他为人处事客气谦卑,连新进员工也对他不屑一顾,他在公司越来越没有地位。
在职场上请你放下“放大镜”,用欣赏而不是膜拜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唯唯诺诺的老好人和“棉花糖”只能得到别人的同情,而不是尊敬。
第三副眼镜叫做“凸镜”。顾名思义:在人潮涌动的岔路口,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面交通凸镜,透过它,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全缩小的世界。
A公司一年前来了个海归尤先生,任策划部经理。他自恃有洋学历,又获得过一个国外设计大奖,就到处炫耀,动不动用英文训人,说别人的设计都是垃圾。凭心而论,他的设计确实有独到之处,可他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让人很不舒服。所以好几次有提升的机会时,老总都以他的设计“叫好不叫座”“不符合当地实际”为由,没把机会给他。
在任何时候,一个处处压制别人、把别人风头抢尽的人,都得不到周围人的欣赏与钦佩。真正成熟的职场人,不会妄自尊大,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他会随时放低姿态,谦虚地向上级和同事请教。这样,拥有了宽广的胸怀和平和的心态,再加上自己的才华,才能在职场竞争中游刃有余。
第四副眼镜叫作“有色镜”。有色镜可以帮我们挡住烈日,但它也会让我们眼前的世界失真。因为世上的人和事都在不断变化,我们不可以用僵化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小陈从事市场公关工作,一次因为一件小事和同事小谢发生了争执,后来她就认为小谢处处和自己做对,私下里从来不和小谢多说一句话。后来一次小陈的电脑出了问题,电脑中的客户资料全部丢失,这让小陈非常郁闷。小陈怀疑是小谢下的毒手,于是私下里在同事圈内就讲开了。小陈的怀疑声传到了小谢的耳中,小谢暴跳如雷,觉得自己很冤枉。于是小谢找到总经理,要求对这件事有一个公平的处理,不是小陈走,就是自己走。
有一则寓言故事,说是青蛙背着蝎子一起过河,因为以前有过过结,所以它们各怀心事,怕对方加害自己。到了河中央,蝎子扬了扬毒尾巴,青蛙以为它要蜇自己,便畏惧地缩了缩身。蝎子感到水漫到自己脚上,以为青蛙要趁机淹死自己,慌乱中将毒尾巴蛰在青蛙背上,结果青蛙被毒死了,蝎子也被淹死了。
同事之间有不同意见、有争辩是很正常的,但我们一定要学会化解这些矛盾,其前提就是坦诚地、毫无偏见地与对方进行沟通。“有色镜”会蒙蔽我们的眼睛,摘下它,给别人一个机会,也为自己带来希望。
职场承载着人们的汗水和伤痛,也记载着欢笑与成绩。摘下办公室里的各种怪异“眼镜”,还你我本来的面目,不要让工作成为让人崩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