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庶女的日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圆滑,到底还是等到老爷发了话,才让人备车备马,免得被人透露到太太那里将来不好跟太太交代。
丁氏本就是个热情好客的,见唐曼春身上虽然都是新衣,样式却十分寻常,并不出彩,就提出自己这里有几块好料子,只是颜色嫩,她这个年纪的人已经穿不了了,要分给唐曼宁和唐曼春,又要给首饰,“你们四表姐如今爱穿素的,我这几样好料子竟是送不出去了!你们这个年纪的年轻小姑娘,还是穿得鲜亮些才好看!”
唐曼宁自然是客气的推拒,唐曼春也坚辞不受,揽着丁氏的胳膊笑道,“舅妈快饶了我吧,戴这么多亮闪闪的,脖子酸哩。”到底还是被十七太太塞了一对镶宝石的金镯子,唐曼宁也意思着收下了一对朱钗。
在王家吃了午饭,唐曼宁很有眼色的去和王家四姑娘下棋去了,独独留下了唐曼春和十七太太说话。
曼春问起如今青州那边的情形,得知老太太身体还算康健,就笑着点了点头,“老太太身子康健就好,路途太远,我也不能去给她老人家请安。”
丁氏笑了,“你和你娘长得这么像,老太太知道了,也想念得很呢。”
曼春迟疑了一下,看着丁氏,有些话在舌尖绕了几圈,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丁氏这样伶俐的人,哪里看不出她的为难?脑筋一转,便将她的心思猜出了几分。
“你既然叫我一声舅母,我也厚着脸皮应下了,有些话虽然说出来有些不太妥当,可这会儿也并没有别人,你听了若是觉得不顺耳,就权当没听过得了。”
曼春赶紧道,“舅母不必这样说,倒叫我惭愧了!”
丁氏看看她,试探着小声问道,“你……有没有听过你亲娘的事?”
曼春心口一窒,轻轻点了点头,“听过一些,但也不多。”
丁氏拍拍她的肩膀,“我听人说,你这些年在唐家过得着实不容易,这原也不是长辈们忍心不管你,实在是……你舅舅他们没本事,得罪不起人家,没法子,只好委屈你了,你、你不要恨我们……”
没想到丁氏会这样说,曼春沉默了一会儿才抬起头来,眼眶有些泛红,她哽咽道,“舅母别这么说,人活一世,都不容易,我又怎么会恨你们?”
丁氏感慨地叹了口气,“老太太最后悔的就是当初没护住你娘,”她看看曼春,抚着她的肩,“这些事儿,原本是老一辈子做的孽,与你这小丫头有什么相干?”
原来,那一年曼春的生母小王氏的长兄王五老爷中了进士,好消息从京城传回后,一时间阖家欢庆,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都送来了贺礼,可谁知没过多久,喜筵尚未散尽,就传来了王五老爷得罪了本家,被人打断了腿的噩耗——只因为他不肯为本家子弟让路,放弃庶吉士的馆选考试。
王家本家的另一位嫡支子弟也在这一年中了进士,只是不如王五老爷的名次靠前,庶吉士馆选本就不好考,几乎不可能在同一届里出现一家两兄弟,王五老爷和那位嫡支子弟都要参加馆选,这就意味着必然有一人要被涮下,王五老爷是家中的长子,不到四十就中了进士,他又如何肯将大好前程让与人?尤其还是个不如他的。
王五老爷脾气硬,拒绝时许是说了什么不好听的,被对方记恨报复,让人蒙了头暴打了一顿,也幸而医治及时,未曾落下什么残疾。
之后,京城本家对青州十房态度大变,又有人借机落井下石,青州王家的生意受到了影响,粮食卖不出去,又受人打压,青州王老太太就带着女儿以给本家三太夫人贺寿的名义去了京城,希望能和本家和解一二。
本家三太夫人对于“欺负自家人”的王五老爷是万分恼怒的,根本就不见这青州来的母女俩,任凭青州王老太太使了多少力气,不见就是不见,可后来本家三太夫人却不知怎的变了说法,她只提了一个要求:要求当时正值青春年华的王玉萱(后来的小王氏)跟随堂姐——本家三房嫡出二姑娘,陪嫁到唐家。
一个把妹妹送到高门做妾的进士又怎么能被读书人尊重呢?
