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www.qishuwu.cc,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此心,但如何不想着振家声、得功名?” “建阳,你如今年轻,做事不要只想你一人快活,也想想伱葬在西洋的父母。”
“你若能有个大名望,日后不定就能叫他们补个先公诰命,父母九泉之下得知定也快乐。”
徐学聚这是动了真感情,两人相处一年多,徐学聚已经把他当做子侄辈看待。
出于私心徐学聚其实也不希望王文龙离开去考科举,留王文龙在府中他做事都会轻松许多,但是徐学聚却还是忍痛提出了让王文龙去科考的建议,这完全是把他带入王文龙亲友的身份提出的建议,不用问,若是王文龙去科考徐学聚肯定也会力所能及的帮忙。
王文龙闻言也稍稍感动,但是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连忙表示:“我父母生前不过是些商人,也并不想要我回大明当官,他们生长在西洋,想法与大明土生土长人物不同。”
徐学聚闻言,将信将疑:“世上还有这样的父母?”
王文龙连忙胡诌:“我家父母真是如此想的,若非如此也不会自小只让先生给我开蒙之后就没交多少经义学问,反让我学习诸般其他本事了。”
听到王文龙此话,徐学聚才略微相信,然后便是颇为惋惜说道:“可惜了,以建阳之人才若是有心于科举之道,他日定将有所成就。”
王文龙点点头,说了两句话糊弄过去。
其实王文龙这一年多中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去科举,但是想了想就果断放弃。
现在王文龙已经能够稍稍写出文言文,但是水平不高。
固然王文龙前世也看过几篇八股文,还都是状元文章,而科举考试的内容总是那些论点,前世的状元文章或许文不对题,可连着碰几年总会遇到差不多的题目,多半有过关机会。
但即使这样,王文龙也就只能够考中举人而已。
虽然都是八股文,但是不同年代的八股文要求也是不同的,本朝的八股文洪武、永乐年间的文风是一变,成化、弘治年间的文风又是一变。各种小变化到了此时更是数不胜数,甚至相隔几年的选取文章都会有所差别。
把洪武、永乐年间文章的简朴风格放到成化以后根本就考不上,而把弘治年间繁复的文章风格放到如今的万历年间,多半也得不了高分。
而王文龙记忆之中看过的八股文都已经是清代的文章了,写的固然是不错,但拿那玩意儿来考科举基本相当于拿雅思高分作文翻译了之后去考高考语文作文。
文章固然不错,但是最多也就能送王文龙走过乡试,考上进士的概率微乎其微。
如果只是考中举人的话,当此之时考个功名对王文龙来说利益已经不算大。
此时许多弃巾文人比如陈继儒都已经名满天下,但也不会再去科举。
因为不去考试就是弃巾大儒,考试万一不过,反而受人嘲笑。
——又是山人又是隐士说的自己如此厉害,结果连个举人都要考上十几年才考的中,这是很降格调的事情。
比如冯梦龙家的“吴中三冯”就深受其苦,考举人的难度太大,历史上冯梦龙直接就给整抑郁了,中举已经成为一个执念,三人考到六七十岁还在考,没一个中举。
十几二十岁的时候说他们是才子三人脸上有光,等到六七十岁还是光头秀才,年年考,年年不中,再说三人是才子三兄弟都会脸红。
如果他们考到二十岁就主动放弃,从此专心做一个名仕,名声绝对比后世历史上更高。
所以像陈继儒这样反而聪明,人家一次考不上之后,就看清了自己未来道路,直接弄个大型聚会在聚会之上将儒巾烧掉,以行为艺术的方式表明自己再也不去考举人,顺便还能塑造一个名仕人设。
对于王文龙来说身份就更干净。
陈继儒是深入科考后愤而退出,而王文龙是根本不入科考,闲云野鹤高来高去——现在他的口碑比陈继儒还好。
而王文龙现在有了如此名声,真要当官也不难,此刻他只要走走关系拔个贡,过两年就能分到县教谕级别的小官。
甚至他继续造名仕人设,过几年当上知县也有可能,当然多半只能去某个穷乡僻壤的地方——但这也比自己科考的成功概率要高多了。
两人把文章写完之后已经到了晚饭时间了,王文龙又叫了饭上来,两人一边吃,徐学聚一边又将那文章看了几遍,还是觉得好。
等到最新一期《旬报》的报样送进来请王文龙审阅,徐学聚见王文龙有事要做才起身,王文龙连忙送出门去。
(本章完)
此心,但如何不想着振家声、得功名?” “建阳,你如今年轻,做事不要只想你一人快活,也想想伱葬在西洋的父母。”
“你若能有个大名望,日后不定就能叫他们补个先公诰命,父母九泉之下得知定也快乐。”
徐学聚这是动了真感情,两人相处一年多,徐学聚已经把他当做子侄辈看待。
出于私心徐学聚其实也不希望王文龙离开去考科举,留王文龙在府中他做事都会轻松许多,但是徐学聚却还是忍痛提出了让王文龙去科考的建议,这完全是把他带入王文龙亲友的身份提出的建议,不用问,若是王文龙去科考徐学聚肯定也会力所能及的帮忙。
王文龙闻言也稍稍感动,但是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连忙表示:“我父母生前不过是些商人,也并不想要我回大明当官,他们生长在西洋,想法与大明土生土长人物不同。”
徐学聚闻言,将信将疑:“世上还有这样的父母?”
