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爱大于米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编者按 读书读到一定的程度,是可以融汇贯通、举一反三的。浅尝辄止是一种读书态度,深入浅出也是一种读书态度。难得的是后者。 1、旧约
据说造人是上帝最后完成的,同时也是最神圣的一项工作。起初,他并没有特别的涵义赋予人类两只耳朵和一张嘴的五官特征。后来有好事的信徒认为,上帝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想提醒人要多听少讲。而且,耳朵和嘴巴在功能上还有一个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嘴巴是可以闭上的,而耳朵却不能。因此我们听到的也只是:闭上你的嘴巴;而从没有听到说:闭上你的耳朵。
可有些人的嘴是怎么也闭不上的。我常常想,既然这样,上帝当初为什么要创造它呢?有耳朵不就够了吗?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人类为什么要思考?上帝为什么要发笑?
“我思故我在”思考,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人一刻也不能不思考。只不过,上帝在为人创造大脑的时候,忘了再赋给它一种象嘴巴一样能闭上或门那样能关上的功能。尽管如此,还是有理由认为上帝的笑声是可以停止的,只要他闭上那高贵而神圣的嘴巴。
如果人类善于思考,那么上帝就决不会发笑。如果上帝赋予了头脑闭合的功能,他也不会笑,而只会在人类胡思乱想的时候说上一句:
“闭上你的脑袋。”
可除了上帝外,到底有谁还能闭上脑袋呢?
人类一思考就产生了宗教和法律,文学和艺术。旧约的原罪认为,人在前世是有罪的,所以今生必须救赎;而佛则认为人是有前生的,但今生有罪,前世不修,今世要修。东西方文化在本质上是没什么区别的,唯一不同的是方式。这大概就叫殊途同归吧。
教堂一般都建在市中心、镇中心或者村中心,是人们(可以是整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全体人民)举行各种重大活动的场所;而寺庙和庵,不是在深山,就是在僻野,到这里来修炼的人,基本以个体的形式出现。
东西方文化的差别在哪里?也许我上面的这番话会给你一点点的启示。
2、卡夫卡文集
几乎看了所有卡夫卡的作品。这里只想谈我最不喜欢的一篇:中国长城建造时。依我的个人观点,这是他写得最蹩脚的一篇东西。原因很简单,卡夫卡对东方文明很不熟悉,尽管他所揭示的很多社会问题存在于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不过看这篇小说的好处是让我内心强烈地自问:
长城它昭示的是悲壮的历史还是伟大的历史?
中国由于受入侵的伤害较深,所以它追求富国强民的道路也更为曲折。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直至选择共产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这条路是多次流血,多次碰撞后才得来的,能走到这步,不容易啊。
要说到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不能不提到日本。公元600年前后,信奉儒家的中国对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吸收是全面的:大到政府体制,土地改革,宗教伦理道德,小到文学,艺术,建筑,体育(如围棋)。十九世纪后,日本开始全面吸收西方文化,而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应该说,日本的成功在一个方面说明了传统东方文明的优越性(这一点对我们中国人而言,任何妄自菲薄、全盘西化的观点都是错的),另一方面,也深刻地揭示了东方文化的局限性:封闭。否则,为什么不是东方文化入侵西方文化呢?为什么不是东方人侵入西方本土呢?经济不平衡和侵略战争也丝毫掩盖不了东西方文化在这点上的致命差别。
二战后,日本很痛快地认输,投降。这种勇气无疑是对历史的巨大负责。当然他们更需要做的也许是反思军国主义和侵略的错误。但认输,确实是重建国家的前提。
有时候,认输就是种开放,痛苦的开放。特别是第一次,象处女开苞,需要抛弃很多,承受很多,但是,只要付出,只要努力,渐入佳境的一天肯定是会到来的。
中国呢?什么时候痛快地认过输?从第一段长城开始建造时,统治阶级就走入了一个几千年无法挽救的误区。即使是在无比强大的秦朝,当权者也该有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以及失败就要认输的态度。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勇气和决心进行一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争。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建造长城么?