不等青州王老太太想出法子拒绝,本家三房就已经把消息透露出去了,青州王家扭不过京城本家,只好含泪把女儿舍了。
经过此事,青州王家元气大伤,两三年后,王五老爷养好了伤,走了恩师的路子,补了一处偏远县的知县,到如今兢兢业业,幸蒙上司不偏待,才慢慢熬出了头。
“后来家里费了不少气力,才打听出来,原来还有一层缘故——你们太太那是个暴脾气的,在成亲之前曾经与闺中姐妹发生口角,被人抓住了话头,逼她立了誓要从家里挑一位庶妹陪嫁,说什么这样才能显出她的身份来,偏她相貌平平,不过是端正罢了,而她几个庶出姐妹都十分美貌,王家早已经将她们的将来都定好了,本家三太夫人孙女一大堆,她最娇惯的就是你们太太了,得知她办了这件昏事,就想着从远房旁支亲戚里找个合适的姑娘给她陪嫁,正好遇上老太太她们进京,你娘年纪相当,相貌也合适,脾气看着也软和,本家又有心给咱家一个难看,就定下了她。”
“咱们老太太就这一个闺女,打从京城回来,就像老了十几岁似的,哪怕孩子们都孝顺,我也知道,她这十几年来没有一天过得舒心……”
曼春没想到竟是这样的家恨情仇,看十七太太提起婆婆哭得伤心,她只觉得心头仿佛堵了一团棉花。
从王十七家出来,她显得有些心事重重,唐曼宁不知丁氏和她说了什么,不好问,也不好打听,总之家里和王家的事唐曼宁也隐约听说过一些,不过并不清楚实情,也没人敢在她面前嚼舌,想来想去,想着妹妹打小儿没怎么出过门,便打算领她去街市上见见世面,干脆先不回家了,跟底下人吩咐了一声,就对曼春道,“我新得了个香料房子,正缺几味香药,陪我去香料店瞧瞧吧,你还没见过胡商长什么样儿吧?”
唐曼宁领着妹妹去了街市,让人找了间相熟的铺子,那铺子店面极其宽阔,内里楼上还有雅间,她们虽不是常客,但谁也不会将她们当作寻常客人对待,姐妹俩带着一群服侍的人跟着个妇人进了雅间,在雅间里一边喝茶一边选货。
曼春对这些香料并不怎么上心,她意思着挑了些*、安息香,约莫着值个二十来两银子,就住了手,唐曼宁催她,“怎么就这么点儿?你要什么,我买给你。”
“不用,”曼春笑了笑,随意找了个借口,“我要合一味香饼,只差这两味,用量也不多,别的等要用了再买也是一样的。”
唐曼宁要了几味白檀香、鸡舌香、青木香和零陵香,还问有没有龙脑香,看样子不是寻常香方。
“姐姐是要合什么香?”
唐曼宁朝她眨眨眼,“等合好了分你些。”
没等她们挑完香料,姐妹两个就听到外头传来说话声,似乎是有新客人。
唐曼宁对那招待她们的妇人指了指几个装香料的盒子,“我们要这几个,别的都拿走吧。”又让李嬷嬷跟那妇人出去瞧瞧,看外头来的是什么客人,她们这会儿方不方便出去。
等了一会儿,那妇人捧了茶盘进来,又上了几味新点心,“外头来的是位大主顾,二位小姐不如再歇息一会儿?”
李嬷嬷附在唐曼宁耳边道,“外头站了不少人,还有差役,瞧着像是衙门里的人,我打听了,他们老爷姓董。”
唐曼宁有些吃惊,“府尊大人不在衙门里好好待着,怎么来这儿了?”