王文龙连忙胡诌:“我家父母真是如此想的,若非如此也不会自小只让先生给我开蒙之后就没交多少经义学问,反让我学习诸般其他本事了。”
听到王文龙此话,徐学聚才略微相信,然后便是颇为惋惜说道:“可惜了,以建阳之人才若是有心于科举之道,他日定将有所成就。”
王文龙点点头,说了两句话糊弄过去。
其实王文龙这一年多中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去科举,但是想了想就果断放弃。
现在王文龙已经能够稍稍写出文言文,但是水平不高。
固然王文龙前世也看过几篇八股文,还都是状元文章,而科举考试的内容总是那些论点,前世的状元文章或许文不对题,可连着碰几年总会遇到差不多的题目,多半有过关机会。
但即使这样,王文龙也就只能够考中举人而已。
虽然都是八股文,但是不同年代的八股文要求也是不同的,本朝的八股文洪武、永乐年间的文风是一变,成化、弘治年间的文风又是一变。各种小变化到了此时更是数不胜数,甚至相隔几年的选取文章都会有所差别。
把洪武、永乐年间文章的简朴风格放到成化以后根本就考不上,而把弘治年间繁复的文章风格放到如今的万历年间,多半也得不了高分。
而王文龙记忆之中看过的八股文都已经是清代的文章了,写的固然是不错,但拿那玩意儿来考科举基本相当于拿雅思高分作文翻译了之后去考高考语文作文。
文章固然不错,但是最多也就能送王文龙走过乡试,考上进士的概率微乎其微。
如果只是考中举人的话,当此之时考个功名对王文龙来说利益已经不算大。
此时许多弃巾文人比如陈继儒都已经名满天下,但也不会再去科举。
因为不去考试就是弃巾大儒,考试万一不过,反而受人嘲笑。
——又是山人又是隐士说的自己如此厉害,结果连个举人都要考上十几年才考的中,这是很降格调的事情。
比如冯梦龙家的“吴中三冯”就深受其苦,考举人的难度太大,历史上冯梦龙直接就给整抑郁了,中举已经成为一个执念,三人考到六七十岁还在考,没一个中举。
十几二十岁的时候说他们是才子三人脸上有光,等到六七十岁还是光头秀才,年年考,年年不中,再说三人是才子三兄弟都会脸红。
如果他们考到二十岁就主动放弃,从此专心做一个名仕,名声绝对比后世历史上更高。
所以像陈继儒这样反而聪明,人家一次考不上之后,就看清了自己未来道路,直接弄个大型聚会在聚会之上将儒巾烧掉,以行为艺术的方式表明自己再也不去考举人,顺便还能塑造一个名仕人设。
对于王文龙来说身份就更干净。
陈继儒是深入科考后愤而退出,而王文龙是根本不入科考,闲云野鹤高来高去——现在他的口碑比陈继儒还好。
而王文龙现在有了如此名声,真要当官也不难,此刻他只要走走关系拔个贡,过两年就能分到县教谕级别的小官。
甚至他继续造名仕人设,过几年当上知县也有可能,当然多半只能去某个穷乡僻壤的地方——但这也比自己科考的成功概率要高多了。
两人把文章写完之后已经到了晚饭时间了,王文龙又叫了饭上来,两人一边吃,徐学聚一边又将那文章看了几遍,还是觉得好。
等到最新一期《旬报》的报样送进来请王文龙审阅,徐学聚见王文龙有事要做才起身,王文龙连忙送出门去。
(本章完)