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淡菊如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为了培养孩子兴趣,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孩子的能力和意志品质,而中国的家长只是为了考级证书。
看看各国的学生暑期都在干什么,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新加坡:扎寨露营,培养团队精神
每逢暑假,新加坡的学校、社团组织包括商家都会为孩子们筹办各种活动,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露营。学校为学生们安排的露营活动一般历时一周,白天有学划皮划艇、负重训练、攀岩、过木板桥等项目,晚上大家一起玩游戏、做饭和聊天,整个活动有点像军训和拓展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除了露营,他们还侧重社会知识的普及,比如邀请大学教授、行业工作者对学生们开讲座,内容多涉及互联网、救护知识和国外历史通史等。
新加坡这个国土面积只有七百多平方公里的小国,有“狮城”之称,它的富有和强大与国人的团队精神应该不无关系。新加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华人,可是教育的理念跟中国却大不相同哪!
韩国:修学旅行,培养孩子吃苦精神
在韩国,小学生假期通常会由学校组织参加一些活动,离开家去一些旅游地或野外爬山、游泳,以培养团队精神,通过吃苦锻炼“韧”的民族气质。修学旅行是韩国学生的传统项目并已经形成制度,从1900年开始已经在大中小学生普及开来,并且呼声很高,几乎每个韩国人在学生时代都参加过各种类型的修学旅行。修学旅行主要通过海外考察、旅行和进修活动,以达到拓展眼界、增加阅历、交友的目的。
韩国是中国的邻国,许多传统文化和中国相近。韩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吃苦,有股“韧劲”从韩国学生的暑期活动就可见教育非常关注人的精神成长。我们呢,好像更多关注了孩子的成绩涨幅。
美国:做义工,培养公共精神
没有暑假作业,可以自己拿主意怎么过假期,暑假对于美国孩子来说意味着最轻松的时刻。美国学生一般的选择是参加夏令营,小学生也会被布置做课题并完成一篇论文,像“你如何评价二战的影响”、“如果你是俄亥俄州的行政长官,你会如何安排下一年度的财务”等,美国孩子很小就会接触这类看似很宏大的命题,他们自己查找资料,并像模像样地部署工作。孩子们还会自发组成俱乐部,包括棒球俱乐部、垒球俱乐部、橄榄球俱乐部等,他们会请来一些教练,成群结伴地出去玩。到社区做义工,也是家长和学校支持的暑期活动,美国许多公立学校还规定,学生在高中毕业之前必须完成规定时间的社区服务,否则不能毕业。虽然做义工没有任何报酬,但是对于锻炼学生们的主人翁精神、社区服务意识非常有益。
美国孩子的暑假可以自己做主肯定令中国孩子无比羡慕。做义工,在中国成人就不多,学生更加寥寥无几。公共精神和公益意识,的确是中国人非常缺乏的,如果不从孩子培养起,中国人永远都摆脱不了只顾自己的市侩气质。
英国:去博物馆度假
暑假期间,不少英国孩子走进伦敦各种博物馆参观、学习。有的学生到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的雕塑馆里现场临摹作画,或者学习如何用纸制作英国传统礼帽,也有的小学生到伦敦科学博物馆里体验电话的通话原理。
英国的孩子是这样学艺术,学科学的,不是关在辅导教室里,不是为了考级,与考试也无关。我想,艺术和科学为孩子插上了双翼,孩子可以飞得更远,更高。
瑞士:政府推行夏令营
瑞士不愧为发达国家,每年暑假,由各市镇政府赞助,建立起各种类型的夏令营,专门接收6至12岁的学生。有关当局推出一种夏令营全程卡或称为假期通行证。这种卡一般是50瑞士法朗(约合300元人民币),持卡的孩子可参加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的集体户外活动。
政府统一管理,为学生的暑假服务,在全球可能也是独无仅有,正因为统一管理,学生才有了好的去处,才有了更多接触社会、参与实践的机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国家大,学生多,不可能有这么多资金赞助学生暑期活动,可是中国的社区建设呢?我只知道,我所在的城市,没有一座社区图书馆、体育馆、游艺厅。中国孩子没去处,只有呆在家里喽!