李嬷嬷摇摇头,“前呼后拥的,这店里的掌柜亲自捧茶招待,恐怕不是老主顾就是有大生意。”
唐曼宁想了想,决定在雅间里多待一会儿,“先把账结了吧,一会儿等他们走了,咱们就赶紧走,不要被人找麻烦。”
李嬷嬷领命而去。
圆滑,到底还是等到老爷发了话,才让人备车备马,免得被人透露到太太那里将来不好跟太太交代。
丁氏本就是个热情好客的,见唐曼春身上虽然都是新衣,样式却十分寻常,并不出彩,就提出自己这里有几块好料子,只是颜色嫩,她这个年纪的人已经穿不了了,要分给唐曼宁和唐曼春,又要给首饰,“你们四表姐如今爱穿素的,我这几样好料子竟是送不出去了!你们这个年纪的年轻小姑娘,还是穿得鲜亮些才好看!”
唐曼宁自然是客气的推拒,唐曼春也坚辞不受,揽着丁氏的胳膊笑道,“舅妈快饶了我吧,戴这么多亮闪闪的,脖子酸哩。”到底还是被十七太太塞了一对镶宝石的金镯子,唐曼宁也意思着收下了一对朱钗。
在王家吃了午饭,唐曼宁很有眼色的去和王家四姑娘下棋去了,独独留下了唐曼春和十七太太说话。
曼春问起如今青州那边的情形,得知老太太身体还算康健,就笑着点了点头,“老太太身子康健就好,路途太远,我也不能去给她老人家请安。”
丁氏笑了,“你和你娘长得这么像,老太太知道了,也想念得很呢。”
曼春迟疑了一下,看着丁氏,有些话在舌尖绕了几圈,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丁氏这样伶俐的人,哪里看不出她的为难?脑筋一转,便将她的心思猜出了几分。
“你既然叫我一声舅母,我也厚着脸皮应下了,有些话虽然说出来有些不太妥当,可这会儿也并没有别人,你听了若是觉得不顺耳,就权当没听过得了。”
曼春赶紧道,“舅母不必这样说,倒叫我惭愧了!”
丁氏看看她,试探着小声问道,“你……有没有听过你亲娘的事?”
曼春心口一窒,轻轻点了点头,“听过一些,但也不多。”
丁氏拍拍她的肩膀,“我听人说,你这些年在唐家过得着实不容易,这原也不是长辈们忍心不管你,实在是……你舅舅他们没本事,得罪不起人家,没法子,只好委屈你了,你、你不要恨我们……”
没想到丁氏会这样说,曼春沉默了一会儿才抬起头来,眼眶有些泛红,她哽咽道,“舅母别这么说,人活一世,都不容易,我又怎么会恨你们?”
丁氏感慨地叹了口气,“老太太最后悔的就是当初没护住你娘,”她看看曼春,抚着她的肩,“这些事儿,原本是老一辈子做的孽,与你这小丫头有什么相干?”
原来,那一年曼春的生母小王氏的长兄王五老爷中了进士,好消息从京城传回后,一时间阖家欢庆,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都送来了贺礼,可谁知没过多久,喜筵尚未散尽,就传来了王五老爷得罪了本家,被人打断了腿的噩耗——只因为他不肯为本家子弟让路,放弃庶吉士的馆选考试。
王家本家的另一位嫡支子弟也在这一年中了进士,只是不如王五老爷的名次靠前,庶吉士馆选本就不好考,几乎不可能在同一届里出现一家两兄弟,王五老爷和那位嫡支子弟都要参加馆选,这就意味着必然有一人要被涮下,王五老爷是家中的长子,不到四十就中了进士,他又如何肯将大好前程让与人?尤其还是个不如他的。
王五老爷脾气硬,拒绝时许是说了什么不好听的,被对方记恨报复,让人蒙了头暴打了一顿,也幸而医治及时,未曾落下什么残疾。
之后,京城本家对青州十房态度大变,又有人借机落井下石,青州王家的生意受到了影响,粮食卖不出去,又受人打压,青州王老太太就带着女儿以给本家三太夫人贺寿的名义去了京城,希望能和本家和解一二。
本家三太夫人对于“欺负自家人”的王五老爷是万分恼怒的,根本就不见这青州来的母女俩,任凭青州王老太太使了多少力气,不见就是不见,可后来本家三太夫人却不知怎的变了说法,她只提了一个要求:要求当时正值青春年华的王玉萱(后来的小王氏)跟随堂姐——本家三房嫡出二姑娘,陪嫁到唐家。
一个把妹妹送到高门做妾的进士又怎么能被读书人尊重呢?
