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重生大宋做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张宝与耶律大石虽没有什么深交,但对于双方来讲,可说是神交已久、当年天祚帝耶律延禧一意孤行,不肯采纳耶律大石的正确意见,从而导致屡战屡败。耶律大石心灰意冷之下率领数百亲随出走,直至耶律延禧被金人活捉。不愿与耶律敖卢斡一同归附宋人的耶律大石索性继续西行,愿意追随他的人也由原来的数百人发展到了近万人。
耶律大石在辽国的威望是很高的,即便是被称为贤王的耶律敖卢斡也有所不及。凭借手里这近万人马,再加上张宝命人暗中自助的武器粮饷,耶律大石在中东地区迅速建立了政权。在那个一城一国主,一地一豪杰的中东地区,耶律大石的人马并不算最多,但所表现出的实力,却足以令人生畏。
三年征伐,耶律大石的西辽通过吞并征服等方式迅速扩大,人马也由近万发展到了十万之数。在站稳了跟脚后,耶律大石受众人拥戴,登基称帝,因为沿用的是辽国的年号,耶律大石所建立的国家又称西辽。
建立西辽以后,耶律大石便有意东证,重夺祖先故地。哪怕是在最繁忙的时候,耶律大石也没有放松对于东方的关注。也正是因为如此,耶律大石清楚认识到自己想要重夺祖先故地的难度不小,不仅仅是金国会成为他的对手,就是此时与他西辽一样有着共同敌人的大宋,恐怕也不会乖乖将西京道交给西辽。
耶律大石战略眼光长远,并不是十分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若是能够让大宋愿意出兵与自己合击金国,那将西京道作为酬劳交给大宋也不无不可。但张宝也不傻,不会轻易被耶律大石派来商谈这事的使者跟忽悠了。
西京道,如今本就是宋国的国土,何时需要得到耶律大石的首肯?耶律大石想要空手套白狼,以宋国的西京道来交换宋国的出兵,临了还想让宋国感恩耶律大石的大度,这实在是有点异想天开。
不过张宝也并未因此就让人砍死耶律大石的使者,他知道,耶律大石这么做的原因还是因为对于大宋的印象,他还停留在徽钦二帝执政期间。哪怕这大宋已经在自己手里发展了四年多,但固有印象的转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
张宝知道,说大话,谁都会说。但实际的实力是做不了假的。为了让耶律大石的使者明白如今的大宋早已不是过去的大宋,张宝命人安排了一场军演,同时邀请耶律大石的使者耶律远山挑选一支宋军队伍作为对手,进行一场战阵上的切磋。
耶律远山是耶律大石的亲信,自耶律大石决意出走那时起,耶律远山便一直追随左右。此番充当西辽的使者,一是为了宋辽结盟一事而来,二则是想要去拜访一下耶律敖卢斡等当初决定归附宋国的同族现状。
对于宋军的战斗力,耶律远山向来便有些瞧不起。在耶律远山眼里,即便是被宋人吹得神乎其神的安东军亲卫师。相比起大辽的铁骑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过此时既然宋国主动提出来要切磋,为了日后的谈判可以顺利一些,耶律远山决定要让宋人开开眼界。
不过开眼界是开眼界了,但被开眼界的却是一直趾高气昂的耶律远山。能被耶律远山选中的勇士,那都是在西辽军中数一数二的,但对上张宝的安东军精锐,昔日应用熟练,在中东未逢对手的战术顿时失了灵,与耶律远山对阵的安东军仿佛早就预料到了西辽军的战术,早早便做好了防范,处处都被人算中的西辽军自是有力难使,进退失据。
在观看台上,耶律远山不顾形象的大喊大叫,只是战事却并没有因为耶律远山的“努力”而发生扭转,在安东军的“围剿”下,由耶律远山精心挑选出来的西辽勇士几乎全军覆没,即便有侥幸“未死”的,也被安东军生擒活捉。
野驴远山的老脸有些挂不住了,本来还认为宋军不堪一击,却不想不堪一击的会是自己。一想到自己当初那副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嘴脸,耶律远山就恨不得此时地上有条地缝可以让自己钻进去。
好在耶律远山遇到的张宝还算厚道,没有继续往耶律远山的伤口上撒盐,只能命令军中一小校将方才率部与西辽勇士切磋的将领找了过来。当那名将领取下头上的面罩时,耶律远山不仅失声叫道:“阿里奇?怎么会是你?”
