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导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启示 (2/2)
奇书网 www.qishuwu.cc,爱,在雨中飘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矫治、问题分析等活动为手段,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助、自助过程,让学生获得情感心理体验。在课上,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自我投入达到自我教育。在这种自助活动中,学生可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达到进一步认识自我的目的,找到如何提高完善自我的方向,即从别人那里获得心理启发和支持,内化并提高自我心理健康水平。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获得了解和发展自己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们常常获得成功,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促进了他们人格的不断完善。
诱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关键,不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答案”而是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启发学生感知、领悟,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如关于价值观与人的情绪行为关系的教学。老师首先让每个学生回答问题:“当你遇到很难克服的困难时,你会怎么想?”全班同学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想法各种各样,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第二步,教师提出积极和消极的典型想法让学生思考、分析,各种不同想法的后果是什么。经过分析、讨论后,学生总结领悟到:价值观决定人的情绪和行为,因此要不断确立合理的价值观。这样每个学生就会在这种亲身的体验中自觉地完善自己的价值观。
三、课程的原则
(一)平等性。教师要使自己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自觉地意识到师生双方在人格上享有同等地位,并且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师生双方在人格上享有同等地位。
(二)尊重性。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言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内心世界。鼓励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敢于暴露自己的观点,老师不要轻易地评价。
(三)参与性。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心理行为训练中,完成训练任务。学生自始至终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师要让每个学生有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
(四)目的性。心理行为训练目标一定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设计、实施,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高,教师的目标就可随之提高,反之亦然。
四、实施的迫切性
观摩了这场新颖的课程,聆听了专家的介绍。的确有了一种紧迫感。我们来看,美国早在50年前就在学校、社区设立了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门诊。20年前从事心理辅导的心理学工作者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全体学生身上,特别是注意学生心理的健康教育。在老师的组织下,分别开展系列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某些心理状态,以此来改变认知观念、接受行为训练、提高心理技能,从而达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日本40年前开始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本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围绕着提高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心理素质而展开,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有关健康、安全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培养学生保持和增强心理健康的实践能力,并将学习意愿、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力、判断力和行动能力作为健康教育的基础学习。2000年,日本政府开始在中小学设置心理健康课程。
几乎所有发达国家把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列为国民教育,国民素质建设的工作计划中去了。我国对这项工作已经重视起来,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仅仅是形式。个别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也是一种摆设。所以呼吁社会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吧。
矫治、问题分析等活动为手段,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助、自助过程,让学生获得情感心理体验。在课上,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自我投入达到自我教育。在这种自助活动中,学生可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达到进一步认识自我的目的,找到如何提高完善自我的方向,即从别人那里获得心理启发和支持,内化并提高自我心理健康水平。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获得了解和发展自己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们常常获得成功,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促进了他们人格的不断完善。
诱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关键,不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答案”而是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启发学生感知、领悟,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如关于价值观与人的情绪行为关系的教学。老师首先让每个学生回答问题:“当你遇到很难克服的困难时,你会怎么想?”全班同学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想法各种各样,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第二步,教师提出积极和消极的典型想法让学生思考、分析,各种不同想法的后果是什么。经过分析、讨论后,学生总结领悟到:价值观决定人的情绪和行为,因此要不断确立合理的价值观。这样每个学生就会在这种亲身的体验中自觉地完善自己的价值观。
三、课程的原则
(一)平等性。教师要使自己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自觉地意识到师生双方在人格上享有同等地位,并且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师生双方在人格上享有同等地位。
(二)尊重性。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言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内心世界。鼓励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敢于暴露自己的观点,老师不要轻易地评价。
(三)参与性。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心理行为训练中,完成训练任务。学生自始至终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师要让每个学生有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
(四)目的性。心理行为训练目标一定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设计、实施,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高,教师的目标就可随之提高,反之亦然。
四、实施的迫切性
观摩了这场新颖的课程,聆听了专家的介绍。的确有了一种紧迫感。我们来看,美国早在50年前就在学校、社区设立了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门诊。20年前从事心理辅导的心理学工作者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全体学生身上,特别是注意学生心理的健康教育。在老师的组织下,分别开展系列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某些心理状态,以此来改变认知观念、接受行为训练、提高心理技能,从而达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日本40年前开始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本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围绕着提高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心理素质而展开,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有关健康、安全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培养学生保持和增强心理健康的实践能力,并将学习意愿、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力、判断力和行动能力作为健康教育的基础学习。2000年,日本政府开始在中小学设置心理健康课程。
几乎所有发达国家把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列为国民教育,国民素质建设的工作计划中去了。我国对这项工作已经重视起来,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仅仅是形式。个别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也是一种摆设。所以呼吁社会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