不等青州王老太太想出法子拒绝,本家三房就已经把消息透露出去了,青州王家扭不过京城本家,只好含泪把女儿舍了。
经过此事,青州王家元气大伤,两三年后,王五老爷养好了伤,走了恩师的路子,补了一处偏远县的知县,到如今兢兢业业,幸蒙上司不偏待,才慢慢熬出了头。
“后来家里费了不少气力,才打听出来,原来还有一层缘故——你们太太那是个暴脾气的,在成亲之前曾经与闺中姐妹发生口角,被人抓住了话头,逼她立了誓要从家里挑一位庶妹陪嫁,说什么这样才能显出她的身份来,偏她相貌平平,不过是端正罢了,而她几个庶出姐妹都十分美貌,王家早已经将她们的将来都定好了,本家三太夫人孙女一大堆,她最娇惯的就是你们太太了,得知她办了这件昏事,就想着从远房旁支亲戚里找个合适的姑娘给她陪嫁,正好遇上老太太她们进京,你娘年纪相当,相貌也合适,脾气看着也软和,本家又有心给咱家一个难看,就定下了她。”
“咱们老太太就这一个闺女,打从京城回来,就像老了十几岁似的,哪怕孩子们都孝顺,我也知道,她这十几年来没有一天过得舒心……”
曼春没想到竟是这样的家恨情仇,看十七太太提起婆婆哭得伤心,她只觉得心头仿佛堵了一团棉花。
从王十七家出来,她显得有些心事重重,唐曼宁不知丁氏和她说了什么,不好问,也不好打听,总之家里和王家的事唐曼宁也隐约听说过一些,不过并不清楚实情,也没人敢在她面前嚼舌,想来想去,想着妹妹打小儿没怎么出过门,便打算领她去街市上见见世面,干脆先不回家了,跟底下人吩咐了一声,就对曼春道,“我新得了个香料房子,正缺几味香药,陪我去香料店瞧瞧吧,你还没见过胡商长什么样儿吧?”
唐曼宁领着妹妹去了街市,让人找了间相熟的铺子,那铺子店面极其宽阔,内里楼上还有雅间,她们虽不是常客,但谁也不会将她们当作寻常客人对待,姐妹俩带着一群服侍的人跟着个妇人进了雅间,在雅间里一边喝茶一边选货。
曼春对这些香料并不怎么上心,她意思着挑了些*、安息香,约莫着值个二十来两银子,就住了手,唐曼宁催她,“怎么就这么点儿?你要什么,我买给你。”
“不用,”曼春笑了笑,随意找了个借口,“我要合一味香饼,只差这两味,用量也不多,别的等要用了再买也是一样的。”
唐曼宁要了几味白檀香、鸡舌香、青木香和零陵香,还问有没有龙脑香,看样子不是寻常香方。
“姐姐是要合什么香?”
唐曼宁朝她眨眨眼,“等合好了分你些。”
没等她们挑完香料,姐妹两个就听到外头传来说话声,似乎是有新客人。
唐曼宁对那招待她们的妇人指了指几个装香料的盒子,“我们要这几个,别的都拿走吧。”又让李嬷嬷跟那妇人出去瞧瞧,看外头来的是什么客人,她们这会儿方不方便出去。
等了一会儿,那妇人捧了茶盘进来,又上了几味新点心,“外头来的是位大主顾,二位小姐不如再歇息一会儿?”
李嬷嬷附在唐曼宁耳边道,“外头站了不少人,还有差役,瞧着像是衙门里的人,我打听了,他们老爷姓董。”
唐曼宁有些吃惊,“府尊大人不在衙门里好好待着,怎么来这儿了?”
李嬷嬷摇摇头,“前呼后拥的,这店里的掌柜亲自捧茶招待,恐怕不是老主顾就是有大生意。”
唐曼宁想了想,决定在雅间里多待一会儿,“先把账结了吧,一会儿等他们走了,咱们就赶紧走,不要被人找麻烦。”
李嬷嬷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