“远山叔,为什么不能是我?”阿里奇闻言笑着反问道。
“可,可你是契丹人。”
“契丹人又怎么了?主公可不是那种会以出身论成败的人。在安东军中任职的不止我一个,便是过去的晋王殿下,此时的归宋王,在安东军中也是挂着军职的。”
“可……”
“贵使,以后有的是时间让你与阿里奇说话,现在咱们还是说说这次有关贵国想要与我国结盟出兵对抗金国的事情吧。”
“是,陛下在老朽离开时曾言,此次结盟由老朽决断。即便不成,也希望日后大宋在西辽对金国展开攻势的时候可以作壁上观。”耶律远山闻言说道。
“呵呵……看来你家陛下对你十分信任。”
“相国大人过奖了,老朽也就是沾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光。不知相国大人觉得我方提出的条件是否满意。”
“怎么可能满意。老人家,换你你会答应吗?西京道本就是我大宋的国土,石敬瑭献幽云十六州,才让辽国得到了西京道。如今辽国式微,我大宋重夺祖先故地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可,谁要是不服,那就只管来战就是。大宋不再是过去那个胆小怕事的国家,谁想要夺走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家业,那就必须要先踏过我们的尸体。”张宝忽然态度强硬,用...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张宝与耶律大石虽没有什么深交,但对于双方来讲,可说是神交已久、当年天祚帝耶律延禧一意孤行,不肯采纳耶律大石的正确意见,从而导致屡战屡败。耶律大石心灰意冷之下率领数百亲随出走,直至耶律延禧被金人活捉。不愿与耶律敖卢斡一同归附宋人的耶律大石索性继续西行,愿意追随他的人也由原来的数百人发展到了近万人。
耶律大石在辽国的威望是很高的,即便是被称为贤王的耶律敖卢斡也有所不及。凭借手里这近万人马,再加上张宝命人暗中自助的武器粮饷,耶律大石在中东地区迅速建立了政权。在那个一城一国主,一地一豪杰的中东地区,耶律大石的人马并不算最多,但所表现出的实力,却足以令人生畏。
三年征伐,耶律大石的西辽通过吞并征服等方式迅速扩大,人马也由近万发展到了十万之数。在站稳了跟脚后,耶律大石受众人拥戴,登基称帝,因为沿用的是辽国的年号,耶律大石所建立的国家又称西辽。
建立西辽以后,耶律大石便有意东证,重夺祖先故地。哪怕是在最繁忙的时候,耶律大石也没有放松对于东方的关注。也正是因为如此,耶律大石清楚认识到自己想要重夺祖先故地的难度不小,不仅仅是金国会成为他的对手,就是此时与他西辽一样有着共同敌人的大宋,恐怕也不会乖乖将西京道交给西辽。
耶律大石战略眼光长远,并不是十分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若是能够让大宋愿意出兵与自己合击金国,那将西京道作为酬劳交给大宋也不无不可。但张宝也不傻,不会轻易被耶律大石派来商谈这事的使者跟忽悠了。
西京道,如今本就是宋国的国土,何时需要得到耶律大石的首肯?耶律大石想要空手套白狼,以宋国的西京道来交换宋国的出兵,临了还想让宋国感恩耶律大石的大度,这实在是有点异想天开。
不过张宝也并未因此就让人砍死耶律大石的使者,他知道,耶律大石这么做的原因还是因为对于大宋的印象,他还停留在徽钦二帝执政期间。哪怕这大宋已经在自己手里发展了四年多,但固有印象的转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
张宝知道,说大话,谁都会说。但实际的实力是做不了假的。为了让耶律大石的使者明白如今的大宋早已不是过去的大宋,张宝命人安排了一场军演,同时邀请耶律大石的使者耶律远山挑选一支宋军队伍作为对手,进行一场战阵上的切磋。
耶律远山是耶律大石的亲信,自耶律大石决意出走那时起,耶律远山便一直追随左右。此番充当西辽的使者,一是为了宋辽结盟一事而来,二则是想要去拜访一下耶律敖卢斡等当初决定归附宋国的同族现状。
对于宋军的战斗力,耶律远山向来便有些瞧不起。在耶律远山眼里,即便是被宋人吹得神乎其神的安东军亲卫师。相比起大辽的铁骑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过此时既然宋国主动提出来要切磋,为了日后的谈判可以顺利一些,耶律远山决定要让宋人开开眼界。
不过开眼界是开眼界了,但被开眼界的却是一直趾高气昂的耶律远山。能被耶律远山选中的勇士,那都是在西辽军中数一数二的,但对上张宝的安东军精锐,昔日应用熟练,在中东未逢对手的战术顿时失了灵,与耶律远山对阵的安东军仿佛早就预料到了西辽军的战术,早早便做好了防范,处处都被人算中的西辽军自是有力难使,进退失据。
在观看台上,耶律远山不顾形象的大喊大叫,只是战事却并没有因为耶律远山的“努力”而发生扭转,在安东军的“围剿”下,由耶律远山精心挑选出来的西辽勇士几乎全军覆没,即便有侥幸“未死”的,也被安东军生擒活捉。
野驴远山的老脸有些挂不住了,本来还认为宋军不堪一击,却不想不堪一击的会是自己。一想到自己当初那副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嘴脸,耶律远山就恨不得此时地上有条地缝可以让自己钻进去。
好在耶律远山遇到的张宝还算厚道,没有继续往耶律远山的伤口上撒盐,只能命令军中一小校将方才率部与西辽勇士切磋的将领找了过来。当那名将领取下头上的面罩时,耶律远山不仅失声叫道:“阿里奇?怎么会是你?”
“远山叔,为什么不能是我?”阿里奇闻言笑着反问道。
“可,可你是契丹人。”
“契丹人又怎么了?主公可不是那种会以出身论成败的人。在安东军中任职的不止我一个,便是过去的晋王殿下,此时的归宋王,在安东军中也是挂着军职的。”
“可……”
“贵使,以后有的是时间让你与阿里奇说话,现在咱们还是说说这次有关贵国想要与我国结盟出兵对抗金国的事情吧。”
“是,陛下在老朽离开时曾言,此次结盟由老朽决断。即便不成,也希望日后大宋在西辽对金国展开攻势的时候可以作壁上观。”耶律远山闻言说道。
“呵呵……看来你家陛下对你十分信任。”
“相国大人过奖了,老朽也就是沾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光。不知相国大人觉得我方提出的条件是否满意。”
“怎么可能满意。老人家,换你你会答应吗?西京道本就是我大宋的国土,石敬瑭献幽云十六州,才让辽国得到了西京道。如今辽国式微,我大宋重夺祖先故地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可,谁要是不服,那就只管来战就是。大宋不再是过去那个胆小怕事的国家,谁想要夺走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家业,那就必须要先踏过我们的尸体。”张宝忽然态度强硬,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