澳大利亚:鼓励暑假打工
澳大利亚的暑假,是展示孩子们成人气质的最好时机。家长重视和倡导孩子去参加没有任何报酬的义务劳动,其种类包括学习辅导、环境保护、家务劳动、帮助残疾人、为患者服务等,并且竭尽全力给予肯定。中学生常选的打工方式是去麦当劳做汉堡、送比萨饼、卖报等,大学生更多做与学业有关或者是与兴趣相关的公司工作。利用假期提早与社会接触,掌握生存技能,是学生们的主流想法,也有一些学生挣钱为父母买礼物、旅行等,意义也很好。
交往和劳动都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服务和感恩是最基本的道德意识,澳大利亚的孩子们在暑期活动中就自觉养成了。中国孩子不用说服务社会了,家务劳动都不会,只能当“书虫”“书呆子”“学习的奴隶”喽。
除了上述国家,许多国家孩子的暑假都过得很有意义——
法国的孩子喜欢选择工业旅游,感受工业生产、管理的乐趣;喜欢去图书馆里长知识。法国法律还规定,18岁以下青少年可免费参观博物馆,享受文化、体育、娱乐设施。
加拿大的孩子则人人都爱夏令营。在加拿大夏令营项目琳琅满目,从划船、游泳、登山、野营,到艺术、手工、音乐,还有足球、高尔夫球、骑马、计算机、探险和海外旅游等,夏令营种类之多、举办之规范,完全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日本的孩子喜欢自发组织俱乐部。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织自发性俱乐部,体育类有网球、足球、羽毛球、爬山等,文化类有舞蹈、乐器等。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一个俱乐部。有些学生还自发组织到野外“合宿”他们将在一周的时间内吃住在一起,活动包括泡温泉、洗海水浴和在森林里散步。
这些,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孩子来说,只有羡慕的份儿,只能望洋兴叹。教育理念、社会因素、经济条件、传统文化等等决定了各国的暑假如此之不同。
或许,中国孩子的暑假生活状况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有关;或许,这也不完全归咎于中国的教育制度;或许,这样的暑假也没有什么严重危害。只是,如果中国孩子的暑假也能少一点书面作业,少一些辅导班,少一点功利色彩,给孩子多一点自主学习、活动的时空,多一点实践、交往、生活的体验,多一些阅读、游览、探究的机会,我想“钱学森之问”就不难回答,就会有乐观的答案喽!
暑假,如此不同!值得思考的很多,上述只是个人浅见,聊以感慨而已。
是为了培养孩子兴趣,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孩子的能力和意志品质,而中国的家长只是为了考级证书。
看看各国的学生暑期都在干什么,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新加坡:扎寨露营,培养团队精神
每逢暑假,新加坡的学校、社团组织包括商家都会为孩子们筹办各种活动,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露营。学校为学生们安排的露营活动一般历时一周,白天有学划皮划艇、负重训练、攀岩、过木板桥等项目,晚上大家一起玩游戏、做饭和聊天,整个活动有点像军训和拓展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除了露营,他们还侧重社会知识的普及,比如邀请大学教授、行业工作者对学生们开讲座,内容多涉及互联网、救护知识和国外历史通史等。
新加坡这个国土面积只有七百多平方公里的小国,有“狮城”之称,它的富有和强大与国人的团队精神应该不无关系。新加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华人,可是教育的理念跟中国却大不相同哪!