事实是,长城建了两千多年,最后,竟然造到了浙江的沿海地带。十九世纪是海洋文明世纪,可中国的那些统治者却在沙滩上建长城,可想而知封闭到了何等的程度!封建社会的中国,面对着蔚蓝的大海,失去了最后一次历史机遇。
因此,我说,长城决不是伟大的世界第八奇迹,它最多是中国民族沉重历史的悲壮记载而已。
3、论语
法国是盛产思想家的国度,因此法国人也以思想清楚,做人明白而闻名于世。中国也是个盛产思想家的一个国度。从易经一出现就注定了这个民族的子民是善于思考的。修订这部伟大著作的孔子就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思想家之一。
在我二十岁以前,从来没读过论语。可是当我初次读它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陌生。这是因为孔子的思想早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当中,跟我们的灵魂息息相关了。
我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谈论语的,尤其是象我这样的人。虽然单从文字角度而言,它在四书五经里算最是最好懂的。
我要说的是看到了这样一句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在讲这句话的时候,一定不是想留下什么千古名言。他虽然是伟大的思想家,但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跟我们一样,内心也会非常的脆弱。这句话表面看来是对远方友谊的呼唤,其实却是对现实世界一种无声的谴责,对周围朋友的一种无声谴责。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浪漫的呼唤,更是对现实,对周围环境委婉的批判。
4、老人与海
在英语作家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海明威了。
无论哪个年代,无论哪个人,他都会面对两个无法回避的挑战。一、自我挫败。二、社会挫败。一个人能战胜自我挫败,那就说明他是有价值的;而当他战胜社会挫败后,他的价值就得到了体现。
海明威说,人并不是天生就要被打败的。这句话广为流传。让我想不通的是,这样的一个硬汉为什么会跟“跨掉的一代”沾上边?难道就因为海明威说了一句:“你们是跨掉的一代”这句话吗?
谁才是跨掉的编者按 读书读到一定的程度,是可以融汇贯通、举一反三的。浅尝辄止是一种读书态度,深入浅出也是一种读书态度。难得的是后者。一代?至少海明威笔下的人不是。
在老人与海中,世界被简化成了一个老人,一个孩子,一片变幻莫测的大海以及一条大鲨鱼。一连八十几天的一无所获,让桑提亚哥产生了严重的自我挫败感。但他还是义无返顾地解下缆绳,把那小小的渔船划向那个足以溶化他双眼,甚至生命的大海。
老人这次终有所获,钓到了一条大鱼。波浪、风和骄阳已经不再是最大的对手。因为这时候鲨鱼出现了,它是社会挫败的化身。老人不得不跟它搏斗,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夹杂着智力和体力的游戏,无奈的寂寞,深深的孤独,抗争的乐趣,希望的诱惑。在这里,海明威的笔法妙得难以形容。思想跟语言如此水乳交... -->>
编者按 读书读到一定的程度,是可以融汇贯通、举一反三的。浅尝辄止是一种读书态度,深入浅出也是一种读书态度。难得的是后者。 1、旧约
据说造人是上帝最后完成的,同时也是最神圣的一项工作。起初,他并没有特别的涵义赋予人类两只耳朵和一张嘴的五官特征。后来有好事的信徒认为,上帝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想提醒人要多听少讲。而且,耳朵和嘴巴在功能上还有一个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嘴巴是可以闭上的,而耳朵却不能。因此我们听到的也只是:闭上你的嘴巴;而从没有听到说:闭上你的耳朵。
可有些人的嘴是怎么也闭不上的。我常常想,既然这样,上帝当初为什么要创造它呢?有耳朵不就够了吗?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人类为什么要思考?上帝为什么要发笑?
“我思故我在”思考,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人一刻也不能不思考。只不过,上帝在为人创造大脑的时候,忘了再赋给它一种象嘴巴一样能闭上或门那样能关上的功能。尽管如此,还是有理由认为上帝的笑声是可以停止的,只要他闭上那高贵而神圣的嘴巴。
如果人类善于思考,那么上帝就决不会发笑。如果上帝赋予了头脑闭合的功能,他也不会笑,而只会在人类胡思乱想的时候说上一句:
“闭上你的脑袋。”
可除了上帝外,到底有谁还能闭上脑袋呢?
人类一思考就产生了宗教和法律,文学和艺术。旧约的原罪认为,人在前世是有罪的,所以今生必须救赎;而佛则认为人是有前生的,但今生有罪,前世不修,今世要修。东西方文化在本质上是没什么区别的,唯一不同的是方式。这大概就叫殊途同归吧。
教堂一般都建在市中心、镇中心或者村中心,是人们(可以是整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全体人民)举行各种重大活动的场所;而寺庙和庵,不是在深山,就是在僻野,到这里来修炼的人,基本以个体的形式出现。
东西方文化的差别在哪里?也许我上面的这番话会给你一点点的启示。
2、卡夫卡文集
几乎看了所有卡夫卡的作品。这里只想谈我最不喜欢的一篇:中国长城建造时。依我的个人观点,这是他写得最蹩脚的一篇东西。原因很简单,卡夫卡对东方文明很不熟悉,尽管他所揭示的很多社会问题存在于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不过看这篇小说的好处是让我内心强烈地自问:
长城它昭示的是悲壮的历史还是伟大的历史?