韩国:修学旅行,培养孩子吃苦精神
在韩国,小学生假期通常会由学校组织参加一些活动,离开家去一些旅游地或野外爬山、游泳,以培养团队精神,通过吃苦锻炼“韧”的民族气质。修学旅行是韩国学生的传统项目并已经形成制度,从1900年开始已经在大中小学生普及开来,并且呼声很高,几乎每个韩国人在学生时代都参加过各种类型的修学旅行。修学旅行主要通过海外考察、旅行和进修活动,以达到拓展眼界、增加阅历、交友的目的。
韩国是中国的邻国,许多传统文化和中国相近。韩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吃苦,有股“韧劲”从韩国学生的暑期活动就可见教育非常关注人的精神成长。我们呢,好像更多关注了孩子的成绩涨幅。
美国:做义工,培养公共精神
没有暑假作业,可以自己拿主意怎么过假期,暑假对于美国孩子来说意味着最轻松的时刻。美国学生一般的选择是参加夏令营,小学生也会被布置做课题并完成一篇论文,像“你如何评价二战的影响”、“如果你是俄亥俄州的行政长官,你会如何安排下一年度的财务”等,美国孩子很小就会接触这类看似很宏大的命题,他们自己查找资料,并像模像样地部署工作。孩子们还会自发组成俱乐部,包括棒球俱乐部、垒球俱乐部、橄榄球俱乐部等,他们会请来一些教练,成群结伴地出去玩。到社区做义工,也是家长和学校支持的暑期活动,美国许多公立学校还规定,学生在高中毕业之前必须完成规定时间的社区服务,否则不能毕业。虽然做义工没有任何报酬,但是对于锻炼学生们的主人翁精神、社区服务意识非常有益。
美国孩子的暑假可以自己做主肯定令中国孩子无比羡慕。做义工,在中国成人就不多,学生更加寥寥无几。公共精神和公益意识,的确是中国人非常缺乏的,如果不从孩子培养起,中国人永远都摆脱不了只顾自己的市侩气质。
英国:去博物馆度假
暑假期间,不少英国孩子走进伦敦各种博物馆参观、学习。有的学生到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的雕塑馆里现场临摹作画,或者学习如何用纸制作英国传统礼帽,也有的小学生到伦敦科学博物馆里体验电话的通话原理。
英国的孩子是这样学艺术,学科学的,不是关在辅导教室里,不是为了考级,与考试也无关。我想,艺术和科学为孩子插上了双翼,孩子可以飞得更远,更高。
瑞士:政府推行夏令营
瑞士不愧为发达国家,每年暑假,由各市镇政府赞助,建立起各种类型的夏令营,专门接收6至12岁的学生。有关当局推出一种夏令营全程卡或称为假期通行证。这种卡一般是50瑞士法朗(约合300元人民币),持卡的孩子可参加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的集体户外活动。
政府统一管理,为学生的暑假服务,在全球可能也是独无仅有,正因为统一管理,学生才有了好的去处,才有了更多接触社会、参与实践的机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国家大,学生多,不可能有这么多资金赞助学生暑期活动,可是中国的社区建设呢?我只知道,我所在的城市,没有一座社区图书馆、体育馆、游艺厅。中国孩子没去处,只有呆在家里喽!
澳大利亚:鼓励暑假打工
澳大利亚的暑假,是展示孩子们成人气质的最好时机。家长重视和倡导孩子去参加没有任何报酬的义务劳动,其种类包括学习辅导、环境保护、家务劳动、帮助残疾人、为患者服务等,并且竭尽全力给予肯定。中学生常选的打工方式是去麦当劳做汉堡、送比萨饼、卖报等,大学生更多做与学业有关或者是与兴趣相关的公司工作。利用假期提早与社会接触,掌握生存技能,是学生们的主流想法,也有一些学生挣钱为父母买礼物、旅行等,意义也很好。
交往和劳动都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服务和感恩是最基本的道德意识,澳大利亚的孩子们在暑期活动中就自觉养成了。中国孩子不用说服务社会了,家务劳动都不会,只能当“书虫”“书呆子”“学习的奴隶”喽。
除了上述国家,许多国家孩子的暑假都过得很有意义——
法国的孩子喜欢选择工业旅游,感受工业生产、管理的乐趣;喜欢去图书馆里长知识。法国法律还规定,18岁以下青少年可免费参观博物馆,享受文化、体育、娱乐设施。
加拿大的孩子则人人都爱夏令营。在加拿大夏令营项目琳琅满目,从划船、游泳、登山、野营,到艺术、手工、音乐,还有足球、高尔夫球、骑马、计算机、探险和海外旅游等,夏令营种类之多、举办之规范,完全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日本的孩子喜欢自发组织俱乐部。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织自发性俱乐部,体育类有网球、足球、羽毛球、爬山等,文化类有舞蹈、乐器等。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一个俱乐部。有些学生还自发组织到野外“合宿”他们将在一周的时间内吃住在一起,活动包括泡温泉、洗海水浴和在森林里散步。
这些,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孩子来说,只有羡慕的份儿,只能望洋兴叹。教育理念、社会因素、经济条件、传统文化等等决定了各国的暑假如此之不同。
或许,中国孩子的暑假生活状况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有关;或许,这也不完全归咎于中国的教育制度;或许,这样的暑假也没有什么严重危害。只是,如果中国孩子的暑假也能少一点书面作业,少一些辅导班,少一点功利色彩,给孩子多一点自主学习、活动的时空,多一点实践、交往、生活的体验,多一些阅读、游览、探究的机会,我想“钱学森之问”就不难回答,就会有乐观的答案喽!
暑假,如此不同!值得思考的很多,上述只是个人浅见,聊以感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