中国由于受入侵的伤害较深,所以它追求富国强民的道路也更为曲折。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直至选择共产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这条路是多次流血,多次碰撞后才得来的,能走到这步,不容易啊。
要说到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不能不提到日本。公元600年前后,信奉儒家的中国对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吸收是全面的:大到政府体制,土地改革,宗教伦理道德,小到文学,艺术,建筑,体育(如围棋)。十九世纪后,日本开始全面吸收西方文化,而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应该说,日本的成功在一个方面说明了传统东方文明的优越性(这一点对我们中国人而言,任何妄自菲薄、全盘西化的观点都是错的),另一方面,也深刻地揭示了东方文化的局限性:封闭。否则,为什么不是东方文化入侵西方文化呢?为什么不是东方人侵入西方本土呢?经济不平衡和侵略战争也丝毫掩盖不了东西方文化在这点上的致命差别。
二战后,日本很痛快地认输,投降。这种勇气无疑是对历史的巨大负责。当然他们更需要做的也许是反思军国主义和侵略的错误。但认输,确实是重建国家的前提。
有时候,认输就是种开放,痛苦的开放。特别是第一次,象处女开苞,需要抛弃很多,承受很多,但是,只要付出,只要努力,渐入佳境的一天肯定是会到来的。
中国呢?什么时候痛快地认过输?从第一段长城开始建造时,统治阶级就走入了一个几千年无法挽救的误区。即使是在无比强大的秦朝,当权者也该有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以及失败就要认输的态度。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勇气和决心进行一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争。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建造长城么?
事实是,长城建了两千多年,最后,竟然造到了浙江的沿海地带。十九世纪是海洋文明世纪,可中国的那些统治者却在沙滩上建长城,可想而知封闭到了何等的程度!封建社会的中国,面对着蔚蓝的大海,失去了最后一次历史机遇。
因此,我说,长城决不是伟大的世界第八奇迹,它最多是中国民族沉重历史的悲壮记载而已。
3、论语
法国是盛产思想家的国度,因此法国人也以思想清楚,做人明白而闻名于世。中国也是个盛产思想家的一个国度。从易经一出现就注定了这个民族的子民是善于思考的。修订这部伟大著作的孔子就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思想家之一。
在我二十岁以前,从来没读过论语。可是当我初次读它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陌生。这是因为孔子的思想早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当中,跟我们的灵魂息息相关了。
我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谈论语的,尤其是象我这样的人。虽然单从文字角度而言,它在四书五经里算最是最好懂的。
我要说的是看到了这样一句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在讲这句话的时候,一定不是想留下什么千古名言。他虽然是伟大的思想家,但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跟我们一样,内心也会非常的脆弱。这句话表面看来是对远方友谊的呼唤,其实却是对现实世界一种无声的谴责,对周围朋友的一种无声谴责。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浪漫的呼唤,更是对现实,对周围环境委婉的批判。
4、老人与海
在英语作家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海明威了。
无论哪个年代,无论哪个人,他都会面对两个无法回避的挑战。一、自我挫败。二、社会挫败。一个人能战胜自我挫败,那就说明他是有价值的;而当他战胜社会挫败后,他的价值就得到了体现。
海明威说,人并不是天生就要被打败的。这句话广为流传。让我想不通的是,这样的一个硬汉为什么会跟“跨掉的一代”沾上边?难道就因为海明威说了一句:“你们是跨掉的一代”这句话吗?
谁才是跨掉的编者按 读书读到一定的程度,是可以融汇贯通、举一反三的。浅尝辄止是一种读书态度,深入浅出也是一种读书态度。难得的是后者。一代?至少海明威笔下的人不是。
在老人与海中,世界被简化成了一个老人,一个孩子,一片变幻莫测的大海以及一条大鲨鱼。一连八十几天的一无所获,让桑提亚哥产生了严重的自我挫败感。但他还是义无返顾地解下缆绳,把那小小的渔船划向那个足以溶化他双眼,甚至生命的大海。
老人这次终有所获,钓到了一条大鱼。波浪、风和骄阳已经不再是最大的对手。因为这时候鲨鱼出现了,它是社会挫败的化身。老人不得不跟它搏斗,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夹杂着智力和体力的游戏,无奈的寂寞,深深的孤独,抗争的乐趣,希望的诱惑。在这里,海明威的笔法妙得难以形容。思想跟语言如此水乳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